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间,大家惊觉一生中最值得珍藏的四年已经全部走完。这四年根本不能简简单单地用成或败、悔与值、难或易来归纳和总结。经历了期末考试、考研、找工作和毕业答辩这些慌乱繁琐的大四时光,体验了同窗好友的生死别离后,才有机会小心翼翼地翻阅那些尘封的记忆,好象是读一本已经看过好多遍但是忘了主角的童话故事,虽然这个故事的结局并不象童话般完美。
眼看即将回学校上研究生了,
现在翻开日记本还能够依稀回忆起考研的日子,思前想后还是觉得应该把自己的考研历程和感受写出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考研经历,我也希望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对读者有那么一点点的启发和帮助!
和大家一样,我于一九九八年来到 西安这所著名学府时,也是满怀着 挤过独木桥的喜悦之情,基本上是循规蹈矩地度过了第一年。
初入师门,面对着丰富的生活不敢贸然出击,于是将自己最大的一笔财富----时间押在了学习上,还曾记得在自习室里度过了多少个自以为无怨无悔的日子。大二大三期间对学习和考试的内涵和本质不断加以认识和审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上的时间分配也呈现出多元化
,随着生活和业余兴趣的丰富多采,很多科目的考试都是临时大突击。
因此,我大学期间学校的考试基本为班上10名,很是一般,但是我对自己的实力很清楚,而且对大型标准化命题考试很有研究和心得,比如高考、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软件水平专业考试我都能比较有条不紊地顺利通过
,而对于学校平时期末考试
这种考试,自己不会怎么放在心上。所以各位考友不必根据自己的大学期间成绩来预测自己的考研实力。从大三下学期开始面临考虑是否读研的问题,家人说我大四毕业时年龄不大(其实21也不算小了
) ,又说几个表哥在读研,劝我也考研。我经过慎重思考,也觉得自己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因此就确定下来,自此以后这个信念在心里就没有丝毫动摇过。
考研是个不大不小的系统工程,对于各位都是成年人的考生而言,当然没有理由像对待高考那样草率行事,必须三思而后行!考研没必要早动手,但是一定要早计划!有个好的安排计划,才能花费最小的代价安全稳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其实从8月份开始着手时间就足够了,如果说大四上期基本上学校不需要上课的话,那么暑假痛快玩过再开始更好。要知道,复习、提高、冲刺这三轮战线如果拉得太长的话,心理比生理上更容易产生疲惫和懒散,反而引起效率的大幅下降。一般来说,复习阶段可以安排两个月,提高和冲刺可以各安排一个月。也就是说
,没有其它干扰的情况下,四个月的时间是算充裕的。问题不在于你复习了多少个月,关键在于你利用时间的效率和复习计划安排的科学合理性。试想一下
,你在每天行走、吃饭、休息甚至锻炼时脑子都不由在寻思着今天我该复习哪里,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是明天解决还是放到下周或下轮。如果你的状态已经这样调整出来了的话,那么你考研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顺便说一下,在漫长的备考过程中,要注意适当的休息和放松,千万不要熬夜车。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我在考研过程中,每天安排一点时间跑步,这是一种最省时和有效的锻炼方式。另外,一周也安排半天休闲娱乐,一般我会找些好的电视剧看看,我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日剧迷。什么铃木保奈美、织田裕二、木村、松隆子、反町隆史、松岛菜菜子等等我简直是如数家珍。我喜爱日剧,因为很多经典的日剧不管是讲爱情还是家庭生活、事业工作等等,都能够非常细腻地把生活中的很多细节赤裸裸地一一展现给我们,包括生活的精彩和无奈,所以我能够从中汲取到我需要的力量。
