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郭英剑 中国科学报
关于人文教育的价值,关于学习和从事人文教育的意义,人们已经说得很多了。然而,无论说得再多,也不管言说者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在一个“什么行业最赚钱”早已成为热门搜索话题的时代里,谈人文教育就难逃人们质疑的声音。
三大现实问题:
就业前景、市场需求与赚钱与否
在谈到人文学科的价值时,人们常说(我自己也说过)的一句话是:人文学科看似“无用”,但这些“无用”的知识其实在未来可以有“大用”。这里的“无用”,其实就是指不能(立刻)产生经济价值,说白了,就是不能让你立刻就赚钱,导致人们对这一有可能无法养家糊口的专业心怀恐惧。无用,似乎已经成为人文学科人尽皆知的软肋。这一点,中外皆然。
近几年来,美国各大高校的人文学科及其教育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广泛批评与非难。在有些州,一些高校的人文学科甚至面临着生存的压力。
一方面,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都在想办法压缩公立大学对于人文学科的经费支持力度,原因很明确,因为他们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和机会。奥巴马政府所提出的要对高校进行评估的一个基础也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另一方面,来自政界与社会各界的一些知名人士(包括比尔·盖茨在内),有时会对人文学科表达不满,同样认为人文教育无法像其他理工类专业那样及时为社会创造价值。最后,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来自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家庭内部特别是家长对于人文学科的认知,最后传递到学生这里,就对他们选取人文专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结果是导致高校选择人文学科专业的比例逐年下降。
因此,面对无论是质疑、批评还是责难,人文教育工作者在探讨人文学科的价值时,不仅不能再回避,而且应该直面三大现实问题,即就业前景、市场需求以及赚钱与否。人们需要回答:在一个崇尚物质的时代,人文学科究竟有着怎样的就业前景?市场是否真的需要人文学科毕业生?他们在未来是否能够赚到足够的钱以养家糊口?
澄清是非的研究报告
2014年年初,由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系统研究中心与美国高校协会联合发布了一项合作研究成果。该份研究报告名为《文科与理科学生的就业表现如何》,在2010~2011年美国人口普查结果以及各种经济数据的基础上,调查了大约300万美国居民,年龄在21岁到65岁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该报告中所说的“文科”主要指人文,但包括了人文学科、艺术以及社会科学在内,如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社会学等,因此,报告中有时候用人文,有时候用人文与社会科学来指称。
其拿来与人文学科对比的专业包括三个:护理、商学等职业化领域的学科,化学、生物学等理科领域的学科以及工程领域的学科。
限于篇幅,我在这里仅举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该报告的核心内容及其最新发现。在名为《人文学科毕业生及其就业:澄清是非》的部分,作者完全回答了上述三大问题,其结论可以纠正人们惯有的错误认识或者说对人文学科所持有的种种误解。
第一,就业市场对人文学科毕业生有大量需求。据调查显示,没有雇主不想让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甚至五分之四的雇主都同意说,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具有人文社科那样广博的知识体系。
第二,人文学科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在调查中,93%的雇主都认为,对于那些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比其所拥有的学士学位更重要的是,毕业生应该具有批评性思维能力、流畅的表达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这样的能力,恰恰就是人文学科着力培养学生的重点。
第三,人文学科毕业生刚入职时的收入比其他领域的人稍低一些,但在人生收入最多的阶段,人文学科毕业生的收入要高于职业化领域的毕业生。该报告不仅调查了大学生刚毕业时的收入,还考察毕业生一生的收入情况,特别是在人生收入最高时期的情况。得出的结论如下:在刚刚大学毕业、走出校门时(21~25岁的年龄),人文社科毕业生的年收入大约为26271美元,相对于同时期的职业化领域的毕业生的31183美元来说,低了4912美元。
但是,到了人生收入最高时期(56~60岁的年龄),人文社科毕业生的收入则为66185美元,而同一时期的职业化领域的毕业生的收入则为64149美元,可以看到,不仅持平,还多出了2036美元。当然,无论是人文学科还是职业化领域的毕业生,他们的收入都还比不上理科与工程类毕业生的收入。
上述发现告诉我们:在一个人一生的职业生涯中,人文社科专业的毕业生与职业化领域的毕业生相比,就业前景同样乐观;市场对人文社科毕业生有着广泛的需求,他们完全可以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在人生的高峰阶段,他们的收入可以持平,甚至人文社科专业的毕业生要比后者挣得更多。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后,在美国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其实,类似的报告在各国都有,但大都是短期的考察,或者对新近毕业生的考察,而正是这种短期考察的结果往往对人们已有的人文学科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是所学知识“无用”的观念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而这篇报告则重在考察一个人长期的职业生涯,且对其薪水收入进行了重点探究,从而更具说服力。
该报告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证明了人文学科所具有的“经济价值”,推翻了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人文学科毕业生未来不好找工作、收入也很低的观念。正如该报告的作者之一、美国高校协会中负责政策与公共关系的副会长哈姆弗雷所说,人们总说选择了人文学科,就注定了今生都难找到工作了。“(报告所显示的是)事实恰恰相反。”
人文学科毕业生:
胜在读研、强在服务、赢在未来
当然,该报告的内容及其价值还远不止于此。它还追踪了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其成功的范例,进而为人文学科毕业生如何在未来获得成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首先,对于人文学科的毕业生来说,仅只单单拥有一个学士学位是不够的,难以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调查发现,在任何领域当中,凡是拥有更高学位的人员,收入就会大幅度提高。在所统计的960万拥有人文社科本科学位的人当中,差不多有400万人(大约40%)拥有更高的学位,而他们每年的收入会额外提高20000美元。
如果单单只有一个学士学位,收入会低于其他所有领域的毕业生,最高时的年薪也不过58000美元。据考察,人文学科毕业生在21~30岁期间,失业率为5.2%,但在他们41~50多岁时,这一比例就降到了3.5%,而这一比例,与其他专业相比,仅只高出了0.04个百分点,差异并不明显。
其次,该报告发现,人文学科的毕业生更多地选择了社会服务工作,填补了近乎一半的社会服务领域,包括教师、职场顾问、社会与社区服务工作者、宗教界人士以及类似的工作者。
报告指出,虽然尚不清楚他们到底是受此领域的工作吸引,还是其专业特性适合这样更为广泛的工作领域,抑或是其他工作机会真的都没有了,但社会却从此中受益。哈姆弗雷说,社会确实需要更多的工程师,但也同样需要更多的社会工作者。
报告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选择本科专业对于未来职业能否获得成功并不重要。”虽然与就业有关的结果有各种差异,但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还是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了成功,而这跟其本科阶段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并无太大的关系。
由此,我们或许可以得出另外一个结论:人,不能短视,而应该有远见。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