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莫言,勒克莱齐奥 浙大社科学报
导语
文学之所以让人感动,是因为当一个世界不复存在的时候,文学可以帮助我们结识不复存在的世界,在人的想象中,它能引起共鸣。好的文学作品不仅提示我们自我意识的存在,还可以彰显一种道德的力量,所以读书也有这样一种诠释自我意识的力量。一部文学作品应该立足现实,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我们的历史息息相关;但是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也必定都有未来,都有梦想。文学给人们带来力量,文学会以一种精神继续存在。作家非常重要的贡献就是对语言的贡献,没有语言,就没有那份新的体验、新的力量和那份细腻,不可能带来更为真实的表达。文学的方法可能是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或者最基本的教育方法,文学也是重要的教育内容。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人类的语言不会消亡,因此文学会永远存在。
本文作者莫言,男,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勒克莱齐奥,男,法国著名文学家,20 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2008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南京大学名誉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岱,男,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研究。本文整理者与审校者李杭春,女,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行政人员,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许钧,男,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法国文学与翻译学研究。
本文载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访谈时间:2016 年5 月24 日
访谈地点:浙江大学紫金港剧场
访谈主持人:徐岱
访谈嘉宾:勒克莱齐奥、莫言
访谈口译:许钧
一、“用文学的方式想象一下人生和世界,可能让我活得更加有激情。”
徐岱:尊敬的勒克莱齐奥先生、莫言先生、许钧先生,欢迎三位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首先请教勒克莱齐奥先生,台下的听众和我本人都有兴趣关心一个问题,从最初的文学试笔到最后登上文学荣誉的巅峰,您是怎样走上这条道路的,就是说最初是什么机缘让您一生与文学相伴? 假如时间能够穿越,让您重新做选择,您会继续当一名作家,还是投入其他什么领域,比如说成为法国的乔布斯或者比尔•盖茨?
勒克莱齐奥:我想起多年前在法国有一份调查,是问作家为什么选择当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贝克特回答说:“我只能做这事。”中国作家巴金对此也有思考,他的回答是:美好的人生太短暂了。对我来说,这个问题也非常简单,我当上作家,是因为只能当作家,也许是因为我有很多的不足,也有很多的缺陷,比如说我不能去当一个很好的士兵,也不能去当一个很好的海员, 也不能去当一个很好的工匠,甚至我也做不了一个科学家,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讲故事,也不会在意大利当一个喜剧演员,我只能写作。即使我创造一些什么,我也很难去推销,所以我只能好好地写作。
徐岱:谢谢勒克莱齐奥先生。刚才这个问题也替台下的听众请莫言说说。这是一个故事化的时代。假如您并没有获诺贝尔文学奖,并且老天爷给您第二次机会,您是还会选择当一名文学家,还是转换一个身份,跟马云PK 一下?
莫言:这个问题让人产生很多美好的联想,因为知道时光不会倒流,也知道任何关于来世的想法在当今很难碰到。但正是因为我们有关于来世的一种想象,所以当下的行为就会受到一定的约束,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和已经做过的事情需要经常进行一些反思。
我回忆一下,实际上我在上小学的时候,爱好非常广泛。记得第一次了解到地球、太阳、月亮之间的关系,是校长给我们上的一堂自然课,我一下子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下午给我们讲的课,晚上碰到农历十五,一轮明月高挂天空。我站在下面对月亮展开儿童的想象,既想到老爷爷给我们讲过嫦娥、吴刚伐桂、玉兔的故事,又想到几个小时以前校长讲的知识。校长讲得很科学,月亮上面无比荒凉,没有水没有空气;地球是转的,地球是圆的。那个时候不相信校长的话,我认为他在胡说。既然地球是转的,人为什么没有转走;既然地球是圆的,人为什么不会滑下去……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校长从学校办完公回家,我们拉着他不放,把刚才的问题还给他,校长说我跟你们也说不明白,你们长大会明白。实际上我长大了也搞不明白。其实长大后更觉得了解了很多事物的真相还不如不了解,让我相信一个关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这样美丽的故事更加美好。
