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中考 | 高考 | 自考 | 成教 | 考研 | 外语考试 | 资格考试 | 英语教学 | 学生习作 | 论文写作 | 信息服务 | 下载中心 | 知心港湾
| 英语 | 语文 | 英语 | 动态 | 成考 | 英语 | 职称外语 | 教师资格 | 大学英语 | 写作指南 | 本科论文 | 招聘就业 | 听力 MP3 | 网络精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资格考试 > 教师资格 > 浏览正文
2012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题库
www.hrexam.com   更新时间:2012-03-02 点击: 【字体: 】 加入收藏 关闭本页

一、单选题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          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          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
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A.培根  B.格斯纳  C.洛克  D.克伯屈
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A.卢梭的《爱弥儿》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礼记》
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
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    )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
三、材料分析题
“所谓现代教育学就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学”。
四、论述题
1.教育学经历了哪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2.你认为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一章 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选题
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           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                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  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4.教育起源于          。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在       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当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原始教育
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         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   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
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    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孟子》
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        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

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
A.学记     B.论语     C.教育漫话     D.大教学论
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教育漫话      D.林哈德与葛笃德
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        》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民主主义与教育
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       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库恩      D.柏拉图
二、多选题
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利托尔诺     B.孟禄     C.沛西•能     D.杜威
2.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这一命题包括         。
A.对生活的理解   B.生活与教育的关系   C.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  D.教育即生活
3.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         。
A.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B.形成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
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其体系     C.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D.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E.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4.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         。
A.梅伊曼     B.拉伊     C.杜威     D.克伯屈
5.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梅伊曼     B.拉伊     C.杜威     D.克伯屈
6.古代教育的特点是        。
A.鲜明的阶级性    B.鲜明的等级性    C.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教育形式简单
7.关于现代教育本质,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       。
A.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B.不能采取孤立的就教育论教育的方法。
C.教育概念不仅仅是描述性的,更是规范性和表达性的。D.教育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
8.美国教育学者索尔蒂斯认为定义的形态为       。
A.规定性定义   B.描述性定义   C..叙述性定义   D.纲领性定义
9.关于教育本质的探索的基本学说有        。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社会实践说”   D.“教育文化说”
10.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
A.生活与教育    B.教育即生活    C.对生活的理解    D.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孟禄。( )
2.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理论。( )
3.教育的本质是生产力。( )
4.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 )
5.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

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
6.通过对生活世界中交往活动的探讨,胡塞尔确立起在哲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交互主体论

。( )
7.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 )
8.通过揭示教育内在的矛盾性质特征来说明教育的本质是“特殊范畴说”的观点。( )
9.对教育进行事实描述的同时不能缺乏价值的追求。( )
10.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上山下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典型表现。( )
四、材料分析题
1.当非洲南部狮的数量还很多并容易加以观察的时候,人们已发现,非洲南部狮通过一种有意识的体

操动作进行自我训练,把树桩当作猎物练习猛扑。一头狮子由于距离判断得不准致使一匹斑马逃脱,或

者不能正确地跃到悬岩顶部,从那里轻易地扑向猎物,此后,这头狮子便多次重新开始仅仅是独自的练

习。接着,在这头狮子练习时会有两头狮子突然来到,这头狮子先引着到来的两头狮子围着悬岩转,使

后者了解困难所在;当两头狮子被领回起点时,这头狮子便跃向悬岩以结束其演习。目睹这种情景的本

地人曾指出,在这种奇怪的情景的全过程中,狮子不断地吼叫,不断地“交谈”。多亏了这种自我教育

,才使那些会从事技巧活动的动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能干。
这则故事说明动物界中的教育与人的教育其本质是一样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2.古代印度的教育:
全社会分为僧侣祭司、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只有第一、二种姓的人可以接受教育。《吠陀

》是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请结合材料,谈谈对古代教育的认识。
五、论述题
1.近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3.谈谈对现代教育本质的认识。

第二章  现代教育目的
一、单选题
1.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              D.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
A.教育性质              B.教育目的
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D.培养目标
3.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    )。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现代                  D.社会本位
4.斯宾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    )。
A.多元化                B.个体本位
C.完满生活              D.社会本位
5.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    )。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
6.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
7.中国实施新教育最早称教育目的为(    )。
A.教育宗旨              B.培养目标      
C.教育指南              D.教育方案
8.教育目的是三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   )。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标      
C.课程目标              D.课堂目标
9.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当注重(   )。
A.社会需要              B.人的需要      
C.人的情感              D.人的个性
10.教育目的价值观的“客体论”转变所导致的是(   )。
A.占有性个人主体        B.共存的类主体      
C.交互主体性            D.主体论
二、多选题
1.按照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可以分为(    )。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指令性                D.社会本位
2.教育方针一般包括的内容有(    )。
A.教育制度              B.教育工作总任务
C.培养人才总目标        D.培养人才途径
3.德国的新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代表人物有(    )。
A.席勒                  B.裴斯泰洛齐
C.康德                  D.赫尔巴特
4.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    )。
A.激励                  B.指导
C.评价                  D.指令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A.体现人类发展历史进程   B.真正的结合点是科学技术
C.在我国现阶段还受限制   D.是我国的教育目的
6.教育目的是(    )。
A.教育行动的先导                B.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
C.只在教育活动开始时发挥作用    D.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
7.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所具备的客观经济条件是(    )。
A.商品的计划性生产      B.市场扩大的普遍性
C.自由时间增多          D.新产业不断兴起
8.教育目的的限定必须要说明的因素有(    )。
A.主体性因素            B.价值倾向因素
C.存在方式因素          D.客体性因素
9.教育目的具有的特点是(     )。
A.强制性                B.宏观性
C.历史性                D.理想性
10.教育目的的内容表述必须要说明的要素有(    )。
A.定性                  B.定向
C.定位                  D.定点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抽象规定,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现实体现。(  )
2.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特殊,总与分的关系。(    )
3.    我国教育应当有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也是一致