我今年考研成绩为:政治75,英语61,数学80,数据结构与算法90,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70。最后这个结果也还落在我预期的目标区间内。外语和一门专业课不太理想,但是我也完全能接受这种变数
,这个分数也让我顺利上了公费。以下我就先谈一谈考友们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辅导资料。俗话说,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见选择好辅导资料是何等重要。其实最有用的复习资料是历年考试真题,这些俯首皆是的宝贝却经常被大家冷落,或者说利用的程度远远不够。你想一下,研究生入学考试已经举行了十多年了,其中包含的题型、方法已经够全面了,哪里来那么多的创新嘛!其它不管什么宝典、权威还是什么模拟资料,在难易程度、试卷结构、试题区分度等方面相比都是望尘莫及。
和日本一样,中国作为世界上少有的超大型应试统考国家,在标准化试卷的命制上可谓精雕细琢 ,倘若我们能够在备考的整个复习过程中反复练习和研究历年真题
,你就会做最少的无用功达到自己的目标。如果我第一轮复习就少绕弯路,多用真题,那么我的整个考研过程可能会更轻松些。在文章后面谈公共课时,我还会提到这个问题。
二、辅导班。其实对于辅导班上与不上的问题并不是太重要,最重要的是心理上不要太依赖于辅导班就行了。现在回头一想,觉得考研班仅仅是我们自己复习的一个补充。上过辅导班的同学都知道,上辅导班最大好处是可以掌握自己的复习进度,或者说督促自己完成任务,还可以了解周围他人的水平而获得自信,真正复习还是靠自己。所以如果辅导班报得太滥,自己没有复习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上辅导班很可能是做飞机,还不如拿钱来改善一下娱乐和消费。
我觉得政治班如果基础不好的话可以上满三轮政治班,毕竟理工科学生自己看着大片大片的文字脑子有点发木,每次上课听辅导老师讲完后再回顾一下有个印象,这样三轮下来你心里就有了比较清晰的体系,重点难点经老师一再强调也算心中有数,最后考前背诵也不难了。
英语就根本没必要报任何辅导班,数学可以选择上一个即可,在9月前上第一轮或者10月前上第二轮,因为其作用在于把你带入一个状态,余下的一切得由你来落实和完善。掐指算来,我上了三轮政治班,另外就是理学院的数学提高班,感觉班再多就没有自主时间了。感觉10月份以后不宜再报辅导班了。
三、是否面见导师的问题。不管是考外校还是本校,能面见一下导师要比不见的好,至于好多少,各学校各专业情况不一,但肯定的是,见了比不见好!这些老师一般都对学生的面见持欢迎态度,况且见面也能得到一些有用的建议和忠告。我在8月底开学前和导师详细面谈了一次,并且确定了报考他的研究方向,结果在第二学期分数下来后录取也是相当的踏实和顺利。
四、期末考试和找工作的问题。众所周知,在考研的最后阶段,期末考试和校园招聘会成了影响考研心态的最大杀手,想起那段日子,真实难熬。
因为考研是你的重心,所以要找个工作保底的话,建议速战速决,最好不要超过两周签好一个单位。协议书中可以选择第二项,即如果考上研究生协议书自动失效,招聘单位一般说来都挺通情达理的。其实第二学期也能签到许多单位,没必要非得花大量时间第一学期找,而且放寒假时各地也有相与的招聘会。找工作这玩意儿真是个无底洞,再多时间也能给你耗完。期末考试也是怪伤脑筋的,听说有的同学为了节省时间复习考研,想出了不少作弊过关的方法,有种方法据说很管用的,就是充分利用校方发的考试专用草稿纸,在考试前抄好要点夹带到考场。总之,直至最好一月的正式考试,不管遇到什么障碍和干扰,都不要偏离考研这个重心。
五、关于各科目的复习策略。下面分科目谈谈我自己的一些亲身体会,供各位考友参考。
1、专业课。为什么要先谈专业课呢?的确,三门公共课才是最后考研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考生每年单科不过线的概率依次为数学、英语、政治和专业课。但是,正所谓两军交战,粮草先行。如果专业课不能提前万无一失地拿下来,必然是后防不稳,复习公共课会很不踏实的。所以在确定报考学校、专业方向时尽量选择的专业课试题是自己最擅长的,一定要提前拿到近3--5年考题,看自己能否吃定心丸。我当时有个同学考中科院,本以为很简单的专业课,结果到12月才发现人家考的组成原理和他认为的微机原理根本不是一码事,结果当然很惨了!
