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小时工作制”早已名存实亡的情况下,如果有人提议“六小时工作制”,你是不是有被消遣的感觉?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副校长姒健敏近日就发出了这样的建议,对此,我们宁愿从善意的角度理解他是“为国为民”。但令人失望的是,作为名校的副校长,应该是有水平的专家学者,却对中国人超时工作的真正原因完全不清楚。所以客观地讲,这个建议的确“很傻很天真”……
连“8小时工作制”及加班制度在许多单位都没有得到真正执行,何谈“6小时工作制”呢?
每天只工作6个小时?那真是太好了!作为上班族的一员,笔者举双手赞成。不过,这样的兴奋只是一闪而过,因为对于一些工作时间弹性很大的行业来说,不管实行几小时工作制,都要一如既往地工作。失望之余,我自然而然地想:假如实行“6小时工作制”,谁会从中受益呢?
7亿农民会成为受益者吗?当然不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农民来说,工时制从来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2亿农民工会成为受益者吗?估计他们只有苦笑的份儿。我们知道,农民工是中国目前工作时间最长的群体,几乎所有农民工,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而且大多数没有什么“两倍加班费”之说。
厂矿企业会实行“6小时工作制”吗?机器一停,就意味着产量减少和利润减少,何况,有些机器是不能停的。要保持机器的运转,每天“三班倒”就会变成“四班倒”,这就意味着需要增加职工,有几个企业愿意而且能够承受这样的成本增加?
想来想去,能真正享受“6小时工作制”的,恐怕只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单位“坐办公室”的人,其实,真正能享受到双休日、带薪休假的,也基本上是这部分人。满打满算,这部分人全国也不会超过1亿。姒代表称,调查显示,在我国,有效工时仅占制度工时的70%左右——这样的调查结果可能就是从这一群体身上得来的。因为对于农民工等一线劳动者来说,不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何况,目前的现实是:连“8小时工作制”及加班制度在许多单位都没有得到真正执行,何谈“6小时工作制”呢?
姒代表还详细地设计了“6小时工作制”的实施细节,比如“严格执行超时时段工作三倍加班工资规定,并且每天不超过2小时”、“限制劳动者业余时间兼职从事社会服务每周不得超过20小时”……考虑得可谓周全。如果这些设想都能付诸实施,确实是广大劳动者的一大幸事。可是,姒代表却没有说如何保证这些设想能变成现实——而这个问题是绝对不能回避的。
我也非常憧憬姒代表设计的劳动状态和社会环境,不过,这确实有些缥缈,还是等“8小时工作制”执行到位后,再来讨论是否实行“6小时工作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