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elt And Road
“一带一路” 语言铺路----
2015年以来的相关研究摘编
今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媒体聚焦、世界关注。实际上,语言学界早在“一带一路”倡议始提出时,就开始了“‘一带一路’ 语言铺路”的思考,并从不同角度对语言教育、语言传播、语言服务等如何更好地满足“一带一路”建设需求进行了逐渐深入地探讨。为了体现出该主题研究地演进过程,我们以著述发表的时间为线索,进行了摘要梳理,希望能便于读者概览。有疏漏之处,还望作者、读者见谅,也请告知,我们会在随后的推送中补充完善。----李艳
1、赵世举《“一带一路” 建设的语言需求及服务对策》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事业,离不开语言保障。语言文化融通是“ 一带一路” 建设的基础工程、先导工程和民心工程。“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进,必将带来不同层面的丰富多样的语言需求,可以预见的语言需求包括:语言文化融通需求、语言人才需求、语言产品需求、语言应用服务需求和语言学术需求。面对丰富多样的语言需求,相关方面需努力回应。但目前对“ 一带一路” 区域的语言关注不多、准备不足的现实要求有关方面要制定专门的语言规划、加快培养语言人才、创新语言资源开发、构建相应的语言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国家和社会的语言服务能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7月
2、魏晖《“一带一路”与语言互通》
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 ”建设的主要内容。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 ”互联互通的重要方面。实现“一带一路”语言互通的四条途径:选择沿线国家比较常用的一种或多种国际通用语作为主要交际语;推行沿线国家比较认可的一种或多种语言作为主要交际语;倡导沿线国家民众相互学习对方的语言,提升个体语言能力;发展机器语言能力,提升机器服务能力。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还应加强语言能力研究,进行国别研究,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及语言政策的研究;既研究语言能力理论,更要研究具体问题,既重视开展提升个体语言能力研究,也重视提升机器语言能力研究,提高研究成果市场化能力,及时开发产品形成产业规模,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开展比较研究,加强沿线国家语言文字的比较研究;学科之间、沿线国家之间要协同创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7月
3、张日培 《服务于 “一带一路 ”的语言规划构想》
“一带一路 ”是中国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的重要战略举措,具有经济、政治、外交、安全等多重战略意义。服务于 “一带一路 ”的语言规划应当统筹国内和国际语言生活两个大局,应当主动融入,并找准切入点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既要探讨国内语言生活、语言生态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策,又要分析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语言生活、双边和多边交流中的语言使用,更要思考旨在争取人心、赢得民意的人文交流对语言文字的需求,具体包括7个方面:
1.中西部现代化进程提速背景下的语言资源保护研究;
2.跨境语言与周边安全研究;
3.丝路外语教学政策与规划研究;
4.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汉语传播研究;
5.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华语教育研究;
6. “一带一路 ”话语体系研究;
7.语言智库建设与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7月
4、吴正彪 《应加强“一带一路”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字使用情况的调研》
在“一带一路”中要解决好国境线上的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字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应加强“一带一路”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字使用情况的调研。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和多文种的国家,各个民族的语言资源是十分丰富的,立足于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科研立项对于“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一是结合各个民族的方言、次方言和土语的语言本体,系统进行个案调查研究立项。二是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各个方言和次方言中尚未编写出版的,通过课题资助的形式积极资助编写相关词典。三是民族语语料记录的立项,建立语料库。四是对各个民族语言使用的情况进行普查、归类。其次,搭建各个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使用平台。再次,有些少数民族干部不能说自己的民族语言,这对推动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往往处于被动状况,民族干部应掌握自己民族的语言。最后,重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加大教育扶持力度。
《中国民族报》 2015年9月18日
5、李宇明《“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
“一带一路”建设借用丝绸之路这一历史资源,与沿线各国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需要语言铺路搭桥。
习近平同志在哈萨克斯坦首谈丝绸之路经济带时,提出“五通”,要实现“五通”,就需要语言互通。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互利共赢,表现在语言理念上就是提倡平等互惠,尊重各种文化的语言使用习惯,让更多的人看得明白。此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重视语言规划:
第一,研究“一带一路”语言状况;
第二,注重培养语言人才;
第三,了解相关国家的语言政策及语言使用习惯;
第四,充分利用语言技术,如智能手机、短信微信、电子邮件、PPT、翻译软件等;
第五,做好社会语言服务工作。
《人民日报》 2015年9月22日
6、杨云升《“一带一路"建设与外语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覆盖区域辽阔,涉及面广泛,面临诸多挑战。政局的多变、文化的碰撞和语言的纷杂给我国的建设者带来了巨大挑战。“一带一路”战略只是有资金、物资还远远不够,还要有其他条件支撑,其中外语人才就是首要条件之一。我国外语界常见的问题仍然非常严重,仍然制约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存在外语基础不牢,做事粗心大意、专业知识匮乏,语言不伦不类、翻译随心所欲,令人啼笑皆非、文化知识欠缺,招致许多麻烦、中文水平低下,难以常沟通、心理素质脆弱,临场发挥欠佳等问题。培养高水平外语人才要选择潜力人才,培养外语精英;利用现代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取消第二外语,强化汉语学习;巩固外语基础,强化专业学习 ;增加外专外教,优化师资队伍;加大实习实训,避免纸上谈兵;加强文化学习,增厚文化底蕴;提供多种机会,培养心理素质舞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9月
7、周倩《“一带一路”视野下东南亚的汉语推广市场分析》
东南亚在我国实施“一带一路”规划建设的60多个国家中具有非常突出的重要作用,因此,除了继续加大传统的经贸合作力度之外,更应该充分发挥这一地区汉字文化圈的独特优势,通过发挥“软实力”的引领作用,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同步推进。
东南亚汉语推广市场方法主要有:语言政策和参与市场主体两种。目前,东南亚国家汉语教学的政策大体可以分为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两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国家又大体可以分为:以泰国为代表的政府民间共推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推进模式、以马来西亚为代表,民间自发推动政府汉语教学政策转变模式三种模式。影响影响东南亚汉语市场主要有:华人社团、各国政府、主流教育机构。针对东南亚的语言市场现状,主要推广措施有:加大多渠道对汉语教学的扶持力度、加大东南亚语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本土汉语教师培训力度、积极开拓汉语教学市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9月
8、黄行《我国与“一带一路”核心区国家跨境语言文字状况》
“一带一路”核心区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语言或官方语言,同时也有一些与我国相邻地区跨境分布的共有的官方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我国与“一带一路”核心区国家共有大约40种跨境语言,且系属分类相当广泛。跨境分布的相同民族语言在语言身份、方言划分、文字和书面语、语言社会使用功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在跨境语言身份认同、文字书面语体系的创制和完善、语言社会使用活力等级、语言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基本没有优势可言。这是在当前实施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国际合作的新平台所要求的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中,如何体现语言文字认同框架下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必须面对和正视的问题。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9月
9、沈骑《“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的战略转型》
国家外语能力建设从来都是服务于国家和社会整体发展战略。在国家战略定位发生重大转型背景之下,国家外语能力建设面临4个方面的战略转型任务:国家外语能力导向从“引进来”向“走出去”的转型;国家外语能力需求从“内需型”向“外向型” 转型;国家外语资源种类从“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型;国家外语资源质量从“工具型”向“专业型”转型。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必须先行先试,尽快开展外语战略规划,建议:设立外语规划部门,统领外语能力建设;开展外语需求调研,制定外语能力标准;完善语种规划机制,启动“战略语言”规划;加强外语人才规划,推动外语学科转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9月
10、王新青、池中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五国语言现状考察与思考》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中亚五国地处亚欧腹地,是东西方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五国语言状况的特点与发展趋向,不仅可以从语言的角度为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文化认同框架提供一些帮助,而且对相应地调整我国语言规划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亚地区的语言呈多样化的态势,从以俄语为主到现在的以主体民族语言为主,民族文字也弃西里尔文改用拉丁化文字。目前,中亚五国语言呈现多极化走向:主体民族语言呈强势发展趋势,俄语部分回升,英语、土耳其语缓慢发展,汉语呈上升趋势。基于此研究,有以下思考与建议:开设俄语等多语种外语专业、重视和支持小语种专业的开设、在中亚地区新建更多的孔子学院、利用好新疆地区与中亚地区比较一致的语言景观、中亚字母拉丁化对我国新疆地区民族文字规范化有启示作用。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9月