2、英语。聪明人都知道,“熟读英语三百篇,不会做题也会编。”的确如此,阅读是决定考研成败的重中之重,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我平时复习反复精度和琢磨的就是历年真题,十多年的题量真的是太丰富了。另外也选择性地阅读了西安交大版的《阅读--6000核心词汇》,是难度与考研适当又很地道的外文,还有对照译文。在慢慢的阅读中,也发觉自己的水平有明显提升。为了防止分散精力,我没有阅读五花八门的中国日报之类,事实证明我这样做是对的。
阅读水平实际上分两种层次,首先要能看懂文章,这就必须要过词汇和复杂难句这两关。词汇对大家来说不成太大问题,而且在阅读文章中反复碰到几次的单词就很难忘记了,而且有些单词不知道意思也要培养自己由上下文推敲的能力。在背单词这个问题上,即不要犯左的错误,也不要犯右的错误,因为最后所有的问题都落实到看懂文章上面。对于长达三四行近百词的结构复杂的长句,经过一阵训练也可以达到快速准确分析结构和含义的要求。王若平所著的《阅读基本功--复杂句难句》是一本好书,列举了考研中典型常考的各类复杂句,每类挑些来自己分析一下,对比人家的分析,很快对这类难句就很敏感了。
常会听到很多同学说自己明明读懂了文章,但题目却会做错。这就是阅读水平的第二层次,要善于发现命题设置的陷阱,揭穿Author的真正观点和命题者的把戏。其实和警察抓小偷一样,很多命题方法已经是套路了,你如果不清楚的话多吃亏呀。关于这些技巧,王若平的《阅读手记》讲得较为清楚。他本人也反复强调,阅读就是基本功加技巧。有时我真的很佩服王若平这种专门研究应试的“考试虫”,他能把很多考试中的技巧和普遍规律系统归纳出来让考生收益,真不简单!我的英语水平也一直算不上优秀,大一时偶然听过他本人的演讲,谙习了一点应试之道,所以大二时尽管连单词都没有怎么背,也还是顺利地通过了四六级。
很明显,如果阅读过关了,那么翻译就没有问题了。作文也是一块肥肉,也许英语高手(指那些四六级都能考上90多分的牛人)不屑我的观点,但我认为作文就是编好框框,上考场就套模式。那真是下起笔来,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之水......想想我们用母语写作文都不是件简单事,坦白地说,要在考场上用外语布局谋篇搞“原创”,绝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个能力的。作文模版的书也很多,网友们对王若平的《万能作文》也非常推崇。要注意的一点是,死背是第一步,活用才是目的。也不要太多,自己选择背上几个弹性较大的模式,平时有空就找题目练习怎么套圈圈。过上一阵,你会发现自己什么题目都能套上去了。三段式的武器几乎所向披靡,虽然有时套上去有点牵强,但是阅卷老师在2分钟都不足的疲劳状态下早已经被你的框框折服了,比起更多的“原创垃圾”你的作文当然是高分啦。有时真是感叹世界的奇怪,说招生考试是选拔一部分人,实际上也是淘汰另一部分人。在大家水平相当或者都很差的情况下,看那些人犯的错误更离谱,谁的失误更多,就淘汰哪些人,而剩下的那些人就是人才。如果对考试的认识达到这个程度,相信你应付考试的心态将会更加健康和乐观自信。
完型填空据历年统计分析,考生在这块的分数相差最少,因为反复练习水平也很难有所长进。英语听力没有什么好说的,听不懂就抓紧时间蒙罗!