的。(    )
4.    教育目的应该是一元化与多元化的统一。(    )
5.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教育目的唯一依据。(    )
6.    现代教育目的应该体现人发展的多方面需求。(    )
7.    现代人的终极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    )
8.    全面发展教育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矛盾的。(    )
9.    “占有性个人主体”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目的追求的一个方面。(    )
10.教育目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实践方面。(    )
四、论述题
1.    试论述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
2.    试论述教育目的的内容构成。
五、材料分析题
1.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教育的战略

地位和作用、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工作要求,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

了行动指南。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

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六大

报告关于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论述,对新世纪新阶段教育工作具有长期而深远的重要指导意义。
对比教材里《教育法》中的我国教育方针的表述, 十六大报告关于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论述有何重要意

义?
2.一名初中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新华字典不见了,而她曾在这本新华字典的背面写

了个“玉”字。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这名学生先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这位老师来到教室说,

前两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

,老师发现一名学生的字典后面一页写了个“璧”字,而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老师当

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但老师并没有表现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后来

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品德很好,但她家境贫寒,母亲抱病卧床。因为还要给母亲买药,一本11的字典对

她来说是很难买得起的,而老师当时要求每个同学必须买一本字典。了解这些情况后,老师自己花钱买

了一本字典,并在最后一页精心地摹下了一个“玉”字。然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宣布说,某某同学的

字典找到了,是其他班的同学捡到的。数年后,学生们毕业了,有一天这位老师受到一封信,里面夹着

11元钱。信里,这名学生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衷心地感谢老师对她的爱护。……
请用教育目的理论的有关知识,对这个材料进行分析。
 

 
第三章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
1.现代化是以(  )的现代化为主体的社会整体性变迁。
A.政治                   B.经济
C.教育                   D.人
2.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政治性                 B.文化性
C.主体性                 D.群体性
3.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我教育
4.第一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是(  )。
A.空想社会主义者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
二、多选题
1.马克思和恩格斯从(  )方面来说明其“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A.道德原则               B.劳动能力
C.社会关系               D.全人类解放
2.影响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因素有(  )。
A.生产力                 B.社会关系
C.环境                   D.教育
3.学生的个性发展中,主要有(  )三种心理内化形式。
A.道德内化               B.知识内化
C.智力内化               D.语言内化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的发展只是人的成长和才能在时间上变化的过程。
2.教育的发展最终要服务和归结于人的发展。
3.人的现代化是在某一历史阶段出现的普遍的人类特性,因此其标准适用于各个国家。
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
5.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独立个体和发展中的人。
6.教育等于发展。
三、材料分析题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有这样一句话,“像拉斐尔这样的个人是否能顺利地发展他的天才,这完

全取决于需要,而这种需要又取决于分工以及由分工产生的人们所受教育的条件。”
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句话。
2.某小学的几位教师在办公室闲谈,甲教师说:“我们班的××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第一,真不愧是

工程师的儿子。”乙教师说:“我班的××和上次一样,又没及格,没办法,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甲

教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就是这个理儿。” 
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段对话。
四、论述题
1.素质教育为什么对人的现代化起着巨大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2.现代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有哪些作用?
第四章 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我国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 )
A.教育投资水平偏低 B.教师工资偏低 C.教育投资与教育事业发展不相适应 D.教育投资接近世界平均

发展水平
2.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 )因素决定的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人口
3.经济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表现在()
A.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专业结构 B.劳动技术结构制约着教育类别结构和教育程度 C.地区经济结构制约

着教育的布局 D.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类别结构。
4.教育具有()功能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军事功能
5.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
A.促进政治民主化 B. 加工政治信息C.决定教育领导权 D.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
6.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
A.选择文化 B.整理文化 C.创新文化 D.促进多元文化发展
7.教育对科技的影响()
A.促进科学知识再生产 B推动科学的体制化 C.科学研究功能 D.阻碍科学技术转化
8.校园文化包括()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教师文化
9.现代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A.属性与本质 B.相互制约 C.相互促进 D.二者具有共同性
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 B.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C.有跟社会发展进程不相

适应的一面 D.教育总是具有阶级性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历史时期,教育都应先于经济而发展。( )
2.教育创新一定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
3.教育能够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因此教育影响都是正面的。( )
4.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因此,教育机械地被生产力所制约。( )
5.学校教育就是文化教育。( )
6.现代教育与文化是本质与属性关系。( )
7.在不同阶级中,教育具有“提升机”的作用。( )
8.教育是制造社会舆论的有力阵地。( )
9.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10.教育总是具有相对独立性。( )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1:马克思认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世代传授和积累

。”
材料2:马克思指出:“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

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也称质量和素质,主要是指提高体

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把一个非熟练的劳动力提高成为一个熟练劳动力。而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主要

指其教育程度和生产技术水平,其中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又是主要的。
上述材料蕴涵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材料1: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中应当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融合中不失

其相对独立,在对峙中体现超越。因此,不难看出,教育既可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樊篱,也可以成为社

会发展的驱动器,归根结蒂要看教育的性质及其表现形式,但不管怎样,教育地位的合法性是显而易见

的。
材料2: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的自觉实践,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说它独特,是因为世界上再也找不

到另外一种活动像教育这样以明确的目的、精选的内容、系统的方法去培养人的,人才的成长有自身规

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品德的提高、身心的健康必须遵从认识活动的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

