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这个术语最早是由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德内(J. Baudouin de Courtenay, 1845-1929)于1870年提出的(Corder,1983: 1)。他主张区分纯粹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是用纯粹语言学的知识来解决其他科学领域的各种问题。这个倡议在最初几十年里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这个术语的真正广泛使用是在20世纪40年代。1946年,美国密执安大学成立了英语学院,弗里斯(C. Fries)、拉多(R. Lado)等著名语言学家创办了《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当时该杂志用“应用语言学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作为副标题。1964年在法国南希成立了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inguistique Appliquee,缩写为AILA),并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会议,标志着应用语言学学科正式形成。
当时对应用语言学的理解比较简单,把它理解为“语言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因此,把二语/外语教学称为应用语言学是历史上形成的,已经约定俗成的名称。从80年代开始,应用语言学开始系统地从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向外延伸到语言评估、语言政策和计划、语言在职业领域内的使用、翻译、词典、多语制(multilingualism)、语言和技术语料库语言学等。现在这些领域都已成为应用语言学的分支领域。另外,如上所述,为了开展对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研究,应用语言学还必须依赖一些支撑学科,如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修辞学、文艺学等等。桂诗春(2010)认为只有把分支领域和支撑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应用语言学才能真正做面向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
Richards等编写的《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对应用语言学下了两个定义(管燕红译2000):
(1)研究第二语言和外语的教和学的学科。
(2)指联系实际问题来进行的语言和语言学研究,如词典学、翻译、言语病理学等。为了发展自己的关于语言及其应用的理论模式,应用语言学利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信息论以及语言学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和理论应用于实践方面,如语言教学大纲设计、言语矫治、语言规划、文体学研究等。
通常认为上述定义一为狭义的应用语言学,定义二为广义应用语言学。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指的是把语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其他科学领域的各种问题(桂诗春,1988),或者是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语言学分支,它研究语言如何能够得到最佳利用的问题(于根元,2003)。狭义的应用语言学具有特定的内涵,专指语言教学,特别是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外语教学。语言教学需要应用很多相关学科知识,首先是语言学各分支领域(语音、语法、词汇、语义等)的知识,也需要应用到一些与语言学相关的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领域的知识。其实只要和外语教学有关的学问,都可以应用,并不限于语言学科。例如教育理论、教育测量、脑科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多媒体技术、等等。而且应用的既可以是理论和思想(教育哲学),也可以是研究的成果,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等(桂诗春2000)。
一般来说,我国汉语学界较多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应用语言学(冯志伟1999,于根元2003,齐沪扬、陈昌来2004等),而外语教学界则较多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应用语言学(桂诗春1988,文秋芳2004等)。冯志伟在《应用语言学综论》中提出的应用语言学学科框架,以语言规划、语言教学和语言信息处理为三大支柱,涉及其他分支学科。齐沪扬、陈昌来(2004)主编的《应用语言学纲要》则把应用语言学分为八个主要研究领域: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测试、中文信息处理、语言规划和语言调查、社会语言学、儿童语言学、地名学和人名学。桂诗春的《应用语言学》和文秋芳的《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都把应用语言学理解为第二语言教学。本书所指的应用语言学为狭义的应用语言学,并且主要聚焦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研究领域进行讨论。
实证研究的基本过程
科学研究是“有组织地、系统地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要使研究进行得科学、规范、有效,必须讲究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应用语言学实证研究的基本过程大体包括五个阶段:选题阶段、研究设计阶段、数据收集阶段、数据整理与分析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论文阶段。
1、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确定
选题是科学研究非常重要的第一步,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创造性认识过程,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产生初始的研究意念
提出课题,往往是在阅读、研究有关领域的文章或著作中有所感悟,或者实践工作中感到困惑、受到启发,产生联想,从而形成一个初步的研究意念。要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一要关注理论,二要关注实践。关注理论,就是要求我们关注已有理论的不足,关注理论的最新进展,关注理论界的各种思潮,关注不同理论之间的交锋或论争;关注实践,就是要留心二语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产生一个好的研究灵感,可以参考下述方法:(1)借鉴国际上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假说、模型,结合自己的实际开展实证性研究。(2)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运用到应用语言学领域中,解决应用语言学实践中的问题。(3)发现现行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模式、方法、技术等之中的缺陷,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对策。(4)反思自己教育教学或学习的成功经验,加工提炼,形成个性化模式方法,上升到理论高度。(5)从近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科研课题指南和立项项目获得启发,或者在文献资料阅读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科研的初始想法往往是研究者的一个粗浅和局限的认识。它是否具有创新性?在这个方向上其他人是否曾作过研究、做过哪些研究?如何把模糊的初始意念深化为清晰的研究课题?首先要对打算研究的题目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进行大略的调查和思考,了解该问题目前被关注的程度及涉及到的研究对象的现状。更重要的是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资料了解该问题的研究现状。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了解问题的研究现状
