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复旦语言学
2018年第5期
(总209期)
目 录
陈 平◎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证据问题
陆丙甫 于赛男◎消极修辞对象的一般化及其效果的数量化:从“的”的选用谈起
■修辞与写作
毛履鸣◎主持人语
毛履鸣(赵烨冰 译)◎发展阴阳修辞:从和谐互惠到异中互存
布鲁斯·霍纳(廖巧云 贾代春 译)◎语言工作与写作教学
阿拉贝拉·里昂(鞠玉梅 译)◎论辩写作教学:摒弃亚里士多德劝说论,采纳儒家谏言说
宗守云◎“R不是一般的X”构式的高程度性质及其获得途径
何 伟 魏榕 ◎话语分析范式与生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
汪欣欣◎基于逻辑结构标记的政治话语体系内部分化机制研究
蔡广超◎佩雷尔曼新修辞学视域下论证评估研究
宋平锋 邓志勇◎修辞学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第一届修辞学前沿理论国际研讨会综述
提 要
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证据问题
陈平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语言与文化学院)
提 要 语法研究所用经验证据有三个主要来源:自拟,真实出现的语言材料,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以及实验或调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始于黎锦熙1924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1950年代之前的现代汉语语法著作,根据的几乎全部是书面语材料,包括早期白话文和现代白话文作品,并且大都标明出处,以示有书为证。 这种做法延续到1950年代。从1955—1956年公布的普通话定义也可以看出,它代表了当时的共识。1960年代之后,尤其是近三四十年来,通过自拟获取例证的做法渐渐通行开来,更为重视口语,尤其是北京口语的研究,从书面语直接引用或改写的例句也可以不必注明出处。这些变化反映汉语语法研究者对自己语感的自信在不断增强,反映现代汉语语法学界对于什么是合语法或不合语法的用法有了越来越多的共识,也反映现代汉语标准化程度在不断提高。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应该如何获取证据,涉及许多同现代汉语标准语的起源与发展有关的问题,主要围绕如何看待作为语料的现代汉语标准语、口语和书面语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自拟、利用真实语料以及实验/调查这三种获取证据的方式各自的特点。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梳理有关问题的来龙去脉,并指出某些问题的症结所在。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语法 普通话 北京话 口语 书面语 白话文
消极修辞对象的一般化及其效果的数量化:从“的”的选用谈起
陆丙甫 于赛男
(南昌大学语言类型学研究所,南昌 330031)
提 要 本文依据当代语言学中语言信息结构和语言结构效能的研究成果来分析消极修辞。基于“消极修辞”作为一种“一般修辞”的基本性质,本文以“的”的去留为例,结合一些差异最小的“同义、同词、同序而异构”之“同义结构”的分析,说明消极修辞的最基本原理,并由此证明消极修辞研究吸取当代语法研究成果的必要性。文章也进一步通过“平均瞬时信息块数”和“平均依存距离”两种关于结构难度的计算对消极修辞的效果进行了量化分析。这两种结构难度的计算方法,可以应用于所有一般的短语或句子,因而也具有普遍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最最“一般”的语料的分析,显示了消极修辞研究和应用的巨大潜力与空间。
关键词 消极修辞“的”的分布和选用 语言结构难度 平均瞬时信息块数 平均依存距离
发展阴阳修辞:从和谐互惠到异中互存
毛履鸣
(犹他大学修辞写作系,美国犹他州)
赵烨冰 译
(迈阿密大学英语系,美国俄亥俄州)
提 要 通过对阴阳修辞的论述并借鉴中国修辞实践的实例,本文重新界定了对立术语 (terms of opposites),并对其蕴含的分层极性(hierarchical polarity)和价值判断提出了挑战。本文认为,对立术语应被用来传达和促进相互依赖和相互关联的关系,且异中互存关系(independence in difference)应该成为研究中国和欧美修辞实践以及运用它们于写作与修辞课堂中的普遍做法。
关键词 极性 对立术语 阴阳修辞 异中互存
语言工作与写作教学
布鲁斯·霍纳
(路易斯维尔大学,美国肯塔基州)
廖巧云1 贾代春2 译
(1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上海200083; 2 重庆工商大学国际商学院,重庆400067)
