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2年前,他就前瞻性地提出了“外显能力”的教育理念,并用这种理念迅速快捷地增强了学生的职场竞争能力;他还率先提出并推行了“子女战略”的举措,将学生看作自己的子女,让学生们在浓厚的关爱中,幸福快乐地成长……
他还是一位国内著名的管理学专家:首创的“hu理论”,因为鲜明的原创性和极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重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改革报、人民网、新华网等,都进行过报道;全国许多省市也都有企业学习hu理论并取得效果:北京北辰股份有限公司应用了这一理论后,利润增加了3010万元……
他就是浙江工商大学原党委书记兼校长胡祖光教授。 ——题记
十年磨一剑 “外显能力”终现成效
不久前,浙江省杭州市农业银行公开招聘员工。全国各地高校共有1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应聘,其中大多数是金融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且多来自于名牌大学。经过紧张而复杂的笔试与面试之后,3名浙江工商大学非金融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如愿以偿地拿到了签约单。该单位的招聘人员对记者这样说:“浙江工商大学的学生在写作、语言表达和现场反应等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
非金融专业的本科生能被录取,这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不能不说是一件让人出乎意料的事情。
而浙江工商大学的学生们却不认为这是出乎意料的事情,他们说,这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被聘的学生都具备了优秀的“外显能力”,所以才会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那么,究竟什么是“外显能力”?它又能给大学生们带来怎样的改变?
“外显能力”这一说法是一个早在12年前,就由时任浙江工商大学校长胡祖光教授,提出并实施的一种能迅速快捷地增强学生职场竞争力的教学理念。
1996年,胡祖光教授就任浙江工商大学校长。上任伊始,他就清醒地认识到:在激烈的快节奏职场竞争中,只有让人能迅速地识别出你的能力,才能迅速快捷地增强学生的职场竞争力。于是,他提出了“外显能力”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学生的外显能力呢?多年的教学生涯,使胡祖光教授有了这样一个亲身体验,那就是英语的口语能力是一个学生最重要的外显能力之一。他认为,学生的专业能力一般不能外显,如学会计的在求职时除非出示注册会计师的身份,否则很难证明比他人强。管理专业、营销专业等也是一样。但是,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在求职时能开口流利地讲英语,那么,即使是面对全国一流名校的学生,他也会在多数情况下处于有利地位。于是,胡祖光教授首先选择了英语作为突破口,并亲自启动了“英语寝室”活动,这在当时的全国大学中是绝无仅有的。
英语口语提高的有效办法就是多说,所以胡祖光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学生们在寝室里尽可能多讲英语。在这期间,胡祖光教授亲自扮演起“准外教”的角色。他在一年内走了32个“英语寝室”,平均每个寝室两次,每次辅导时间为1小时。但是很快他发现自己的想法过于简单了:“英语寝室”绝非把英语角搬到寝室那么简单,那样做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很难推广。于是他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展开“‘英语寝室’与课堂教学互动”教学模式,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来督促学生在课外讲英语。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英语教师在每次课的开始就要求一半以上的学生到讲台上来讲英语,每人1分钟。而学生为了做好这1分钟的英语演讲,在课外必须先预习课文,并互相练好口语。正是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使“英语寝室”的覆盖面有了飞跃,从大学英语教学的配角变成主角。
随着“英语寝室”活动的顺利开展和不断壮大,浙商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开始显著提高,2004年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中,浙商大学生通过率再次列浙江省属高校第一位;外国语学院7个班学生参加全国英语专业统考,通过率达93%,超过全国平均通过率31个百分点;赴美国读书的浙商大学生的签证通过率高达75%,2006年更高达100%。
胡祖光教授很清楚,英语口语仅仅是学生能力的一个方面,而真正想要超越那些名牌大学的学生,就要把本校学生的自塑性完全发挥出来。为此,胡祖光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展了大规模的“读、写、议”教学活动。“读写议”教学模式要求:2—3学分的课程,必须课后阅读40—60万字的资料,安排至少一次课堂讨论,撰写一篇文章;4—5学分的课程,必须课后阅读70—90万字的资料,安排至少两次课堂讨论,撰写两篇文章。其目标是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
“读写议”教学模式既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学的过程,更是学生自己实践提高的过程,有助于提倡学生敢于冒尖,创新,本科学生公开发表文章的数量逐年增加就是一个明证。1993年和1994年两年,本科学生公开发表的文章仅7篇;而从1997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章,平均每年超过100篇。而且,从1997年开始,本科学生发表论文和参加学术会议的档次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不少学生敢于到国际学术会议上亮相,展示自己的风采。1997年学生陈茗以一篇《新兴市场的发展远景》英文稿,获得了在德国科隆召开的第六届“德国商务大会”的免费入场券(由德方资助往返机票及在德国的全部费用),我国大陆只有浙江工商大学与南京大学在校学生受到邀请。此后,该校又有多名本科学生以自己撰写的论文获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据有关资料表明,浙江工商大学学生大学英语四级统考通过率连续几年高居浙江省属高校之首;外语学院学生参加全国专业英语四级统考,2003年、2004年、2005年通过率分别超过全国高校平均通过率33个百分点、35个百分点和39个百分点,2006年更是以100%的通过率,超过全国平均通过率45个百分点。在全国普通本科755所院校中,该校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进入前10名……
