四川益正律师事务所律师 伍德健供稿
一、
重点难点内容选:
1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时代背景
|
20
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
民主革命的需要
|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
|
物质基础
|
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
思想理论条件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
实践基础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
2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一过程大体经历了多个阶段。
|
发展阶段
|
发展时期
|
备注
|
开始萌芽阶段
|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
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
初步形成阶段
|
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
走向成熟阶段
|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
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
继续发展阶段
|
解放战争时期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
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
|
曲折发展阶段
|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毛泽东思想也在曲折中得到发展。
|
全面恢复和重大发展阶段
|
1978
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毛泽东思想得到全面恢复和重大发展。
|
3
、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
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顺利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取得了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
|
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
|
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指导下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与毛泽东亲自领导下建立的经济制度,构成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制度。
|
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
毛泽东思想中的许多重要思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所借鉴、启迪、吸收、继承而得到继续发展。
|
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
毛泽东思想培育了几代中国人民,成为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动力。
|
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
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它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开辟了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它的正确经验上升为理论,而以独创性的内容极大丰富和全面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培育和启迪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
4
、如何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这个科学态度,就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
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
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完整、准确的理解。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来指导工作,尤其要着重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
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别开来
|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是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不应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
|
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
毛泽东思想同马列主义一样,不可能穷尽真理,只是为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毛泽东思想必定要随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邓小平理论就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
5
、近代中国的社会的性质、原因及特点
社会性质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根本原因
|
帝国主义的侵略。
|
重要原因
|
中国腐朽的封建主义制度。
|
基本特点
|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
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民族资产阶级有了某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
6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的条件和标志是什么
转变的条件
|
历史条件
|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说明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
经济条件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政治条件
|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
思想条件
|
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
转变标志
|
标志
|
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
|
五四运动的意义
|
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创造了条件。
|
7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有了领导核心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
|
有了指导思想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
有了新方法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
8
、中国革命两步骤是什么?它们的关系及意义如何?
两步骤
内容
|
第一步
|
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
|
第二步
|
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
|
关系
|
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
|
两种错误倾向
|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
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
|
意义
|
毛泽东提出的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
|
|
1 |
|
|
9
、为什么说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原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创造性地正确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什么斗争为主要形式的问题,即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
国情方面
|
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分析了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即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强调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
反动派的残酷性
|
毛泽东从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性出发,面对庞大的反革命武装,强调中国革命只能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能而且必须拿起枪杆子,以革命的暴力对付反革命的暴力,以革命的战争推翻强大残暴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
各种矛盾及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
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
10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形成
|
1937
年
9
月,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为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特点
|
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有政权、军队的合作;
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
|
党的策略总方针
|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
党的策略原则
|
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
|
错误倾向
|
王明新投降主义的右倾错误倾向。
|
11
、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和原则有哪些
基本方针和原则
|
主要内容
|
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
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该原则包括统一性和独立性两方面的涵义。
|
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利用矛盾、团结多数的原则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针对统一战线中政治关系的变动,适时地提出了“进步势力”、“中间势力”和“顽固势力”这样三个政治范畴,并确定“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作为党在抗日时期“对于国内各阶级相互关系的基本政策”。
统一战线的根本目的是要团结尽可能多的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主要的敌人,这就要善于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在敌人营垒中找朋友。毛泽东归纳了十六个字,即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
|
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
实行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就要求在统一战线中,对同盟者做出必要的、有原则有条件的让步。
实行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就要求善于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
|
12
、如何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
民主与专政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紧密结合而不可分割。
|
辩证统一
|
民主
|
专政
|
各自不同的对象和方法
|
对象
|
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他们是国家的主人。
|
占人口极少的被推翻的反动阶级。
|
方法
|
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即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
专政的方法,强迫的方法。
|
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
对人民实行民主是对敌人实行专政的需要,对敌人实行专政也是对人民实行民主的需要。
|
坚持统一
|
二者决不能割裂或有所偏废,更不应互相排斥和互相代替,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
1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权组织形式和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和优点。
|
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
该制度充分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能够充分发扬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
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
该制度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既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又使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既能保证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又能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有利于党的领导
|
该制度有利于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
