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资料由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资料室整理,分类列出2005年全国外语类权威学术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目录,方便大家在论文写作时索引查询,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一、语言与语言研究:
1.乔姆斯基“普通语法”假说的反证――来自认知心理学的启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石毓智,2005(1)。
2.汉语的“句子”与英语的sentence,《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姜望琪,2005(1)。
3.关联理论视角中的幽默乖讹与消解,《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刘乃实,2005(1)。
4.语用意义与词典意义:差异与关联,《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杨文秀等,2005(1)。
5.如何理解索绪尔的任意性,《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魏育邻,2005(1)。
6.时间顺序原则与日语序,《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张兴,2005(1)。
7.从视点的角度分析“V+出ず”的意义,《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孙颖等,2005(1)。
8.俄语构词与用词中的同根反义现象,《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杨隽,2005(1)。
9.中韩词缀化现象比较,《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教学》,金迎喜,2005(1)。
10.英语课堂话语的认知语境与交际效果分析,《外语教学》, 菲等,2005(1)。
11.连接词在语篇的体裁构建和语篇的体裁辨认上的贡献,《外语教学》,李国庆,2005(1)。
12.英语疑问句的句法操作及其在L2习得中的变异,《外语教学》,于善志,2005(1)。
13.从关联理论看话语冲突,《外语教学》,赵忠德等,2005(1)。
14.英汉联合短语的类型研究,《外语教学》,邓云华,2005(1)。
15.英文印刷广告的体裁分析,《外语教学》,王宏俐等, 2005(1)。
16.叙述式招生广告的语类结构,《外语教学》,袁秀凤等,2005(1)。
17.句式语法对语言研究及外语教学的新启示,《外语教学》,郑靓,2005(1)。
18.语音音段变现象与语音语境之关联,《外语教学》,国伟秋,2005(1)。
19.框架理论对语境动态研究的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朱永生,2005(2)。
20.语言经济原则对英语进行体表将来结构的诠释,《外语与外语教学》,宁德生,2005(2)。
21.英汉联合短语的共性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邓云华等,2005(2)。
22.从对话理论看双语词典编纂与读者和互动,《外语与外语教学》,辛红娟,2005(2)。
23.社会建构主义的语言哲学基础,《外语与外语教学》,成晓光,2005(1)。
24.语法原型与物性,《外语与外语教学》,刘光正等,2005(1)。
25.礼貌语言的层级性,《外语与外语教学》,黄振定等,2005(1)。
26.英语中无标记被动结构的语义模糊及识别,《外语与外语教学》,赵明学,2005(3)。
27.语篇信息度的认知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贾学勤等,2005(3)。
28.语言物质属性用技能习得相关性实证研究――项旨在实践“听说先导、读多写长”法的教改报告,《外语与外语教学》,刘源甫等,2005(3)。
29.语言有机特性浅析,《外语与外语教学》,周萍等,2005(3)。
30.语义与语篇分析――关于表示并列的意义的(テモ文),《外语与外语教学》,俞晓明等,2005(3)。
31.论英汉词典历史文本对汉语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外语与外语教学》,胡开宝,2005(3)。
32.主位:话语人际意义建构的信息生长点,《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张滟,2005(1)。
33.英语物质过程小句的中动态分析,《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卢桂荣,2005(1)。
34.认知语言观解读英语成语,《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冯丽颖,2005(1)。
35.认知语言学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刘宇红等,2005(1)。
36.无意识:解读结构主义,《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李嘉娜,2005(1)。
37.A Lexically Based Prooposal of Argument Structure Meaning ,《外国语》,Adele E. Goldberg, Devin Casenhiser and Nitya Sethuraman, 2005(1).
38.结构和边界――英语谓补句语法化研究,《外国语》,徐盛恒,2005(1)。
39.英汉语表达“实现”意义的词汇化模式,《外国语》,严振松,2005(1)。
40.平行式框架是的认知语义研究,《外国语》,张韧,2005(1)。
41.语用含糊的标记等级和无语用意识,《外国语》,侯国金,2005(1)。
42.ESL作文中的修辞模式表现类型研究,《外国语》,方丽青,2005(1)。
43.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再认识,《外语教学与研究》,熊兵,2005(1)。
44.吴宗济先生谈实验语音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张宜等,2005(1)。
45.语义特征的界定与提取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邵敬敏等,2005(1)。
46.语言非范畴化理论的意义,《外语教学与研究》,刘光正,2005(1)。
47.语言的体验性――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看语言体验观,《外语教学与研究》,王寅,2005(1)。
48.思想的“形状”――关于体验性的实证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李福印,2005(1)。
49.英语写作研究的范式转变与理论传承,《外语教学与研究》,杨永林,2005(1)。
50.Considerations in Running a 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y, 《外语教学与研究》, 陈乃芳,2005(1)。
51.认知心理学框架下的习得过程分析,《外语学刊》,翟丽霞等,2005(1)。
52.施事名词的结构与范畴化,《外语学刊》,汪立荣,2005(1)。
53.英语原因句的嬗变,《外语学刊》,徐盛恒,2005(1)。
54.物质文化词位的语义阐释与俄罗斯民族个性,《外语学刊》,韩红,2005(1)。
55.美国人类语文学研究范式的更替及其主要特征――美国语言学思想史研究之一,《外语学刊》,徐海铭,2005(1)。
56.索绪尔与保罗,《外语学刊》,屠友祥,2005(1)。
57.文化视野中人观念分析,《外语学刊》,贺春英,2005(1)。
58.认知语义学与认知语法:差异与同一--兼论Langacker 和Lakoff 最近在中国的学术演讲,《外语学刊》,魏纪东,2005(1)。
59.英语存在句“确定性限制”的语用解释,《外语学刊》,张绍杰等,2005(1)。
60.语篇的语用宏观结构,《外语学刊》,刘思,2005(1)。
61.中国的语言学语用研究发展态势,《外语学刊》,涂靖,2005(1)。
62.从语用学发展历程看中国语用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外语学刊》,刘根辉,2005(1)。
63.Cognitive Linguistics: What it Means and Where it Is Going , 《外国语》,George Lakoff , 2005(2)。
64.语篇回指实证研究中的数据库建设,《外国语》,许余龙,2005(2)。
65.试论条件句和结论句之间的逻辑规约,《外国语》,熊学亮等,2005(2)。
66.非范畴化与“副词+名词”结构,《外国语》,刘正光等,2005(2)。
67.左移位句式的认知解释,《外国语》,文旭,2005(2)。
68.论元的句法实现,《外国语》,熊仲儒,2005(2)。
69.论元结构:认知模型向句法结构投射的中介,《外国语》,刘辰诞,2005(2)。
70.中国语用学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现代外语》,刘根辉等,2005(1)。
71.英语中间结构句法致使性生成研究,《现代外语》,司惠文等,2005(1)。
72.主观位移表达的日汉对比研究,《现代外语》,铃木裕文,2005(1)。
73.事件域认知模型及其解释力,《现代外语》,王寅,2005(1)。