师者父母心 “子女战略”彰显人文情怀
众所周知,一个学生从毕业到退休,要工作将近40年的时间。而且,在这近40年的工作中,难免会有多次工作岗位的变动。因此,一定要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耐用消费品”。胡祖光教授引用了一首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慈母为什么要“密密缝”呢?为的是让衣服耐用。对学校来说,是要让学生在学校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备毕业后有更广泛的适应面,也更耐用。
为此,胡祖光教授在1997年提出了推行“子女战略”的举措。并提出用子女战略来“挖掘学生潜力”的理念。因为他相信,只要把学生的潜力都挖掘出来,他的学生就完全能够和浙江大学等名校的学生媲美,子女就能成才。为了挖掘学生的潜力,学校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在寄新生录取通知时,就随信寄去大学英语教材,并告诉学生,新生报到后将对教材前面的几课进行考试。这样,学校虽然多花了几万元邮费,但是,按一个学生暑假学习50小时计算,却为学生争得了300万小时的学习时间。
在“子女战略”的感召下,教师们也都投入到对学生的培养中来,而不仅仅是自己埋头搞科研写论文。2005年,在统计和数学学院朱灵副教授的精心指导下,本科学生刘海平的论文与陆章的英文论文先后都被sci期刊源录用。法学院03级辅导员邹健,坚持在寒假给她辅导的200多位学生中的每一位学生写“新春寄语”,几年来,她写的“新春寄语”累计达15万字,字里行间凝结着她对学生的关爱和心血。中宣部副部长欧阳坚同志来校检查时,看了“新春寄语”后称赞说:“不仅很有感情、很有特色,还很有文采。”
子女战略的实施及其成功,不仅体现了大学决策者夯实基础着眼长远的战略思想,更体现了爱生如子的师者父母心。子女战略在浙商大实施了十几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显著成果:
近几年,以文科为主的浙江工商大学的学生参加省计算机二级(c语言、vfp)统考,通过率均名列浙江省属高校第一。
在2006年举行的浙江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中,以文科学生为主的浙江工商大学又获得第一名;2006年,财务与会计学院代表又代表浙江省高校参加全国大学生erp沙盘对抗赛总决赛,获团体二等奖。
在2006年全国第五届“未来编辑杯”选题策划大赛中,人文学院编辑出版专业2003级学生参赛的3篇作品获奖,排名仅居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之后。
在2006年中华全国日语演讲大赛华东赛区比赛中,由于没有高年级学生,派出二年级学生王立与华东地区名校的日语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同台竞技,最后获得7个奖项中的1个,是浙江省惟一获奖的大学生。
2002年仅有48人考上研究生,到2008年,有580名学生考上北大、清华、复旦、浙大、人大、南开、厦大、上海财大等校的研究生……
教育部的一位评估专家者这样评价浙江工商大学的特色教育——
“浙江工商大学的本科教学、学术水平是比较高的,这个学校1980年本科,1990年拿硕士点,2003年拿博士点,23年从一个学士学位的学校到博士点学校,发展之快是我见过的一般院校里面很少见的……‘子女战略’和两个教学模式(指“英语寝室”和“读写议”)的改革确实是个特色,也很有特点,经过考察,我已经感觉到这个特色已经深入人心……我觉得这个特色有三个特点:一是重心下移,特色到以学生为本;二是微观到了教学模式;三是很贴近于质量,就是说这个特色的效果很快地体现在质量的提高……”
采访中,胡祖光教授对记者说,当前我国的教育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弊端。教育方法滞后,“授人以鱼”而不能“授人以渔”,只给知识,而没有开其智。真正的教育应该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教育是当人在忘却了他在学校里学过的一切以后,仍然能保持的能力。
记得温家宝总理到北师大看望免费师范生时曾对学生们讲,大学要给学生什么,一是知,二是爱。爱也是一种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的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能很快地成长起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所以,让学生懂得爱,懂得怎样去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这一点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尤为重要。
独创“hu理论” 让经理人跳起来摘苹果
胡祖光教授还是一位国内著名的管理学专家,他首创的“hu理论”和东方管理学思想,因为鲜明的原创性和极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重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改革报、中国企业报、人民网、新华网等,都进行过报道;全国许多省市都有企业学习hu理论并取得效果:北京北辰股份有限公司应用了这一理论后,利润增加了3010万元……
采访中,记者听到的一个故事,具体形象地展示了“hu理论”在实际的应用——
每到岁尾年关,张老板就非常烦恼。因为每到这个时候,他都要给他的总经理定一个明年的利润指标。
他去年给他的总经理定了一个利润指标,50万,如果超标的话,超标部分20%作为奖励奖给总经理。结果去年总经理把企业的利润做到了450万元,按照约定,其中90万就奖励给总经理了。
“信息太不对称了!他对市场太了解了,制定指标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他的手里,今年的利润指标该怎么定呢?实在不知道!”张老板实在毫无办法啊。
这样的烦恼被胡祖光教授知道了,他告诉张老板,不要烦恼,我给你一个锦囊妙计,包你高枕无忧。
于是,胡祖光教授交给张老板一个“锦囊”,并且面授机宜。
张老板听了,笑逐颜开,哈哈大笑:“原来这么简单啊,妙啊!妙啊!”