提 要 本文认为写作课程应当被视为语言工作的场所和场合,而不是教授写作技能的场合。有关学习迁移的研究以及写作多变性及多样性的特征对写作技能的传输模式带来了挑战,笔者逐一综述这些挑战后提出了一种新的写作课程模式,该模式根据写作课程在维系和修正语言中的作用来定义写作课程的目的和价值,被称为语言工作。跨语言理论表明语言工作不但必要且应该坚持不懈;此外,写作课程为有意从事此项语言工作的人提供了物质手段。学生作文有助于阐释学生如何能够并且确实在完成语言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写作技能 迁移 跨语言 语言工作
论辩写作教学:摒弃亚里士多德
劝说论,采纳儒家谏言说
阿拉贝拉·里昂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英语系,美国纽约州)
鞠玉梅 译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曲阜273165)
提 要 现今的美国通用课程标准重新强调对写作与语篇产出能力的培养。除了说明与劝说能力以外,特别聚焦于对“基于证据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它将议政或决策完全置于西方的论辩和劝说传统之中,在这一传统中,作者常被赋予说服读者的强者形象。基于这一传统背景,本文探索《论语》中的“谏言”(remonstration)概念,并以此说明论辩写作教学还有其他路径。本文认为,通用标准对写作的用途定义过于狭窄,谏言还包含写作的其他用处,比如尊重受众,建立彼此相互信任的关系,通过多种方式建立社会秩序等,而不仅仅是诉诸法律、政治或党派。与西方论辩传统所强调的控制性劝说不同的是,《论语》所倡导的是基于维护人际和谐关系这一出发点,谏言他人,从而引起一种可能的变化。本文认为,这一不同的思路凸显了美国教育教授给学生思辨、反思和信奉方法的局限性。
关键词 论辩 受众 通用州立标准 议政 劝说 谏言 修辞
“R不是一般的X"构式的高程度性质及其获得途径
宗守云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
提 要 “R不是一般的X”是高程度构式,有统一的构式意义,说话人强调R超过了一般X的程度。“R不是一般的X”高程度义的获得遵循着“否定一般性,获得程度性”的一般规律,具体说来,首先通过常规推理获得特殊性意义,然后通过回溯推理获得程度性意义。
关键词 “R不是一般的X” 构式 高程度 语用否定
话语分析范式与生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
何伟1 魏榕2
(1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100089; 2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100083)
提 要 近年来,在人类文明及人文社会科学“生态转向”的背景下,生态话语分析应运而生。然而,目前学界对该话语分析范式的界定尚不清晰。本文通过回顾批评话语分析、积极话语分析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等话语分析范式,比较出生态话语分析在研究缘起、研究目的、研究范围、研究步骤、理论基础等方面与其他范式均有不同。对于生态话语分析,文章进一步阐明了其理论基础的两个重要维度:生态哲学观以及功能取向的语言学理论。
关键词 话语分析范式 生态话语分析 理论基础
基于逻辑结构标记的政治话语体系内部分化机制研究
汪欣欣
(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南京211816)
提 要 政治话语体系构建关乎国家语言安全和国家语言战略。政治话语一度是汉语传统修辞学研究的热点,在语体研究中,政治话语也常常归属于政论语体研究的范畴。实际上,政治话语在语言策略的使用上并不同质,其内部呈现系统性分化,且受制于更深层的制约因素,语言的工具性是政治话语分化的根本动因。本研究选取三种词汇内容相似的政治话语语料进行分析,以其使用的逻辑结构标记为观察对象,发现三种政治话语内部逻辑关联方式呈现较大差异,而且政治报告话语与公文下行语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话语策略是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支撑,对其形成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优化政治话语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政治话语体系 逻辑结构标记 语体分化 话语策略
佩雷尔曼新修辞学视域下论证评估研究
蔡广超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提 要 在新修辞学中,佩雷尔曼的普遍听众在本质上充当了评估论证好坏的标准或规范。借鉴约翰逊、布莱尔提出的RSA标准以及黑斯廷斯提出的“批判性问题评估法”,普遍听众作为评估论证的标准可以具体化为听众对前提以及前提对结论支持关系的遵从,这种遵从体现为与每一论证型式相匹配的批判性问题。一个合情理的论证就是与其论证型式相匹配的批判性问题获得普遍听众的遵从;一个不合情理的论证就是与其论证型式相匹配的批判性问题至少有一个没有获得普遍听众的遵从。
关键词 新修辞学 论证评估 普遍听众 批判性问题 批判性问题评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