74.功能解释与认知句法的根本目标,《现代外语》,张韧,2005(1)。
75.形容词反义词的可分级性与互补性的关系,《现代外语》,许蔚等,2005(1)。
76.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语言输出过程,《外语教学》,王改燕,2005(2)。
77. 语用综观论与语序变异的理据,《外语教学》,杨朝军,2005(2)。
78.概念意义与话语行为动机分析,《外语教学》,张滟,2005(2)。
79.言语礼貌??????认知期待?语境文化规约,《外语教学》,刘国辉,2005(2)。
80.名词短语的无格位现象及其解释,《外语教学》,詹宏伟,2005(2)。
81.也谈关联理论,《外语教学》,杜福兴,2005(2)。
82.价值观念与英汉语言差异,《外语教学》,范秀英,2005(2)。
83.论认知语境对汉英语多义性的解释力,《外语教学》,周国辉,2005(2)。
84.语言错误本质论,《外语教学》,刘岗,2005(2)。
85. 论语言的多样性和“规范化”,《语言教学与研究》,钱乃荣,2005(2)。
86.浅论语用标记等效原则,《山东外语教学》,侯国金,2005(1)。
87.语言的象似性问题:外界的质疑与自身的应答,《山东外语教学》,朱长河,2005(1)。
88.英语咒骂语的语义、语用特征,《山东外语教学》,仇伟等,2005(1)。
89.元认知理论结构下的交际策略,《山东外语教学》,周震等,2005(1)。
90.意义与思维模式――兼评Hom的语用分工理论缺陷,《山东外语教学》,朱跃,2005(1)。
91.从扩物过程类型透析语言对现实世界的重构――析“我为女儿吸烟而哭泣”中的用物过程运用,《山东外语教学》,王彩丽,2005(1)。
92.经典重温:布拉格语言学派的历史与现实,《山东外语教学》,赵永峰,2005(1)。
93.《警察与赞美诗》的功能语言学分析,《山东外语教学》,王霞,2005(1)。
94. 生态语言述评,《外语教学与研究》,范俊军,2005(2)。
95.洪堡特与人类语言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姚小平,2005(2)。
96.政治修辞中的闪避回答,《外语教学与研究》,庞建荣等,2005(2)。
97.论误解的形成机制,《外语教学与研究》,宗世海,2005(2)。
98.句法运算中的经济原则,《外语教学与研究》,戴曼纯,2005(2)。
99.跨学科视域中的统一语境论,《外语学刊》,吕公礼等,2005(2)。
100.语用标记价值假说与语用标记等效翻译假说,《外语学刊》,侯国金,2005(2)。
101.符号学视域中的身势语,《外语学刊》,李凤琴,2005(2)。
102.身势语的符号、认知、心理、文化机制,《外语学刊》,赵秋野,2005(2)。
103.非语言交际与身势语,《外语学刊》,程同春,2005(2)。
104.英语复合词的内在句法、语义及认知构建,《外语学刊》,王文斌,2005(2)。
105.认知层面上的反语典型条件考察,《外语学刊》,曹道根,2005(2)。
106.非常规间接前指照应的释义策略,《外语学刊》,许宁云等,2005(2)。
107.会话者的权势与等同关系及其话语结构的构建,《外语学刊》,王丹等,2005(2)。
108.语篇分析视角的再思考,《外语学刊》,项蕴华,2005(2)。
109.“Promise”词义的演变与主观化,《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徐李洁,2005(2)。
110.广告英语中的评价性语用指示词研究――基于评估理论的分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蔡虹,2005(2)。
111.论科技语言中隐喻的认知功能――以科技德语中的隐喻为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郎曼,2005(2)。
112.从日本社会看日语女性语的产生与嬗变,《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秦颖,2005(2)。
113.波利万诺夫及其语言学理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郅友昌等,2005(2)。
114.术语的理据性与术语模式,《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吴丽坤,2005(2)。
115.当代俄语中的分析性联系形式,《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牛立伟,2005(2)。
116.韩国语句法语义知识库的表征及其代码体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毕玉德,2005(2)。
117.越语同义聚合的制约因素,《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张涛,2005(2)。
118.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中的否定表达的韵律特征――项基于SECCL的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陈桦,2005(2)。
119.零代词、指称链和翻译,《外语与翻译》,何元建,2005(1)。
120.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语言异同及相应对策,《外语与翻译》,刘乃实等,2005(1))。
121.新闻英语写作中趣味性表现手法初探,《外语与翻译》,李经等,2005(1)。
122.俄汉人名的文化语义学特点,《外语与翻译》,李志勇,2005(1)。
123.显性连接的语体差异,《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魏本力,2005(2)。
124.普遍语法理论优选论在句法研究中的体现,《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张蕾,2005(2)。
125.论认知语用推理中的传统语境因素,《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王薇,2005(2)。
126.句法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野,《外语与外语教学》,徐盛恒,2005(4)。
127.负极词的极端敏感性及允准条件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陈晓湘,2005(4)。
128.莱文森的空间参照系理论,《外语与外语教学》,吴平,200594)。
129.汉英复合词构词进程中的语法化机制,《外语与外语教学》,周国辉等,2005(4)。
130.研究范式的转变与现代双语词典批评的新思维,《外语与外语教学》,魏向清,2005(4)。
131.英语口语语篇中的调核位置与信息焦点,《外语与外语教学》,田朝霞,2005(4)。
132.存在构式“着”、“了”互换现象的认知解释,《外国研究》,王葆华,2005(2)。
133.回指的形式语用学初探,《外国研究》,翁依琴等,2005(2)。
134.也谈刻意曲解,《外国研究》,孙亚,2005(2)。
135.动词语义与客体题元,《外国研究》,彭玉海,2005(2)。
136.俄语口语对话中的某些规约性隐含,《外国研究》,张玉柱,2005(2)。
138.英语构词中析取现象透视,《外国研究》,王文斌,2005(2)。
139.日语接尾词的范围、类型与用法,《外国研究》,赵瑛力,2005(2)。
140.了解范畴化现象 促进语言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杨永林等,2005(5)。
141.CGEL中的若干结构问题――从结构生成的心智模式看,《外语与外语教学》,戴秀华等,2005(5)。
14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定位和进展,《外语与外语教学》,杨连瑞,2005(5)。
143. 从定义视角论《新时代英汉大词典》的文本性,《外语与外语教学》,张思洁,2005(5)。
144.从英语动词的体义看语言的投射意义,《外语与外语教学》,陈明芳,2005(5)。
145.先设的本质及其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刘强,2005(5)。
146.语言与文学的接面关系研究,《外语研究》,刘世生,2005(1)。
147.西方幽默理论研究综述,《外语研究》,蔡辉,2005(1)。
148.语言非范畴工作机制,《外语研究》,刘正光,2004(1)。
149.汉语“手”和英语“hand”的领域转移比较,《外语研究》,高明乐等,2005(1)。
150.试论俄语“换说”辞格的汉译――以《叶甫盖尼?奥涅金》为例,《外语研究》,袁俭伟,2005(1)。
151.日语对话中的重复结构探析――从日语教学的观点出发,《外语研究》,郭举昆,2005(1)。
152.谈英语文体的定量分析,《外语研究》,何淑琴,2005(1)。
153.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及其缺陷――兼论语言能力合成观,《外国语》,石毓智 ,2005(3)。
154.认知语言学与关联理论的互补性,《外国语》,张辉等,2005(3)。
155.受事标记过度使用的优选论解释,《外国语》,张云秋等,2005(3)。
156.自然语言处理的学科定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冯志伟,2005(3)。
157.话语信息及其分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刘云红,2005(3)。
158.论外来语的日语化――以语法的日语化为中心,《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马燕菁,2005(3)。
