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蒂娃与互文语篇理论 |
www.hrexam.com 更新时间:2012-10-31 点击: 【字体: 大 中 小】 加入收藏 关闭本页 |
【核心提示】互文思想之所以能超越结构主义静态平面微观的语言观,进入到动态立体宏观的分析层面,是克里斯蒂娃成功地将对人类存在的宇宙环境的认知融入到构拟语篇结构空间的思考之中。
西方互文性理论的创立者克里斯蒂娃,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代思想宗师。当这位来自保加利亚的姑娘怀里仅仅揣着5美元,于20世纪60年代降落在泥泞而又漫天飘雪的巴黎机场时(见克里斯蒂娃自传小说The Samurai),法国正是结构主义统治一切的年代。法国弗朗索瓦·多斯在《从结构到解构: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中说:“(这一时期)《普通语言学教程》成了铁杆结构主义者的红宝书。”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来自东欧的少女将会带给结构主义强有力的冲击。
互文性理论
适应语言动态转向需求
在结构语言学的观念中,“文本”被视为一个封闭的统一体,一个包含着确定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当作为分析对象的成分大多是句子以下的语法单位时,这样分析的结果必然导致忽略结构分析的多重性与多义性。
20世纪60年代,由静态而动态、微观而宏观的学术语境逐渐形成,建立在新符号论观念之上的新文本观——互文性概念应运而生,给予了文本理念全新的体认和颠覆性冲击。克里斯蒂娃就是这吹响进军号角的第一人。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思想脱胎于俄国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并深受索绪尔“字谜”(Anagramme)研究的启发。在她看来,“作为作家,也作为学者,巴赫金为结构主义打开了一个动态的面向。他率先推翻了文本的静态切割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动态的模式”。(《词语、对话和小说》,《当代修辞学》2012年第4期)以此为基础,她建构起了属于她首创的互文核心理念:“任何文本的建构都是引言的镶嵌组合;任何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与转化。从而,互文性(intertextualité)的概念取代了主体间性的概念,诗性语言至少能够被双重(double)解读。”
从索绪尔的组合关系到聚合关系,克里斯蒂娃发展出语篇结构线性组合与层级组合贯通的系统空间,使语篇研究有了展示互文互动关系的场域。克里斯蒂娃正是从巴赫金和索绪尔两种体系的语言学核心理念中整合并发展出更加注重体系性、关系性、空间性的超语言学的互文理论体系。
作为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的政府奖学金生,克里斯蒂娃就是这样用她独特的互文思维和学术语言带给了法国学界一缕清新的空气,在1969年《符号论——对符号分析学的探究》中以对文本互动视角的全新阐释带给法国学界强有力的冲击。以全新的理念颠覆了原有的文本观念,在百花齐放的欧洲学术语境中异军突起,应该说,适应当时知识社会、知识语境下语言动态转向的需求是主要的归因。
互文理论的时空面向与系统性
我们推断:互文思想之所以能超越结构主义静态平面微观的语言观,进入到动态立体宏观的分析层面,是克里斯蒂娃成功地将对人类存在的宇宙环境的认知融入到构拟语篇结构空间的思考之中。宇宙是由一个特定的中心点向所有方向无限延长的无穷空间,人类就生活在这个无限空间的某个特定的坐标点上。故而作为我们阅读到的当下文本的语篇也就是生成于广袤的文本世界中的某一个特定的坐标点上的文本,它与共时的、同领域的、同论题的相关文本发生着共时的、水平的、线性的文本关系,与历史的、处于不同层级时空的相关文本发生着历时的、纵向的文本关系。而人类的生活又是在特定的时空中不断流动变化的,文本呈现的样态和方式也相应在时空维度中发展变化。由不同的交际动因所决定,当下文本会演变为源文本、他文本,反之亦然。如孔子众弟子在编撰《论语》时,《论语》是当下文本;而在后世学者何晏《论语集解》、皇侃《论语义疏》、邢昺《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中,《论语》已经转变为源文本、他文本。即便如何晏《论语集解》等注疏本,编撰时为当下文本,随时空迁移也会转化成某些特定时空中与特定当下文本相对的源文本、他文本。文本先时、此时、后时与文本占据的特定空间形成的互文关系与层级空间关系是在流动的、变化的。
除了关系意识和时空意识,以关系、时空理念观照克里斯蒂娃的互文理论,我们还可以读出其文本理念包蕴的系统性,以学术论文语篇系统为例,发生互文关系(用符号“≒”表示)的各语篇成分处在不同层级:
第一层:论文正文≒注释
第二层:(论文正文≒注释)≒参考文献
第三层:摘要(中文≒外文)≒[(论文正文≒注释)≒参考文献]
第四层:摘要(中文≒外文)≒关键词(中文≒外文)
第五层:关键词(中文≒外文)≒标题(中文≒外文)
第六层:论文全文作为当下文本≒源文本
正是互文理论内涵的语篇关系意识和时空意识,为语言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论域并被越来越多的语言研究者作为研究选题。
需要指出的是,互文性理论是克里斯蒂娃早年在符号学、语言学领域的卓越建树,她的学术成就还体现在哲学、诗学、美学、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学等诸多领域。克里斯蒂娃的学术影响和学术声誉是世界性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几乎翻译了克里斯蒂娃的全部著述,而在日本哲学家评论现代西方哲学家思想的“现代思想的冒险家们”译丛中,在中国台湾“当代大师系列”译丛中,克里斯蒂娃是与维特根斯坦、库恩、海德格尔、哈贝马斯、拉康、巴特、德里达等比肩而立的思想家。
克里斯蒂娃创立的互文性理论带给我们新的视野和前所未有的冲击,罗兰·巴特曾评价道:“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总是摧毁那一我们以为我们能够从中感到慰藉、我们可以引为自豪的最新的偏见。”我们期待着这一理论能使语篇研究更加欣欣向荣。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
|
|
|
|
|
|
|
|
热点推荐 |
|
最近更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