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语言学:语言产生于互动 互动塑造语言
www.hrexam.com 更新时间:2012-10-31 点击: 【字体:
大 中 小 】
加入收藏 关闭本页
引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第363期 作者:罗桂花
【核心提示】如果我们认为语言是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组织广阔系统的一部分的话,那么,语言的研究就必须置于社会/互动的矩阵中,必须关注语言是如何在会话互动的意义产生和意义协商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
Gumperz(1982)在《话语策略》(Discourse Strategy)一书中,将“互动”这一术语引入语言研究,并提出了“互动社会语言学”的概念。此后,以互动为视角的语言学研究迅速发展,出版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著作,如《互动中的语法:美国英语会话中的状语从句》(Grammar in Interaction: Adverbial Clauses in American English Conversation)、《会话中的韵律:互动研究》(Prosody in Conversation: Interactional Studies)、《互动中的语音模式》(Sound Patterns in Interaction)、《互动与语法》(Interaction and Grammar)等。Selting & Couper-Khlen(2001)主编的论文集《互动语言学研究》明确提出了“互动语言学”这一名称,标志着互动语言学逐步走向成熟。
语言结构和意义
是话语参加者协作互动的产物
互动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第一,语法是在互动中,从参与者主体间的理解中浮现出来的,并且在互动中为了满足不同的交际需要而经历连续的变化。互动语言学认为语法并不是抽象的、与实际使用分离的,它并非先天就存在于人脑之中。语言的结构和意义是话语参加者之间协作、互动的产物,而不是说话者个人的产物。
第二,语法是可重复使用的片断、结构、模式或公式的集合。在社会生活中,同样的交际需要总是反复发生,为解决反复发生的需求而进行的语言运用逐渐沉淀成“语言常规的结晶集”,即语法。言语互动,是语法这种重复模式的发生地与发现地。
第三,语言与互动之间属于辩证的关系,语言发生在社会互动当中,互动交际形成并塑造语言。同时,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互动,特定的语言组织并塑造了社会互动。互动语言学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互动参与者利用何种语言手段来表达特定的会话结构并完成互动功能;特定语言形式及其使用方式又产生何种会话结构与互动功能。
将口语作为语言研究的对象
互动语言学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吸纳了功能语言学、会话分析和人类语言学的理论精华和科学方法。它融合了功能语言学的描写技巧、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和人类语言学的文化广度。
20世纪末之前,语言研究的对象是孤立的书面形式,语言材料多由研究者自己编造和杜撰。这种撇开活生生的现实语言而开展的内省式的研究往往具有较强的片面性和主观性,难以揭示语言运用的真实面貌,于是许多学者将目光投向了真实、自然的语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自然语料的获取提供了可能。于是,口语被纳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将口语作为语言研究的对象,是互动语言学的发展迈出的第一步。
互动语言学发展的第二步,来自于功能导向的语言学研究的影响。功能语法强调语言形式和话语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功能派学者认为语言是社会交往的工具,语言系统的形成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为了实现各种不同的功能所决定的。这对互动语言学将语言形式看成是在特定使用场景“做什么事情”,将功能驱动置于语法研究之中心等学术思想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
向互动语言学迈出的第三步,是会话分析的巨大影响。会话分析研究互动中谈话的规律,提出“互动中的交谈”用于统摄一切实时交际过程中自然发生的言语活动。它倡导通过人类言语交际的研究探讨隐藏其中的社会秩序,并开发了一系列的方法论工具,从真实、自然发生的语料中,以互动者导向为基础重新构建分析范畴、归纳经验。会话分析将言语交际视为社会互动的观点、会话分析的微观分析工具和参与者导向的证明程序均对互动语言学有着重要意义。
迈向互动语言学的第四步,来自于人类语言学关于言语交际系统和话语策略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影响。在互动交际中,互动参与者不仅共同建构、协调了他们的话语和行为,也不断地共同构建或重构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和他们的社会身份。所以,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模式和社会生活方式。话语功能语言学提出语言在话语的产生过程中通过使用而形成,会话分析主张会话结构由语言使用而形成,人类语言学则认为社会秩序、会话行为方式和话语组织方式在文化上的差异对语言有着重大影响,而不同类型的语言行为对互动方式亦有重要影响。
语言形式和结构
须从更情景化、语境化的角度考虑
与20世纪聚焦语言形式、以单个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为研究对象的传统语言学研究,特别是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句法学相比,互动语言学的观点迥然不同。传统形式语言学认为语言能力、语言结构的抽象知识和语言结构的理想形式为语言行为提供了必要手段,语言行为是语言能力在具体使用情景中的实现,所以语言能力是语言研究的对象。因此,发生在互动中的仅仅是语言结构在语境中的实时应用,语言形式与意义由语言系统在语境之外决定。互动语言学则认为,语言的意义在情景互动过程中产生,并随互动的发展不断变化,是说话者和接受者共同协商的产物。比如,形式语言学将句子这一语言单位作为单个说话者语言能力的产物,而互动语言学则认为,句子的生成是说话者和接受者在交际过程中互动的产物,它不仅与说话者有关,还关系到接受者,因为说话者在互动中往往需要根据接受者的反应调整话语。再如,在形式语言学中,从句是从属于主句的非独立结构,它依附于主句形成复杂的句子,而互动语言学关于日常英语会话中状语从句使用的研究表明,从句常常自身构成话轮,而不是与主句一起在互动中整体计划的,实际上它通常由先前的话轮所限制。语言的互动视角使得重新思考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等概念成为必要。语言不是抽象的,不是由事先确定的、离散的元素构成的平衡系统,不是由这些元素彼此连接构成句子从而在言语中实现。互动语言学研究证明语言形式和结构必须从更加情景化的、语境化的角度加以考虑,言语是对当前互动需要的积极适应而产生的。
近年来,互动语言学研究考察了一系列言语互动现象,并借助于自然发生的互动语料重新分析了一系列传统语法或语义范畴,证明了语言结构与使用的各个方面——音系、语音、形态、句法、词汇、语义、语用,以及语言变体、语言习得、语言障碍等都可以从互动语言学途径展开分析。总之,如果我们认为语言是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组织广阔系统的一部分的话,那么,语言的研究就必须置于社会/互动的矩阵中,必须关注语言是如何在会话互动的意义产生和意义协商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热点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