159.论作为情意表达型语气形式的“さ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刘先飞,2005(3)。
160.俄汉语空间关系词汇的语法化现象,《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赵亮等,2005(3)。
161.论演讲语篇中的羡余信息,《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陈戈,2005(3)。
162.修辞论辩与非形式逻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樊明明,2005(3)。
163.不同水平英语教学中的教师纠正反馈语――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赵晨,2005(3)。
164.非词汇化高频动词搭配的组块效应――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缪海燕等,2005(3)。
165.用语料库研究翻译普遍性,《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胡显耀,2005(3)。
166.会话修补的认知研究,《外语教学》,姚剑鹏,2005(3)。
167.中国高等院校英文校名问题刍议,《外语教学》,何自然等,2005(3)。
168.会话中的概念功能和语言体现形式研究,《外语教学》,丁素萍,2005(3)。
169.从国庆社论标题看语言选择的辩证性,《外语教学》,牛保义,2005(3)。
170.中国学生英语定冠词非类指用法的习得,《外语教学》,王剑,2005(3)。
171.诗歌解读中形式与功能文体学模式的相容性,《外语教学》,赵卫,2005(3)。
172.身势语的本体论探索与解读,《外语教学》,李凤琴,2005(3)。
173.交际的语言和非语言艺术,《外语教学》,赵堪培,2005(3)。
174.语言石化现象的产生及防止策略,《外语教学》,高云,2005(3)。
175.中介语僵化现象研究纵览,《外语教学》,胡荣,2005(3)。
176.社会态度与英语中女性词语的贬低现象,《外语教学》,李素琼,2005(3)。
177.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研究,《外语教学》,李红等,2005(3)。
178.多义词意义关系模式研究,《外语教学》,廖光蓉,2005(3)。
179.E-Learning定义与特征研究,《外语教学》,罗忠民等,2005(3)。
180.关于英语中“体”的新概念――读《英语中的体》,《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谢应光,2005(3)。
181.语篇语言学流派与语篇交际的构成原则,《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刘金明,2005(3)。
182.论交际者在非语言语境中的核心地位,《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朱跃,2005(3))。
183.话语标记的认知语用诠释,《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王扬,2005(3)。
184.预设投射问题的认知解释,《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马国玉,2005(3)。
185.语用标记语和语义/语用界面,《外语学刊》,冯光武,2005(3)。
186.心智空间演绎最佳关联原则――以幽默的解析为例,《外语学刊》,徐晓萍等,2005(3)。
187.英语学习词典中的语用信息研究述评,《外语学刊》,杨文秀等,2005(3)。
188.莫斯科语言学派百年回溯,《外语学刊》,杜桂枝,2005(3)。
189.我国语文对比研究的新发展:十年回眸,《外语学刊》,葛林,2005(3)。
190.《现代俄语体学》(修订本)的理论框架,《外语学刊》,张家骅,2005(3)。
191.当代形式语义学的争鸣与进展,《外语学刊》,彭家法,2005(3)。
192.英汉并列结构的语法共性与个性,《外语学刊》,吴静等,2005(3)。
193.英汉臻使移动句式的认知对比研究,《外语学刊》,潘艳艳等,2005(3)。
194.语素分析与构词分析,《外语学刊》,林春泽,2005(3)。
195.配价研究,《外语学刊》,尹铁超等,2005(3)。
196.反义前缀动词的语义形态,《外语学刊》,姜丽娟,2005(3)。
197.分析哲学与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理论问题,《外语学刊》,隋然,2005(3)。
198.西方哲学中语言学转向的哲学渊源演变,《外语学刊》,阳小华,2005(3)。
199.英语构词中的“会法”,《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王文斌,2005(3)。
200.法语中的谚语化问题管见,《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李克勇,2005(3)。
201.语言处理的准模块性――关于串行式与并行式处理兼容性的可行性探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陈杰,2005(3)。
202.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探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王俊华,2005(3)。
203.认知语言学在中国――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十年调查与分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牛立伟,2005(3)。
204.语用学:人类调适性交际学――J.Mey语用行为理论述评,《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王欣,2005(3)。
205.苏联模式的文化透视,《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周力,2005(3)。
206.西方报界的小报化思潮辨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林克勤,2005(3)。
207.当代俄罗斯文化转型探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严功军,2005(3)。
208.标记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应用,《语言与翻译》,唐承贤,2005(2)。
209.情态与汉语情态动词,朱冠明,《山东外语教学》,2005(2)。
210.谈列文森等级数量含义,《山东外语教学》,朱小美等,2005(2)。
211.成语中的体态语语义探索,《山东外语教学》,李凤琴,2005(2)。
212.当代理论词典学主要流派,《山东外语教学》,曹杰旺等,2005(2)。
213.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理据、句法操作及限制条件,《山东外语教学》,胡学文,2005(2)。
214.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的模糊限制语,《山东外语教学》,曾瑜薇等,2005(2)。
215.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及其理据分析,《山东外语教学》,柴磊,2005(2)。
216.关于语用学哲学缘起的三个疑问,《山东外语教学》,姜孟等,2005(2)。
217.双关语?会话含义理论?广告效果,《山东外语教学》,郑璐瑶,2005(2)。
218.含意与合情推理,《外语教学与研究》,徐盛恒,2005(3)。
219.优选论中的音系晦暗性:问题与发展,《外语教学与研究》,李兵,2005(3)。
220.话语中体的意义和设景功能,《外语教学与研究》,秦洪武,2005(3)。
221.英语附加疑问句的动态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牛保义,2005(3)。
222.“是”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陈晓湘等,2005(3)。
223. 基于CLEC的中国学习者英语派生词缀习得分析,《国外外语教学》,崔艳嫣等,2005(2)。
224.新手与专家的阅读元认知比较研究,《国外外语教学》,刘春燕,2005(2)。
225.谈语料库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国外外语教学》,关文玉,2005(2)。
226.语言项目评估:概念、模式和方法,《国外外语教学》,杨军等,2005(2)。
227.“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行动研究与教师知识体系的反思,《国外外语教学》,吴格奇,2005(2)。
228. Frege与语用学四大奠基理论――语用学的语言分析哲学渊源探究,《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姜孟,2005(2)。
229.语言形式选择的受制因素研究,《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徐明等,2005(2)。
230.英语动词进行体认知图式探微,《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陈友良,2005(2)。
