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受访专家:Adam Winsler 博士,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 应用发展心理学系教授,SSCI收录期刊《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简称 ECRQ) 》主编,SSCI收录期刊《Early Education & Development》 和《 Social Development》 编委。研究范围涉及低收入家庭儿童入学准备、儿童入学适应、双语儿童的语言发展与教育、 儿童的自言自语和自我调节等。
采访人:宋占美,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山东省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顾问,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幼儿教育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著作及主编专著或教材达10余部。
1、高质量研究的界定
采访者:作为美国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的资深编辑和审稿人,您每天要评阅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并决定它们能否被刊载。在您看来,什么才是好的研究?或者换句话来说,您如何定义“ 高质量研究”?
Winsler 博士:好的研究是一种系统性的、科学性的探究,是在一个领域已知的信息之上,通过深入探索产生重要的且可普及(后者往往被中国研究者所忽略,编者按)的新知识的过程。这种探究必须要严格遵循有力的理论框架来展开,并且应当使用有效的、可靠的测量工具和手段,拥有严密的数据分析过程(定量的或定性的),最后还应得到对实践或政策或未来研究有意义的可靠结论。
采访者:在美国是否存在一种关于何谓高质量研究的细致标准,以指导研究者进行高质量的研究呢?
Winsler 博士:就我所知,美国没有这样的具体而细致的研究质量标准。由于研究的类型、问题和范畴不同,所以没有固定的质量标准。对于每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而言,研究过程中下一步需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做,会进一步推动这种类型的研究的进展,因此不同的研究领域存在很大的差别。例如,一些新兴研究领域需要大量十分谨慎的、丰富的定性观察研究,而另一些领域则需要开展很多严谨的、精心控制的随机临床试验。很显然,所有类型的研究都应当是高质量的。我认为促成研究者产出高质量研究的诀窍在于,对研究者进行方法论,包括具体研究方法和统计学方面的培训。再者,跨领域之间的互通有无和合作交流也很重要,应促使学前教育研究者更多地与发展心理学家或人类学家一起开展研究。这样大家可以学习彼此的方法和技巧,并努力运用综合的方法、思路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让研究结果更加准确。
2、论文为什么被拒绝
采访者:作为 ECRQ杂志的主编,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 ECRQ这本杂志的宗旨和选文范围吗?
Winsler 博士:ECRQ虽然是全美幼教协会(NAEYC)的联合刊物,但一直都是独立审稿的,编辑部设在我所在的乔治梅森大学。ECRQ出刊至今已有 29 年的历史,我们主要发表针对 0—8 岁儿童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这些研究必须达到前面我们谈到的高质量研究标准,并要具有高度的理论和实践影响力。ECRQ发表的文章主要都是实证研究报告,但也包括部分重要的研究评论、书评以及实践/政策观点类文章。在方法上,无论是量化研究还是质化研究,或者综合方法的研究,都必须是严谨而准确的。
采访者:您能介绍一下ECRQ已经发表的有关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论文的相应比例吗?
Winsler 博士:我们并不会真的将论文分为“基础型”或“应用型”。ECRQ是一本应用型的学术期刊,要求所有发表的研究成果都应当对教师、家长、管理者或政策制定者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 E-CRQ基本上算是应用类的。如果我们收到的论文无法回答“为什么值得关注这个问题?”“探究和关注可能会带来什么结果?”“我们怎样利用研究的结果来改善现状?”等问题,就不可能被我们采用。
采访者:ECRQ会考虑哪些因素,以此决定某篇文章被采用还是不被采用呢?那些已经被 ECRQ 接受的研究论文有没有共同的特征?
Winsler 博士:其实我想我可以从这个问题的反面回答你,即什么样的稿件不会被我们所采用。我有一个专门的讲座,为想在 ECRQ和其他重要英文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作者提供一些技巧和我个人总结的经验。在这个讲座里面,我常提到投稿被学术期刊拒绝的十大原因,具体包括:1.研究方法交代不够清晰,细节模糊;2.没有聚焦具体的研究问题/研究目标;3.文献综述没有建立在研究问题/研究假设之上;4.拼写、语法、书写、英语表达或论文格式有问题;5.没有提供对政策/ 理论/实践的意义;6.结论不是来源于研究数据,即不做这个研究也能得出文章中的观点;7.文献综述部分对前人的研究和引文交代不清楚;8.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设计/分析不匹配;9.没有理论依据或框架;10.数据分析或设计欠佳。如果能够按照我提到的高质量研究标准去做,并且避免刚才提到的这些问题,那么就很有可能被 ECRQ采用。此外,文章的英语表达要非常出色,符合杂志本身要求的论文写作格式也非常重要。
采访者:ECRQ已经发表的有关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论文各占多少比例?
Winsler 博士:从 ECRQ的历史来看,我们发表的定量研究比质性研究多,但是我们也是非常欢迎高质量的质性研究稿件的。我通常把研究分为“纯定量研究”(只用定量方法分析数据)、“混合型研究”(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一些方法来分析质性数据)和“纯质性研究”(定性数据和定性分析)。在ECRQ发表的论文中,约 88%是纯定量研究,6%是纯质性研究,6%是混合型研究。但是根据所提交的文章质量,这些数据肯定会不断变化。我们非常看好 ECRQ所发表的质性研究,而且我们有许多具备质性研究专业知识的审稿人。正如有“好”的和“坏”的定量研究一样,也有“好”的和“坏”的质性研究。不论研究方法偏向哪一种,我们都只会发表“ 好”的、严谨的研究。
采访者:作者要如何才能撰写出具有发表水平的质性研究论文呢?