律,“教育科学”作为一个学科群,就是探讨教育活动的内外规律性特征的。承认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就是把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活动来看待,它有相对独立的“问题域”与观念系统,因此,必须遵循

自身发展的规律。前几年关于市场经济与教育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就是要让经济规律来取代教育规

律,让教育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自生自灭,持这种观点的人如果不是有预谋地残害教育,也是出于对教

育的无知。
材料3:教师是一种职业,教师有自己的职业规范、职业知识技能、职业道德。他们依靠对学生知识、

思想的影响,主导着社会的智力状况和思想走向,是一股特殊的不客忽视的力量;学生是社会上一种特

殊的群层,并有着独特的文化;教育设施是标志教育存在状态的一类独特存在;教育活动是一类独特的

社会实践活动,它有自身运行的规律;学校中的课程虽来源于社会文化,但自有内在规律,并自成体系


上述材料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四、论述题
1.试论“教育先行”
2.试运用教育学相关理论阐释“科教兴国”提出的战略意义。
 


第五章 现代教育与生活
一、单选题
1. 教育原初的存在状态是_____。
A. 生活式教育  B. 学校式教育  C. 科学式教育 D. 灌输式教育
2. 最早提出“生活世界”的人物是_____。
A. 哈贝马斯  B. 胡塞尔  C. 杜威 D. 海德格尔
3. 生活世界是一切事物存在的背景,是“没有人能够任意支配的背景知识”。这句话是谁的观点。
A. 哈贝马斯  B. 胡塞尔  C. 杜威 D. 海德格尔
4. “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是_____。
A. 科学世界源于生活世界  B. 科学世界独立于生活世界  C. 科学世界先于生活世界 D. 科学世界与

生活世界同时产生
5. “课题化”的教育是指_____。
A. 生活世界的教育  B. 科学世界的教育  C. 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教育的总称 D. 一种基于“课题

”解决的教育
6. 以下哪个不是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_____。
A. 自发性  B. 异质性  C. 创造性 D. 自为性
7. 以下哪个不是非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_____。
A. 自发性  B. 同质性  C. 创造性 D. 自为性
8.科学世界的教育是对生活世界_____的删除。
A. 系统性  B. 抽象性  C. 结构性 D. 琐碎性
9.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______。
A. 追崇科学世界 B. 回归生活世界  C. 更多的科学世界,较少的生活世界 D. 都不是
10.现代教育主要缺乏______。
A. 生活世界教育  B.科学世界教育  C. 两者都缺乏 D. 知识教育
二、多选题
1.通常情况下,教育由哪几种组成
A. 生活世界的教育  B. 科学世界的教育  C. 知识教育 D.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2.以下人物中,有谁提出过“生活世界”的概念
A. 胡塞尔  B. 杜威  C. 阿普尔 D. 哈贝马斯
3.生活世界的教育特点是
A. 感性的  B. 自发的  C. 实然的 D. 组织性
4.科学世界的教育的特点是
A. 理性化  B. 结构化  C. 技术化 D. 课题化
5.现代教育的生活意义的失落表现在以下哪个方面
A. 自我的迷失  B. 关系的异化  C. 理解的缺失 D. 情感的疏远
6.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历史考察中,有哪几种观点
A. 教育即生活  B. 教育与生活若即若离  C. 教育非生活 D. 教育即成长
7.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 传统性  B. 自发性  C. 异质性 D. 自为性
8.非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 创造性  B. 自发性  C. 同质性 D. 自为性
9.现代教育的多重疏离只要体现为
A. 现代教育与自然的疏离  B. 现代教育与人的疏离  C. 现代教育与社会的疏离 D. 现代教育与自我

的疏离
10.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
A. 由过于注重“科学世界”转向更多地关照“生活世界”  B. 在“生活世界”中认识“科学世界”C.

只要求“生活世界”,不关心“科学世界” D. “科学世界”不利于学 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实践能力

的培养
三、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生活世界是一个非课题性的世界,是一个自然存在的、不言自明的世界。( )
2.科学世界是一个由抽象的概念、逻辑性的程序、客观的话语的世界。( )
3.回归“生活世界”就是意味着抛弃“科学世界”。( )
4.生活世界的教育的特点是感性的、自发的,并充满逻辑的。( )
5.科学世界的教育的理性化的教育。( )
6.现代教育重视“科学世界”的教育,而往往忽视“生活世界”的教育。( )
7.日常生活的教育是一种自为的教育。( )
8.非日常生活的教育是一种自发的教育。( )
9.科学世界的教育是对生活世界的系统化、抽象化和结构化。( )
10.科学世界起源于生活世界。( )
四、材料分析题
1.“科学因人的生活需要而登上教育的舞台,并获得发展,甚至使传统的人文学科教育都失去了往昔的

辉煌。但科学教育自产生之日起也潜隐着遗忘生活世界的可能性。这既有科学自身的局限,也有科学教

育的不当。瓦托夫斯基曾指出过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分离和对立。他说,科学与常识、科学活动与人

类基本活动、科学理解和平常理解的连续性被打破了。胡塞尔认为科学对生活世界的客观性过程实际上

是一个远离生活世界的过程。科学世界一旦诞生获得了自身的独立性,就隐含着对生活世界这一母体遗

忘的可能。胡塞尔说:“自伽利略起,理念化了的自然就不知不觉地取代了前科学的直观的自然。”在胡

塞尔看来,伽利略及其后继者以理念世界代替了人的生活世界。所以当他说,伽利略既是发现的天才,又

是掩盖的天才时,就道出了生活世界被遗忘的现实。针对科学丧失生活世界的意义危机,胡塞尔提出要把

原初的直观的生活世界提到首位的观点。应该说胡塞尔的观点对科学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有启示