广泛查阅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资料,弄清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仍未解决的问题等。通过了解哪些人进行了哪些研究,如何研究,取得什么成果,还存在什么问题或不足,发现研究问题和研究方向。文献资料的介质分为纸张型、缩微型、电子型、音像型等四种类型,按出版形式划分主要包括图书、期刊、研究报告、会议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政府出版物、科技档案等多种类型。对于应用语言学实证研究来说,最重要的是查找与研究问题相关的论文、著作、工具书和互联网资源等方面的资料,查阅这些资料时要注意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检索工具。
(1)研究论文的查阅。最常用的检索工具是中国知网CNKI资源库,其中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通过关键词的检索,可以查阅与所研究课题相关的大量论文资料。对于国外研究论文的查阅,就应用语言学研究来说,像“Wiley-Blackwell期刊数据”、“Oxford University Press电子期刊数据库”、“ERIC教育资源信息中心数据库”“ProQuest学位论文数据库”等都是很好的数据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查阅文献时,一方面我们应该详尽地占有文献资料,但有时相关资料太多,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需要选择性的阅读。应该重点阅读那些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例如,CSSCI中文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汉语学习》、《华文教学与研究》等,CSSCI中国外语教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外语界》等,国际二语教学研究SSCI核心期刊:Language Learning、Modern Language Journal、TESOL Quarterly、Foreign Language Annals、SSLA(Studi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等,这些刊物都是本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上面刊载的论文代表了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2)学术著作和工具书的查阅。可以利用大学图书馆或者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书目检索系统查阅相关文献,也可以利用一些馆际查阅服务系统查阅,例如,国内的“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简称CASHL),国外的“Worldcat”(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的联合编目库和联机书目数据库)等。也可以到本专业权威出版机构的网站上查询,例如,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方面的,如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商务印书馆等,外语教学专业方面的,如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等,国外本专方面的,如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Oxford University Press、Routledge、Blackwell等。还可以到知名的购书网站,例如当当网、Amazon(含卓越网)等上面查询。
(3)互联网资源的查阅。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需要学会善用互联网资源,例如,使用google和百度等搜索引擎将会极大地便利我们的研究。不过,如果只给出一个单词进行搜索,将会发现数以千计甚至万计的匹配网页。因此,使用一些技巧缩小检索范围非常重要。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a)多用几个关键词进行检索;(b)在几个索词前都冠以加号(+),这样可以限定搜索结果中必须包含这些词汇;(c)用双引号把需要查找的一个词组或多个汉字括起来,这样只有完全匹配该词组(包括空格)的网页才是要搜索的网页(google支持这样的搜索规则)。例如,检索带引号的“应用语言学实证研究”这个词组,那么google搜索引擎只搜索包含“应用语言学实证研究(这个确切词组)”的网页。
查阅的文献要与所选研究问题联系比较紧密,阅读文献时还应注意文章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出处,这样就便于追根溯源,更加系统地了解所研究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了解前人所作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加深对相关研究问题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认识,从而得到启迪、发现有研究价值的内容,还能避免无谓的重复研究。
根据主客观条件确定研究课题
在掌握前人与所研究问题的相关研究资料以后,需要一边阅读这些资料一边结合该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特别注意发现研究文献中忽视的一些问题、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结果中相互矛盾的地方、存在的空白研究领域、或者需要进一步验证的地方。在选择和确定课题的时候,通常要考虑三个基本原则:(1)价值性原则。就是所选课题必须具有研究价值,没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是无意义的。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一般来说符合、能满足社会和学科理论与实践发展需要的客体就是有价值的课题。例如,符合二语教学理论发展的需要,能满足解决二语教学实践问题的需要,能满足国家外语战略规划、汉语国际传播和推广的需要等等。(2)创新性原则。即该问题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或是对前人已解决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其研究结果应该是前人未曾获得过的,可以是理论上的新发现、新结论或新见解,也可以是新方法、新技术、新的验证成果。(3)可行性原则。在选择研究问题时要考虑现实可能性,必须从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出发,选择有利于展开的题目。一方面要考虑研究所需人力、物力、财力等客观条件是否允许,另一方面要考虑研究者本身是否具备相关的知识基础、技术能力、以及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该项研究。因此所选的研究问题应该是难易大小都比较合适的题目,对一般的研究者,特别是新手研究者而言,我们不主张做大的选题,而是提倡“小题大作”,选取一个焦点清晰、范围具体、角度新颖的题目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研究。
2、研究方案设计
