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刘波 中国科学报
学习和科研七法
从小学至博士后至工作,我经历了中国完整的初、中、高等教育,学习曾经奋发图强、曾经名列前茅,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在国内外的工作经验,我觉得决定学习和科研成败的最重要的因素有七点:
第一、谦虚——学习目标要高、心态要放低
谦虚这个原则我认为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原则。
在刚开始某项研究的时候最容易急躁、好高骛远,前面虽然看得快一些,但因为夹生饭太多,后面就很难看下去了,往往收获甚小。然后不得不从最基本的出发,循序渐进,这样虽然开始感觉有点慢,但是没有夹生饭,看到后面就容易了,所以可以看得快一些,效率反而更高。
华罗庚说:“科学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事业,所以不仅要有顽强性和坚持性,而且必须注意科学的方法和步骤,脚踏实地地循序渐进。”
所谓脚踏实地就是把心态放低,不好高骛远。无论有多么远大的目标,必须有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必须按规律办事、循序渐进。
华罗庚说:“循序渐进是和加快速度不矛盾的,正因为循序渐进,基础打得好,所以进军才能保证顺利完成。”
《道德经》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所以,只有谦虚谨慎、循序渐进才能“又多又快又好又省”。
第二、安排好优先顺序——“更好”的敌人不是“坏”而是“好”
我们每天都有许多事情需要面对,这“很多事情”中只有20%是“最重要的”,这20%的事情对我们的生活有80%的影响,而其余80%的“重要的”事情对我们的生活只有20%的影响。
所以,每天做好这20%的“最重要的”事情,就可以很成功了,而且活得不会很累。其他80%的事情虽然是“重要的”,但对我们的生活只有20%的影响,这些事情又很难都完成,如果每天把大多数时间放在这些事情上,将注定一生碌碌无为。
所以说,“更好”的敌人不是“坏”而是“好”。所以,我们必须像《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一书的作者阿兰•拉金所说的那样,“我们必须开列出自己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生活目标,按其重要程度进行分类,例如A组最为重要,B组次之,C组第三等等。然后,在每一个目标下列出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行动。”
一生的事情需要按A、B、C排序,每天的事情也需要排个A、B、C。每天优先做A组的事情,有时A、B、C的顺序会改变,但我们永远优先做A组的事情,这样我们会活得轻松而成功。
第三、处理好人际关系——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
做学生的时候,学习压力比较大、人际关系比较简单,没有必要在人际关系方面花太多的时间。但一些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需要处理好的,比如与父母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与导师的关系、与亲戚的关系,这些关系处理不好有时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业,所以需要适当花点时间。
工作上之后人际关系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因为有的时候,自己虽然工作出色,但荣誉却归于别人、各种机会也都归于别人。归根结底,这是因为人际关系出问题了。
我们的“事业”是和各行各业的“人”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人际关系,我们必须了解更多的人、结识更多的人,我们的机会、我们的荣誉、我们的成败都由别人决定。
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上帝把自己唯一的儿子耶稣给了人类,人也应该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上帝,让“上帝”——我们的朋友、生命中的贵人来决定我们的命运。
第四、健康的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一切
我们的思想决定我们的行动,如果没有健康、强大的思维能力,我们的人生必将一塌糊涂。我是在读本科的时候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那时我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很多困难,以至于闹退学、休学。
最终我认为,人生之所以会有这些“逆境”和“挫折”,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健康、强大的思想做指引,不然人生应该是一帆风顺的。
于是我痛下决心,把一本《大学生能力素质导论》抄了一遍,其中的“勤以立志、俭以养德”成了我的座右铭。复学之后我学习非常勤奋,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我坚持阅读诸子百家、四书五经、马克思主义,其中《四书》、《老子》、《菜根谭》、《诗经》、《周易》等著作我都熟悉到能背下来一些章节。
课外阅读没有影响我的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参加工作之后我又学习人际关系,熟读了戴尔•卡内基的《人际关系学》、阿兰•拉金的《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等书,我的人生一直还是比较顺利的。
毛泽东说“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爱因斯坦说:“你必须去学习游戏规则。然后,你还要比别人玩得更好。”这些伟人者都把“智”放在了第一位。
第五、勤奋——勤奋是成为天才的唯一途径
我之所以把勤奋放在第五位,是因为勤奋的重要性人人都知道,很多人不成功并不是因为不勤奋,而是因为没有看到前面提到的一些因素的重要性,所以我把这些因素放在了前面。
华罗庚说“聪明在于学习,天才由于积累”、“勤能补拙,熟能生巧”,还说“我以为,方法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熟能生巧’”。
所以,勤奋是成为天才或者成才的唯一途径,没有其他捷径。勤奋也是有方法的,比如第二点提到的时间管理的二八规律等。下面再列举一些。
杨振宁说:“学术传统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使年轻人知道哪个问题是值得去做的,哪个问题容易有发展前途。”
锁志刚说:“选择研究方向很重要的两点是What's new?和Who cares?”高镇同院士把自己一生的研究经验总结为“勤于实践,敏于思考,勇于创新”十二个字。科研也需要拓展思维和扩充材料。
钱学森说:“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了科学创新思维。现在,我要宣传这个观点。”
胡适说:“凡是能够扩充材料,用新材料的就进步;凡是不能扩充新的材料,只能研究旧的、间接的材料的就退步。”勤奋是必须的,按规律办事也是必须,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让我们走向成功。
第六、坚持不懈——有耐心才能成功
很多成功者都深刻明白“聪明在于学习,天才由于积累”这个道理,通过不断的积累聪明才智,最终取得成功。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实现目标困难重重而放弃,而是要学会忍耐、学会等待、学会坚持。
一旦放弃,我们将永远不会实现目标,只要坚持,总是有希望、有机会、有可能的。我自己最深刻的体会是,我刚开始学习《诗经》的时候发现《诗经》拗口、难懂,但我每天坚持背诵15分钟左右,经过8年多的坚持不懈,我终于读完了,而且从中发现了乐趣。
《诗经》把古人的生活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很多诗句激发人的情趣和想象力。我学习《四书》和《周易》用的也是这个方法,每天学一点,日积月累就能学习很多。
生活和工作中比较困难的事情和目标,我们必须像鲁迅那样“坚韧、坚忍、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第七、理想——没有远大理想就没有成功
最后谈一下理想,我认为这个对人生最重要。
没有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去追求,认为自己比别人差,自己打败了自己。需要强调的是,我所指的“理想”并不指“我一定要考第一”、“我一定要最好”之类的目标,这些理想有的时候没有任何意义。
我觉得应该以民族气节、民族复兴为理想,有这样的理想才会一生奋斗不息、才会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仅为一己之私的努力、奋斗和坚持都是短暂的,意义都不大。
中国古代文人的理想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实现理想的途径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现在基本不强调了,我觉得其基本精神很有必要强调一下,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把民族的伟大复兴放在第一位。一个物欲横流、没有奉献精神的民族是很难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