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有媒体报道广东省政协委员质疑为何春晚节目《北京欢迎你》中的广东人形象这么差,广东人上了春晚就变傻?小品中把广东人“埋汰” 成普通话很烂、傻里傻气、俗气等不好形象。(2月11日《广州日报》)
无独有偶。据媒体报道,另一个央视春晚小品《不差钱》,包括主演赵本山也遭到了“炮轰”。因为小品中“不是精辟,是屁精”的一句台词,性学专家李银河发 “战斗檄文”称,赵本山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屁精是民间对同性恋的鄙称,赵本山在春晚出现“粗鄙的谩骂是不应该的”,应该道歉。(2月11日《扬子晚报》)
呜呼,先不说涉事小品编创演者会有何反应,闻听此两条消息,笔者倒真有姜昆、戴志诚央视春晚相声的感觉——《我有点晕》!
联想到日前巴蜀鬼才、剧作家魏明伦炮轰 “《不差钱》,差道德”,及年初武大教授罗萍指歌曲《常回家看看》歧视女性等事件,围绕着春晚节目出现的这么多“是是非非”,除让人忍俊不禁外,真是感慨万端。
要是普通人说说也就罢了,可看看这些质疑者,不是作家教授、便是政协委员,那一个不是“响当当”的文化名人,看来还绝不能等闲视之,置之不理。
抛开稍早前的“歌曲门”是非不议,仅就新近发生的春晚“小品门”事件,我们就不难发现,纯粹是教授、专家钻进牛角尖里,没事找茬,“淆乱乾坤”。
小品无非是予人一乐,在演员的“插科打诨”、“嬉笑怒骂”中,通过相互讽刺、抨击、埋汰,逗人一乐,愉悦观众而已。若谁想靠小品开化、教导人,发人深省,那分明是胡勒,痴人说梦,“自作多情”。
况且,小品就是一种文艺表现形式。它不是教课书,不是历史传纪,更不是政治宣言。何以要对人家诸多句台词中的一句掐住不放,以自己的“管窥之见”望文生义,给人扣“政治帽子”?不但可笑,说难听点,实在可耻!难怪本山会客气地回应:专家的研究太“偏”了!
对相声、小品等文化开胃小菜,一定不要用大餐、正餐的标准去衡量、要求,更不能动不动便给人家按罪名、扣帽子。在惹是非之前,一定要先拍拍良心,我的说法客观、公正、准确吗?我背后代表了多少民意?我这样“挑刺”是为了谁?如若不言,不但“挑刺”不成,弄不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反而连累了自己。
衷心希望我们的一些文艺批评者及爱批评文艺者,一定好好学习并深刻领会、理解“双百”和“二为”方针,不要动不动便钻进牛角尖里乱发牛脾气。这样做,只会让人牵着牛鼻子、扬牛鞭、打牛蹄!在牛年大吉,奋蹄前进的日子里,何必总要自找麻烦,需要人家扬鞭催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