的。••••••”
          摘引自集美大学刘德华的《科学教育对学生个体生活世界的超越与回归》(河南教育科研网)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生活世界的教育与科学世界的教育的关系。
2.沈从文在自传中说:“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与水不能分离 ”(他经常偷偷下河洗澡)

、“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找寻解答。

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时就有点发愁。就为的是白日里太野,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

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若把一本好书同这种好地方尽我拣

选一种,直到如今,我还觉得不必要看这本弄虚作假千篇一律用文字写成的小书,却应当去读那本色香

具备、内容充实、用人事写成的大书”、
摘引自《沈从文散文选》,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尽管沈从文所受的教育跟当今的教育大不相同,但其中所蕴涵的道理仍然富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应用教

育与生活的理论试做分析。
五、论述题
1.论述生活世界的教育的主要特征
2.论述科学世界的教育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 现代教师与学生
一、单选题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公共性    D.模糊性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    )的特点。
       A.教育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3.我国的《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于(   )。
A.1986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9年
    4.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5.“内发论”学生观的代表是(    )
A.柏拉图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6.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7.以下哪种观点不符合“主体教育观”的内涵(      )
A.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B.只有学生才是教育中的主体,所以必须提升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C.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师生交往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D.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
8.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9.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10.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
A.课外活动                   B.课堂                  
C.游戏                       D.提问
二、多选题
1.美国霍姆斯小组发表的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有(    )。
A.《明天的教师》        B.《明日之学校》
C.《明日之教育学院》    D.《教师专业标准大纲》
    2.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学者弗朗西斯•富勒将教师的专业成长划分为以下(    )。
A.教学前关注阶段       B.早期生存关注阶段
C.教学关注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3.“外塑论”学生观的代表有(    )。
     A.洛克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卢梭
    4.行动研究的倡导者有(    )。
A.勒温                 B.斯腾豪斯
   C.埃利奥特             D.凯米斯
5.美国学者伯顿认为教师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
A.求生存阶段            B.调整阶段  
C.专家生涯阶段          D.成熟阶段
6.现阶段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有(    )。
A.教学研讨               B.案例分析
C.专题讲座               D.经验交流
7.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  )。
A.主体性              B. 发展性
C.完整性               D. 个性化
     8.教师在教学中作为促进者的角色的特性(  )
A.积极地旁观          B.给学生心理支持
C.知识传授            D. 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
9.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  )。
A.加工和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       B. 自我调控能力
C.教学实验与研究能力             D.  教学直觉与想象能力
10.历史上曾经提出学生是完整性的人的教育家有(    )。
A.苏格拉底          B. 西塞罗
C.亚里士多德        D.马克思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阶段。(  )
2.世界上正式的教师评价制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    )
3.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我教育的客体。(   )
4.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它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非智力因素。(    )
5.英国的表现管理是国外的一种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    )
6.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
7.在美国所有州于1901年均实施了教师资格制度。(    )
8.司德菲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教师生涯的人文发展模式,他将教师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  

 )
9.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于20世纪70年代最先在我国产生。(     )
10.美国霍姆斯小组在一篇报告中最先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
四、分析题
    1.一位青年教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教师:“骑着思想

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

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你总钻些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学生脸

胀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
    请运用学过的课程与教学原理来分析该教师的行为是否妥当?并为他设计处理办法?

2.某学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

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
请联系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并运用有关教师角色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理论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
五、论述题
1.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存问题以及现实途径?
2.我国当前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可能途径?
 


第七章 现代课程
一、单选题
1.“文化课程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布鲁纳    B.胡塞尔    C.杰特     D.惠勒
2.科学教育与人本主义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
A.学会生存  B.学会关心   C.学会学习   D.学会做事
3.回归生活世界的课堂生态观的本质:(  )
A. 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有机统一;B.强调与自然界融为一体  自然即课程;C.强调同

社会融为一体    生活即课程; D.强调向自我开放     自我即课程
4.课程实际的目标模式最初源于:(  )
A.泰勒的目标模式   B.惠勒的过程模式   C.塔巴模式   D.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
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即:(  )
A.者“忠实”地落实课程设计者的意图;
B.者忠于自己的教育观念来实施课程;
C.者以社会目标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D.者以教参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6.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人是:(  )
A.布鲁纳     B.阿特金    C.斯腾豪斯    D.斯基尔贝克
7.课程设计的取向即:(  )
A.课程设计的方向  B.课程设计的标准  C.课程设计的模式  D.制约课程设计活动的价值准则
8.课程政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  )
A.课程设计  B.课程实施  C.课程权力的分配和再分配  D.课程管理体制
9.《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以______为中心内容:(  )
A.终身学习   B.全民教育   C.和平文化    D.人文文化
10.过程模式的思想最初可以追溯到______:(  )
A.皮压杰    B.布鲁纳    C.斯腾豪斯   D.卢梭
二、多选题
1.自然设计模式的要素有:(      )
A.目的   B.立场   C.慎思   D.设计
2.要探讨课程的本质问题,需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
A.课程从本质上讲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B.课程是系统知识、经验体系的计划,还是一种目标体系C.