231.对性别与语言关系的三种解释理论的评析,《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余国良,2005(2)。
232.现代广告用语的语用研究,《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赵硕,2005(2)。
233.语言中关于行为过程的界限设置,《四川外语学院学报》,谢应光,2005(1)。
234.动词词组的篇章功能初探,《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杨朝军,2005(1)。
235.德语的作格结构和中间结构,《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王蓓蓓,2005(1)。
236.“司马光砸缸”抑或“司马缸砸光”――也谈口误,《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王星星,2005(1)。
237.广告语篇互文性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韩金龙,2005(1)。
238. 二语初始状态研究――发展与现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郭巍,2005(1)。
239.英语无灵句的功能语法分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翁义明,2005(1)。
240.元语用指示语的顺应性解释,《四川外语学院学报》,赵万长,2005(1)。
241.汉英间接回指形式对比初步,《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王军,2005(1)。
242.从“饭不吃了”谈英汉句法比较,《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方朝,2005(1)。
243.俄汉言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文化语用学视角中的俄汉言语行为浅议,《四川外语学院学报》,赵爱国,2005(1)。
244.中日英文若干句式对照分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夏夜,2005(1)。
245.会话分析与批判会话分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张荣建,2005(2)。
246.解权与超越解构:社会符号性的话语行为分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张滟,2005(2)。
247.合作??关联?顺应与交际成败,《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廖巧云,2005(2)。
248.IF条件句分类再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徐李洁,2005(2)。
249.首要子句、次要子句与信息传递――兼评Halliday的子句复合体思想,《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朱跃,2005(2)。
250.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新路径――批评应用语言学发展概述,《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李丽生,2005(2)。
251.书面语中的名词化,王璐,《西安外语学院学报》,2005(1)。
252.谈E.E.卡明斯诗歌中的“变异和突出”,《西安外语学院学报》,徐艳萍,2005(1)。
253.VOA特别英语和标准英语的话语基调研究,《西安外语学院学报》,裘燕萍,2005(1)。
254.汉语中接受英语外来词的新倾向及其心理透视,《西安外语学院学报》,金其斌,2005(1)。
255.用批评语篇分析解读布什的演讲,《西安外语学院学报》,张蕾,2005(1)。
256.当今俄罗斯报纸标题语言的变化及功能,《西安外语学院学报》,徐莉,2005(1)。
257.从思维方式看日语的主客观性,《西安外语学院学报》,周小臣等,2005(1)。
258.谈地理环境对语言文化的影响,《西安外语学院学报》,马小梅,2005(1)。
二、修辞研究:
1.《老人与海》中的隐喻与转喻滑变,《外语教学》,戴桂玉,2005(1)。
2.汉语“心”的多义网络:转喻与隐喻,《修辞学习》,张建理,2005(1)。
3.认知性辞格语义场景分析,《修辞学习》,力量,2005(1)。
4.比喻的性度偏离,《修辞学习》,钱进,2005(1)。
5.隐喻思维与语言,《修辞学习》,崔松鸽,2005(1)。
6.简论《白鹿原》的修辞艺术,《修辞学习》,袁红涛,2005(1)。
7.隐喻的认知与翻译,《语言与翻译》,于艳红,2005(1)。
8.修辞的对话性,《大连外语学院学报》,孙汉军,2005(1)。
9.概念转喻的本质、分类和认知运作机制,《大连外语学院学报》,张辉等,2005(3)。
10.交际修辞的语用分析探究,《大连外语学院学报》,尹小芳,2005(3)。
11.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外语学刊》,王勤玲,2005(1)。
12.祈使句语法构式的转喻阐释,《外语教学》,李勇忠,2005(1)。
13.“委婉”不一定是“语”――试论非言语隐喻与非言语委婉,《外语教学》,陈道明,2005(2)。
14.话语中的隐喻认知过程与阅读教学,《外语教学》,汪少华,2005(2)。
15.论古典修辞学与新修辞学的“部目”观,《山东外语教学》,康泽民等,2005(1)。
16.汉语、英语中表示“害怕”的隐喻和转喻,《修辞学习》,顾乡,2005(2)。
17.英语学习中语法隐喻的迁移,《外语教学与研究》,熊学亮等2005(2)。
18.英语动词过去时语法意义拓展的隐喻化过程,《外语教学与研究》,陈敏哲,2005(2)。
19.新修辞学中话语语境框架构建,《外语学刊》,张滟,2005(2)。
20.情感隐喻的动力图式解释,《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郭熙煌,2005(2)。
30.修辞意识在篇章建构中的作用,《外语与外语教学》,安利红,2005(4)。
31.英语修辞手法的语篇衔接途径,《外语与外语教学》,周巧红,2005(4)。
32.隐喻的微观对比研究:中英文“风”的映射层面分析,《外国研究》,张权等,2005(2)。
33.日语中的提喻,揭侠,《外国研究》,2005(2)。
34.原型人物在英语空间性状概念隐喻中的认知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陈勇,2005(5)。
35.从概念理论看俄汉情感隐喻,《外语研究》,牛丽红等,2005(1)。
36.隐喻研究的哲学视角,《外国语》,刘宇红,2005(3)。
37.“零度”的困境――试论修辞与修辞学的价值,《修辞学习》,缪俊等,2005(3)。
38.味觉隐喻化的认知结构及语义特征,《修辞学习》,李金兰,2005(3)。
39.通感隐喻的认知阐释,《修辞学习》,王志红,2005(3)。
40.修辞心理过程个案考察之二――以鲁国尧《创造新词的心路历程》为例,《修辞学习》,张春泉,2005(3)。
41.从修辞的角度浅谈歧义现象,《修辞学习》,李镜儿,2005(3)。
42.隐喻及其分类新论,《外语学刊》,杨秀杰,2005(3)。
43.存在过程的时空隐喻性――There-be句型的主位问题探讨,《外语学刊》,李杰,2005(3)。
44.语音隐喻初探,《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李弘,2005(3)。
45.英汉成语中概念隐喻的思维结构对比,《山东外语教学》,苏冰,2005(2)。
46.英语方位介词的隐喻意义及其汉译,《山东外语教学》,胡梅红等,2005(2)。
47.模因论与隐喻的认知理据,《山东外语教学》,尹丕安,2005(2)。
48.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述评:关于修辞的定义,《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鞠玉梅,2005(1)。
49.意识流小说心理象似修辞之探索,《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凤群,2005(1)。
50.隐喻象似初探,《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李鑫华,2005(2)。
51.论隐喻性词语的功能、构成及理解,《西安外语学院学报》,李悦,2005(1)。
三、外语教学与研究:
1.自我纠正的组织系统及其“模式化”,《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邱天河,2005(1)。
2.内隐学习研究进展 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戴雪梅,2005(1)。
3.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述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池杨琴,2005(1)。
4.对21世纪研究生英语教材编写的认识与实践,《外语教学》,杜瑞清等,2005(1)。
5.理解性输出与语言学习效率――一项“写第法“的实证研究,《外语教学》,吴斐,2005(1)。
6.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外语教学》,张殿玉,2005(1)。
7.四、六级考试与大学英语课程评价,《外语教学》,唐雄英,2005(1)。
