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中考 | 高考 | 自考 | 成教 | 考研 | 外语考试 | 资格考试 | 英语教学 | 学生习作 | 论文写作 | 信息服务 | 下载中心 | 知心港湾
| 英语 | 语文 | 英语 | 动态 | 成考 | 英语 | 职称外语 | 教师资格 | 大学英语 | 写作指南 | 本科论文 | 招聘就业 | 听力 MP3 | 网络精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论文写作 > 论文资源 > 浏览正文
关于提升公众人文社科素养的思考——贵州省首次公众人文社科素养及需求调研的启示 
www.hrexam.com   更新时间:2012-03-17 点击: 【字体: 】 加入收藏 关闭本页

引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是指公众所具有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实践能力,它是知和行的统一体。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人文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两个层面,人文知识主要指文学、历史、哲学等,社会科学知识主要指政治、经济、法律等。

  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提升公众人文社科素养,是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工程,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是尊重公众文化权益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公众行为理性化、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是凝聚人心、形成共识、促进发展的重要工具。要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提升公众人文社科素养,首先必须对公众的人文社科素养和需求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但迄今为止,在全国层面尚未开展公众人文社科素养调查,这使我们无法把握当前公众人文社科素养及需求状况,难以提出有针对性的科普措施,以提升公众人文社科素养、引领社会思潮、传播先进文明。为弥补这种缺憾,贵州省在2008年开展了“全省首次公众人文社科素养及需求调研”,并从中得到诸多有价值的启示。  

  提升公众人文社科素养:新时期提出新要求  

  今天人文社科素养的提升,较之当初低水平基础上的提升,无疑有着更繁重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宣传党的政策,大力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开展各种扫盲活动,恢复和创建各级各类学校,公众人文社科素养得到较大提升。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思想解放的潮流与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更推动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大普及和公众人文社科素养的大提高。伴随着这一进程,贵州与全国一样,公众人文社科素养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在科教兴国的战略背景下,贵州省提出科教兴黔战略,对公众人文社科素养的提高产生了全面而重大的影响。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贵州省的人文社科普及工作开始走上制度化轨道,这更推动了公众人文社科素养的提升。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长期以来一系列积极的举措,使得贵州公众人文社科素养的提升取得了积极成果,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但不容忽视的是,贵州作为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一直有着较大差距,相应的公众人文社科素养水平也存在着极大差距。尤其面对新时期努力缩小差距,实现跨越发展的新使命,公众人文社科素养及需求状况呈现出的一些新特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普遍认识到人文社科素养与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相关性,但就具体的作用却知之甚少。比如问卷调查中对于“即使没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人们仍然可以生活、工作得很好,您对此的理解”,有66.6%的被调查者反对此说法。但是,当问到被调查者对“科普”内涵的理解时,只有18.0%的公众选择涵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表明大多数公众不清楚人文社会科学普及是“科普”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被调查者对中国科学院、贵州省科学院、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的了解程度按高低依次为52.2%、27.6%、20.1%,而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了解程度按高低依次仅有32.4%、17.9%、12.7%,均低于对相应自然科学机构的了解程度。

  二是公众普遍具有提高自身人文社科素养的期望,但缺乏积极提高的自觉行动。当问及“是否有必要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时,37.9%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50.5%的人认为有必要,总计占到了88.4%。但与此形成较大反差的是,在课题组的座谈和访谈中发现绝大多数人几乎不会去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阅览室等场所接受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教育。在农村,由于文化基础设施的欠缺,这种现象更甚。

  三是作为经济人的知识需求相对得到公众较广泛的重视,但作为生态人的素养需求则还不为公众层面所重视。在问及“公众最希望获得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信息”(可多选)时,选择时事热点问题的被调查者最多,占53.3%;选择生活教育的其次,占42.2%;选择法律知识的居第三,占42.0%。而以哲学为代表的人文学科则被置于兴趣相对较低的境地,与现代和谐社会对生态人素养需求的高度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

  针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春节期间视察贵州时提出,“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的奋斗目标。面对这一新的历史任务,正视当前人文社科素养的新特征,今天人文社科素养的提升,较之当初低水平基础上的提升,无疑有着更繁重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

  历史基础和现实制约并存:贵州提升公众人文社科素养任重道远

  贵州提升公众人文社科素养还面临着四大现实制约因素。

  除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公众人文社科素养提升所奠定的宏观基础外,近年来各省宣传、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创新,奠定了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提升的工作基础。贵州2005年以来开展的“多彩贵州”系列活动,展示了贵州的文化风采,唤醒了贵州的文化自信;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恢复和新建了一系列文化设施,成立了一批文化事业和产业单位,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报纸、刊物、图书、广播、电视、网络等文化媒体的壮大和发展,日益成为公众获取社科信息的重要工具;各种具有针对性的理论宣传、政治思想宣传活动每年都有新内容、新形式;各级各类教育网络的形成,成为提升公众人文社科素养的重要渠道。此外,贵州近年来开展的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人口、法制和国防教育活动等,也成为提升公众人文社科素养的途径之一。

  但与此同时,贵州提升公众人文社科素养也还面临着若干不可忽视的现实制约因素。

  一是人口综合素质偏低。人口综合素质偏低是制约公众人文社科素养提升的基础性因素。2007年,在贵州省总体小康进程监测指标体系的五大项指标中,唯有“人口素质”这一项指标的小康实现程度最低,才达到57.1%。

  二是教育“欠发达、欠开发”。教育的发达与人力资源开发程度,是影响公众人文社科素养提升最直接的制约因素。2007年,贵州省高校的毛入学率仅为11.5%,与全国平均值相比,低11.5个百分点。