课程是预设的还是结论性的D.课程是有意的、客观的,还是无意的、主观理解的
3.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有:(      )
A.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观B.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C.回归生活的课堂生态观D.均衡化

的课程设计观E、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F、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4.课程目标一般包括:(      )
A.认知类    B.技能类    C.情感类    D.价值类   E.应用类  
5.课程要素一般包括:(      )
A.目的    B.教材    C.教与学的方法    D.教学评估   E.内容
6.生态主义课程的表现形式有:(      )
A.多元文化教育课程   B.生态政治课程观   C.国际理解教育   D.开发教育    E.后现代课程观
7.泰勒认为课程资源的类型有:(      )
A.目标资源   B.素材性资源   C.教学活动资源   D.组织教学活动资源    E.制定评估方案的资


8.现代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有:(      )
A.共享策略  B.需求导向策略  C.增强特性策略  D.因地制宜策略  E.全员参与策略
9.现代课程实施的取向有:(      )
A.忠实取向    B.创生取向   C.相互调适取向   D.缔造取向
10.兰德变革模式的阶段有:(      )
A.启动   B.实施    C.合并    D.评价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课程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社会和课程与作为客体的学生之间需要关系的反映。(   )
2.美国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回归基础”的教育运动。(   )
3.科学主义是科学文化发挥到极致的表现,它的核心是“科学崇拜”和“工具理性”。(  )
4.人本主义认为只有人的非理性因素,诸如人的情感、意志等,才是人的存在、人的本质,而理性和

科学不过是意志的工具。(   )
5.科学人文性就是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结合成一个整体。(   )
6.自我即课程,意味着以我为中心设计课程,关注自我的知识和文化。(   )
7.课程设计主要是一个理论研究过程,以理念来统领实践。(   )
8.课程结构主要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与配合,它涉及课程的基本学习范畴的确定。(   )
9.在从事课程设计时,教师是最主要的资源开发主体,学生应该服从并顺应教师资源开发的要求。( 

 )
10.建国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主要是采取的自上而下的策略。(   )
四、材料分析题
1.某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

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
请用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管理等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
2.某人认为,课程设计是专家学者的事,教师和学生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如何将课程

内容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学生的职责就是如何运用有效的办法学会课程的内容。
请结合课程设计的知识、课程实施的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
五、论述题
1.试论述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
2.试论述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及新的发展特点。

第八章 现代教学
一、单选题
1.          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教学的初步形成。
A.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C. 洛克《教育漫话》         D.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2.《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提出新的教学制度是       。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合作学习
3.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     、联合、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A.分析        B.综合      C.明了     D.统合
4.教学过程是实现现代教学目的、      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A.任务        B.内容      C.方法     D.策略
5.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性        B.交互主体性
C.学生主体性                D.教师主体性
6.教学活动既要有动力来发动和维持,又要有一定的程序、方法、     来具体操作。
A.形式        B.策略      C.模式       D.内容
7.在教学活动中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是      。
A.教学原则    B.教学策略  C.教学设计   D.教学模式
8、设计教学评价时应遵循全面、客观、公正、      的基本准则。
A.平等        B.民主      C..合理       D.及时
9.先行组织的设计是针对教授内容之间的联系,起着教学    的作用。
A.辅导        B.定向      C.目标       D.方式
10.教学管理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组织、规划、      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处理好教

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
A.设计        B.协调      C.评价       D.反馈
二、多选题
1.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一书中提出的教学方法有( )。
A.叙述教学法  B.分析教学法 C.综合教学法 D.直观教学法
2.狭义的教学特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一切学习活动。其中,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教,以引导

学生学习知识,形成( ),使其获得发展。
A.技能    B.情感     C.态度     D.能力
3.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 )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


A.合作的   B.动态的   C.平等的   D.民主的
4.教学动力的主要特征是( )。
A.方向性   B.转化性   C.强度性   D.多样性
5.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是( )。
A.指导性   B.系统性    C.操作性  D.预演性
6.现代教学策略具有的特点是( )。
A.指向性     B.灵活性    C.多样性     D.创造性
7.教学目标一般分为( )。
A.认知领域   B.心理动作领域   C.情感态度领域   D.人际交往领域
8.教学监控策略是指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积极主动

的( )、控制和调节嗦采用的教学谋略或措施。
A.计划    B.检查    C.评价   D.反馈
9.师生互动策略指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的诸多教学策略的统称,主要有( )。
A.规范约束策略             B.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策略
C.多向交往与合作学习策略   D.行为矫正策略
10.教学活动中,反悔方式一般分为( )。
A.现场言语反馈  B.专家反馈 C.摄像反馈 D.测验反馈
三、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主要是从目的和内容、方法和原则、形成和制度三个方面系统阐述

其教学理论与思想。( )
2.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育者指导学习者所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
3.从教学的存在形态上看,教学是以交往为一般形态存在的,所以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般交往形式。

( )
4.    现代教学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温故知新等教学原则都是

对传统教学原则的继承和发展。( )
5.    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出发,认为教学过程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过程。( )
6.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教学活动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客体地位

。( )
7.    教学动力来源与教学主体自身、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本身和社会系统。

( )
8.    史密斯和瑞根把教学设计模式划分为分析、策略、实施和评价阶段。( )
9.    教学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我们只需在教学完结的时候进行评价。( )
10、 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原则,综合教学过程的诸要素,为实

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方法。( )
四、材料分析题
1.现代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之间以交流、对话、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
2.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
五、论述题
1.试论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基本关系。
2.试析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3.试论现代教学过程的主要教学策略。
 
第九章 现代德育
一、选择题
1.现代德育建立的基础是(      ) 。
A.农业经济          B.现代信息社会
C.现代工业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现代德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  B.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C.国际化和民族化趋势日益明显  D终身化和全民化
3.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德育的内容及其简单 B.德育的方式是和劳动、生活相结合
C.德育是平等的       D.德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的(    )。
A.交往的发展         B. 个性的发展
C. 思维的发展        D.情感的发展
5.提出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
A.皮亚杰          B.杜威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6.德育应“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对这句话的启示应:
A.德育不能背离教育者的道德认知规律B.德育应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
C.舍弃情感,仅靠理推理而来的道德是毫无意义的。D.德育应寓于情感教育之中
7.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包括(     )。
A.德育任务的制定     B.德育内容的确立
C.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的选择     D.德育途径的实施
8.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