8.国内外语自主学习研究状况分析综述,《外语教学》,高吉利,2005(1)。
9.论英语短文写作“提示“与范文”情景语境的统一,《外语教学》,蔡慧萍,2005(1)。
10.英语听力理解中的语用推理,《外语教学》,谌莉文,2005(1)。
11.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的课堂教学模式,戴炜栋等,《外语界》,2005(1)。
12.多元化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大学英语创意系列:多层面投入型英语教学方式,《外语界》金立贤等,2005(1)。
13.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协作式学习理论探索与模式构建,《外语界》,乔爱玲等,2005(1)。
14.大学英语课堂中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培养――一份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报告,《外语界》,高鹏等,2005(1)。
15.多媒体课堂中外语学习认知风格研究,《外语界》,王琦,2005(10。
16.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法敏感性与阅读理解水平的相关研究,《外语界》,魏耀章,2005(1)。
17.英语报刊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外英语阅读,《外语界》,严文庆,2005(1)。
18.高校科技英语翻译课程设置探讨,《外语界》,孟臻等,2005(1)。
19.加拿大外语教学条件和中国外语教学条件的差异――再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外语界》,董耐婷,2005(1)。
20.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综述,《外语界》,贾爱武,2005(1)。
21.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大纲的新变化,《外语界》,祝平,2005(1)。
22.语言测试的反拔作用与语言测试设计,《外语界》,李绍山,2005(1)。
23.《英语阅读网络课程》的设计、实践与评估――东南大学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改革实践个案研究,《大连外语学院学报》,郑玉琪,2005(2)。
24.语篇互文性与外语教学浅探,娄琦,2005(2)。
25.图式理论与二语写作,周遂,2005(2)。
26.基础英语教师如何在实施新《英语课程标准》中成为研究者,《国外外语教学》,邹为诚,2005(1)。
27.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途径,《国外外语教学》,程晓堂,2005(1)。
28.中国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国外外语教学》,司建国等,2005(1)。
29.短时记忆、外语听力理解与输入假设,《国外外语教学》,徐方,2005(1)。
30.试论八级考试大纲的重新修订及其影响,《国外外语教学》,吴伊南,2005(1)。
31.日本班综合英语课中加强写的能力的教学尝试,《国外外语教学》,孙章欣等,2005(1)。
32.不同英语语法教学效果对比,《国外外语教学》,夏章洪等,2005(1)。
33.通过口语活动促进词汇学习,《国外外语教学》,周爱洁,2005(1)。
33.标题与阅读,《国外外语教学》,卢促逖,2005(1)。
34.功能语言学语言教学研究成果概观,《外语与外语教学》,张德禄,2005(1)。
35.意义协商与外语焦点式任务型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方文礼,2005(1)。
36.词汇联想反应,《外语与外语教学》,白人立,2005(1)。
37.2004年6月大学英语甲级考试写作部分的命题探讨,《外语与外语教学》,简庆闽等,2005(1)。
38.基料库的外语教学与二语习得的链接,《外语与外语教学》,王龙吟等,2005(3)。
39.测试类型、题型及题型功能,《外语与外语教学》,王凤英,2005(3)。
40.试论需求分析在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意义和方法,《外语与外语教学》,管春林,2005(3)。
41.教师在计算机辅助英语写作中的十种角色,《外语电化教学》,周炳兰等,2005(1)。
42.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外语电化教学》,廖锦超,2005(1)。
43.高校网络英语教学:问题、特点及教师角色,《外语电化教学》,杨晓丽,2005(1)。
44.基于复合模式的英语教学设计与网络支撑系统实现,《外语电化教学》,王宁玲,2005(1)。
45.英语课件制作中美学的应用,《外语电化教学》,黄礼珍等,2005(1)。
46.数字语言教学系统的设计理念――基于语言教学,《外语电化教学》,冯春灿,2005(1)。
47.思维导图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外语电化教学》,陈敏,2005(1)。
48.基于网络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外语电化教学》,张亚伟,2005(1)。
49.强化网络课件中的学习过程监控,《外语电化教学》,赵文书,2005(1)。
50.案例教学和图式理论在ESP阅读网络课件中的综合运用,《外语电化教学》,马俊波,2005(1)。
51.英语网络学习策略缺失问题及其对策,《外语电化教学》,朱晔,2005(1)。
52.网络英语阅读自学课程中的反馈设计,《外语电化教学》,陈红,2005(1)。
53.大学生的媒体与网络使用情况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外语电化教学》,石玲等,2005(1)。
54.一种数字化英语学习语料库及其应用(下),《外语电化教学》,杨永林等,2005(1)。
55.香港双语教学尝试的经验教训及启示,《现代外语》,顾永琦等,2005(1)。
56.语言因素对英语现在完成时使用的影响,《现代外语》,顾凯等,2005(1)。
57.屈折词缀的缺失与中介语语法的损伤,《现代外语》,常辉,2005(1)。
58.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评判性思维能力研究,《外语教学》,刘东虹,2005(2)。
59.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语篇组织的影响,《外语教学》,李松涛,2005(2)。
60.探索外语阅读教学的新视角――Michael Hoey语义单位关系理论对外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外语教学》,陈运香,2005(2)。
61.如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知识――英语写作教学实验,《外语教学》,纪康丽,2005(2)。
62.动机因素影响英语口语学习的调查与分析,《外语教学》,汤闻励,2005(2)。
63.论外语教学的情感目标,《外语教学》,李银仓,2005(2)。
64.读者反应论在对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语言教学与研究》,褚江波,2005(2)。
65.比较句法项目的选取和排序,《语言教学与研究》,陈珺等,2005(2)。
66.外国学生“除了”句式使用情况的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肖奚强,2005(2)。
67.略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语言教学与研究》,李如龙,2005(2)。
68.“复调”理论与英语专业文学课上的“对话”,吴兰香,2005(1)。
69.三种听写评分标准的比较,《山东外语教学》,晓燕,2005(1)。
70.构建英语专业课内课外教学内容立体交叉的教学模式,《山东外语教学》,蒋显菊,2005(1)。
71.关于高校师范类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调查与分析,《山东外语教学》,刘倩等,2005(1)。
72.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实验研究,《山东外语教学》,王先荣,2005(1)。
73.性别与PEST口试成绩研究,《山东外语教学》,肖德法等,2005(1)。
74.论商务英语写作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模式,《山东外语教学》,阮绩智,2005(1)。
75.体裁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山东外语教学》,李红梅,2005(1)。
76.沉浸理论与外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孙厌舒,2005(1)。
77.精读教学中的文化输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山东外语教学》,赵彩红,2005(1)。
78.ECUP模式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山东外语教学》,吴庄等,2005(1)。
79.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学习顺序,《山东外语教学》,苏冰,2005(1)。
