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科高考命题组
2013年福建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卷,突出物理主干知识,兼顾知识的覆盖面,引导回归教材。在《考试说明》中所列的108个全部考点(不含实验)中,考查了59个,占54.6%,具有较高的知识覆盖面;在所要求的31个Ⅱ级考点中,考查了29个,占93.6%,突出了高中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
情境常规经典,突出能力考查。试题的情景多为学生所熟悉,但不失对能力的考查。如:第13题的行星公转,第14题的三棱镜色散,第15题的交流发电机,第16题的振动和波,第29(1)题的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曲线,第30(1)题的α粒子散射等都源于教材。第17题的物理单位制、第18题的导体线框穿过磁场问题,继承了以往重视对物理思想和物理基本研究方法的考查。第21题通过杆环系统考查基本的受力分析和“质点”模型。第22题的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问题,具有“新颖而不偏怪、巧妙而不繁难”的特点,有效考查学生获取有用信息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命题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引导教学摒弃题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注重基本技能,回归实验本质。实验题注重对基本实验技能、基本实验仪器使用和实验方法的考查,凸显实验题的考查特点,力求避免将实验题变相为计算题。第19(1)题考查实验的操作过程、误差分析、测量原理以及纸带的数据处理等。第19(2)题将“测定金属电阻率”和“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方法迁移到“探究无光照情况下硅光电池的反向伏安特性”的新情景问题中去,考查了实物电路的连接、电表读数、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能力。命题旨在引导教学切实加强物理实验,这种注重实践性和过程性的实验题命题思想,体现了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重视个性发展,体现公平公正。整份试卷的易、中、难比例适当,选择题难度有一定下降,三道计算题有明显的难度梯度,使不同层次的考生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体现了考试的公平公正,也保证了整卷应有的区分度。在选择题的选项设置上,保持了同质性和有效性,考查了考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计算题采用由易到难的分步设问,有效鉴别考生能力高低。在两个选考模块试题的命制上,第29(1)题和第30(1)题素材均源于教材插图,考查考生对基本规律的理解;第29(2)题和第30(2)题均设置为简单的字母运算,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简单应用,有效确保两个选考模块试题的同质性和难度相当,对不同学习需求和不同个性发展的考生公平合理。
今年的物理试卷结构稳定,总体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力求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较好的区分度,符合“顺利平稳”的命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