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

这段话强调德育的过程具有以下哪种特点(  )。
A.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
B.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
D.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它具有

侧重性和同时性
9.下列那种德育模式主张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中所看到、发现的现实问题进

行价值判断和评价,自己做出价值选择。(     )
A.体谅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行动模式 D.榜样学习模式
10.说服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  )。
A.灌输   B.疏导   C.模仿  D.奖惩
11. 德育方法是(   )
A. 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B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C. 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     D. 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 方面知识的德育方

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13.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马卡连柯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14.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A.提高品德认识          B.陶冶品德情感
   C.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    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15. 学生在教育者的帮助下,主动地进行自觉学习、自我反思、自我锻炼、自我监控等来提升自己修养

的德育方法是(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 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6.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强调是以下哪种方法的重要性。(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 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7.教育者自觉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道德、价

值观等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和陶冶的德育方法是(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 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8.成长记录袋法是属于下列哪种德育方法。(   )
A.说理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 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9.纽曼认为公民社会行动模式的过程包括(  )。
A.制定政策目标       B.争取目标支持工作
C.解决心理哲学难题    D.让学生掌握理论
20.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的70年代的英国,后来广泛流行于北美各国。代表人物为(    )
A.彼得•麦克菲尔   B.路易•拉斯思
C.弗雷德•纽曼     D.科尔伯格
二、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德育这个概念是个历史的范畴,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步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   )
2. 德育是阶级社会才有的教育。(    )
3. 德育要以灌输为依托,知、情、行的教育道应植根于道德知识灌输之中。(  )
4心理健康教育不属于德育的内容。(   )
5.社会的道德规范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基础的矛盾构成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动力。(   )
6.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   )
7. 学校德育的任务、内容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   )
8.生活德育模式强调通过学生主体参与,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主动积极的道德素质与能力,即道

德上的自律能力或道德上的自律素质。(   )
9. 陶冶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文艺熏陶三种。(  )
10. “榜样”模仿是学生进行自我修养的基础。(   )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2.联系实际,如何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3.试述我国当前德育的基本任务包括哪些方面?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1
材料1:
在虹桥小学,三(1)班班主任王老师对学生张明近期的表现感到不安。为了了解张明在家中的情况,王

老师主动到张明家家访。在同张明父亲交流情况时引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偏偏张明的父

亲也比较较真,便对王老师说:"王老师,您这话欠妥。'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说孩子是我

生养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现在,我把孩子送学校接受

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张明

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问题:王老师和家长的说法正确吗?试用合力教育理论加以分析说明,并联系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做好学

生的德育工作。
材料分析题2
材料2: 摘自董德中《四国道德教育管窥》,河南日报,2004年7月23日。
韩国人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训练教室”,对学生

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仅礼节教育方面就具体包括: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

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

里的礼节;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4.社会

生活的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5.国家生活礼节,如

国旗、国歌的礼节等。
谈谈阅读这段材料之后,你认为对我国如何抓好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的教育有哪些启示?

第十章 现代教育评价
一、单选题
1.从教育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 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                   B. 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C.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D. 正确评价与错误评价
2. “矮子里找高个” 、“水涨船高” 是一种
A. 相对评价       B. 绝对评价        C. 定性评价           D. 定量评价
3. 有“现代教育评价之父” 之称的是
A. 杜威           B. 桑达斯          C. 泰勒               D. 布鲁姆
4. 现代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是
A. 智力测验      B. 分等排序        C. 选拔人才              D. 调节改善
5. 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是按评价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划分的
A. 评价的对象  B. 评价的功能   C. 评价的价值标准   D. 评价的运用方式
6. 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是一种
A. 表现性评价方法   B. 形成性评价方法  C. 定性评价方法   D. 相对评价方法
7. 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是指测验的
A. 效度             B. 信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8.诊断性评价往往在教育活动的
A. 过程中进行     B. 开始前进行      C. 结束后进行          D. 各阶段中进行
9.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0.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二、多选题
1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1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13.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 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    C.多方位研究时期   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14.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
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三、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考试和教育测验是一回事。(  )
2.教育评价的实施方法就是考试。(  )
3.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序分等。(  )
4.教育评价主要是在教育过程的终结阶段进行。( )
5.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
6.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
7.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
8.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
四、材料分析题
新课程推进中的教育评价及其案例
1.你用你心爱的小手工作品表达了对数学和老师的热爱。谢谢你!你的语言清晰、简洁。你的剪贴拼图

做得那么漂亮,可以看出你对图形的理解很深,操作能力很强。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你能认真和勇敢

地克服暂时的困难,重新找回自信,祝贺你,亲爱的小女孩,这比100分更值得骄傲!
     你经常看书,表演课文时也非常出色。认字表上330个字全会认,查字表上186个字会认1

82上,很不错。你的字写得越来越漂亮。阅读课上,你回答问题正确流利,并能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

,你讲的故事很吸引人。
这是一位教师给学生的评语,你以为他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评价观念?
2. 语文课上,同学们正在热烈地讨论着,大家都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这时,刘佳欣站起来说:“我有一个记‘全’的好办法。”停了停之后,她接着说:“以前,我们记‘

金’字时,有的同学用猜字谜的方法来记的,我记得是‘一个人,她姓王,腰里别着两块糖’,这回我

还用这个字谜来记,只是把它稍稍改一下。‘一个人,他姓王,腰里丢了两块糖’。”听了她的介绍,

同学们好像恍然大悟。这时,我并没有对刘佳欣的发言做评判,而是转过头来说:“刘佳欣这个方法好

吗?”同学们纷纷点头。“那么好在哪里呢?请你来评价一下。”这时,田宇站起来说:“刘佳欣用上

个学期学习‘金’字的方法来记这学期的字从这儿看出她以前学习就很认真,记得也很牢。”郑中一接

着说:“我觉得她的方法很巧妙,而且很有效,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字。”“还有,还有,”邓聪