最后一个月,我把张锦芯的模拟做了四套吧,感觉还不错,接着就开始考试了。
3、数学。和英语一样,数学也是细水长流的科目。千万不要把某些权威的宝典当作“九阴真经”苦练。最好的辅导书莫过于历年真题,经过一纵一横的复习后应该说数学就搞定了。所谓一纵就是按章节和知识点纵向复习,西交大版武忠祥的《历年真题分类解析》就很不错,分数学一二三四,每章节后都有知识点题型方法归纳。在这个阶段的复习中应该照此思路用小本把知识体系浓缩归纳起来,并且在复习中逐渐简化和完善,以后哪怕过上十天八天自己一翻开小本,也能把高数、线数、概率如数家珍,甚至可以闭上眼睛放电影。在横向复习时,对待历年的一张张试卷就像对待真正的考验一样,训练自己的临场策略,不断地发现和减少失误,遇到难题易题都能从容对待。其实不管题难到什么程度,你把自己会做的做到手,肯定能过线。2001届数学有点难,但是40多分就过线了,想想吧才40多分呀,如果场上乱了阵脚,把该吃的分丢了,那么很可能死硗硗了!
在平时的复习中,越是典型和熟悉的题目越要练习,看着会是一回事,而拿笔算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逐渐要让速度和准确率得到有力保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设立80分的目标是个很实际和轻松的选择,平时不要老盯着新题怪题,很伤身体和情绪的。连米卢也提倡“快乐足球”呢,我们也应该提倡“快乐考研”!
陈文灯的《指南》我在8月份看教材时看了高数部分的一些重点章节,以后就一直只是作为教材的参考书而已。书包里经常就是三本数学书,一本《历年真题汇编》,一本武忠祥的《分类解析》,还有一本归纳的小本。在最后冲刺阶段中我做过一点李正元的模拟题,选择和填空我还比较重视,大题好多不会做我也根本没放在心上,而是直接看他的解答怎么回事。我知道,这种模拟和标准化命题比起来不足挂齿!结果在考场上见到试卷时果然是亲切多了。
我的建议,数学复习归纳成一句话就是反复琢磨历年真题!
4、政治。三轮辅导班下来,你脑子里的重点难点和知识体系就比较明晰了,最后考前开始背诵一些大题也会觉得不太枯燥。对大多数考生而言,政治得个70多分是不难的,每年单纯因为政治单科不过导致考研失败的考生是非常少的。我的政治辅导班三轮都是紧跟任汝芬,感觉这个团队的水平还不错,紧张的授课形象生动还不失幽默。陆卫铭说过的“革命的道路笔直又笔直,革命的队伍纯粹又纯粹”,“从肉体上把地址铲除,从精神上把富农消灭”等等,至今仍然印象很深。一月份买了一本薄薄的《黑博士押题背诵版》,由于有了几轮的复习,所以背诵也是几天的事情。
有机会体验一次考研的确是幸福的,不论最后的结果如何,其过程已经是你生活中一笔不小的财富。生命有如白驹之过隙,何况短短的四年大学生活。人生不过数十载,大学四年的宝贵时光则是人生的“钻石时代”,它给予每个人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母亲是伟大的,而母校的爱同样是伟大的,母亲给了我们生命,而母校给了我们一种精神,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
四年的大学即便是不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光是那些发生在我的思想领域的变化,已经让我们受益终生了。尽管大学时光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那样的短暂,也有各种各样的失落与迷惘,可是我们都坚实地走了过来,因此这一段旅程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今天,大家满怀豪情地毕业而结束了本科学习,面临的环境会发生改变,但不变的是信念和追求,就像我们当初踏入校门一样,所不同的是却多了一份成熟和自信。我们身上原本的偏激、狭隘和消极,也越来越变得日益中肯、宽广和积极。
关于考研的话题是无穷无尽的,正是由于有了这么一群积极向上的人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充满了更多的激情和感动!如有问题与我交流的2003届学弟学妹的话,请Email到lifengsir@sina.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