80.目标倾向与英语学习策略的关系,《山东外语教学》,王家明,2005(1)。
81.多媒体投影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证研究,《山东外语教学》,郭遂红,2005(1)。
82.关于如何缩短文化想象与文化现实之间的距离,《山东外语教学》,施叶丽,2005(1)。
83.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外语教学与研究》,蔡基刚,2005(2)。
84.二语语法教学理论综述,《外语教学与研究》,戴伟栋等,2005(2)。
85.元代外语教育说略,《外语教学与研究》,高晓芳,2005(2)。
86.英语分裂句的来源00兼论英汉分裂句差别之因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张和友,2005(2)。
87.内/外性格倾向优秀语言学习者学习策略运用研究,《外语学刊》,吴丽林,200592)。
88.日语能力测验试题中的语法项目,《外语学刊》,国艳萍,2005(2)。
89.作文能力结构的实证研究,《外语学刊》,胡友珍,2005(2)。
90.从联想测试看二语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张淑静,2005(2)。
91.从表外词语介入看汉语复合词的心理表征,《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蔡振光等,2005(2)。
92.搭建跨文化阅读理解框架背景与价值因素,《外语与翻译》,范生生,2005(1)。
93.从学习者个体差异到动态学策略,《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王世庆,2005(2)。
94.二语/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发展述评,《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邱传伟,2005(2)。
95.英语词汇学习三维途径理念下的词汇教学原则,《外语与外语教学》,崔义平,2005(4)。
96.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析,《外语与外语教学》,熊丽君,2005(4)。
97.汉语写作能力对英语写作质量的影响――项基于中国学习者语料的实证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王立非等,2005(4)。
98.外语教师的专业位置及其专业发展内涵,《外语与外语教学》,贾爱武,2005(4)。
99.英语多义系统习得实证研究,《外国研究》,瞿云华等,2005(2)。
100.认知过程研究与大学英语教学,《外国研究》,王正文,2005(2)。
101.高校语法核心教学模式调查,《外国研究》,王维佳,2005(2)。
102.从整体语言教学看非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兼谈《大学英语》(全新版)第一册Unit2 Text A的课堂设计,《外语界》,周红,2005(2)。
103.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初探,《外语界》,冯连漪等,2005(2)。
104.新闻报道活动运用于大学英语课的尝试,《外语界》,刘喜琴等,2005(2)。
105.对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口语自我纠错能力的研究,《外语界》,文秋芳等,2005(2)。
106.三论记忆与听力理解,《外语界》,陈吉棠,2005(2)。
107.“注意”规律在英语听力课堂中的启示与应用――关于英语听力课堂中学生“注意”问卷调查,《外语界》,王秀珍等,2005(2)。
108.口语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另解,《外语界》,陈明,2005(2)。
109.“歧义容忍度”影响英语学习对课堂英语教学的启迪,《外语界》,殷燕,2005(2)。
110.词汇教学法与英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培养,《外语界》,黎宏,2005(2)。
111.做好大学英语教学向双语教学过渡的接口工作――一次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融合一体的教学尝试,《外语界》,叶建敏,2005(2)。
112.全国日语专业四、八级测试的信度及效度研究,《外语界》,杨诎人等,2005(2)。
113.基于网络技术的词汇习得认知心理环境设计,《外语电化教学》,戴伟栋等,2005(2)。
114.网络真实语言学习环境中的模糊容忍,《外语电化教学》,曾瑜薇等,2005(2)。
115.网络远程教育的障碍及对策,《外语电化教学》,李基安,2005(2)。
116.对SCMC影响英语课堂的因素分析,《外语电化教学》,刘乃美等,2005(2)。
117.英语学生在CMC中的交际策略运用,《外语电化教学》,卢植等,2005(2)。
118.从ESP英语教学看电子邮件在商务英语写作过程中的作用,《外语电化教学》,王美玲,2005(2)。
119.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探索,《外语电化教学》,张海峰等,2005(2)。
120.CALL――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角色定位及应用策略,《外语电化教学》,孟凡胜,2005(2)。
121.大学英语自主式教学资源开发初探,《外语电化教学》,莫锦国,2005(2)。
122.网络写作课“写作学习语料库”中的教师评阅,《外语电化教学》,杨慧等,2005(2)。
123.中国英语学习者AND的“缺省”和“冗余”分析――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外语电化教学》,刘学敏,2005(2)。
124.字幕对伴随词汇习得的影响,《外语电化教学》,汪微,2005(2)。
125.英语听力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略探讨,《外语电化教学》,吴建强,2005(2)。
126.英语听力教学中元认知策略培训的实验研究,《外语电化教学》,何祖佳,2005(2)。
127.TEM4听力理解各部分难易程度分析及其对听力教学的启示,《外语电化教学》,李旭奎等,2005(2)。
128.引领外语测试新方向――计算机调适性语言测试,《外语电化教学》,陈冰冰,2005(2)。
129.SEPT口试方案设计,《外语电化教学》,王占礼等,2005(2)。
130.实用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牛津剑桥电脑英语分级测试评介,《外语电化教学》,耿殿磊等,2005(2)。
131.学术语篇体裁网络的构建与学术英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曾蕾,2005(5)。
132.英语写作心理障碍及其调适――过程写作法教学中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外语与外语教学》,张省林,2005(5)。
133.论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外语与外语教学》,李萍,2005(5)。
134.阅读教学的纠错思维,《外语与外语教学》,刘岗,2005(5)。
135.报刊教学与外语教改,《外语研究》,端木义万,2005(1)。
136.理解型教学法与应用型教学法的效果比较,《外语研究》,李凌云,2005(1)。
137.元认知在多媒体外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外语研究》,陈家旭,2005(1)。
138.交际策略问卷信度和效度的研究,《外语研究》,张荔等,2005(1)。
139.词块运用与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丁言仁,2005(3)。
140.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深层障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康莉等,2005(3)。
141.基础阶段英语专业学生元认知策略调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张萱,2005(3)。
142.对《高校俄语专业八馺考试大纲》的思考――与英语、日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的对比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刘素梅,2005(3)。
143.中国大学英语教师对“Focus-on-Forms”和“Focus-on-Form”教学方法的认知,《外语教学》,张香存,2005(3)。
144.试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外语教学》,张文霞,2005(3)。
145.听力测试的构想效度及其实现,《外语教学》,何勇斌,2005(3)。
146.关于建立ESP老教师教育模式的思考,《外语教学》,陈冰冰,2005(3)。
147.语言哲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董岩,2005(3)。
148.中国英语学习者错误探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张立飞等,2005(3)。
