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13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精彩开头展示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申论写作也不例外,很多考生对于文章破题开篇比较头疼。这里我们就为广大考生做一个详细的阐释,帮助考生突破文章写作瓶颈。
文章开头,也就是第一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它是全文总论点的概括,是全文精华的浓缩。文章开头通常是提纲挈领,为全文定立基调,从总体上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有效解决办法。如果说文章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那么文章开头就像人的脸,阅卷人看到文章开头基本上就能够大概了解文章概貌。所以,它对于吸引阅卷人的注意,建立对文章全篇的良好印象有着奠基性的作用。
一、紧扣实例
一般情况,此种方法大致包括:简要概括材料、辩证分析、提出问题、亮明观点等四个部分。它比较适用于不会引经据典、对于时政热点知识了解较少的考生。
1.概括材料
由于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考生写作起来显得捉襟见肘,不过这时候不要慌,因为你的手里还有一份内容较为丰富的给定材料。考生完全可以在文章开头将材料概括出来,当然其中要包含较为丰富的要素,如背景、问题、观点等等。
以2009年国考申论为例,文章写作考查的是“产业结构”问题。
近年来东莞出现大量企业迁移倒闭现象,引发了人们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讨论。实际上,东莞模式是典型的来料加工型产业结构,在改革开放之初,确实推动了沿海经济发展。但由于缺乏自主创新,东莞模式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缺乏市场定价权。产业附加值低成为我国现有产业结构硬伤的集中表现。如何破解东莞困局,推动产业升级?根本之策在于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考生可以发现,上面文章开头内容, 既没有引用名言警句,也没有引引用典故,但是它紧扣材料(材料对东莞模式有较为细致的介绍),同时观点非常明确,语言也凝练、规范,这同样会引起阅卷人的注意。
2.借用典型案例
考生对新近或者较为专业的社会事件了解不多,但是对社会普遍熟知的事例应该也会有所了解。政治类的贪污腐败,如古代和珅,现代的刘青山、张子善,当代的陈良宇、程维高等;经济类的自主创新,如海尔集团;社会类的创新社会管理,如枫桥经验;等等。考生应该对一些熟知的社会典型有所了解,这样写作时即使不能详细的进行分析,但是作为开篇引题的语句还是可以写作来的。
例如: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工程质量问题也随之纷至沓来。从重庆綦江彩虹桥垮塌到湖南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倒塌,从焦家湾大桥垮塌到云南省临沧市遮奈水电站坍塌事故,这些层出不穷的事件无不透露出我国现在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着重大的质量问题。
綦江彩虹桥垮塌事件和溪沱江大桥倒塌事件在社会上曾经引起来轰动,很多人都是熟知的,上面这段文字就是把反映同一个主题的大众熟知时事用简短的语言加以概括,并作出相应评价,指出这些事件所反映的问题,最后自然而然地论述文章的主题。这既吸引了眼球,也体现出作答者对时事的高度关注,无疑会让阅卷者刮目相看。
二、引经据典
即引用警句、名言、诗句、俗语、谚语,引用名人如领导人、专家学者或者其他社会知名人士的权威表述、党和国家文件、政策等等作为申论文章开头的一种方法。这种开头方式能够极大的增强文章的文采,迅速吸引阅卷人注意并且博得好感。这里提醒考生的是,引用一定要切合文章写作环境,引语一定要能够与文章有机结合为一体。
1.引用经典
引用经典,彰显底蕴。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能增强开端的气势,显得有历史和文化厚度,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名言一要正确且为人熟知;二要与论点所述一致,切忌引用的话语和论点不搭边;三是引用古人和外国人的名言要更注重恰当、直接,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与当今中国实际有着较大的区别。
例如:
《左传•襄十一年》有云:“如乐之合,无所不谐。”古人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了如同音乐般美好的和谐社会。而在当今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了我们时代的主旋律。缩小贫富差距,从而减少由此所产生的各种的社会矛盾,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这是一篇关于“缩小贫富差距 构建和谐社会”的文章的的开头。它以《左传》中的一段话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和谐社会的话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缩小贫富差距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很好地实现了引题。
2.引用权威
引用名人如领导人、专家学者的权威论述、党和政府文件来强调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以达到提升文章理论高度的效果。这里的领导人主要是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温家宝、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党和政府文件主要指国家重要会议报告和文件等。
例如:
温家宝同志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曾有过一段著名的论述:“人多,不发达,这是中国的两大国情。中国有13亿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变成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大的经济总量,只要除以13亿,就会变成很低的人均水平。”中国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是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控制人口,坚持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文章由温家宝同志所述的有关我国人口的一段话语,自然而有力地引出了重视人口问题,尤其是控制人口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了文章开头的说服力,提升了文章理论高度。