接着说“我觉得刘佳欣很会动脑筋,我就想不出这样的方法。”听了同学们的评价,我满意地点了点头,

说:“同学们说得很好,让我们用掌声对刘佳欣这种富有创意的想法表示鼓励。”顿时,教室里响起了

一片热烈的掌声。
教学继续进行着,在后面地讨论中,大家更加积极。在记“先”字时,有几位同学用了不同的方法,有

的同学说:“我可以用去偏旁的方法来记。‘洗’字去掉‘氵’就是‘先’。”有的同学说:“我可以

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记,把‘告’字下面换成‘儿’就是‘先’。”
接着,有的同学用“元”字加“丿”和“丨”(加笔画)的方法记。还有的同学把“牛”字的“丨”变

短再加“儿”的方法记住了“先”。在大家说完这些识记的方法之后,我及时给予了肯定,“这些同学

都能积极开动脑筋,想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识记生字。”这时,我觉得还不够,于是我又说“请同学们

说说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这时,有的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第一种方法最好,因为这种方法最简单

,也很方便。”有的学生说:“用‘告’自己也挺好的。”还有的学生说:“第三种和第四种方法虽然

也能记住,但是不是太好记。”听到同学们的这些评价,我感到比较满意。
这是一节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叙述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其中你能感悟到评价方式的特点吗?
五、论述题
1.评析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差异评价法的优缺点。
2.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
3.根据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你对教育评价模式的构建有哪些体会与认识?
 

 
第十一章 现代教育制度和管理
一、单选题
1. 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下列哪一个学制?
A.“壬戌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寅学制
2.下列哪一个学制,把女子教育列入学制,并取消了读经课和忠君尊孔的内容?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寅学制”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哪一年颁布的?
       A.1985年  B.1986年  C.1995年  D.1997年
4.现代教育制度最早诞生于?
       A.我国唐代  B.美国  C.日本  D.西欧
5.现代教育制度诞生是以下列哪种教育制度的出现为标志?
A.教会教育制度  B.行会教育制度  C.国家教育制度  D.中等教育制度
二、多选题
1.义务教育中的“义务”是指哪些义务?
       A. 就学义务  B.设置义务  C.保障义务  D.避止义务
2.义务教育具有哪些特点?
       A.强制性  B.普及性  C.免费性  D.普通性
3.历史上,学校教育制度呈现出哪几种形态?
A.双轨制  B.单轨制  C.综合制 D.分支型学制
4.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终身教育并非一种全新的教育  B.终身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
C.终身教育持一种民主的教育观  D.终身教育持一种大教育观
5.下列哪些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缺点?
A.开放性  B.过分制度化  C.霸权性  D.一次性   
二、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普职之争的实质是现代中等教育中的教育分流问题。它不同于文实之争,文实之争涉及的是教育平

等问题。( )
2.目前,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趋势是由相互独立的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向综合中学发展。
3.终身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它不过是某种意念。( )
4.西欧最初普及义务教育主要是国家基于民主要求而给每一个儿童提供了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 )
5.大学是研究高等学问的专门机构,主要从事教育和研究,因此大学并不直接为经济服务。
6.强制性是义务教育的最基本的特点。( )
7.我国唐代已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制度。( )
8.终身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制度。( )
9.近代欧洲出现的双轨学制中,上延型系统主要是为升大学做准备的。( )
10.国外的校本管理和我国的校长负责制一样,都是为了明确校长在学校中的权力和地位的。( )
四、材料分析题
1.“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学校就是工厂。原始产品(儿童)被造成成品以满足各种生活需要。20世

纪的文明对产品制造的规格提出了要求,根据规格的规定来塑造学生是学校的职责。”
试用所学过的教育学知识对这段话做出分析。
2.请阅读以下材料:
1984年4月,美国“全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在提交白官发表的题为“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

在必行”的报告中指出,为了寻找教育问题的答案,必须致力于终身教育,开创一个以学习化社会为目

标的教改起动。]991年4月18日布什总统发布的《美国2010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又进一步强调,学习

是终身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身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

学生之国”的运动。
美国的这一改革方向体现了当代教育学在哪些方面的发展 ?
五、论述题
1.校本管理的理念及其对我国教育管理的启示
2.面对学习化社会的到来,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存在哪些局限?其改革方向是什么?

第十二章 现代教育研究与方法
一、单选题
1.教育研究人员利用应用研究的結果,透过实际教育行动解決实际教育问题是属于哪一类型的研究?
A.基础研究   B.量的研究    C.行动研究    D.质的研究
2.有关人种志研究的敘述何者为非?
A. 在研究設計上采用个案研究设計       B.在自然情境中探讨人类行为
C. 資料分析采三角互证法并做交叉比較    D.研究結果具代表性
3.对于行动研究的描述,何者为非?
       A. 行动研究可使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結合
       B. 行动研究中“问题”的性质和范围应为教育工作者能力可解決者
  C. 行动研究的結果具有普遍性
       D.行动研究中的研究者须具有共同的教育典范
4.量的研究遵循的基本研究范式是
A.逻辑—演绎的研究范式   B.自然类比范式     
C.逻辑—实证研究范式     D.人文理解研究范式
5.叙事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是:
A.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结合B.人文主义     
C.科学主义                D.以上皆不是
6.质的研究强调研究的
A.科学性  B.自然性 C.精确的量化结果 D.人为控制
二、多选题
1.教育研究是事理研究,它包含两大类型的研究:
A.理论研究    B.应用研究   C.叙事研究   D.人种志研究
2.现代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
A.研究范式的整合性    B.研究关系的互动性   
C.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D.研究过程的动态性
3.依据教育研究的性质或使用的手段的不同,现代教育研究可分为:
A.量的研究    B.应用研究    C.质的研究    D.基础研究
4.质的研究的特点:
A.自然性      B.解释性理解      C.归纳方法      D.复杂性
5.教育人种学研究遵循的是“现象—解释”的研究范式,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A.对现象进行仔细描述      B.实地研究     
C.应用演绎法              D.量化分析
6.在人种学研究中,研究者应遵循的原则是:
A.避免先入为主    B.接受对现象的不同理解   
C.臆想理论        D.现实被整体看待
7.叙事研究中研究者获取现场文本的主要途径有:
A.经验故事      B.现场观察      C.访谈      D.自传或传记
二、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教育研究仅是对事实的研究,不涉及对价值的研究。( )
2.现代教育研究的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是人—物关系或我—他关系,他们之间是无法沟通和交互

