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公司老板,当他在自己的办公室时,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来处理,除了要与客户电话联络外,还要处理公司大大小小的事情,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实际上,他做得太多了,而他的员工只做简单的工作,甚至不必动脑筋去思考、去回答他的客户,也不必负担任何的责任与风险,像他这种做法,好的人才不可能留下奉陪到底。也许你会说,员工没有办法做得像他一样的好,如果老板不给员工机会去尝试,怎么知道他做得不好呢?
第41节:低调员工的做事原则
作为一个企业的员工,低调者至少应该拥有这样做事的原则。
原则之一:不无故奉承上司
一个小丑只能供人娱乐,绝对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人都有喜欢听奉承话的人性弱点,一些人平庸无能,却精于此道,想走捷径的人经常走这条道。但是,如果是上司的长处你拍一拍还说得过去,如果是上司的短处你也来这一套,就是恶俗甚至堕落了。在现代企业里,效益是最高原则,拍马溜须可以讨上司一时舒心,却难让上司永远垂青于你。
原则之二:有主人翁的意识
把自己当主人,认为这是在给自己干,你就会对工作充满激情,工作起来浑身是劲,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和障碍。这种积极的心态,会激发你无限的潜能,使你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可想而知,结果肯定会是好的。哪个领导不喜欢这样的员工,他的喜欢就表现在提薪、提职,赞许有嘉。反过来这又会激发你更大的热情,因为你的付出得到了赞赏和肯定,这种积极的良性互动,使双方都获得了一个愉悦的心态。这样一步一个台阶,做主人是水到渠成的事。如果你不把自己当主人,始终把自己摆在从属、雇佣的地位,在这样消极的心态下,该去想的你也不去想了,该做到最好的,你也敷衍了事;实际上,你会失去很多历练的机会,失去发挥你聪明才智的机会。反过来,这种恶劣的态度也会进一步影响你的心态和工作热情,这实在是一种很糟糕的恶性循环。
原则之三:不要越级活动
一个公司像一部复杂而严密的机器,每一个部件都在一个固定的部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以保障整部机器的正常运转。虽然一个优秀的员工必须具备全局观念和主动精神,但有个前提:首先保证自己的工作已经圆满完成。但在企业里,恰恰有一部分人为了突出自己,老是喜欢搞越级活动,这些人大部分带有对自己顶头上司的某种不信任或者不服气。这样做的结果是扰乱了公司的正常工作程序,造成人为的关系紧张,反而影响了工作效率,更会影响到自己的晋升之路。记住,有什么问题尽量和你的顶头上司沟通,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成为你的顶头上司的。
原则之四:跳槽不要太多
曾经有一个寓言故事是这样的:一头小毛驴,在干枯的茫茫草原上好不容易找到了两堆草,但是不知道吃哪一堆更好,一再迟疑反复,下不了决心,结果在无限的选择中活活地饿死了。
在职场,就有这样的人,表现为天生的不安分,对自己估计过高,频频跳槽,而且是跨行业跳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当然,不应该指责这些频频跳槽的人,但是,我们应该审时度势,多一点踏实,少一点浮躁,不要为了跳槽而跳槽,在可跳可不跳的时候,最好不要跳。谁都知道,熊掌和鱼两者不可兼得,在分不清哪是熊掌,哪是鱼的情况下,最好牢牢抓住一样。
一般公司都非常看重员工的“忠诚度”,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对于“贰臣”历来是心存芥蒂,即使聘用你,也会对你有疑心,你就很难有出头机会。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只要你安心在岗位上踏实工作,干出成绩,老板可能没说,但是心里记着,说不定单位领导已经在考虑提拔你,而你突然提出要辞职,岂不是前功尽弃?
