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聪明伶俐,勤奋肯干,却找不到工作。失业的阴云笼罩着全球劳动大军,其中受害最深的却是年轻人—他们刚刚踏上职业旅程便栽了跟头。受此影响的年轻人来自各种背景,辍学的高中生、大学毕业生、新入行的律师、刚出道的工商管理硕士,遍及各发达国家,从英国到日本都有。由美国的情况可见一斑:16至24岁人群的失业率由一年前的13%上升至目前的18%。对这些事业刚刚起步的人而言,这一损害可能是深远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有可能造成“失落的一代”。研究表明,年轻人失业的时间过长会使一生的收入水平明显降低,因为他们或者会受困于低职的工作岗位,不能充分发挥才能,或者会被雇主视为“次品”。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雇主也会深受其害,他们会失去年轻人带来的新鲜活力。这些新人本来可以成为明日的企业明星,现在却置身局外,丧失了积累经验的宝贵机会和积极进取的锐气。日本的就业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陷入了类似窘境。根据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中心 ( Japan Productivity Center for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的报告,10年前开始就业、现在年龄约为三十多岁的人是忧郁、紧张和与职业相关的精神障碍的高发人群,占总发病人数的60%。
Adecco集团北美分公司是一家提供30多万临时岗位的大雇主,负责公司人才开发的副总裁理查德·汤普森说,待到经济复苏、失业者又重新找到工作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自己身居人下;如果无业期间他们重返学校,情况更是如此。“经济复苏后,几代人会同时争抢新增的就业机会,”他说。
根据耶鲁大学管理学院丽萨·凯恩的观点,婴儿潮一代本来期望更富生产力的年轻一代能为他们的退休和医疗提供财力,现在却指望不上了,因为许多年轻人恐会陷入低收入工作,这意味着用于社会保险和老年人医保的税收会减少。
9月份的数据显示,16至24岁的人群中只有46%在工作,这是自1948年美国政府开始这项统计以来的最低值。就业危机甚至波及到新近毕业的大学生。住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丹·史密兹今年25岁,他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获得英语学士学位。他说:“我甚至申请了很多在餐厅的工作,可即便如此,也是音信全无。每天早晨一觉醒来,我都会想今天一定能找到工作,可到现在已经有好几个月了,我真的非常灰心了。”
焦虑和不安
情况不妙,需要采取行动。达特茅斯学院的经济学家、曾供职于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大卫·布兰奇弗莱沃认为,政府应立刻采取措施,以避免更大的损害。他还不确定什么措施最为有效,不过主张方方面面都尝试一下,比如实行教育和培训补贴、降低年轻人和实习生的工资底线等等。他说:“必须马上行动,不能等到两年以后。”
大多数对年轻人就业情况的分析针对的是16至24岁的人群,这其中包括了从辍学的高中生到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等所有人。不过,由于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人迟至25岁甚至接近30岁才开始工作,这批通常被统计忽略的年轻大学毕业生也同样在就业危机中遭受重创。
根据《商业周刊》的分析,在此轮经济下滑中,22至27岁的大学毕业生比相同学历年龄较大的人受到更大的影响。两年前,84.4%的年轻大学毕业生有工作,只比28至50岁年龄段的86.8%略低。而到现在,两组人之间的就业率差距几乎翻了一番。
斯坦福大学教授罗伯特·萨顿是管理学专著《论浑人》(THE NO ASSHOLE RULE)的作者,他说他看到学生中出现了“更大的焦虑和不安”。据西北大学法学院就业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比尔·张伯林介绍,5月份毕业的法学院学生至少有314推迟了工作时间,有些人甚至推迟长达一年。
高学历的人尚且如此,没有大学文凭的人则机会更少,情形更坏。26岁的查理·布莱克说:“朋友们告诉我要想找到工作 ‘得填这个表、得那样做’ ,我能做的都做了,但依然没有回音。” 布莱克做临时演员,是演员工会会员,在几个电视秀和电影中出过镜;他曾经在Abercrombie&Fitch专卖店上过一年夜班。到现在失业快1年了,清洁工他也愿意干。
年轻人居然会成为目前经济萧条的最大受害者,乍一看上去这真有点不可思议。按一般人的逻辑,处于萧条期的公司会愿意雇佣廉价的年轻劳动力,解雇掉工资高的老员工。其实不然。情形不明时,雇主和老员工都静观不动,不愿冒险。没有空缺,雇主对求职者的简历看都不看。
