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接触学生。
多和学生接触,能增进师生感情,便于维持课堂纪律。课下,经常找那些上课随便的学生拉家常,从生活、学习各方面表示关心,有了感情基础,学生也相对来讲好管理一些。
2、课堂规范要求最好来自学生。
老师在刚接一个班时,第一节课不要忙于进入新课的学习,而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讨论,形成课堂规范要求,如:通过讨论形成统一认识——上课要遵守纪律;要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发言;发言要找准适当的机会;不能在课堂上做与本节课学习无关的事,如:做小动作、交头接耳的说话等。规范来自于学生,那么,在课堂上面对个别违纪行为,老师可让同学说说他这样做遵守大家制定的规范吗?违反了什么规范?犯了什么错?(影响他人学习、规范是同学们共同制定的,他不遵守,不是信守诺言的人等),以集体的力量纠正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效果会比老师喋喋不休的批评要好,同时进一步强化了课堂常规,也给其他学生以警示。
3、教师的语言要有人情味。
课堂进程中,教师一味的严辞训斥是不足取的,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形成对立情绪,可采取“宽容、转换、停顿、幽默、诱导、暗示,冷却”等等的策略来面对课堂上的偶发事件。语言要充分具有激励和导向功能,如:如讨论问题时有些学生就爱趁此机会胡打乱闹,就找讨论较好的一组,采用榜样评价法——“这一组的同学讨论得很热烈,合作得真好,相信其他组同学也能像他们那样。” 再若平时听讲表现一般的同学发言出色,就采用赞美评价法——“这节课某某同学听讲多认真啊,积极动脑,想法与众不同,请大家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等,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领略到成功的自豪感,那么学生有了这种积极的情绪,自然也会更专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维持纪律也不会成为难题。 老师的严格要求是对学生的爱,学生现在还体会不到,因此无论课堂上批评了个人,还是一部分学生,课后一定要找个合适的机会和颜悦色地和当事人谈心,把他叫来,听听他的感受。让他明白老师是喜欢他的,但他的行为影响了他人的学习,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找他谈心,要给学生充分说话的机会,让他说说为什么这样做,是不是老师讲得不好,不爱听;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让学生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我深深地感受到只要老师付出真情,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能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是尊重的、是喜欢的,他们就会理解老师的严要求,理解老师的批评,久而久之,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既是一位严师又是一位学生愿意亲近的朋友、长者。
4、课堂中实行奖励制度。课堂上表现好的,回答问题积极的实行个人奖励,同时小组之间也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坐得端正,回答问题积极主动,就马上在黑板上给他们小组画一个五角星,到放学的时候,看看哪个小组的五角星多,就奖给他们组一颗红五星.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另外小组间的荣誉感也很强,他们同桌间也会不时的提醒对方.为自己小组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