149.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互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再探索,《四川外语学院学报》,赵光慧,2005(3)。
150.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山东外语教学》,贾卫国,2005(2)。
151.大学商务英语课程团队教学法,《山东外语教学》,肖典英,2005(2)。
152.英语专业口语课程测试的模式设计,《山东外语教学》,刘静等,2005(2)。
153.教师话语在课堂互支中的人际功能,《山东外语教学》,高丽娟,2005(2)。
154.词汇教学法与研究生英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李红,2005(2)。
155.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吴一安,2005(3)。
156.高校英语教师发展需求调查与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周燕,2005(3)。
157.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外语教学与研究》,刘学惠,2005(3)。
158.语用习得的认知特征和影响因素述评,《外语教学与研究》,刘润清等,2005(3)。
159.在线同伴评价在写作能力发展中的作用,《外语教学与研究》,蒋宇红,2005(3)。
160.英语语篇的词汇模式与中学层面语篇教学――兼谈语篇的词汇教学,《国外外语教学》,马德容,2005(2)。
161.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探索,《国外外语教学》,胡一宁,2005(2)。
162.高二学生利用语境线索猜测词义的研究报告,《国外外语教学》,孙兵等,2005(2)。
163.国内外课堂互动研究状况述评,《国外外语教学》,徐飞,2005(2)。
164.语言?习得?交际法――对交际法语言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探讨,《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章礼霞,2005(2)。
165.对国内“双语教学”现象的分析,《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贾明舫,2005(2)。
166.英语听力理解的图式制约,贺玲,2005(2)。
167.相似中的不似――浅析双语专业法语教学中的英语干扰问题,《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王宏伟等,2005(2)。
168.外语专业教学实施分制促进教学管理的改革略论,《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毕胜利,2005(2)。
169.外语学习能力的实质:认识与再认识――以二语习得研究为视角,《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马冬梅,2005(2)。
170.英语复述过程的语篇意识,《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王蕾,2005(2)。
171.一些现行外语测试的负面反拨效应剖析,《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李蓂,2005(2)。
172.简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之主要策略,《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赵凌君,2005(2)。
173.论交互式外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李洋,2005(2)。
174.学生会安下心来、爱安下心来和能写好的作文题――谈英语写作任务的设计,《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刘军怀等,2005(2)。
175.阅读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万霖等,2005(2)。
176.日语教学与文化导入,《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李杰,2005(2)。
177.多媒体环境下互动式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探索与思考,《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金国臣,2005(2)。
178.坚持科学创新精神,改进英语语法体系,《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周开鑫,2005(1)。
179.英语专业研究生创新教育思路探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王雪梅等,2005(1)。
180.关于我国外语教学研究中统计分析运用的讨论,《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杨军,2005(1)。
181.对法语教学法I’ěclectisme现象的理性思考《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傅荣,2005(2)。
182.论词典使用对提高搭配能力的意义,《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武继红,2005(2)。
183.论本科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内容,《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张金陵等,2005(2)。
184.情绪调节教学模式与第二语言课堂焦虑调控,《四川外语学院学报》,范琳等,2005(2)。
185.双赢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周群,2005(2)。
186.英语专业高低级学生学习观念比较研究,《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李旭奎,2005(1)。
187.论交际法的教学效应,《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龙献平,2005(1)。
188.互动性原则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石洛祥等,2005(1)。
189.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刘红等,2005(1)。
190.从培养认知到创意表达,《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黄传根,2005(1)。
191.试谈全国普通高考英语科作文题评分标准的若干问题,《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王洋,2005(1)。
192.日语测试与日语教学的相互作用关系――由大学日语四级考试和国际日语能力考试谈起,《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杨秀娥等,2005(1)。
四、外国文学研究:
1、布尔加科夫与果戈理:语言学史的对话,《外国文学评论》,许志强,2005(1)。
2、通灵者,今安在?――纪念兰波诞辰150周年,《外国文学评论》,王以培,2005(1)。
3、智慧与恐惧:两种“存在的图”――昆德拉与卡夫卡小说美学的比较研究,《外国文学评论》,胡志明,2005(1)。
4、《诺斯托罗莫》的空间解读,《外国文学评论》,邓颖玲,2005(1)。
5、间离与共鸣的对立统一――论《高加索灰阑记》中歌曲的作用,《外国文学评论》,谢芳,2005(1)。
6、卡夫卡的自虐狂倾向及其触发因素,《外国文学评论》,周何法,2005(1)。
7、论劳伦斯反进化论的自然观,《外国文学评论》,程心,2005(1)。
8、拉伯小说对德意志市民性的悖论性认识多元化叙事视角,《外国文学评论》,谷裕,2005(1)。
9、成长教育游说的日常时间性,《外国文学评论》,王炎,2005(1)。
10、斯蒂夫特的“柔和则”及其创作实践,《外国文学评论》,张芸,2005(1)。
11、在“进步”的车轮之下――重读《玛丽?巴顿》,《外国文学评论》,殷企平,2005(1)。
12、全球化语境的反思和外国文学研究的当下使命,《外国文学评论》,张弘,2005(1)。
13、流亡、思乡与当代移民文学,《外国文学评论》,王腊宝,20005(1)。
14、个人毁灭与英雄崇拜――20世纪二三十年代俄罗斯文学阐释之一,《外国文学评论》,刘亚丁,2005(1)。
15、《我的安东尼亚》中的生态境界,《外国文学评论》,孙宏,2005(1)。
16、辛格笔下的女性,《外国文学评论》,乔国强,2005(1)。
17、对日本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几点思考,《外国文学评论》,孟庆枢,2005(1)。
18、文学翻译研究与外国文学学科建设――吴元迈先生访谈录,《外国文学研究》,高玉,2005(1)。
19、关于语言学伦理学批评,《外国文学研究》,聂珍钊,2005(1)。
20、The Claim of the Idea: Ethics in Ibsen’s Dramas. 《外国文学研究》, Knut Brynhidsvoll.2005(1)..
