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取自孔子的“申而论之”,即申述、申辩、论述、论证之意。它既有别于古代科举考试中要求就给定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撰写论文的策论形式,也有别于以往公务员考试中的作文形式。但申论考试的内容、方法及其要达到的测评功能,实际涵盖了策论和作文这两种考试形式的基本方面。
申论考试“主要侧重考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考试形式既严格又灵活,要求考生摒弃套话、闲话,要求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透彻、全面、清晰,同时又保证考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施展自己的真才实学。
申论考试的特点
首先,申论考试的背景材料具有普遍性。公务员录用考试比较注重对应试者实际能力的考查,而且内容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均有涉及。申论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一种形式,又刚刚开始实践,考试试题一般较为规范,不会出现偏差。这主要表现在试题的表述明确,涉及的内容和观点都不偏颇,没有争议,每个考生应该都能有论而发。对于一些难以定论的问题,尤其是争论激烈的前沿问题,一般是不会考的。这样,考生在准备时就不必面面俱到,涉及过多。
其次,申论的题目有很强的针对性。虽然申论考试题目的背景资料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但是重点突出。针对性和可行性是申论考试中两个基本要求,认识和抓住了这两点,才算真正领会了申论考试的精髓,找准了答题的突破口,从而能够高屋建瓴、鞭辟入理地建构思路和完成论证。因此,考生应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资料,不要匆忙提笔作答和写作,在把握资料本质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条分缕析,使回答和论证更富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否则,只能是四处出击,尽管洋洋洒洒,长篇论道,但却不得要领,事倍功半。
申论的考试内容
申论考试的结构比较规范,清晰明确,首先给定一篇(或一组)1500字左右的资料,要求应试者在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的基础上,理解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事件(或案例、或社会现象)的性质和本质,然后按要求作题。其答题形式具体言之,就是经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归纳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可行性方案,在完成上述两项程序的基础上,紧紧扣住给定资料及其反映的主要问题,申明、阐述、论证对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申论考试的解题环节和方法
申论考试的全部过程,可以归纳为阅读资料、概括主题、提出对策、进行论证四个主要的环节。
阅读理解给定资料是申论考试最基础的环节。这个环节虽然不能用文字直接在答卷上反映出来,却是完成其他三个环节的前提条件,而且在时序上位在首要,不容滞后。申论考试的时间应该说是比较充足的,考生应该也完全有必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一般需要40分钟左右)来仔细阅读给定资料,以求真正理解和掌握资料的叙述思路和内容实质。只有读懂读通全部给定资料,才能把握资料所反映的事件的性质,也才能准确地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完成第二环节的要求。切不可匆匆忙忙浏览一遍,不求甚解。
概括主题是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环节,一方面它是对前面阅读资料环节的一个小结,另一方面,又使提出的对策或可行性方案以及论证过程更具有针对性,是其据以立论和展开的基础。若是主题概括不准确或是不够全面,下面的程序也就很难进行了。
提出对策是申论考试的关键环节,重点考查考生的思维开阔程度、探索创新意识、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给考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自由空间,考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知识、阅历,对同一问题各抒己见,见仁见智。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环节中必须结合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方案。
进行论证是申论考试最后一个环节,在一定意义上,它才算是申论的真正开始。它要求应试者充分利用给定资料,切中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证自己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基本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前面的三个环节尽管非常重要,不可或缺,不能有任何懈怠,但总的来说,还都只是积极有益的铺垫,此处的论证过程则需要浓墨重彩,淋漓尽致地书写。这不仅因为它的字数要求多,分值高于其他部分,更重要的是,论证才是申论考试的核心,能全面考查和衡量一个人的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说理能力。
论证部分的写作应该在深入思考、运筹帷幄的基础上进行,最好事先列一个扼要的提纲,做到胸有成竹,行文流畅,并要注意论题鲜明、重点突出、线索清晰、详略得当这些写作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参加申论考试的注意事项