许多西方国家就业市场死水一潭的现状不免让人联想起日本,早在1995年日本就出现了关于失落的一代的讨论。根据日本内政厅(Ministry of Internal Affairs)的报告,目前在日本年龄在25至34岁之间从事临时工作的人有310万,而10年前只有200万。很多日本人认为这一局面是年轻人自己造成的,说他们被惯坏了,不合群,干什么工作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过名古屋大学经济学家Souichi Ohta认为,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日本雇主过于重视在本公司的工作经验,而这是新人根本不可能具备的。
欧洲的教训提示我们要避免另一种情况.曾担任过经济事务大臣的西班牙IESE商学院 ( IESE Business School)经济学家阿尔弗莱德·巴斯德介绍说,在西班牙,雇主一般会与老员工签订长期用工合同,这种合同难以解除。需求疲软时,雇主会解雇年轻员工。这是西班牙年轻人失业率高企的原因之一,16至24岁人群失业率高达39%,相比之下,法国为24%,英国为19%。
若干国家的经济学家对高失业率可能造成的损害进行了研究。耶鲁的凯恩发现,大学毕业于经济萧条时期对工资水平有持久的负面影响。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毕业于萧条时期的大学生第一年的工资水平会比毕业于非萧条时期的人低6%至7%。直到毕业15年之后,经济萧条时的毕业生仍比经济繁荣时的毕业生收人少2.5%
突破工资底线?
怎么办?对策之一,企业应该持续聘用年轻人,即使是在裁撤人员的时候。通用电气公司就是这么做的。负责公司领导层培训的副总裁苏珊·彼得斯称,通用电气从公司航空事业部的错误中汲取了教训。若干年前,该部门因为经济不景气而停止了招聘,结果发现经济回暖后,人才青黄不接。“我们告诉各部门,‘再艰难也得招聘新人’,”彼得剪脱。
秉持自由市场理念的经济学家们主张去除阻碍年轻人就业的障碍,比如过高的工资底线。克里斯汀·洛佩兹·伊斯特里克是由雇主赞助的就业政策研究所(Employment Policies Institute)的高级分析师,她说:“ 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是造成问题的元凶之一。” 她指出,过去两年内,联邦工资底线上升了40%,这使得雇佣年轻人的吸引力下降。沿着这条思路有一个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低于工资底线的最低工资标准。美国某些州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就实行了这项措施。
提供更多的就业培训也有助于解决问题。4月份,英国政府作出承诺,从明年1月起,向所有25岁以下失业一年以上的人提供工作、培训或者带薪实习的机会。
美国在解决年轻人就业问题上行动迟缓,部分是因为掣肘于庞大的财政赤字。奥巴马政府正在重新考虑一项竞选时提出的计划:每雇一个新人,政府向雇主提供3000美元的税收补贴。一位政府发言人称与国会就这个问题而展开的讨论才刚刚开始。支持这项计划的人提出这样一个理由:目前这一代年轻人的数量比下一代要多。达特茅斯学院的布兰奇弗莱沃指出,即使这项计划在经济复苏后继续施行,其成本也会降低,因为该计划惠及的人数会减少。
美国可能效仿的一个榜样是德国的学徒制度,这项政策引导高中毕业生进入蓝领的技术岗位。德国年轻人失业率上升的幅度因此而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年轻人也想出了办法避免简历上出现可怕的空当。许多人入学深造,辛辛那提州立技术和社区大学 ( Cincinnati State Technical &Community College)以及纽约市拉瓜迪亚社区大学(LaGuardia Community College)等学校的招生人数都破了纪录。因为找不到工作,佛罗里达州伯克莱顿23岁的莎润·洛珠选择了继续攻读公共关系硕士,她最近在迈阿密一家公关公司找到了一个带薪的实习工作—虽然还不算正式,可是一只脚已经跨进了门槛。
斯坦福的萨顿说,由于工作机会少,他的一些学生计划自己开公司。福坦莫大学(Fordham University)企业管理学院讲授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的副教授凯特·麦基翁说,学校应该积极鼓励这些学生,而不是“消极地冷嘲热讽”。
年轻人积极地各寻出路固然有所帮助,可另一方面,失业的浪潮却越卷越高。经合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 Development)负责就业分析部门的斯特凡诺·史卡佩塔说:“我们看到情况有恶化的趋势。”
年轻人的就业危机并不像一年前的金融危机那样迅猛激烈,但是它的影响却可能更加深远。
本文来源《商业周刊/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