Winsler 博士:让我们先来看看那些投递到 ECRQ的质性研究论文为什么会被我们拒之门外。实际上,它们被拒绝的主要原因和我们拒绝不合格的量化研究是一样的,即我刚才提到的投稿被 E-CRQ拒绝的十大原因。因此,你们会看到我们在审议一篇稿件时究竟在意的是什么,无论是质性研究还是量化研究,衡量的基本标准都是基于严谨的科学研究本身的标准来确定的,没有什么差异。
采访者:但是对于质性研究而言,应该会因为其异于量化研究的特征,让你们在审议的过程中遇到一些特别的问题吧?
Winsler 博士:说得很对,对于质性研究而言,还有一些特别的原因导致其不被 录用,具体包括:1.不清楚数据是什么,即我们不清楚研究里的数据从何而来;2.根本没有提供数据;3.论文的分析部分十分模糊,例如文章没有交代研究者是如何从收集到的数据中生成主题、概念或类别的,也没有交代分析过程是否用到了计算机软件辅助,如果用到了,就要清楚地交代其过程是怎样的,都有谁参与了分析过程,流程和方式如何,但很多质性研究文章都没有做到这一点;4.有时用质性研究方法可能并不适合于所要研究的问题,例如干预的效果、X的预测因子、X和 Y之间的关系,等等;5.很少或根本没有保证分析的严谨性。例如在数据的使用过程中,没有严格的程序和步骤来保证剔除选择性偏见;6.结论和数据不匹配,即讨论中提出的观点跟数据分析的观点并不能相互支撑。
采访者:您如何看待行动研究?ECRQ发表关于行动研究的文章吗?如果发表,能否请您举例说明?
Winsler 博士:行动研究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方法,能使幼儿园教师反思自己的做法,并且了解什么才对教室里的孩子们真正有效。然而行动研究几乎没有普及,更没有达到 ECRQ发表的要求,即没有按照严谨的形式进行。ECRQ通常不会发表关于行动研究的文章,但有一个“实践者的观点”的栏目,可以让教师们分享他们从行动研究活动中获得的观察结果和观点。
采访者:您曾提到 ECRQ正收到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投稿。您如何看待这些来自中国的研究?针对中国的投稿者,您有什么建议?
Winsler 博士:无论是对来自中国的投稿还是来自别的国家的稿件,我们的要求和标准都是一样的。对于来自中国的投稿,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英文的表达要流利。许多来自中国的论文被ECRQ 拒绝,首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根本无法理解这些文章的语言,或者文章没有按照规范的学术论文格式来撰写。试想如果文章充满了英语表达的错误或者让人读不懂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将文章送去审议,所以在投稿前,请一位英语为母语的人帮助进行校对,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来自中国的投稿应该考虑自己的研究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学者研究的相关性和启发意义,而不能局限于对中国本土的研究价值。
3、研究经历分享
采访者:我们知道在乔治梅森大学,您设立了自己的实验室(Winslab),开展了许多研究项目。能否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研究经历?
Winsler 博士:我们实验室开展的研究课题是多种多样的,这一方面是因为我指导的学生们的兴趣各异,另一方面也因为我们有很多大规模的、多样化的数据可以提供给学生们,让他们来完成不同的研究。在我看来,有质量的研究应该是值得发表的,因为它对某一个研究领域有新的贡献并且对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我和我的学生们试图努力在每一个具体的研究上有所突破。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必须认真回顾所研究的领域已经积累了哪些研究成果,即哪些知识是已知的。这样才能知道还可以做什么来增加这一领域的知识。其次,要考虑你的发现对本土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背景下的研究者有什么意义。
采访者:在中国,许多研究者都渴望找到一种提升自己科研能力的好方法。从您的视角来看,什么方式可以锻炼年轻的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可否推荐一些研究资源?
Winsler 博士:对于年轻的研究者来说,在寻找学习如何做研究和提高数据分析技能的同时,发挥创造性和具备迁移能力很重要。首先,在研究生的培养课程中应设置更多关于研究方法、统计和严谨的定性数据分析技术的课程,这是我一直以来呼吁的,而这也是培养一名出色的研究人员必不可少的基础训练。但同时,年轻学者要意识到,参加关于研究方法的会议和专门的研讨会也是提高自己研究能力的绝佳机会,因为在那里你可以了解到资深的研究者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问题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其中有的可能是你根本不知道的新技术。此外,在这样的研讨会上,还可能获得资深的研究者手把手地教你如何使用这些方法的机会。对一个已经在研究路上走了好多年的研究者来说,这种不断的充电和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认为高校或者研究机构出资赞助专题会议,付费让学者们去参加这些会议是非常重要的。提到研究资源,有许多好书和提供指导的网站都可以利用,例如我在我的实验室网站(http://winslerlab.gmu.edu/resc.php)上就提供了一些我整理的、关于应用心理研究方面的资料和相关重要协会、机构的信息。此外,跨学科合作、研究者在实践中相互学习和成长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作者:宋占美、夏竹筠、窦丽丽、师娜、何腾腾)
来源:语言学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