有利于保证国家重大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
该制度采取协商和表决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保证国家重大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
14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党制度。这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大致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
民主党派承认共产党的领导
|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政治上的关系,民主党派在自己的纲领中都承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不同性质的组织机构,不存在上下级之间的行政隶属,组织系统上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
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执行。
|
友党关系
|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团结合作的友党关系,而不是互相竞争的在朝党与在野党、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
|
15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简介
法律形式
|
1954
年
9
月,写入第一部宪法。
|
内容为“一化三改”两方面
|
一化
|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
|
三改
|
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
关系
|
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
16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内容
方针
|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
经济组织形式
|
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办法
|
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
|
手工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方针
|
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特别强调要为农业生产服务。
|
17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基本国情
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
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巩固、不完善。
|
不发达
|
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的不发达国家。
|
阶级矛盾基本解决
|
国内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我国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
意义
|
上述对国情的正确认识和由此得出来的有关论断,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立足点。
|
18
、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学说内容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学说。
|
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
|
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的人民内部矛盾。
|
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和具体方针
|
解决两类矛盾,采用民主和专政两种不同的方法;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时,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矛盾,特别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其目的在于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
19
、以毛泽东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的主要内容
最主要的是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和统筹兼顾的方针,另一重要方针是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和统筹兼顾的方针。
|
要重视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规律,使国民经济计划尽可能反映这一规律。
要从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国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生产两大部类的关系等其他关系。
既要顾全大局,突出重点,也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综合平衡。
要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同时应注意使计划富有弹性。
要在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
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
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主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
也要积极争取外援,开展与外国的经济交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学习外国的长处和好的经验。
|
以上各项方针,反映了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对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
|
20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
|
方面
|
主体
|
补充
|
工商业经营方面
|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
|
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
|
生产计划方面
|
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
|
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
社会主义统一市场方面
|
国家市场是主体。
|
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
21
、党的自身建设有哪些有利条件和特殊困难
有利条件
|
党的建设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
|
中国共产党是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下成立的。党从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就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成为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
党的建设有一个好的阶级基础。
|
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除极少数工贼外,整个阶级都有坚决的革命性,因而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有一个良好的阶级基础。
|
党的建设有一个完整的建党学说。
|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建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完整的党建学说,从而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
特殊困难
|
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
党的理论准备不足;
封建主义的影响比较严重。
|
22
、如何理解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即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方面建设的首位。
|
地位
|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基础。
|
根本任务
|
党的思想建设是要帮助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更要在思想上入党,以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
|
基本原则
|
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把坚持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作为中心环节。
|
基本内容
|
加强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亦即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因为理论建设是思想建设的基础。
|
以党章为主要内容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提高全体党员的素质。
|
重要途径
|
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是搞好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途径。
|
形式
|
整风运动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好形式。
|
23
、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49
年
3
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重要报告,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报告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决议为执政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
明确了党建的依据
|
阐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为执政党建设提供了客观依据。
|
提出了新的内容
|
提出学习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技术等新任务,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内容。
|
指明了方向
|
强调务必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和防止破坏党的优良传统及作风,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
二:本课程知识比较选:
1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之区别
区别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旧民主主义革命
|
领导阶级(根本区别)
|
无产阶级。
|
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
范畴
|
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
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
指导思想
|
马克思主义。
|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
革命前途
|
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
一般地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
|
2
、各时期统一战线比较
比较
|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
时期
|
国民革命时期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抗战时期。
|
解放战争时期。
|
目标
|
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
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
|
抗战为总目标。
|
推翻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为主要目标。
|
参加者
|
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
工人、农民、
小资产阶级。
|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
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侨胞。
|
3
、“第一”之常识
问
题
|
答
案
|
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
|
反对本本主义。
|
20
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
辛亥革命。
|
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
五四运动。
|
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中共二大。
|
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命题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南昌起义。
|
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实行土地改革的第一次尝试
|
《井冈山土地法》。
|
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两篇著作
|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
湖南第一个农会
|
湖南衡山岳北农工会。
|
第一个红色政权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
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
|
《将革命进行到底》。
|
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人
|
王稼祥。
|
第一个民族自治区
|
内蒙古自治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