原则之五:离职后不诋毁前公司
离开一个公司不外乎以下两种情况:主动离开和被动离开,或者可以更加形象地说是开心地离开或者伤心地离开。那么对于离开公司的人士,如何评价以前的“东家”,是衡量一个职场人士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之一。最好是正面或者不要评价自己的老东家,相聚就是缘份,再怎么说也算是曾经拥有,也许你自以为评价得公正客观,但一个当事人是很难完全客观的,尤其是那些或多或少带有怨气离开的。但是低调者知道:职场是一个动态的、延续的过程,行业内也是互通有无,一个新东家绝对不会对一个动辄诋毁前东家的员工毫无禁忌。
原则之六:维护集体形象
低调者知道,加入某个集体,他们的命运就紧密地拧在了一起,集体的兴衰荣辱也就是你的兴衰荣辱。团队给外界的形象,是自己的产品,而产品是由人生产出来的,所以归根到底,人才是团队的名片,自己的一言一行就代表着这个集体。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必须具备集体荣誉感,这种自觉必须形成习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自觉维护集体的声誉,体现在细微之处,这样的自觉就是忠诚度的具体体现。
第42节:隐性生存
武侠小说里说:身在江湖,身不由己。而在职场中打拼的人也是———身陷职场,身不由己。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你不得不学习一些职场生存的本领,于是你关注很多职场成功人士的生存发展之道。
你熟悉“打工女皇”吴士宏的发展过程,从她写的自传《逆风飞扬》以及媒体对她的报道,都向你展示的是一个个性张扬,精力充沛,善于创造条件、把握机遇的锋芒毕露的职场高手。于是你知道了,作为职场中人,必须要学会推销自己,出尽风头。同时,你又看到一些文章在介绍某些成功人士时,常用一个词汇———低调,低调是某些成功人士的制胜法宝,在他们的字典里,低调等同于生存智慧。
急于学习一些职场生存之道的你一定茫然了。出尽风头与隐性生存,本身就是矛盾的,如果将“隐性生存”与“出尽风头”结合起来,将会使你在工作中取得最好的效果。
在职场上,你与别人是一种竞争的关系,人无完人,不可能样样领先,就算你能领先一时,也不能时时领先,办公室里总是高手林立,而且不断有新人加入角逐。也许你觉得自己有学历、有资历、有能力,但是这些与你的职位安稳程度永远不会成正比。你的自我感觉太好,早晚会招来他人的非议,小鞋随时会扔给你穿;老板也随时都可以找出理由轻易地解雇一个拿高薪的资深雇员,而另觅一个不那么“值钱”的新手取而代之。所以,任何时候,你都不能自我感觉太好,“夹着尾巴做人”也就是“隐性生存”,还是一种比较智慧的生存之道。
但是这也并不是说,你任何时候都得做黄花鱼“溜边走”。因为你在职场不能只求生存,还要图发展。在保证最基本的生存之后,你必须要学会“崭露头角”,以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的能力。而要争取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首先必须将自己“推销”出去,让别人看到你的存在,才能给你一个机会。
在你的事业处于开始阶段的时候,你必须安于现状,学会隐性生存,而要有所发展,那就必须二者结合,缺一不可了。
第43节:接受现实
美国哲学家詹姆士说:“接受事实是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许多不公平的经历,我们是无法逃避的,也是无所选择的。我们只能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我们要做的,是进行自我调整,接受这个事实。抗拒现实,不但可能毁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许会使自己精神崩溃。因此,人在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
接受现实,是改造现实的前提!
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座十五世纪的教堂遗迹,里面有这样一句让人过目不忘的题词:“事必如此,别无选择。”我们应该知道,命运中总是充满了不可捉摸的变数,如果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当然是很好的,我们也很容易接受。但事情却往往并非如此,有时,它带给我们的会是可怕的灾难,这时如果我们不能学会接受它,反而让灾难主宰了我们的心灵,那生活就会永远地失去阳光。我们应该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即使我们不接受命运的安排,也不能改变事实分毫,我们惟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相对来说,低调者是容易接受现实的,因为现实在他的眼中,本来就是充满艰辛和困难的,他并没有对现实抱有过分的要求,他不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平,所以,他不愿意把自己的精力耗费在抱怨那无法改变的现实上。卡耐基说得好:“有一次我拒不接受我遇到的一种不可改变的情况。我像个蠢蛋,不断作无谓的反抗,结果带来无眠的夜晚,我把自己整得很惨。终于,经过一年的自我折磨,我不得不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实。”
接受现实,并不等于束手接受所有的不幸。只要有任何可以挽救的机会,我们就应该奋斗!但是,当我们发现情势已不能挽回时,我们最好就不要再思前想后,要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惟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掌握好平衡。
高调者总是不喜欢接受现实,他们总是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抱怨自己运气不好,他们觉得自己永远要比现实中的自己更好、更优秀。在高调者眼中,现实总是不好的,他总可以为自己找到失败的原因。相反,低调者可以很轻松地接受现实,他对现实并不抱怨什么,他总是在积蓄力量,寻找改变现实的办法!
