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中考 | 高考 | 自考 | 成教 | 考研 | 外语考试 | 资格考试 | 英语教学 | 学生习作 | 论文写作 | 信息服务 | 下载中心 | 知心港湾
| 英语 | 语文 | 英语 | 动态 | 成考 | 英语 | 职称外语 | 教师资格 | 大学英语 | 写作指南 | 本科论文 | 招聘就业 | 听力 MP3 | 网络精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论文写作 > 论文资源 > 浏览正文
《外国语文研究》2018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www.hrexam.com   更新时间:2018-10-23 点击: 【字体: 】 加入收藏 关闭本页
 

外国文学教材编写与教学信息化建设——蒋承勇教授访谈录

蒋承勇

内容摘要:本文是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张叉教授对浙江工商大学西方文学与文化研究院蒋承勇教授围绕外国文学所作的专题访谈。访谈中,蒋承勇教授梳理了外国文学学者和教材编撰的关系,探讨了好教材的衡量标准与产生条件,总结了建国以来外国文学教材编写工作的成绩,介绍了“马工程”外国文学重点教材编写情况,剖析了外国文学慕课、翻转课堂与雨课堂等教学模式的意义和前景。

关键词:外国文学;“马工程”重点教材;教学信息化;慕课;翻转课堂


Kazuo Ishiguro’s The Remains of the Day and Nietzsche’s “Problem of the Actor”

Paul Patton

Abstract: The Remains of the Day is open to many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a postmodern novel about the unreliability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a tragedy of emotional repression; a denunciation of the English class system, and so on. I offer a different reading of the novel as an exploration of modern selfhood, reading it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Nietzsche’s discussions of actors and acting. The central character, Mr Stevens, holds strong views about what it means to be not merely a good but a great butler. His life is lived in the service of this ideal, for which he pays a high emotional and moral price. I read the novel as addressing directly the ques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hood and the roles that we assume, thereby raising profound questions about that nature of individual identity, agency and responsibility in the modern world.

Key words: Kazuo Ishiguro; Nietzsche; “problem of the actor;” dignity


《苏霍多尔》的家族叙事与民族性书写

杨明明

内容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发展史上,作为类型小说的家族小说透过人物命运和家族兴衰, 以家族叙事的模式绘制了时代风云、社会变迁与民族心灵的广阔历史画卷。1933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伊·阿·布宁的代表作《苏霍多尔》作为俄罗斯家族小说谱系中独具特色的一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家族史与民族史书写融为一体,不仅反映了克里米亚战争、废除农奴制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更是以赫鲁晓夫家族为缩影展现了俄罗斯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命运以及民族性格的复杂性与神秘性,从而显示出 19-20 世纪之交俄罗斯家族小说有别于西方的流变轨迹。

关键词:伊·阿·布宁;《苏霍多尔》;家族小说;民族性;现代性


戈迪默《朱赖的族人》中空间景观的政治隐喻

李美芹 姜志强

内容摘要:《朱赖的族人》蕴含着作者纳丁·戈迪默独特的、具有前瞻性的政治敏感和对理想社会的热切企盼。随着时空的变迁,主体与“他者”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时空的变化隐含着主仆易位、文化错位和殖民者与土著人角色身份等的微妙变化,是南非阶级关系及其殖民统治瓦解的政治隐喻,与南非民主与反民主斗争的政治进程息息相关。在文化景观、空间政治和社会变迁交织而成的网络中,作者预言性地揭示了南非阶级关系的历史变化和新旧政权的交替,并表达了种族和解的愿望。

关键词:纳丁·戈迪默;《朱赖的族人》;空间景观;政治隐喻


无言的悲悯与诘问——《别让我走》创作思想与伦理意识索隐

周文娟

内容摘要:“命运与责任”是石黑一雄文学创作的一贯主题,透过《别让我走》揭示的人体器官捐献者的命运与伦理困境,作品对克隆人“顺从”与“责任”的伦理意识书写,不免使我们联想到日本传统“效忠”文化,感受到作家对日本民族二战历史悲剧成因的无言悲悯与诘问。基于这样的认识,文章以文学伦理批评视角,透过小说特定伦理环境中克隆人的伦理选择能指,探赜形成克隆人伦理意识的文化渊源,索隐克隆人“责任”伦理表现与日本“效忠”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作家与作品的深层所指。