1.认真审题。考试时要注意答题技巧,合理分配时间,不要盲目求快。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资料,也就是说,审题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要先理清资料的逻辑联系,抓住一个复杂事件的主要问题。然后,要把握住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事件的环境和条件,这种既定的条件是提出的对策是否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抓准了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有了针对性;搞清给定资料所提供的环境、条件,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才有可行性。
2.紧扣材料答题。一定要注意申论考试的限制性要求,即无论是概括主题,陈述看法,还是提出对策,都限于试卷的给定资料,而最后的论证,也是在前述基础上,就给定资料和从中概括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阐述和论证(要在概括的基础上自命一个题目进行论证)。切忌脱离给定资料,随意联想和发挥。
3.注意限制要求。申论考试中对字数是有限制性要求的。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一般要求在150字以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简要说明,一般要求在350字以内;申述、论证应试者对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要求在1200字以内。超过或不足的字数一般不低于要求字数的10%,否则要扣分。另外,答题应该简洁,做到要言不繁,切中要点。这种要求其实也是从一个侧面对应试者阅读能力、归纳能力、概括能力、文字水平的综合性测评。应试者不要因在这方面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而影响考试成绩。
4.临考前做适量的模拟题。申论还是一门新的考试科目,许多人并不清楚。应试者藉此可以了解考试试题的总体设计、考试时间的安排,把握做题的速度,并且熟悉、掌握各类题型的答题角度与答题技巧。有备而来,在考试现场不致手忙脚乱,影响临场发挥。
(李如海: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公务员研究所所长。此文根据程连昌主编的《申论》一书有关资料编写)
公务员考试考生说难 专家认为平常知识积累不够
12月15日,中央、国家机关2002年公务员与工作人员录用考试举行,这是公务员录用考试进行重大改革后的首次招考。
总体来看,无论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还是“申论”考试,考题的题量、难度、时间等都比较符合应试者的水平。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取消了需10秒钟做一道题,而且做错了还要倒扣分的“知觉速度与准确性”部分,只考数量关系、常识、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5部分,同时考试时间也由90分钟增加到120分钟,题量也由170题改为130题(a类)与140题(b类)。这些改革都对考查应试者从事行政工作的潜能极为有利。“申论”所给材料是网络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该考题也不像去年考题中有关“ppa”的内容那样偏,大多数应试者能对具有普遍性的网络问题有感而发,所提出的改革对策也有针对性。同时,考前也无须做特殊的记忆与准备,只需做一两次“演习”就行。因此,这次公务员考试改革应该说是成功的。
尽管改革后的考试较之以前更为容易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感觉考得不理想,据笔者调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就“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而言:其一,有的考生在答题中,由于方法不灵活没做完所有的考题。这类考生主要是没有掌握先易后难的答题方法,在一些难题上花费时间太多。做这类题目遇到难题,千万不要浪费时间,可以先放过去,先做会做的题,最后剩下至少10分钟的时间,回头来再做这些难题,如实在做不出,就采取“猜测法”选一个选项涂上。
其二,有的考生由于抱着总想把全部考题都做正确的心态应试,遇到做不出来的题时就焦急,这样一来反而使会做的题也因心情紧张而做错了。要知道,“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考题覆盖面颇广,它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社会、法律、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每个考生都有几个方面是不太熟悉的,要想全部都回答正确是不可能的。一般说来,该考试能拿到80多分就算高分了,考70分左右是完全正常的,多数考生的考分也集中在这个分数段内。
其三,有的考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知识的积累,知识面较窄,对公务员考试需要知识面较宽的要求不适应,故造成了好多考题做不出的结果。其实,要想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得到较为理想的成绩,指望考前临时突击是难以奏效的,应平时花大气力,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做好知识的积累。