第44节:管理者必须低调的理由
低调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原因很简单,管理者比普通的员工更有高调的本钱。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低调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管理者的低调决定着一个企业是否能够生存!
不管你是多么庞大的、多么成功的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缺点和不足。管理学界有一条知名的木桶定律: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提高水桶的整体容量,不是去加长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补齐最短的木板;此外,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间存在缝隙,或者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甚至一滴水都没有。任何一个区域都有“最短的木板”,它有可能是某个人,或是某个行业,或是某件事。这个事实决定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保持最起码的低调———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如果对于自己的这些缺点和不足没有察觉到,或者虽然有所察觉,却听之任之,那么永远只能在原地踏步或每况愈下。任何组织要保持充沛的竞争力,不能单靠在某一方面的超群和突出之处,而是要看整体的状况和实力,看它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薄弱环节。劣势决定优势,劣势决定生死,这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法则。
许多企业在中国进入市场经济的最初阶段,取得了成功,原因在于竞争对手弱小,或者只要借助某一个环节的运作特色,就可以取得骄人的战绩,这常常使得不少企业和管理者产生一种错觉:某一环节的优势可以控制整个企业的命运,其他的环节都是不能起决定作用的。于是,管理者常常忽视或者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企业的成绩被不断地拔高,低调似乎在企业中无以立足!
作为一个低调的管理者,显著的特征就是———关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中国日益开放的今天,企业和个人的任何弱点都会导致自己在国际化竞争中被淘汰。当我们面对的竞争对手越多、实力越强的时候,我们更需要首先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然后才是弥补弱点,加长“短板”。
同时,在市场经济中,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如果不适应这种变化,生存将很难为继。因为没有永远的产品,没有不变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企业,无论你曾经取得多大的成绩,都没有唱高调的理由,你必须塌塌实实地坐下来,仔细研究在新的情况下自己所应该采取的策略,因为没有教条式的成功原理,即使这些原理曾经让你取得成功!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已经不可能依靠单个人的力量取得成功,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可以这么说,这个时代比过去的任何时代,都更需要团队精神。在这种情况下,低调是加强团队精神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第45节:不迷信自己
低调的管理者永远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可是,我们最常见到的是迷信自己的管理者。这一类型的领导者虽然拥有激发员工干劲的领袖魅力和口头感召力,但与他们相处并不容易。他们的这种行为,严重制约了他们的事业和个人的发展。
迷信自己的领导者对批评过于敏感,他们不仅回避和抵制批评,甚至不能容忍任何不同意见的存在。因为他们内心世界的大门永远是封闭的,与任何人都保持情感上的距离。他们没有知心的朋友,缺乏坦诚的沟通。过于自尊使他们把任何批评都看做对自我形象和自信的侵犯。他们很容易心理受伤。久而久之,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当由此引发组织的重大问题时,往往已无法补救。
迷信自己的领导者口头上提倡团队合作、平等交流,但内心想要的却是满口称是的下属,致使有独立思想的下属不断离去或被解雇,最终出现人才危机。他们不善于教导下属,总是习惯于发号施令,不会启发性地教导员工,激发其创造性,而是让员工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模式行事。他们不是教练,而是指挥官。指挥相对而言是比较简单的,而教导则需要理解、尊重、容忍和耐心。
迷信自己的领导者过于迷信个人魅力。他们认为个人魅力是管理的精华所在。但是,有效的管理并不靠个人魅力。魅力有时反而是管理者的致命要害:它使管理者变得死板僵化,自以为无所不能,而且抗拒改革。
低调的管理者却不是如此,他们通常不会设定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不会造成组织的依赖性,因为那样会使每个人都宁愿按兵不动,静待指示;低调的管理者知道充实下层主管的权利,让他们加强自己的领导力;加强管理阶层的应变能力。
不要只眷恋自己的想法,其他人的思路可能更胜一筹。相反,倒应该用你的想法来引导他人。让大家都来憧憬未来的成功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景。你可以阐述自己的想法,也要让别人用你的想法来创造成功的看法,然后大家把他们的意见传给你。通过这样的行动,你就会得到一个更丰富多彩的、而且大家都愿意接受的统一认识,因为它是大家共同形成的认识。