作用的。( )
3.质的研究是通过收集资料和证据来评估或验证在研究之前预想的假设或理论。( )
4.叙事研究的研究成果——研究文本就是现场文本,即仅表述现场经验。( )
5.在行动研究中,教师是研究教育实际问题的“局内人”。( )
6.叙事研究以研究教育理论为主。( )
7.建构主义者看来,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都是一种“参与式观察”,真正意义上的“局外人”是不存

在的。( )
8.在人种学研究中,研究者应避免对现象的不同理解。( )
9.叙事研究仅仅是讲故事和写故事。( )
10.行动研究主要在追求普遍的知识与原理原则。( )
三、案例分析题
1.某老师发现他班上的一名学生在校外对父亲的态度十分恶劣,全然不同于平时在学校里那副胆小怕

事的样子。为什么该学生在学校与在校外的表现差异会如此之大呢?经了解知道该生在幼儿园时曾因与

一小朋友发生争执,而被老师惩罚关在厕所达两小时之久,这之后性情开始发生变化。这位老师猜想:

可能是幼年这段不正常的经历深深地刺激了她,导致现在她对学校和老师心怀恐惧。她爱在家里发脾气

,也许跟她在学校里过得不愉快有关。
为了要改变这种状况,这位老师认为关键是老师要体贴她、关心她、信任她,让她真正感受到师爱。因

此,这位教师打算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步消除她对教师的成见,对学校生活的恐惧。第一步是设

法使该生相信老师,在老师面前抬起头来;然后设法使她在该教师任教的英语课上主动开口进行对话练

习,在课堂上轻松起来;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她体会其他老师的关爱和信任,在学校里轻松快乐地

学习。
这之后这位教师寻找各种机会运用辅导性谈话、英语对话练习、教育性对话等措施逐步实施他的计划,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该生同以往大不一样。
事后这位教师认识到在辅导、教育和转变该生的这一工作中,之所以取得如此成效首先得益于对学生的

行为问题的归因分析,其次得益于事先经过设计。不过,这位教师也感到有一些遗憾,即对该生进行的

一次教育性谈话效果不明显,她在关心和体贴父母方面似乎没有实质性的进步。为此,这位教师准备采

取进一步的措施,如让学生写《爸爸妈妈的一天》的观察日记或让家长与学生“交换角色”进行换位思

考等,以进一步疏导该生。
问题:(1)该案例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2)试分析该研究的基本过程。
2.有研究者欲探讨山村小学教师心理需要和影响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相关因素,以及如何满足他

们的需要等问题,确立了永嘉县北山乡北岙小学的李老师作为研究对象。从2002年6月起至该年11月中

旬在不同的场合如李老师办公室、家里等工作或生活的地方以及回城的路途中,采取了结构性访谈、非

正式交谈、现场笔记、实物收集、口述历史等五种方法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面临收集到的大量原

始资料,研究者综合运用了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的方法。在类属分析时借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山

村小学青年教师的需要也分成五个层次。然后把相关资料归入相应的层次里。与此同时,结合情境分析

——山村小学青年教师每个层次需要下面,穿插一些访谈片段、观察事件、日记书信、采访札记等,让

这些故事性、情景性的描述对该层次需要加以展示和说明。
问题:试问该研究者关于山村小学教师需要的研究主要运用了何种研究,试述这种研究的含义及特点。
四、论述题
1.试述现代教育研究性质及主要特征。
2.试比较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不同之处。
3.教育人种学研究区别于其他研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热点推荐
温家宝2012政府工作报告摘要(英汉对照)
“微心理”你懂多少?
制胜必看:职场女性应该具备的五种魅力
《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大揭秘
国家公务员面试考生备考时必做三件事
2010年新年感恩与祝福FLASH祝贺新年快乐!
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
全国校园网主页汇总
大一新生英语学习规划书
我们这个时代的尴尬(中英对照)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文本及MP3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文本及mp3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文本及听力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文本及听力下载
自信是怎样炼成的
最近更新
教给孩子思维比知识更重要
让你心静的75句经典语录,让我们学着安静
2013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汇总
201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汇总
2013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绿色生活》
2013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我最重要的妹妹
2013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汇总
2013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汇总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关工委:《英语惯
福建高考今天16时“放榜” 各批次切线或
2013陕西高考分数线:文科一本540理科一本
福建2013年高考各批次控制分数线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一个人不成熟的五个特征
福建省2013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报名时间
内容导航 | 邮箱系统 | 我要留言 | 广告合作 | 与我联系 | 站长信息 | 常见问题 | 关于本站 | 本站旧版
Copyright © 2002 - 2009 hr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