随着所掌握资料的增多和思考的深入,起先朦胧的想法逐渐变得集中、清晰和明确起来,形成了如何进一步研究该问题的初步思路,这样研究课题就基本确定了。研究课题确定以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需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良好的设计是研究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是使研究取得预期结果的重要保证。在设计研究方案前,应该查阅一下是否有前人的类似研究可供参考,如果有,那么别人的研究是如何设计的,如何提出研究假设,如何确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比较一下别人研究的措施是否与你设想的有何异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参考一下前人类似研究中的设计会给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带来很多启发。
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为如何开展研究制定详细的计划,一般来说,研究计划涉及到以下内容:1、确定研究类型。首先应该明确是哪一种类型的研究,是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实验或调查类研究,还是以定性分析为主的个案或访谈类研究?不同的研究路径决定了研究方案设计的大方向。2、提出研究假设。提出合适的研究假设是实证研究成功的基本条件。如果是有框架研究需要明确提出假设,如果是无框架研究,假设也要隐含在研究设计和研究过程中。假设应该用陈述句的形式,对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准确清晰、简洁明了的推测。3、细化研究内容和目标。把药研究的问题细化成几个具体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设置具体的研究目标,研究目标要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设定,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4、确定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非常重要,如果研究条件允许,尽可能采用随机的方法选择研究对象和进行分组。即使研究条件不允许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也应该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够有效代表研究总体的情况。5、设计研究过程和数据收集的步骤。详细计划实验、调查、观察或者访谈等研究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主要完成什么任务,在各个阶段由谁、在什么时候、收集什么样的数据以及如何收集这些数据。6、确定数据的整理方式。数据的整理很重要,它直接影响数据的效度和后面统计分析。数据整理通常包括校编、分类、编码、再校核等步骤。7、确定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具和方法。目前应用语言学实证研究的量化分析工具主要有Excel、SPSS、SAS等,一般来说,如果是简单的描述性统计,使用Excel就可以,但如果涉及到比较复杂的推断性统计,SPSS更常用,SAS的统计分析功能强大,不过目前使用的人很少。在确定统计分析工具的时候,还要计划好如何计算统计值、采用何种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8、对研究结果进行预测。预测研究结果是否可以解决本研究提出的问题,并初步考虑本研究结果将可以带来的理论或实用价值。
总之,制订一个设计周密、指标合理、科学性强而又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将可以保证研究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是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关键。
3、研究数据收集
数据的收集方式对数据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主张在实证研究中最好由研究者亲自收集数据以保证数据的质量。首先,就质性研究而言,无论是资料收集,还是研究报告的文本撰写,都是研究者个人因素参与的结果。在质性研究中,研究者资料收集的常用手段集中在访谈、观察以及实物收集等,而后研究者对这些材料进行编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撰写研究文本,这一过程包含了研究者的个人意志与选择,是在研究者高度参与和控制下完成的,可以说质性研究一定程度上是研究者“个人化” 的研究,因此,研究者的亲自实施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就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等定量研究的数据收集而言,最好也能由研究者亲自实施,不过,如果是规模比较大的问卷调查,特别是调查的对象分布在不同的城市甚至不同的国家,研究者难以亲临每一个调查地点;或者是组别较多的实验研究,研究者无法同时亲自控制和操作这些实验。在这样的情况下,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实现培训协调参与调查或实验的人员,以保证问卷调查和实验的数据收集要求、标准和程序达到一致。
在正式开始数据收集以前,一般应进行小规模的试测。因为即使数据收集计划做得很充分,数据收集工具设计得很细心,但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难免会有缺陷。通过试测,将可以考察数据收集计划与工具的可行性、可用性和完善性,以便发现问题后,还来得及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修改,并积累实施本研究数据收集操作程序方面的经验。
4、研究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数据整理是对调查、实验、观察、访谈等研究活动中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检验、归类编码和数字编码的过程,它是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首先,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审核和筛选,例如,调查或者实验是否是按要求进行的,调查或实验过程是否规范,答案或实验的效果是否作了完整的记录,数据是否是受试的真实反应等等,以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整理出真实且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其次,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研究目的,对数据进行分门别类的编排和编码。第三,按照已选定的统计软件的格式和要求输入数据。第四,数据分析,如果是质化研究,就要进行定性分析,运用相关理论,通过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进行;如果是量化研究,就要采用描述性统计、推论性统计、多元统计等方法进行。
5、研究报告/论文撰写
研究报告或论文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是把研究成果以恰当的形式传达给他人的重要途径,研究报告或论文撰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研究成果的价值和社会作用。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对研究成果的描述、解释和讨论,从形式上看,需要遵循一定的写作格式。
6、实证研究流程图
根据上述的研究步骤和环节,我们参考Royer & Zarlowski(2001)、文秋芳(2004)等研究,设计了一份实证研究流程简图,以便于研究新手参考。
实证研究流程简图
本文节选自《应用语言学实证研究方法与量化数据分析——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视角》
应用语言学实证研究方法与量化数据分析——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视角
作者:曹贤文
书号:978-7-5100-6317-6
定价:35.00元
在外语教学界,对实证研究方法、量化数据分析及软件使用的讨论比较多,但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则鲜有系统的介绍。本书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视角对应用语言学实证研究和量化数据处理方法进行系统的讨论,并努力做到学术性、实用性和简明性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