第46节:学会适应
学会适应,是一个管理者最基本的素质。适应意味着低调,因为这是要求自己首先去适应日益变化的环境,而不是一味要求环境来适应自己。
芬兰的诺基亚公司是靠加工木材起家的芬兰百年企业。1990年前的芬兰诺基亚公司主营业务有两块:一块是木材加工,另一块是橡胶制品的生产。芬兰位于北欧,只有500万人口,本国市场很小,几十年来,诺基亚主要是为前苏联提供橡胶制品。由于市场稳定,所以生产和生活都很好。但是,1990年环境突然发生了改变:苏联解体,诺基亚既有的市场没有了,企业面临着生存问题。新任董事长奥利拉上任后经过调查,作出了正确的决策,迅速出售掉部分木材加工、橡胶制品和电视机生产企业,集中精力做通信产业。到现在,诺基亚已经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移动通信供应商了。
适应首先是一个自我定位的态度问题,因为适应要求将自己定位在弱势的地位,而不是强势地位。如果高调地定位,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片面强调自己的优势,忽视环境的要求,最后的路只会越走越窄。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如果首先没有低调的定位,就根本不会考虑适应环境的问题。生存是需要环境的,但作为个体不可能彻底改变环境,个体的生存需要对环境的适应。实际上,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自然界“适者生存”的规律,对人类所有组织来说都是适用的。
1997年,英国现任首相布莱尔代表已经在野20年的英国工党赢得大选后,不断有人问布莱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英国工党一直在野?布莱尔则总是用一句话回答:“很简单,世界变了,而工党没变。”
20世纪50年代初,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为代表的“大规模生产模式”横扫全球。为学习“规模经济”的真谛,全世界的企业家朝圣样汇集到美国底特律,再把这种最先进的生产模式带回自己的国家。这时,丰田汽车的创始人丰田英二也来到底特律。但是,他认为大规模生产模式不适用于日本,福特的生产体制还有改进的可能。于是丰田英二创造了“精益生产模式”,其中的内容就包括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做实时化企业”、“实现零库存”等,这种生产汽车的方式使丰田汽车行销全球。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这种低调的言论,恰恰是最现实的态度。只有低调的管理者才会有意识地做到这一点!他不会一味唱高调地说自己是最好的,他知道,他所取得的成就,仅仅是最适合的,而可能不是最好的。这种态度,使企业有了永远发展的动力,因为环境永远在变化之中,适应永远没有尽头!
适应是主动性的,但它有一个前提,需要选择。在你要到达预定的目标前,你必须结合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学会适应。
其实,人的一生中将有一半的时间在被动地接受适应生活的考验,因而,人每时每刻都在做着无形的适应生存的工作,也许一时感觉不出适应的奇妙性,但当人们在某个地域站稳脚跟,并且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就能够感觉到适应是多么重要的事情。适应需要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耐心。有时就像婴孩从母体里脱离,要适应到外面的世界生存一样,挣扎是痛苦的,但痛苦后的啼哭又是十分幸福的。当然,适应没必要过度勉强行事,要有成功的预见性。没有把握的牵强适应,既耗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会使你陷入一蹶不振的尴尬窘境。
适应有时又是在不断变化的。有时看起来容易生存的环境,而真正去生活却十分艰难;有时看起来艰难的环境,适应起来却非常容易。因此,我们要学会看清物质内在的东西,然后选定进军的目标。
第47节:给下属一个机会
尽管一个称职的领导者必须是一个“万事通”,但是,低调的管理者永远不会认为自己是一个“万事通”,因为他知道,一个能力很强的领导者并不一定能管理好一家企业。有些领导做事很高调,总是把自己的重要性无限地扩张,喜欢大小权力一把抓,大小事情统统自己动手,员工只能当他的助手,造成自己整天忙得像只无头苍蝇。
有的管理者总是喜欢把困难工作留给自己去做,他们总是认为别人胜任不了这种工作。他们觉得亲自去做更有把握。但是,一个领导者,如果任何事都亲自过问,下属也将乐意把问题上交,统统由你去处理。这样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领导者会十分辛苦,下属则总是推脱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公司又如何能够管理得好呢?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总这样大包大揽,下属就没有任何学习成长的机会,管理者就永远不会有轻松的时候。
有一个公司老板,当他在自己的办公室时,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来处理,除了要与客户电话联络外,还要处理公司大大小小的事情,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实际上,他做得太多了,而他的员工只做简单的工作,甚至不必动脑筋去思考、去回答他的客户,也不必负担任何的责任与风险,像他这种做法,好的人才不可能留下奉陪到底。也许你会说,员工没有办法做得像他一样的好,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如果你的员工像老板这么聪明,做得和老板一样好的话,那他就不必当员工,早就当老板了。如果老板不给员工机会去尝试,怎么知道他做得不好呢?