文章开头写作其实并不难,只要考生掌握了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当面对文章题目时,不要着急下笔,要注意审清题意,看文章要求是什么,具体写作有无具体限制,接下来,考生就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开篇点题,展开具体写作了。
2013年413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精彩结尾展示
文章写作讲究的是“起”、“承”、“转”、“合”,这里的“合”说的就是文章结尾。结尾是一篇文章的最末部分,起到收束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很多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不注重结尾的写作,不懂得去使用点睛之笔和关键性语句,导致文字显得收尾无力,甚至成为残篇。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如何收束文章、结束论证为考生指点迷津。
一、总结深化
顾名思义,总结深化就是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以达到点名主旨、深化主题的目的,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结尾方式。看下面的例子:
文章三个分论点为:
以土地承办经营体制为基础,保障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以粮食价格调节机制为抓手,保持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以粮食贸易管制机制为保障,制止发达国家粮食掠夺。
尾段:
中国古代有句名言,叫作“国家大本,食足为先”。粮食安全关乎国家生死存亡、关乎民族持续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根本!综上所述,我们要坚持以土地承包经营体制为基础、以粮食价格调节机制为抓手、以粮食贸易管制机制为保障,才能充分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持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并有效防止发达国家的掠夺,才能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筑牢粮食安全屏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和平崛起奠定最为坚实可靠的基础。!
文章的三个分论点分别论证了坚持现有土地承包经营体制的重要性、要从粮食价格调节及粮食贸易管制机制着手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文章最后先引用名言警句,然后分析说明了粮食安全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最后利用概述分论点的方式进行总结,收束全文。
2.首尾照应
这里主要是对标题或者开头进行回顾、照应,以达到紧密扣题的效果。
例如:
标题:以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尾段:江泽民同志曾高屋建瓴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扎扎实实培养创新观念,
造创新人才并参与国际竞争,才能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登上国际产业链的最高峰,创造出高品质的中国品牌形象!
文章以“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为标题和总论点,而结尾则在总结分论点的基础上再次退出总论点,首尾呼应,紧密扣题。
3.展望号召
这种模式就是通过在结尾中针对现实进行展望、感召式的描述,抑或是为今后工作树立的目标,力图通过一系列措施来达成既定目标。
例如:
争议的视线、社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和制度能否有效保护证人的权益。随着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逐渐完善,奉法者强的社会环境逐渐形成,法治的尊严得到维护,行义为善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公平正义必将成为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柱。
这是一篇文章的结尾,它先点出了“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逐渐完善以及奉法者强的社会环境逐渐形成”的现实趋
势,紧接着展望出“公平正义必将成为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柱”。这种收尾于光明,给人以希望,比较有感染力。
4.名言升华
这种结尾方式实际上就是引用名言警句,将其恰当与文章的中心论点紧密联系起来,在增强文采的同时,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相信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的公民道德素质必将迈向新台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将有长足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将指日可待!
这里的结尾段引用康德的名言,通过引申其含义,可以看出崇高的道德准则能够震撼人们的心灵,指出道德准则的重要性,继而点出公民道德建设的全面推进将取得巨大成就,语言表述生动,引人深思,催人奋进。
文章结尾方式还有很多,主要的是以上几种方式,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加强对它们的理解,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断在实际训练中增强自己的写作能力,相信在未来的考试中定能够写出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最终取得满意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