11、王辉《“一带一路”国家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第一卷)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语言相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服务国家战略,宁夏大学着手打造“一带一路上的语言”系列丛书,重点研究“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语言国情和语言政策,搭建“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和地区语言和语言政策的数据库平台,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本书为丛书第一卷,研究了亚、欧、非洲共12个国家的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涉及各国语言状况、语言政策、语言教育、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等内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1月
12、聂丹《 “一带一路”亟需语言资源的互联互通》
语言互通不仅是实现“民心相通”的根本保障,也是服务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支撑。“一带一路”沿线包含50多种国家通用语和200多种非通用语种民族语言。目前我国面向非通用语种的语言服务滞后,远远不能满足“一带一路”语言互通的需要。“一带一路”亟需语言资源建设,建设过程中应该覆盖沿线国家全部语种,从语言资源的开发、共享与应用三个层面出发,组织实施“一带一路”的语言资源库工程、语言文化博物馆工程和“语言通”工程,更好地服务互联互通、国家安全、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一带一路”语言资源建设的使命。为了全方位构建“一带一路”语言资源建设的系统工程:
一要进行战略规划,
二要整合现有资源,
三要开展跨国合作,
四要运用前沿技术。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5年11月下
13、杨亦鸣《“一带一路”建设面临语言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提高国家语言能力迫在眉睫》
“一带一路”建设愿景与规划的实现,要以语言沟通为前提。语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相通才能谈及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到 60 多个,所使用的国语及官方语约 60 多种,因此即使我国高校已开设的一些语种,语言人才储备也明显不足。由此可见,语言服务和语言能力问题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先行性,应加快解决语言人才奇缺和语言服务能力不足问题。解决“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问题,需要迅速构建相关语言服务和语言人才培养应急体系,这也是国家语言能力的一种体现。应急体系与建立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基础上的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体系都是国家语言能力体系的一部分,两者相互补充,但不能相互替代。对我国来说,使用特殊教学法随时灵活培养急需的语言人才,或者采用语言志愿者方式,都是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新途径,语言人才培养也要走创新之路。
《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4日
14、张亮、孙秋香《“一带一路”“互联网+”与语言服务》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前提是沟通,而沟通的基础则是语言。新形势下,语言服务的研发与实践须借力科技,借力互联网与大数据。语言服务也即语言资源服务,在资源价值观视角下,语言服务主要呈现以下特性:语言服务规模大、语言服务虚拟化、语言服务类型化、语言服务动态性、语言服务的安全化。为更好做大做强语言服务这块蛋糕,需要政府宏观调控,整合现有语言资源服务平台,推动语言数据开放共享;加大语言调查、方言调查、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的投入力度,推动语言调查的良性发展,完善语言调查的大数据链建设;加强语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搭建语言服务平台硬件建设;重塑语言服务意识;树立语言服务安全意识。未来的语言服务根植于平等互利原则,每个个体都拥有服务别人的知识、才华和语言。每个人都是语言服务的中心,互联网、大数据无形地将我们串联在一起,极大地催生语言服务新时代的到来。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1月
15、周虹《“一带一路”需要跨文化人才支撑》
“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其中最迫切的是:沿线各国如何消除文化隔阂,在增信释疑基础上加强合作意愿、完善合作方式。“一带一路”建设中要从文化交融入手,优先培育精通中外文化的“跨文化人才”。目前我国了解中小发展中国家相关情况的人员和了解发达国家语言文化和社会制度的人员相比较少,且真正深入了解外国政策法规、决策程序和民心走向的专家不多。
对跨文化人才需求的多元性,决定了人才培养不能单靠政府一家,民间特别是企业,也要更新观念、增加投入,着力培养各类对外交往的实用人才。我们要在培养各类了解其他国家历史和文化“外国通”的同时,也要协助有关国家培养更多的“中国通”,注重发挥“一带一路”潜在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引导作用,并侧重在当地既有平台上开展中国语言文化的推广,支撑“一带一路”伟大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日报》2016年2月1日
16、陆俭明《语言能力事关国家综合实力提升》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2014 年世界语言大会形成的“苏州共识”指出:“语言是人类文明世代相传的载体,是相互沟通理解的钥匙,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实践表明,语言能力对个人、国家和整个人类意义重大,提升语言能力事关国家综合实力提升。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为此,需要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的实现又需要以“语言互通”为基础和前提。没有语言互通,政策难以沟通,更谈不上民心相通,也会影响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
《人民日报》2016 年2月17日
17、赵世举、黄南津《语言服务与“一带一路”》