一个人只有一双手,一天即使不睡觉也只有二十几个小时可供使用,因此,不可能什么事都自己做,惟有授权属下。企业的发展壮大不能只光靠一个或几个管理者,必须依靠广大员工的积极努力,借助他们的才能和智慧,群策群力才能逐步把企业推向前进。再能干的领导,也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和能力,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最佳道路。员工可能是不如自己的,他们可能会做错事情,但是,在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一味指责,或者失去耐心。当员工做错事情,你必须去分析、去了解,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因为事情已经发生,责备就于事无补,此时员工所需要的,就是领导的体谅与细心的指导,告诉他该如何去做,如何去解决问题。问题得到解决,不仅员工能进步,最后公司也能受益。
所以,低调的管理者会这样做:
聘用比自己能干的员工。能聘用比自己更聪明能干的人,是一个领导的本领。问题是,你有这个气度吗?许多人的做法总令人失望,他们往往选择在聪明才智和竞争力方面远不及自己的人,似乎这样才能使自己鹤立鸡群,而不至于被别人抢走“风头”。这种建立在恐惧基础上的事业,是注定不会成功的;反之,抛开恐惧,让开道路,成功也就会向你招手。
信任员工,无论他做得多么差劲,都相信他努力了,然后鼓励他,让他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工作中。我们应该知道,人不是生下来就会做事的,做任何事情的能力和技巧都是学来的,即使自己,也是从不知道到知道,从陌生到熟悉。所以,任何人犯错误都在所难免。管理者一定要让员工有学习的机会,细心教导员工,让员工由错误中学习经验,吸取教训。领导者不可能什么事都自己做,必须培养有潜力的员工,耐心地教导他们。当然也应该提醒他们,不应该犯同样的错误。
从员工的角度来说,你让他有自主权,他会觉得这是你对他的尊重和肯定,他才会形成一种责任感和成就感。再者,只有放手让下属去做事,你才可能从中发现有才能的人。为了激励员工的成长,身为领导,你应该对他们提建议,同时接纳他们的意见。
第48节:低调管理者的口头禅
不肯承认错误只是人性的本能。做错事后,所有的人都不愿意承认错误,不仅如此,我们还费尽心思,寻找各种各样的说辞来为自己的错误开脱。但是,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却必须改变这种习惯,因为你越能承认错误,成功的可能性愈大。
低调者清楚认识到,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误,所以他不会害怕承认自己的错误,他知道,自己永远无法摆脱错误,因为人人都会犯错,但是,问题在于大多数人不肯认错,总喜欢推诿过错。
喜欢唱高调的人常常不愿意承认错误,认为承认错误是有弱点的象征,承认错误会使他们觉得很难堪。他们担心会在下属、同事以及老板的眼中丧失信用;他们害怕会因此而影响晋升,没有成绩;他们害怕他人会揭露其错误,而使他出洋相。所以,喜欢唱高调的人会不知不觉地掩饰错误,而且希望没有人会发觉。如果有人指控他们做错了事,他们会死不承认。
其实,在掩饰错误的时候,这些人错过了真正能够改进的机会。对于管理者来说,这种毛病可能是致命的。因为你看不到自己错误的原因,你越推诿责任,就越难以改正自己的失误,改正错误的前提就是首先承认你的错误。只有这样,你才能从错误中获取力量。
所有优秀的管理者都敢于承认错误。
迈克尔•戴尔凭借直销方式在个人计算机行业掀起了一场革命,借助这一模式,戴尔公司不但保持了经营上的低成本,而且创造了极高的顾客满意度。尽管该模式始创于很多年前,但戴尔至今仍然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但是,戴尔对员工讲话时从不装腔作势,员工可以对任何问题提出质询,甚至责难老板。戴尔认为,管理人员必须勇敢地承认错误,坦然面对错误,戴尔的原则就是:不找借口,承认错误。
有些管理者性格比较暴躁,不大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时如果有人向他们提出批评,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去反驳。其实,当时反驳并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相反,可能还会使矛盾激化。当对方提出批评意见时,管理者应该认真地倾听,即使有些观点自己并不赞同,也应该让批评者讲完自己的道理。另外,管理者应该很坦诚地面对批评者,表现出很愿意接受批评的态度。
一个人可以犯错误,但是不应该为自己的错误找托辞来回避责任,这样容易使人养成很坏的习惯,因为一个找托辞逃避责任的人,肯定不会改正他的错误,他不会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任何收获,他不会去仔细分析自己的错误,因为他根本就不愿意承认。如果连分析错误的勇气都没有,他怎么可能改正错误呢?