果然所有问题全部迎刃而解了。
在浙江省知识经济俱乐部举办的一次高级工商管理课程绩效管理专场上,胡祖光教授把他的“锦囊”全盘推出。所谓的“锦囊”,就是他的“联合确定基数法理论(hu理论)”,它设法让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利益相一致,使企业效益、经营者和所有者三者的收益都可以达到最大化。总公司和子公司、经销商和代理商、董事会和总经理、部门和员工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博弈关系,而“hu理论”就是一个让博弈关系变成双赢关系的数学公式。
用一些专家地话来说,就是要让经理人自己去摘苹果,而且是要跳起来去摘,因为用胡教授的理论,苹果(利润)摆在那里,经理人跳的越高,摘到的就越多。
胡教授教给张老板的计策确实非常简单:张老板不要给总经理下任何指标,只要跟总经理说:“今年利润指标你来报就行了,你愿意报多少就报多少。”这样老板就不用干其他事情了。
但是这样的话,总经理如果一味的压低指标,张老板不是很吃亏吗?
胡教授的“锦囊”里又有第二条妙计。
张老板接着向总经理说:“我们之间还要定三条协议,第一,你定的利润指标,打个8折,就作为我们今年的合同利润指标;第二,假如你今年实际完成的利润超过了合同利润指标,超额部分全部作为奖励奖给你;第三,假如你定的利润指标比实际完成的利润要低,说明你年初有意压利指标,要接受惩罚,压低部分的90%作为对你的惩罚。”
张老板在和总经理谈好协议之后,就离开办公室了。离开之前,张老板对总经理说了最后一句话:“你晚上回去好好算算,明天来办公室告诉我你定的指标就行了。”
总经理晚上回到家,立刻开始计算了,看看怎么报指标对自己最划算。他知道凭自己的能力,今年完全可以完成600万左右的利润,现在张老板没有硬性指标了,完全要自己来定,那是不是越低越好呢?
他开始计算了,他为自己假定了5种情况,看看哪一种对自己最有利?
总经理算来算去,不管怎么算,总是如实报利润是最为划算的,少报不合算,多报也不合算。没有办法,这就是张老板的厉害之处。他只好向张老板低头,不过话说回来,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损失啊。
第二天,他向张老板报了数字:600万。张老板轻轻地笑了,心里嘀咕着:这个胡教授啊,真是厉害,让我既轻松,又有效!真是高枕无忧啊!
这种被称为“hu绩效考核方法”的理论,是胡祖光教授经过大约十年的研究,才发明出来的。
2001年初,北京北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hu绩效考核法,对下属7家企业进行利润指标核定。这一规定颁布后,下属企业纷纷要求提高利润自报数,出现了“跳起来摘苹果”的好现象。结果7家企业新增自报数3010万元,实现了激励相容的财务管理新机制。
对此,胡祖光自有感触,他说:学校不能完全照搬产业化思维来管理,因为学校不是企业。但企业运作的很多理念和做法,大学是完全可以借鉴的,甚至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定位、品牌、战略、团队、个性化差异化、比较优势、组织文化,甚至市场导向按需定制、性价比等等。大学完全可以而且有必要进行尝试和推行,做得好可以大大提升大学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因为在这些方面的实践企业远远比学校领先。
真味只是淡 教育事业绝不能急于求成
岁月如梭,从1984年12月复旦大学毕业到杭州商学院工作,胡祖光教授已经从事教育工作25年有余了。可以这样说,胡祖光教授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全部都贡献给了教育事业。
在记者再三的追问之下,胡祖光教授才勉强地谈起那些刚刚成为过去的岁月。整个采访中,他平静如水,好像是在讲述着别人的故事一样:
我虽然不是从浙江工商大学毕业的,但是,浙江工商大学在我的心目中就是我的母校,因为我的母亲是1936年从浙江工商大学的前身——杭州中等商业学堂毕业的。这是我校档案室收存的当年杭州中等商业学堂的学生通讯录,第23页上就写着我母亲李淑娟的名字!因此,浙江工商大学是我真正的母校,是母亲毕业的学校!