本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探讨了服务“一带一路”的语言建设的主要问题。一是服务“一带一路”的国家语言规划;二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三是面向“一带一路”的语言学术服务;四是服务“一带一路”的区域语言建设;五是“一带一路”背景下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主要内容有:
《构建“一带一路”的“互联网 语言服务”》(王宇波)
《从“一带一路”语言需求看非专业外语教育存在的问题》(李佳)
《试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面向东盟的语言产业发展》(陈颖)
《中国阿拉伯语教育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
(汪亚云)
《南非语言政策及其对我国语言规划的启示》
(李明)
《中亚五国语言状况的特点与走向》
(王新青 池中华)
《中亚地区的语言文字嬗变述略》(申镇纲)
《试论欧盟东扩对中东欧国家语言政策的影响》
(臧岚)
《“一带一路”需要语言学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务——对我国五大科研基金语言规划类课题的思考》
(苏新春)
《<马达汉西域考察日记(1906-1908)>中的数字地名》(张延成 代玲玲)
《“一带一路”语境下的宏观语言博弈》(张春泉)
《“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下广西语言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黄南津 陈菊香)
《新疆小学生国家通用语学习使用状况调研及建议》(赫琳 申霄)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提升语言服务能力的主要途径》(尹桂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现状及发展对策》
(刘永厚 蔡坚 张欢瑞)
《“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地方本科院校为例》(许艳平)
《古今丝绸之路与中医药的对外传译》(周祖亮)
《服务“一带一路”语言资源研讨会在广西大学举行》(张莺 焦学振)
《“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语言战略研究及相关事业发展》(徐祎)
《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服务问题成热点》
(王宇波 谭昭)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4月
18、邢欣、张全生《“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语言需求与语言服务》
语言学的理论研究最终也是要回归社会,得到社会检验,以及指导社会语言的各个层面,并为社会服务。通过“一带一路”中亚语言需求调查得到的启示如下:一是,在对中亚三国的走访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对高层次复合型专业语言人才需求的殷切期盼;二是,企业和华商对本土普及型汉语人才的渴求;三是,从中亚国家汉语高层次人才的调研情况来看,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孔子学院奖学金项目及汉学计划项目在高端汉语人才储备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为高端汉语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思路。“一带一路”从提出到实施再到取得收获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化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语言服务也必将有新的延伸。语言服务新的延伸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带一路”紧缺专业的语言培训服务;
“一带一路”建设急需的汉语教学服务;
促进民心相通的语言服务;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战略所需的语言服务。
《中国语文》2016年第6期
19、李艳、高传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消费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建设的各参与主体作为语言消费主体,在语言消费需求上既有差异,也有交叉,需要分门别类地对语言消费主体的消费需求、对应的语言产品(服务)及供给主体以及供给对策进行梳理分析。比如:政策沟通中主要是对“综合型”专门“语言翻译”服务的需求;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中主要是对“复合型”专业“语言翻译”服务的需求;民心沟通贯穿于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之中,语言消费需求侧重于文化、艺术、日常生活方面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培训、语言出版、语言翻译服务以及语言艺术等。
根据语言产品(服务)的特性,“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消费可以分为两大类:
1.对以语言产品消费为目的的、“典型性”语言产品的消费。国家作为语言教育培训的提供主体,在国内通过高校语言类学科、专业的设置,培养专门的语言人才;在国外通过设立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等,为有需求者提供学习汉语的机会。除此之外,大部分的语言产品来自语言产业,如语言培训、语言翻译、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语言出版、语言艺术等。
2.对并非或不完全以语言产品消费为目的的、“伴随式”语言服务的消费。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对于来华开展经贸合作、进行人文交流的“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地区)的政府、企业、民间团体以及游客来说,所到城市的窗口行业语言服务水平、居民的语言友好程度共同构成了城市的语言环境,我们可以将这一语言环境看作城市提供给外来者的“语言服务产品”,该产品的质量无疑将直接关系到这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是否能够被外来者所欣赏、理解和尊重。
《语言文字应用》 2016年8月