对于管理者来说,这种敢于承认错误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你的错误会影响很多人,你的错误也容易被很多人所发现。其实,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不一定就是坏事情,它不会影响你的权威,不会让你的下属看不起你,相反,你的下属会更加尊敬你,因为你承担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因为你有勇气。同时,你承认自己的错误,使员工和你更加亲近,因为他们会形成一种印象:你和他们是亲密的朋友,所以你不在乎暴露自己的缺点。
对于低调的管理者来说,他总是能虚心地承认自己的短处,而不是靠夸张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当他犯错误的时候,他会勇敢地对员工说:“我错了!”
第49节:换位思考
基督教中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你希望别人如何待你,你就应该如何对待别人。”
低调的管理者不会只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他很注重换位思考,他不仅仅注意自己的视角,更注意员工的想法,他不仅仅是要求员工去做什么,而是首先去了解自己的员工。低调的管理者不会以自己为中心,相反,他总是试图必须站在他人的立场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因为他知道,决定企业命运的,不仅仅是自己,而且也是员工。员工就是企业的竞争力。员工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待工作、客户、上级领导以及其他厂商的态度都将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或者使企业成为行业优胜者,或者使企业成为失败者。所以,员工是很重要的。低调的管理者很清楚员工的意义,他永远不会过高地强调自己的能力和作用,相反,他知道,员工的作用对公司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单靠个人的努力,是不可能使公司顺利前进的。低调的管理者注意关心自己的员工,因为他知道,只有关心你的员工,他们才会关心公司。他会关心员工,帮助员工解决困难;对他们的成功表示高兴,对他们的失败表示关切。总之,他会站在员工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英国的玛莎公司是一个卓越的管理典范公司。在公司的管理原则中有以下一条:致力发展与员工良好的人际关系并非仅是给予优厚薪酬而已,经理人员必须了解员工的困难并作出反应。高层管理者应该知道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各项福利措施的优劣程度。
为了推行种种福利措施,公司花费了巨大的代价。除却良好的员工分红制度、医疗保险、退休金制度等等一般性的福利措施外,还有许多显见是为员工考虑的福利措施,其中包括很多从员工的角度出发、落脚于细微之处的考虑。这种福利其实已经超越了单纯福利的意义,它在深层次上表现出企业对于员工的关心,表现公司对员工的尊重。正因为站在员工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所以员工也会站在公司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大多数亲密关系的成功,直接与你能否做到换位思考有关。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善于了解他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如果两个人都只为自己着想,期望他人能为我做点什么,而不考虑自己应该为对方做点什么,那么,这种关系就不会顺利发展,必然会矛盾重重。健康的人际关系应该建立在利益共享、互相帮助的基础上,而不是一方付出、一方获得的基础上。了解他人,体恤他人,这是你应该具备的能力,这样做可以激发你对他人的爱、同情和理解,而这些情感是形成每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的核心。
当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出现关系紧张的状况时,低调的管理者一般采取这样一种对策:他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然后把自己置于对方的位置上,为对方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从而了解对方为什么会那样思考,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避免彼此的交流充满仇恨,双方能够相互了解,和谐相处,愉快合作。
换位思考是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佳润滑剂。人们也都有这样一个重要特点:即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假如我们能换一个角度,总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会得出怎样的结果呢?最终的结果就是多了一些理解和宽容,改善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是从换位思考做起的,宽容这一美德的得来,也开始于换位思考。在一个团队之中,只有换位思考,才可能增强凝聚力。