关键词:石黑一雄;《别让我走》;伦理意识; 文化渊源


麦克尤恩小说中的“约拿情结”与成长的“桎梏”

左广明

内容摘要: 对人性的考察是英国作家麦克尤恩孜孜以求的写作目标。他秉承西方“人性恶” 的传统,考察“人性陌生而古怪的地下层”。在其作品中,成长主题是其考察人性的方面之一。在早期作品中,他十分关注人类的成长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长之痛。青少年、儿童是麦克尤恩早期作品中的普遍人物。与传统的青少年、儿童人物的天真形象不同,他们受困于身体、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在社会文明中被孤立、排斥,因而诉诸各种变态行为表明自己的存在,所以,他们的成长是“逆成长”,其原因在于马斯洛提出的“约拿情结”。本文通过对麦克尤恩小说的人物分析,揭示“约拿情结”是阻碍个体自我成长的“桎梏”, 人物无法达到马斯洛所提倡的“神性”,反而囿于“约拿情结”,逃避成长,反映了现代性危机下人类普遍的焦虑和痛苦。在考察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同时也凸显了麦克尤恩对“人性恶”的反思。

关键词 : 成长;约拿情结;人性


科马克·麦卡锡《路》中的原始主义倾向

刘  辉

内容摘要:作为典型的后启示录小说,《路》描述了在世界末日来临之际,一名男子和他儿子在这荒蛮世界中艰难求生的故事。现代文明体系崩塌,人类又退回到最初的原始状态。本文结合原始思维中的整体性、质朴性以及神秘性的特点来分析小说中的原始主义倾向。这种对原始的返归暗示了人类获得救赎、重建文明的可能与希望。

关键词:原始主义;科马克·麦卡锡;《路》


论《群山回唱》中男性形象斯芬克斯因子的失衡及其伦理启示

徐璐洋

内容摘要: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三部小说《群山回唱》以一对兄妹因贫穷和战争所铸成的六十年悲欢离合为主线,讲述了与其关联的家庭纽带中各个人物所面临的困境与选择。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通过分析小说三个阿富汗男性人物斯芬克斯因子失衡的原因,以此来诠释他们如何摆脱各自所面临的抛弃亲人的道德困境,重建亲人间相互关爱的家庭伦理意识,从而实现精神层面的自我救赎。

关键词:卡勒德·胡赛尼;《群山回唱》;文学伦理学批评;斯芬克斯因子


重识本雅明“译者的任务”的超越性

胡德香

内容摘要:本文立足于本雅明的经典文章“译者的任务”,在深入细读英文文本的基础上, 分析本雅明所阐述的翻译的哲学本质及译者的任务,同时,结合文学翻译中的具体实例, 探讨本雅明翻译思想所蕴含的哲学价值观及其理论的超越性,以期扭转学界对本雅明的误解,对当下翻译实践与翻译研究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关键词:本雅明;译者的任务;纯语言;超越性


从“是”到“应该”——切斯特曼翻译规范理论的逻辑进路与有效性限度解析

张冬梅

内容摘要:论文在细读《从“是”到“应该”》一文以及《翻译的模因》一书的基础上, 对切斯特曼翻译规范理论的逻辑进路及其有效性限度进行了解析,指出在切斯特曼那里, 通过描述性翻译规范研究实现从“是”到“应该”的过渡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他将“应该做 X”的含义化约成了“为了与一般人接受的标准保持一致,就需要做 X”,通过描述性翻译规范研究实现描述与评价的双重目标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他将评价活动中“好”或“不好” 的含义化约成了“与某一特定社会关于翻译的价值观相符合或相抵触”,二者都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事实陈述。描述性翻译规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对译文评价的解释、说明与预测, 但它本身却无法承担译文评价功能。

