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语言学研究战略转移的时代必将到来,一种新的“基于语料库”或者“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式将逐渐代替传统的依靠“内省”和“诱导”的研究方式。
10月25—30日,“当代语言科学创新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语言科学》创刊十周年庆典”在徐州举行。会议由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和《语言科学》编辑部联合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200余位专家与会。
变革与突围:语言研究发展趋势
语言研究各个方面都将面临重大变革。《语言科学》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亦鸣强调,必须高度重视神经语言学研究,该领域研究构成了语言研究的真正前沿。他认为,当研究目的从描写语言行为发展到解释人类语言能力时,语言学就必然要走上认知科学的道路,语言神经机制和脑功能将成为其重要的研究领域,最终形成跨学科的神经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语言学的当代形态,其研究成果切实推动、深化和引领了当代科学研究,在人力资源和学术资源分配上改变了当代语言学甚至当代科学的原有格局。
语料库在语言研究中将发挥巨大作用,甚至将使语言研究面临战略转移和挑战。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冯志伟认为,语言学的一切知识最终都有必要放到语料库中来“观察”和“检验”,决定其正确还是错误以及存在的必要性。可以预见,语言学研究战略转移的时代必将到来,一种新的“基于语料库”或者“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式将逐渐代替传统的依靠“内省”和“诱导”的研究方式。这种战略转移,也必将影响到传统语言学。应当从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出发,敏锐地认识到这个战略转移的重要时刻,据此调整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从而为世界语言学宝库作出中国学者应有的贡献。
为人类服务:语言研究的科学使命
语言研究的变革必须要对本学科有清醒认识。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教授金立鑫强调了语言学的科学属性。他认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语言,语言研究的基本目标是共时揭示人类自然语言机制的运作,历时揭示人类语言演变的过程。语言学研究方法既有与考古学类似的直接证明,也有与天体物理学或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类似的假设验证。揭示人类自然语言运作机制的难度不亚于研究物质和时间的本质,目前还无法“直接证明”,只能通过在既有基本事实基础上假设“X蕴含Y”的方法逐步逼近真相。
语言科学一定要为全人类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教授潘悟云强调,全世界语言学家必须联合起来建立人类语言图谱。首先,必须重视人类语言图谱在不同领域下的不同应用。其次,需要做大规模语言调查。文献资源的搜集与数字化,是建立语言图谱的前提。面对海量材料,只有充分运用计算机、数据库和模式识别等技术,才能做到建库工作的快速度、高质量和低成本,才能对调查质量进行实时监测、自动纠错,保证整个工作顺利进行。最后,人类语言图谱需要分层次建立。字音库、词汇库、长篇语料及其标注等是最基本的语言数据库,必须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加工,在此基础上建立音变库、类型库和声学数据库等,才能使语言图谱在历史语言学、类型学和言语工程等领域真正发挥作用。
传统语言学路在何方
传统语言学在中国语言学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必须拓展发展空间,否则将面临学术研究空间萎缩的窘境。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教授汪维辉认为,研究汉语词汇史需要有语文学的功底,因为研究依据的是古代文献语言材料,如果缺乏传统语文学的基本训练,就难以驾驭复杂的文献材料。他强调,科学的汉语词汇史研究首先应该在材料运用上做到正确、充分和有效。
苏州大学教授汪平认为,汉语方言学应从研究“纯”的方言转向研究不“纯”的、受到普通话影响的方言,就是通常说的“地方普通话”。方言工作者应该主动这么做,不是不得已而求其次。一般来说,应该先了解“纯”的方言,在此基础上了解其如何不纯。在对一个方言基本情况了解之后,可以记录这个方言长段的自然话语,了解其中的种种变化。同时,还应了解不同年龄层所操语言的差别,了解语言的历时变化,并从中探索其演变规律。研究方言,固然可以对历史语音学有重大价值,但这绝非研究方言的唯一价值和目的,方言学不是为音韵学存在的。
转载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