但是,一个喜欢唱高调的管理者,很少能够做到换位思考,因为他们太注重自我的感受,无法理解和接纳别人的思想,在他们眼中,别人的一切行为总是无法理解的,是荒谬的,世界上只有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合理的。他不知道,对于团队来说,换位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才可能相互理解,相互宽容,而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只有这样的态度,才可能使团队的力量凝聚。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换位思考的能力是能否成功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50节:让别人说话
让别人说话是一种很高明的手段,因为只有听到别人的意见,你才可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你才可能借助别人的智慧。作为一个管理者,听的能力比说的能力更重要。观察别人,从他们的语言中获得有用的信息,这种能力将使管理者得到极大的帮助,同时,他还有助于建立起下属对你的信任,建立你与下属和谐的关系。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对同样一件事就会有着千差万别的不同看法,所以必须知道对方的想法,这样才能找到差异所在,最终弥合或缩小这种差异。
低调者恰恰就是这样做的,他们从来都不会一意孤行,不会自以为是,他懂得倾听他人的意见。美国著名银行家约翰•洛克菲勒说:“我们的政策一直都是:耐心地倾听和开诚布公地讨论,直到最后一点证据都摊在桌上才尝试达成结论。”据说他的座右铭就是“让别人说吧”。惠普公司的创始人帕卡德也特别强调:“去倾听,然后去理解。”
让别人说话,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就是能够容忍不同的意见。有很多管理者,由于自我定位不正确,总是以为自己是一贯正确的,无法容忍别人的意见,尤其是不能容忍别人的反对意见,他也许会假装仔细“倾听”,其实心中早就带着先入为主的意见,早就确定了自己的计划,他所谓的征求意见,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因为对于他来说,自己总是最正确的,那还需要什么别人的意见呢?他的倾听,只是在走过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别人的意见是符合自己意思的,他会积极“采纳”,一旦出现和自己的想法不相吻合的意见,他要么就根本不加考虑,一味地反对,要么就拒绝接受,然后用无数的理由“说服”自己和别人。表面上看来,他是很讲道理的,其实他压根就没有打算接受别人的意见。这种“先入为主”和“自视甚高”,比那些在形式上都无法接受别人意见的人,情况更加糟糕,因为至少他在表面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所以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这种人最终失败了,可能都无法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
要避免这种情况,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首先在态度上就应该保持低调,要认识到自己不会永远正确,自己不是万能的。只有这样对自己进行低调定位的人,才可能做到真正的“让别人说话”!
让别人说话,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还在于能够容忍员工的小错误。
有位公司部门主任刚升任副总经理,一位刚出差回来的销售人员来向他汇报工作,在汇报的过程中,这位销售人员口口声声称对方为主任。当他回去后,方才想起自己因习惯发生了疏忽,不觉内心一紧,赶紧打电话向对方道歉,但对方却不介意地说:“那芝麻大点小事,你没必要放在心上。”这位上司所采取的态度是高明的。如果这位上司采取的是指责或冷淡或傲慢态度的话,那位销售员就会认为上司是位“心胸狭窄、斤斤计较、鸡蛋里面挑骨头、不值得与其合作共事的人。”对于一些无关紧要、无伤大雅的过失,应尽量不予计较,尤其是刚升迁不久的上司更应该处理好与下属间的这种关系。
让别人说话,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还在于能够容忍员工发牢骚。
当一个低调的管理者发现下属喜欢发牢骚的时候,他不会抱怨别人的牢骚,也不会片面强调要求别人不发牢骚,他不会害怕人们的牢骚给自己带来的麻烦。其实,他只需要洗耳恭听,常常对他发牢骚的人都会在一吐为快之后高兴地离开。这既有利于解决矛盾,因为沟通和交流是化解危机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有利于你获得信息,管理者要善于从倾听中发现机会,在这里,听的能力比说的能力更重要。如果一个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么这种公司一定要强过那些没有这种人的公司。
低调的管理者最善于从员工的牢骚中发现问题,因为他知道,只要自己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管理者,要避免员工的牢骚就是不可能的,员工的牢骚不仅仅是对管理者的不满,同时也是在对管理者提供一种参考意见。理解员工发牢骚的原因,其实就是改进自己工作前提。相反,对于一个自以为是的管理者来说,员工发牢骚是看不起自己的权威,是对自己的不敬,因为他太高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