  三是宣传文化工作基础较弱。长期以来,贵州省宣传文化系统资金投入不足,公共文化设施的欠账太多,许多公共图书馆是有馆无书或有馆缺书,有的县甚至有名无馆,至于农民文化家园的建设、农家书屋的设立,都处于点上的试验阶段,没有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撑向全省推广。

  四是民族地方的结构性制约。贵州省总人口中的39%是少数民族人口,对全省公众人文社科素养的影响举足轻重。但民族地方的经济总量更小,公共文化教育的投入更加不足、面临的困难更多,构成全省公众人文社科素养提升的结构性制约。

  面对着这些现实制约,新时期贵州公众人文社科素养的提升任重道远。  

  创新人文社科普及工作:贵州提升公众人文社科素养的行动策略  

  要创新社科普及工作,即具体从人文社科普及工作的角度看,提升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必须首先确立六个基本价值取向。  

  不容置疑,长期以来人文社科普及工作对于提升公众人文社科素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由于人文社科普及工作的创新力度不足,如针对性不强、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投入不足、制度化程度不高等,也给公众人文社科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带来制约。此次调研提出的重要启示,就是要创新社科普及工作,即具体从人文社科普及工作的角度看,提升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必须首先确立六个基本价值取向。

  一是坚持科普地位的平等取向。由于历史的原因,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工作长期落后于自然科学普及工作。为改变这一现状,2004年中央3号文件明确提出,“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这为我们坚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和自然科学普及并重指明了方向。

  二是坚持科普宗旨的人本取向。做好人文社会科学的普及工作,本身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关于全面发展要求的具体工作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做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关于以人为本的要求,坚持科普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动力上要依靠人民,形式上要方便人民的原则。

  三是坚持科普重点的基层取向。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地区信息闭塞,接受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渠道太窄、速度太慢、效果太差。如中央的最新理论和政策,在信息层层传导中往往受到减损,最后到农村地区的时候,广大农民群众往往知道得不全或产生误解。因此,在今后人文社会科学普及的重点应当放在农村基层地区,对农村基层地区在人文社会科学普及方面给予强有力的人、财、物支持,修复贵州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短板,实现贵州省公众人文社科素养的整体提升。

  四是坚持科普方式的多样取向。从今后发展的需要来看,应结合科普对象的特定性增强科普工作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为此必须结合科普对象的需求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科普工作。特别是要发挥网络的作用,丰富科普方式,增强科普实效。

  五是坚持科普动力的多极取向。人文社会科学的普及工作点多面广,但相比之下科普力量却极为薄弱,缺乏一支强有力的成规模的科普队伍。为此,必须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的前提下,积极发挥社团、企业、公民的作用,为人文社科普及提供多极动力。党委政府要对社团、企业和公民参与科普工作的行为给以积极鼓励和支持,并对作出成绩的给予奖励,以此号召更多的组织和力量投身到人文社会科学普及活动中来。

  六是坚持科普目的的多重取向。人文社会科学普及的目的应当是多样的。其中根本目的是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还要通过科普传播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走向;通过科普传播科学的行为知识,实现公众行为理性化,避免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和谐;通过科普重塑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精神基础。

  基于上述价值取向,在具体的对策操作上,应当从如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人文社科普及的组织领导。坚强的组织领导是根本保证。在这方面,可以从三个层面加强有关工作:在领导决策层建立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普及工作的联系和沟通机制;在操作执行层建立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普及机构的联系和协作机制;此外,特别要完善县级人文社会科学普及机构的组织建设。

  二是加强人文社科普及的队伍建设。高素质的科普队伍是基础。在这方面,可以从三个层面加强有关工作:遴选一批专家学者,参与编写科普读本和创办科普讲坛;成立省级人文社会科学宣传普及培训中心,负责科普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实施“一村一名科普宣传员工程”。

  三是加强人文社科普及的法制建设。完善的法制是重要保证。在这方面,最好能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应的法律和法规,有立法权的地方也可以考虑作一些先行立法探索。

  四是加强人文社科普及的平台载体建设。有力的平台载体是工作抓手。在这方面,各地要努力创办具有品牌价值的科普讲坛,特别是要启动农村和农民科普工程,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普及的网站建设等,形成多平台科普格局。

  五是加强人文社科普及的知识读本建设。通俗易懂的知识读本是重要工具。在这方面,可由相关部门组织编写一套具有地方特点,分别针对农村群众、外出务工群众、大中专学生需要的科普读本,免费发放。

  六是加强人文社科普及的评价体系建设。在这方面,应当将“公众人文社科素养调研”工作定期开展,最好能形成全国性的统一行动。对专事社科普及工作的人员,要有专门激励措施,以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成就感。

 
热点推荐
温家宝2012政府工作报告摘要(英汉对照)
“微心理”你懂多少?
制胜必看:职场女性应该具备的五种魅力
《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大揭秘
国家公务员面试考生备考时必做三件事
2010年新年感恩与祝福FLASH祝贺新年快乐!
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
全国校园网主页汇总
大一新生英语学习规划书
我们这个时代的尴尬(中英对照)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文本及MP3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文本及mp3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文本及听力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文本及听力下载
自信是怎样炼成的
最近更新
教给孩子思维比知识更重要
让你心静的75句经典语录,让我们学着安静
2013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汇总
201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汇总
2013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绿色生活》
2013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我最重要的妹妹
2013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汇总
2013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汇总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关工委:《英语惯
福建高考今天16时“放榜” 各批次切线或
2013陕西高考分数线:文科一本540理科一本
福建2013年高考各批次控制分数线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一个人不成熟的五个特征
福建省2013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报名时间
内容导航 | 邮箱系统 | 我要留言 | 广告合作 | 与我联系 | 站长信息 | 常见问题 | 关于本站 | 本站旧版
Copyright © 2002 - 2009 hr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