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古代文化典籍的代表著作,出现过许多译本。今天选取了辜鸿铭先生的译本进行重点讨论。他的译文很大程度保留了原文的意思。虽然偶尔存在表达偏差,但不影响理解,表达流畅,即使只读英文,也能收获颇丰。
辜鸿铭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壹
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篇》
含义: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英译:A wise man will not make himself into a mere machine fit only to do one kind of work.
解析:
在孔子心目中,君子具有理想人格,君子论也曾多次出现在《论语》中。关于这一点,我们在《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探讨过。
孔子对“君子不器”的解读是,君子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的重任,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的才干。而不是像器具一样,局限于单一的才能。后来者对它的解读很多,但都没有脱离这层意思的根本。辜鸿铭的翻译也围绕上述解读展开。
这里要说的是译文对“器”的处理,据时间判断,原文中的“器”是指器具,当时并不存在机器的概念。但等到翻译时,机器时代来临,器具的概念已经弱化了。所以辜鸿铭归化和异化方式并用,将“器”译成翻译machine,而中心意思没有偏差。如果换用tool或instrument也没有错误。
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含义: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英译:When we meet with men of worth, we should think how we may equal them. When we meet with worthless men, we should turn into ourselves and find out if we do not resemble them.
解析:
这句话是许多人修身养性的座右铭。“见贤思齐”和“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榜样的力量,同时也强调了自我约束和反省。
译文中将“贤”和“不贤”分别译作“men of worth”和“worthless men”,而“思齐”和“内自省”则是“think how we may equal them”和“turn into ourselves”。同时,辜鸿铭在“内自省”后增译了find out if we do not resemble them,方便读者理解原文。
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含义:志士仁人,没有为了求生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身来成全仁的。
英译:A gentleman of spirit or a man of moral character will never try to save his life at the expense of his moral character: he prefers to sacrfice his life in order to save his moral character.
解析:
这句话也是成语“杀身成仁”的出处。“仁”是孔子心目中最高、最根本的理想和准则。在他眼中,志士仁人不会损害仁德而贪生怕死,反而会舍生忘死以求仁义。
辜鸿铭没有将志士仁人作为整体翻译,而是分别译作“a gentleman of spirit”和“a man of moral character”。中心词“仁”则被译作“moral character”,这与孔子的思想相符。在古代,“仁”并非现在常说的“仁慈”,而是更多地指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
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含义:
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危害。
英译:
Study without thinking is labour lost. Thinking without study is perilous.
解析:
关于这句话,钱穆、杨伯峻等人曾给出不同解读,前半句“学而不思则罔”几乎没有分歧。不同点在于对“殆”的理解,这里的译文更贴近钱穆先生的解释,perilous对应“危险的,有害的”。
伍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含义: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英译:It is only when the natural qualities and the results of education are properly blended, that we have the truly wise and good man.
解析:
成语“文质彬彬”出自这句话,它的上文提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表示“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要中和地恰当好处才能成为君子。
译文没有将“质”等同于“质朴”,译作natural qualities更多地指人的本质;“彬彬”指相杂适中的样子,即译文中的“properly blended”。因为前文提及了文和质,所以在翻译“君子”时没有用gentleman一带而过,用truly wise and good man表述得更为精准。
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含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英译:To know what it is that you know, and to know what it is that you do not know,----that is understanding.
解析:
孔子的大智慧由这句话可见一斑,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对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
一味地标榜自己知晓天下事,不但不会进步,反而会被他人戳穿。承认自己的部分“无知”,才能更好地学习。在辜鸿铭的译文中,讲这句话表述为“了解你所知道的,了解你所不知道的”,虽略有偏差,但本意没有改变。
来源:沪江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