所以我想假如我还有机会再活一次,也许还是会继续写作,因为我不愿意太多地了解事物的真相,尤其不愿意太多地了解脚下的地球和天上灿烂的星空这些真相。一旦了解到地球这样大,人这样渺小,我们在地球上不过是可以忽略的微尘;想到人的生命80 岁、90 岁感觉很长,但人类的生命一旦放到宇宙进化过程中又是那样短暂,想到人世间这么多的纷扰,这么多的欲望,奋斗的意义就会减少。听说根据地球的条件发现了差不多适合生物生存的星球,我很高兴;但又说距离我们有1 400光年,则基本上跟我们地球人不会有关系,光还要走1 400 年,没有一个人的生命会走到。假如还有来世,感觉还是写点小说。在自己了解科学知识还不太多的时候,用文学的方式想象一下人生和世界,可能让我活得更加有激情。
二、“文学之所以让人感动,是因为当一个世界不复存在的时候,文学可以帮助我们结识不复存在的世界。”
徐岱:我把莫言先生刚才讲的话稍微总结一下,第一句话是说他希望人活在世上对这个世界保留一点神秘感;第二是在这个神秘感的基础上再保留一点神圣感。我个人很认同他这两个观点。
下面有一个问题要请教勒克莱齐奥先生。据说您对中国作家老舍的作品非常欣赏,因此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在您的记忆中有没有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曾经对您产生过特别的影响?第二,在您漫长的文学之旅中,文学对你本人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同样的问题也请莫言先生跟我们谈一谈。
勒克莱齐奥:多年前我对老舍有过阅读,我喜欢他的文字,也喜欢他描述的那个空间。后来我到了北京,北京是老舍生活过的地方。到了以后我发现他所描写的世界很多已经不存在了;那个时候的人,也在这个世界中慢慢消失,但是老舍的文字却把他们留下了。如果说他的作品能够影响我,是因为我的内心对他构建的世界有某种认同。我说的那个世界,或者老舍的作品里的一些描写让我有很多满足,是因为他带有一种思乡的情感,同时又隐现着忧愁,这两者对我有很大的触动。
我觉得文学之所以让人感动,就是因为当一个世界不复存在的时候,文学可以帮助我们结识不复存在的世界,在人的想象当中,它能引起共鸣。作家在书写这样一个世界的时候,有的时候有回忆,有的时候是想象,甚至有的时候是一种绝望。读了老舍的作品,我们就会去寻找那个已经失去的世界。很多作家包括法国的普鲁斯特,他讲述的世界也是一个已经消失的世界,是一种已经过去的生活。刚才莫言先生谈到小时候的那些想象,恰恰就是这些想象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复存在的、已经消失的世界。不同的时代对于消逝的世界的怀念,老舍和普鲁斯特为我们演示了,我们这一代文学家也是如此。
我最早读的书不是文学书。记得那是战争年代,有一本书叫《阅读的快乐》,里面写到了各种各样的快乐,特别是关于鸟,鸟一飞就是几十公里,对于我来说,看到这样一种描写就有了一种想象,想象鸟能在地球上飞,能在飞的过程中看到树,看到溪水还有房屋,看到整个地球上面这些东西。这些书慢慢打开了我们想象的世界,这就是文学的力量。除了这种想象力的培育,通过读书我慢慢长大,自我意识产生了。杰克•伦敦有一部书,叫《野性的呼唤》,书里描写一个猎人,他在冰雪天里被狼围困,已经没有搏斗的力量,整个身子越来越麻木,感觉就要死去,这个时候他不断动自己的手指,提醒自己还活着。对我们来说,这种自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文学作品不仅提示我们自我意识的存在,还可以彰显一种道德的力量,让我们知道什么叫作丑,什么叫作耻辱,什么叫作爱,什么叫作怜悯。所以我觉得读书恰恰也有这样一种诠释自我意识的力量。
徐岱:刚才勒克莱齐奥从文学的角度回答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应该具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你要有现实,面前一条河我就相信它是河,不能没有现实感;另外一方面又不能彻底成为一个现实感的东西,假如没有一点梦想和超现实的东西,完全是现实的人,碰到问题就觉得无路可走。文学在这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把不真实的东西展现为真实,如果你用信念追求它,它也可能会变成现实,很多的困难就会超越现实。这是文学很重要的功能。
莫言:我从写小说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也是比较漫长的文学道路。文学对我来讲,第一它是我的爱好,第二它现在是我的工作,一个人的爱好和他的工作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最佳的状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我现在的以文学为职业的状态应该是让人满足的。再往深里想,文学到底有什么意义?它是能够满足情感的一种方式。人的情感在不断更新,儿童时代有儿童时代的情感需求,老了以后有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没有一种东西可以满足人全部的精神需求。但是文学勉强可以。当我在现实中无法满足情感的时候,也许我可以用写作的方式,在小说里面、诗歌里面得到满足;我也可以通过阅读的方式,读别人的书,读别人的诗,看别人的演出,使自己的情感获得强烈的共鸣,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一部文学作品应该立足现实,跟我们当下的生活、我们的历史息息相关;但是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也必定都有未来,都有梦想,任何一部小说的人物塑造当中,必定有一个能够站得住的典型人物,他身上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东西,代表着未来。或者说我们能够通过读文学作品,想象人类社会将会发展成什么样。文学作品实际上可以寄托理想,寄托情感,满足情感需求,满足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