20、杨亦鸣、赵晓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分别介绍“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中国除外)的语言国情,包括各国官方语言、主要民族语言、语言历史、语言与民族或社会关系等,目的是为对外交流人员提供方便快捷、全面准确的相关国家的语言国情咨询服务。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简明便携、信息全面,一册在手能够满足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语言国情的了解。
《商务印书馆》2016年11月
21、董希骁《“一带一路”背景下非通用语教育规划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制定非通用语教育规划,提升非通用语人才的培养、储备和使用水平,已经成为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提升国家外语能力,推进国家外语战略转型正当其时。目前我国非通用语教育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非通用语”的定义有待商榷;学科发展跌宕起伏;人才储备困难重重。对此,我们应借鉴国外已有经验,建立外语规划专门机构;厘清实际供需关系,合理规划学科布局;提高非通用语人才储备质量,全面提升国家语言能力。
制定这一规划必须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以国家的战略需求为导向,结合各语种的特点、对象国国情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科学论证,分清主次,循序渐进。在广泛增设语种,丰富人才培养层次,完善人才储备方式的同时应协调好国家、培养单位、用人单位、学习者各方的利益和关切,避免出现“忽冷忽热,大起大落”的状况,确保国家外语能力稳步、持续、健康地增长。
《语言产业研究》微信公众号 2017年2月5日
22、陈颖《“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潜在语言市场研究 ——基于对中国—东盟博览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
当前“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建设引发的语言需求可分为以下几类:语言文化融通需求;语言人才需求;语言产品需求;语言服务需求。对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参展企业的语言消费现状和语言需求状况开展问卷调查,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初步获得以下几点结论,并且提出一些建议:
一是就中国展商而言,重视东盟语言对于企业开展贸易和个人生存资本的实用性和工具性,甚于通过其了解东盟国家文化,因此首先应了解和掌握具体是哪些企业或从事何专业领域的人员对东盟语言有潜在的需求;其次应结合这些潜在语言需求者的业务需要,对其语言需求类型进一步分析和定位,这些需求可以是语言培训需求。
二是就东盟展商而言,学习汉语的目的除了投资经商外还出于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大多数人偏爱自学,并且都安装了汉语—东盟语互译软件和中文输入法软件。
三是就中国展商和东盟展商而言,二者共同表现为企业人员对贸易对象国语言能力普遍掌握不足,接受的语言训练多为日常实用交际速成课程。
《语言产业研究》微信公众号 2017年2月12日
23、赫琳《“一带一路”话语构建的三个关键》
“一带一路”话语的构建,应该充分考虑如下三个关键问题。一是,慎选话语内容。任何话语表达者,首先应该弄清楚究竟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说什么有利于实现自己的话语目的。二是,善用话语形式。话语形式的选择,并不只需要简单的咬文嚼字的功夫。尤其是“一带一路”话语,面向的国家众多,国情有别,文化差异巨大,在选择话语形式时,不仅要考虑语言本身的特点,更应充分考虑受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习俗等因素,构建最为得体的话语,让受众乐意听、能听懂、愿接受,努力实现入脑入心的表达效果,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良好的民意基础。三是,创新传播策略。话语只有得到有效传播,才能说完成了话语构建。在现代传媒发达的时代,只有创新传播策略,才能实现话语的有效建构。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2月17日
24、李德鹏《非学历教育:“一带一路”战略中小语种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我们认为非学历教育可以作为小语种人才主要培养模式的有效补充,时间上有一个月、半年、一年、两年等不同时段;内容上有日常交际、商务外语、法律外语等不同目标;程度上有低级、中级、高级等不同层次。非学历教育能解决“一带一路”战略中小语种人才需求的时间紧迫性问题。非学历教育能满足“一带一路”战略中对不同层次语言人才的需求。非学历教育能适应“一带一路”战略中对语言人才“量”的弹性需求。非学历教育是可行的,国内外教育领域已经有很多的成功经验。
运用非学历教育模式培养小语种人才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科学评估小语种人才质量。二是建立动态的开放的小语种人才数据库。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2月17日
25、沈骑《“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语言规划的五大任务》
随着“一带一路”开放合作的“朋友圈”不断扩大,语言重要价值愈发凸显。面向“一带一路”建设,中国语言规划正面临五大任务:一是语言功能规划,应以各类通用语建设为抓手,并尽快着手将汉语确定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通用语言之一;二是外语语种规划,需注意地区通用语规划和我国战略语种规划的问题;三是语言传播规划,涉及汉语国际教育规划和汉语作为教学语言的规划;四是语言服务规划,涉及语言翻译、语言培训、在线语言教育、语言技术支持以及语言咨询等产业的服务规划;五是丝路话语规划,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话语规划的目标就是提升中国话语能力,但其根本在于建构丝路话语体系,这是当前我国语言规划的重要责任和时代使命。丝路话语战略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各类话语规划问题,如政策性话语、学术性话语、制度性话语以及结构性话语等。如何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是当前丝路话语规划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
《光明日报》2017年5月7日
来源:语言产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