2.就“申论”考试而言:其一,有的考生写作基本功“不过硬”,面对熟悉的网络材料,心中有话却不知从何入手。其二,有的考生对“申论”考试答题的“四个环节”掌握不好,舍不得在第一个环节即“阅读资料”上下功夫(一般要用40分钟),而是草草看一遍给出的材料,还没找出重要段落,也没弄清中心思想,就忙着去概括主题,去提出对策,去进行论证。其三,有的考生在对提出的对策进行论证时,重点不突出。他们不是对最为熟悉的某项对策进行重点论证,而是把其他的几项对策也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搞“半斤八两”,均衡对待。这样处理,在千字左右的论述中是非常不当的。对于这点,尽管今年考卷上已有明确要求,但还是被这些粗心大意的考生遗忘了。
今年的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已经过去了,不能及第的同学还可能参加地方公务员的录用考试,或者工作几年后,再参加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也会有更多的新人加入考公务员的行列。上面这些教训,对今后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应试者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只有汲取这些教训,尤其是要注重在博览群书基础上的知识积累,注意熟悉题型及答题技巧,并做好考前必要的“演习”,才能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胜出。
公务员考试面试三原则:实事求是、随机应变、自圆其说
在我国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应试者通过笔试之后,如果你的成绩是在优胜者的行列之中,就要按一定比例(如1∶3或1∶5)参加面试了。
面试主要是主考人员通过与应试者直接交谈的方式来考查其是否具备所报考职位应有的才能和某些素质,这是笔试所不易达到的。面试的优点是可以弥补笔试的不足,易于考查应试者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交往能力,观察其举止、仪表与气质等。
面试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个别面试,另一种是分组面试。下面就重点谈谈个别面试中应试者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仅供求职的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青年报考公务员时参考。
个别面试是指由5至7名考官组成面试委员会,对应试者就个人经历、兴趣、求职动机以及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一系列问题,连续发问,以测试其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笔者认为,在参加公务员考试面试中,需要掌握3个原则:实事求是,随机应变,自圆其说。其中后两者主要体现了灵活性的特点,但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前提和基础。
一、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指在面试中应试者回答考官提问时要从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对待和处理考官的发问。
比如,当考官问及你的家庭情况时,你应如实简单相告,即便是你家庭中超生了一个妹妹,也不妨说出。如果问及你在大学本科或研究生阶段都学过多少门课程时,你若记得清楚,就如实报告,如果记得不太准确,就说个大概数,切不可随意编出个数字来。当问及你的优点与缺点时,要简明扼要地叙述:“我政治上要求进步,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正在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刻苦,认真读书;团结同学,热情助人;生活上简朴,这是我的主要优点。”有这几条就够了,切不可谈得过多(如列10多条)过高(如说学习上异常刻苦,对专业书百读不厌)。缺点主要指的是气质等方面的不足,要抓主要的,如有时急躁或有时粗心大意等,既不可罗列过多,也不可夸张形容,更不能把不属于缺点范畴的现象也说成是缺点,搞个“胡子眉毛一把抓”,像有的应届毕业生将缺乏社会工作经验也算在缺点之列,你还没有参加工作,怎么会有社会工作经验呢?
在面试中涉及到专业知识时,更要实事求是地回答,即使你对考官所提的问题回答不出来。如考官问道“我国政府机构的名称一般包括哪几项内容”时,你如不知道包括域名、矢名与格名,就坦率地承认“不知道”并表示歉意。一个人的知识面总是有限的,如果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妄说,反倒会影响你的录用。当问到你熟悉的问题时,你应尽量发挥得充分些。
二、随机应变。是指面试考官要考查应试者能否随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的多变能力。
当你进入面试考场之后,如遇考官们都不发问,而是面带微笑地看着你,使你不知所措,心里紧张。这时候,你可“主动出击”,以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你可以先作自我介绍,并逐渐把重点转移到自己所精通的专业知识上,甚至可以向考官们提出一些问题,以显得自己是位谈吐清楚、头脑灵活、反应敏捷,能够随机应变的人。
当然,上面的情况是不常见的,但要有所准备,常见的是下面一些情况。
比如,考官知道你报考的是计算机操作员职位,会问你在校时喜欢哪几门功课?如果你的“线性代数”、“高等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等几门课的成绩都是优秀的话,你可说:“对这三门课我都喜欢,尤其是‘c语言程序设计’。”考官如追问为什么,你可回答:“计算机是把数学的思维方式运用到程序设计中去,比简单地应用数学公式更能发挥我的聪明才智。”
又比如,考官问:“你注意到没有,首长接见外宾时,除了录音以外还有个人在速记。你认为,有了录音机,速记还有用吗?”这是个基于生活常识的应变能力考题,你可简要回答:“我认为是有用的。因为录音机与速记可以功能互补。录音机只能解决声音的记录,需要书面材料时,就要靠速记了。当需要经过特定整理的信息时,采用录音机,就只能是事后整理,而速记可现场加工整理。” (李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