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重点复习古诗文和作文
老师建议考生在复习基础知识时,把古诗文作为考前几天的复习重点。她建议考生根据《考试说明》中的复习范围,从书下注解、文章翻译、写作特点入手复习古诗文。
在综合实践探究方面,考生可多搜集“嫦娥”奔月、传统节**、北京奥运会、抗震救灾、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等方面的热点话题材料。
在阅读理解方面,考生可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归纳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
在写作表达方面,张波老师建议考生利用考前几天时间在写作立意和选材上多下功夫。收集一些作文题目,尽可能从多角度思考作文立意,用列提纲形式练习作文架构。
【数学】把“再回首”习题作为重点
老师认为,考生经过之前的知识回顾、专题复习、模拟演练三个阶段,目前不宜再自行安排做大量习题,而应进行“习题再回顾”,也就是将过去几个月复习时做过的卷子整理好,每天有计划地回顾。
老师建议考生,在回顾时只需将当初不会做的题目挑捡出来再加以巩固即可。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在考前近10天时间每天不需要做很多习题,却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的提升考生的解题能力。
【英语】考前练听力和作文效果最明显
老师认为,考前几天考生要注重基础知识脉络的梳理和完善,考前要把“考试大纲”要求的单词、动词不规则形式的单词、特殊单词,以及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列出来,认真把握宾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不同的变化(时态,人称等),以及现在完成时延续性动词的变化,反意疑问句、感叹句的不同形式及变化。通过熟记单词、词组、句型和语法,回放考点和易错点,以达到“稳”和“准”的目的。
要精选复习资料,定时定量精选五六套综合试题,达到“实践”训练的目的。要针对弱项进行重点训练。对做错的题进行回顾与反思,注意单词、语法的规范化、格式化等细节。
听力和作文在考前训练最有效果。考生可坚持每天抽出半小时练习听力,快速提高听力能力。作文方面,考生可以每天写两篇作文,或者只练习写题纲。最好选几篇好作文背下来。
【物理】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今年的物理试题由6个大题34个小题组成,不同于往年的是由双选题变为多选题(选项2或3个是正确的)。韩传忠老师建议中考考生在最后冲刺阶段把重点放在查缺补漏上。在基础知识方面以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及应用为重点。
此外,老师认为,新课标下的中考试题常常以贴近同学们生活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作为题目载体,这类题目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如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家用电器、成语俗语、寓言故事、历史文献等;另一类是科学前沿和科学事件以及社会热点如“嫦娥一号”、“北京奥运”、“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等。解题时,一是对题目进行信息处理,找到有用的信息,并使之与物理知识发生联系;二是将题目中的**常生活、生产、社会热点或现代科技等背景抽去,使之纯化为物理过程;三是确定解题方法和解题模型;四是处理信息,解答问题。
【化学】通读教材 梳理错题
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依据、是根本,有的同学忙于完成各种练习册,而忽略了教材,这是错误的。考生分析考试失分原因时,其中之一就是教材上的知识掌握得不准确、理解得不透彻造成的。王之勇老师建议考生将教材通读一遍,不要遗漏重要的知识点,理解掌握化学方程式、化学式、重要概念等,以便牢固、准确掌握知识点。
此外,要适当练习,查漏补缺。保证做题的质量,发现错的问题停下来,不要怕“耽误时间”,要细致分析原因直到弄懂、弄会。尽量远离那些偏、难、怪试题,梳理以前的考试题回想当时答题出现错误的原因,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
【思想品德】有针对性强化复习
老师建议考生针对自己薄弱的环节,进行针对性强化复习。成绩稍好的考生可以通过做题发现问题,逐一解决,同时把记忆不准的知识点再识记一遍。把与时政热点联系的知识再梳理一遍,特别是易出小论文的时政热点,要结合知识点认真背下来,动笔写一写。
成绩一般的考生要把所有知识点都重新背一遍,再认真做一套题,检查复习成果,发现问题再看再背,然后再做一套题。对于时政热点小册子要认真看几遍,争取在18分的时政题目上全部得分。
成绩稍差的考生要把所有考点背一遍,最好让父母或同学考一考,力求准确。八年级上下册的知识点以看为主,九年级全一册的知识点以背为主。在最后两天再做一套题,检验复习成果。
【历史】对照《考试说明》复习
老师建议考生通过逐册教材对照《考试说明》,回顾全部考点,将重要考点在教材的位置烂熟于心,保证开卷考试时信手拈来。尤其是历史成绩较好的考生,更要多看书,注意导读框中的小故事、小字、注释、图表、人物名言、文物等,扩大知识面。
同时要多看新闻,多读书报,整理近一年来的时政新闻(考生可利用政治学科的《时政手册》),并与历史考点相联系,整理好历史事件。要将本学期的月考试卷、考试说明的样卷、总复习阶段的综合卷和模拟卷进行整理并总结规律,关注重要知识点和出现频率高的热点题。同时还要整理错题,发现普遍问题,直到完全搞清楚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