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上街打个车是不用考虑钱的,而我乡下的穷亲戚原则上是不会打车的,因为坐公交便宜。
2013年暑假我与家人自费参加旅行社到俄罗斯去玩一趟,花不到三万元,要知道,农村的亲戚一年也挣不到万元,他们舍得去吗?
如果这些穷亲戚与我们一样开支,不是要他们命了?
现在许多人用美国的情况来与中国相比较,特别是做应用基础与新产品开发这方面,认为中国的研究人员不应该做企业项目,新产品开发与应用研究应该由企业完成。
中国的企业研究力量能够与美国的公司相比?
国外胶粘剂大公司例:汉高、陶氏、3M、巴斯夫等,他们一个公司的研究力量与研究条件可能就是中国全国企业所具备的研究力量与条件的总和。
所以中国的胶粘剂技术水平比国外要低不知道多少。许多高端产品全是进口,而出口的全是非常低值的。我们一车的出口产品可能只抵进口一袋产品。
即使这样,中国的一些胶粘剂产品技术还是来自于高校与研究所。甚至是从国外公司得来的原始配方再进行技术改进。具体的我就不说了,因为不是光彩的事情,但业内大家都心知肚明。
如果我们的高校教师、国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再不做出技术贡献,还是以发没有工业价值的论文为导向,中国的工业的落后状态永远无法改变。
中国的人口基数大,现在每年有七百万大学生,有多少大学教师?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大学教师人数是世界第一,全总让他们发文章,不为中国的工业与技术服务,不见经济效益,中国的研究经费支撑得住吗?这些低水平论文有价值吗?
中国的经济、工业需要技术,用纳税人的钱做的科研又不为中国的工业与经济服务,发的洋文杂志中国许多企业又看不到(没有买数据库),中国的教授会受人民爱戴吗?
钱,在不同的家庭支出是不一样的。穷人家主要是吃与穿,富人家可以用来买宝马车!
我也参观了一德国大学教授的实验室,他们每年从宝马公司得到经费,研究汽车用胶粘剂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国外都如此,我们的国家反而所有的教授们都以SCI论文导向了。真是令人不解。
一部分教授做基础研究(例985高校与一般高校中的国家重点学科),大部分教授做应用基础与应用研究,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让我想起四不象这个动物,一味完全照搬国外的评价标准,可能是‘四不象’,同时,不少人搬的时候,也没有搬全。
我与我一大学同学聊天,他目前住波士顿。他夫人是中国药科大学毕业的,目前在波士顿一制药公司上班,这个公司是世界著名制药公司,这个公司原来总部在新泽西(好象),因为麻省理工学院一个教授是他们企业的技术顾问,要求他们搬来麻省理工学院附近,这个公司居然就搬来了,我们同学也为此搬了家。这难道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这个制药公司好象是‘诺华’(音译,希望我没有写错公司名)。这个故事是我在美国他家做客时他们说给我听的。
美国的硅谷在斯坦福大学附近,这难道是偶然的?硅谷的进步与大学无关?
中国这么多大学教师与研究人员,大量的产品技术如此落后,还不鼓励研究人员为中国工业服务,以SCI论文为考核最最重要指标,这符合中国国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