也正因如此,25年前,从我放弃留在复旦大学任教的机会,毅然决然地来到我们学校工作的那天起,我就决心要为母亲的学校的繁荣、强大而努力!为此,我奋斗了整整25个年头!
我在浙江工商大学领导的岗位上,尽管也遇到过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总的来说是非常顺利的:从申博的反败为胜、升格大学的顺利实现、教学评估获得优秀、土地拍卖2723万元一亩的天价到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的顺利设立,一连串的成功,使我得到了“福将”的称号。
其实,我知道,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多成功的好消息,是因为我得到了浙江工商大学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中层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教授的支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在我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验证。广大群众对我的支持,是我能够成为“福将”的根本原因。
此外,我也隐隐地感到,母亲的在天之灵在保佑着我。我还清楚地记得,2006年2月17日晚,那是一个黑色的星期五晚上,90多岁高龄的老母亲突然病危。我守在母亲的病床前,一面为母亲的病情感到焦虑,一面考虑后天北京方面已经约好的一个事关学校发展的重要活动。母亲能坚持到我从北京回来吗?我当时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母亲好像知道我的矛盾心理一样,在当天晚上就撒手西去了!我为母亲守灵32小时,于19日上午把母亲的遗体送殡仪馆火化,然后就强压住心中的悲痛直接飞赴北京赴约。
我清楚地记得,母亲去世后的第二天,杭州下起了大雪;而第三天下午我飞赴北京时,则是晴空万里。应该是母亲的在天之灵在保佑我吧!现在,我想我终于可以大声对母亲说一声:妈妈,您安息吧!我用25年的心血,交出了一份让您满意的答卷!
说起这25年教育工作给我的人生感悟,我想起这样一句话;浓肥甘辛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这句话是明代作家洪应明所著《菜根谭》中的一句格言。意思是说,真正的美味是清淡平和的,德行完美的人能够保持平常心,其行为举止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
在生活中保持平常心,就是保持一种轻松平和的心态,正确地看待自己,宽容地对待别人,努力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和谐。
一个有完美人格和高尚品德的人,都是在平凡中实践自己伟大的人生理想,《庄子?田子方》中田子方的老师正是一个有这种思想境界的人。
书中说:田子方陪坐在魏文候身旁,多次称赞溪工。文侯说:“溪工是你的老师吗?”田子方说:“不是老师,是我的邻居;他的言论谈吐总是十分中肯恰当,所以我称赞他。”文侯说;“那你没有老师?”子方说:“有。”文侯说:“你的老师是谁呢?”田子方说:“东郭顺子。”文侯说:“那先生为什么不曾称赞过他呢?”田子方回答:“他为人十分真朴,相貌跟普通人一样而内心却合于自然,顺应外在事物而且能保持固有的真性,心境清虚宁寂而且能包容外物,外界事物不能符合‘道’,便严肃指出使之醒悟,从而使人的邪恶之念自然消除。我做学生的能够用什么言辞去称赞老师呢?”
可见只有在平凡之中才能保留人的纯真本性,进而在平凡中显出英雄本色。就像水有波涛般汹涌着的,也有涓涓流淌着的,前者虽壮观、激烈,但却短暂易逝。后者虽平凡、恬淡,但却源源不断……
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仅应该自己要有上面所说到的那种完美人格和高尚品德,还要有“传道”的责任心和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同时,教育是绝对不能急于求成的,它不可能也不应该是“速成品”。
“促进生命——让它自由地发展、展开——这便是教育家的首要任务。”蒙台梭利许久以前就曾这样道出教育的意蕴。今天,这样的理念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这样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教育的阳光与乐趣。
学校,不该再是标准化的教育工厂。老师,也不该再是裁剪划一的园丁。
可以这样说,现在我国的教育事业,现在已经进入一个以人为本的新的历史阶段。教育思想在转变,考试制度在改革,评价标准在改变,凸现的是生命的灵动、独特、创造、智慧。
这也许就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所期望的:“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育,使你能试着发现你自己:发现你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你善于做什么,不善于做什么。”
胡祖光教授简介
胡祖光:男,1948年6月生。原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1998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1年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现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商科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浙江省数量经济学会理事长,浙江省商业联合会副会长,浙江省政协科教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
1984年12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管理科学系,获硕士学位。1988年1月至1989年1月赴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管理学院学习。1992年被评为商业部部级优秀专家;199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被国家教委、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7年被国家教委、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
获浙江省突出学术贡献奖一项;国家国内贸易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均排名第一)。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