关键词:翻译规范;“是”;“应该”;描述;评价


翻译过程中的译者行为自律

赵国月

内容摘要:因“翻译的性质”和“翻译的活动性质”,译者行为自发受到语言制约和社会制约。“译者行为批评”作为一种翻译理论,它不但具有描述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规约功能。其规约功能主要体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翻译行为的语言性自律和社会性自律。通过分析发现:译者行为批评提供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并不是一条刚性的翻译准则, 而是给译者提供了一个可以衡量的尺度,帮助译者更加清楚地认识翻译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方便译者做出最合理的选择。

关键词:译者行为;自律;翻译过程


前景化与创作童话翻译的审美再造

徐德荣 王翠转

内容摘要:创作童话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质,这是其风格的一大构成要素。在创作童话翻译中如何用恰当的语言体现其美学特质是儿童文学译者需要关注并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康德美学思想为指导,结合儿童的认知与审美特质,提出创作童话中一般包含欢愉、变幻与质朴之美,并以前景化理论为框架探讨创作童话审美再造的基本原则,旨在揭示儿童文学风格再造的美学之维,以期实现译作与原作最大程度的审美等效。

关键词:儿童文学翻译;创作童话;前景化;审美再造


《弄堂里的白马》凌静怡译本的叙事重构策略

张军锋 冯正斌

内容摘要 : 翻译叙事是对源文本的叙事重构,包括时空重构、选择采用、参与者重新定位和标示性重构。通过文本细读发现凌静怡对《弄堂里的白马》的叙事重构较为成功。从叙事重构入手分析译文也可为中国小说的外译提供可资借鉴的研究范式。

关键词 : 弄堂里的白马;凌静怡;叙事重构


美国非裔文学研究的新成果——评《美国非裔作家论》


内容摘要:本文对谭惠娟与罗良功等合作的新著《美国非裔作家论》(2016)进行了述评。认为该著在选材上,规模宏大,材料翔实。它涵盖的时间跨度近三百年,建构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美国非裔作家人物画廊。在结构编排上,史论结合。该书对每位美国非裔作家的描述均包含作家生平、作品介绍、研究现状、文学思想及主要贡献。这样的结构编排既体现了导读性的特点,又彰显了学术分量。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透视与宏观考察相结合。在学术观点上,凸显了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毫无疑问,该书既是一部独具学术魅力之作, 同时也为其他族裔文学的研究树立了典范。

关键词:美国非裔文学;《美国非裔作家论》;述评


本刊投稿系统:

http://www.wgyj.cbpt.cnki.net
 
热点推荐
温家宝2012政府工作报告摘要(英汉对照)
“微心理”你懂多少?
制胜必看:职场女性应该具备的五种魅力
《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大揭秘
国家公务员面试考生备考时必做三件事
2010年新年感恩与祝福FLASH祝贺新年快乐!
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
全国校园网主页汇总
大一新生英语学习规划书
我们这个时代的尴尬(中英对照)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文本及MP3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文本及mp3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文本及听力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文本及听力下载
自信是怎样炼成的
最近更新
2018年国内期刊发表的话语研究方面的100
春节最全的100个英文表达, 背完英语棒棒
中国外文局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研究机制 20
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政经类翻译必备40条术语汇总
《外语研究》2018年第5期目录
期刊动态|《中国外语》2018年第3期目录
《当代外语研究》2018年7月第04期(总第4
权威发布:能源行业标准英文版翻译指南
重磅 | 2018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国
商榷性评课话语的互文应用研究
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情况
教育部关于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
学苑 | 张辉,杨艳琴:认知语言学的“三
哈佛大学教授: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一堆知
内容导航 | 邮箱系统 | 我要留言 | 广告合作 | 与我联系 | 站长信息 | 常见问题 | 关于本站 | 本站旧版
Copyright © 2002 - 2009 hr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