21、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意义,《外国文学研究》,王宁,2005(1)。
22、文学伦理批评的当下性质,《外国文学研究》,刘建军,2005(1)。
23、“文学伦理学批评”之管见,《外国文学研究》,乔国强,2005(1)。
24.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三维指向,《外国文学研究》,邹建军,2005(1)。
25、Textual From and Cultural Affect: William Empson’s Double-Plot and Raymod William’s Structure of Feeling. 《外国文学研究》, Pamela McCallum.2005(1)。
26、失落的“黄金时代”――谈陀叫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外国文学研究》,卢群,2005(1)。
27、解读《铬角兽》:在偶然世界昊对真和善的求索,《外国文学研究》,何伟文,2005(1)。
28、隐含的历史政治修辞:《都析林人》中的两个故事为例,《外国文学研究》,郭军,2005(1)。
29、福楼拜“非个人化”原则的哲学基础,《外国文学研究》,王钦峰,2005(1)。
30、Black Atlantic or Black Athena?—Neo-slave Narratives in Contemporary Fiction. 《外国文学研究》,Judie Newman .2005(1).
31、论吉奥加玛在戏剧创作中对印第安传统文化的回归,《外国文学研究》,邹惠玲,2005(1)。
32、试论自白诗的治疗作用,《外国文学研究》,彭予,2005(1)。
33、一个好人难寻的罪人世界――奥康纳短篇小说中的原罪观探析,《外国文学研究》,孙丽丽,2005(1)。
34、写实主义潮流在现代中国如何可能――俄国文化对现代中国文学影响问题的研究,《外国文学研究》,林精华,2005(1)。
35、中西“空白”之比较,《外国文学研究》,李克和等,2005(1)。
36.从结构到交换――评伊恩?里德的后殖民叙事交换理论,《外国文学研究》,王腊宝,2005(1)。
37.T?S艾略特对“九叶诗人”的影响,《外国文学研究》,王小林,2005(1)。
38.历史的关联:“九叶”诗派接受T?S ?艾略特探源,《外国文学研究》,董洪川,2005(1)。
39.卡塔卡利舞剧的叙事诉求,《外国文学研究》,孟昭毅,2005(1)。
40.梵声佛曲与汉辞华章――中钱古典戏剧因缘,《外国文学研究》,王燕,2005(1)。
41.男性作家的写作策略――评介责德尔?古马尔笔下的女性形象,《外国文学研究》,魏丽明,2005(1)。
42.战后英国小说:后殖民实验主义,《外国文学研究》,罗世平,2005(1)。
43.美国生态文学及生态批评述评,《外国文学研究》,刘玉,2005(1)。
44.阅读的危机与语言的寓言性――论保尔?德曼对卢梭《新爱洛伊丝》的解读,《外国文学研究》,昂智慧,2005(1)。
45.海盖特的沉思者:柯尔律治晚年思想一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陶家俊,2005(1)。
46.当代美国小说与族裔文化身份阐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江宁康,2005(1)。
47.反抗异化 追寻理性――《傻瓜威尔逊》主题新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李红等,2005(1)。
48.《比目鱼》,一历史主义小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丰卫平,2005(1)。
49.从早期三部曲看夏目潄石的情感世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李光贞,2005(1)。
50.论勃洛克的诗歌语言编码艺术,《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袁顺芝,2005(1)。
51.泰国近代语言学的起因与发展,《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李鍵,2005(1)。
52. 语言建构与现实主义小说中的真实悖论,《外语教学》,封宗信,2005(1)。
53.从文体抵达意义――角读乔一首爱情诗里的“失衡突出”,《外语教学》,吴显友,2005(1)。
54.文学大家气质后的政治思想张力――论卡夫卡《城堡》、《审羊》的悖论艺术,《外语教学》,潘利锋等,2005(1)。
55.多丽斯?莱辛短篇小说《弃心记》的艺术魅力浅析,《外语与外语教学》,马爱华,2005(2)。
56.对两首知遇知音诗的文学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岺群霞,2005(2)。
57.从人主义教育看英国文艺复兴女性观,《外语与外语教学》,杨金才,2005(1)。
58.拉斯普京创作中的“梦”意象,《外语与外语教学》,孙玉华,2005(1)。
59.法国“新小说”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外语与外语教学》,宋学智等,2005(3)。
60.反思,从独白走向对话――重构建构主义外语教育观,《外语与外语教学》,田星,2005(1)。
61.布莱克诗歌创作中的东方因素,《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张思齐,2005(1)。
62.试论美国19世纪下半叶的牛仔小说,《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陈许,2005(1)。
63.试论《呼啸山庄》的戏剧特点,《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刘永杰,2005(1)。
64.在文本与现实之间――浅析日本近代语言学中的中国形象,《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李雁南,2005(1)。
65.劳伦斯笔下的彩虹,《外国语》,殷企平,2005(1)。
66.《使女的故事》中的权力和抵抗,《外国语》,王苹等,2005(1)。
67.西方女性哥特研究――兼论女性主义性别与体裁理论,《外国语》,林斌,2005(2)。
68.布鲁姆“诗学误读”理论与互文性的误读,《外语教学》,胡宝平,2005(2)。
69. 再论《去吧,摩西》的内在统一性,《山东外语教学》,易艳萍,2005(1)。
70. 高度的浓缩 精妙的平凡――《伊鞭林》的多重主题分析,《山东外语教学》,张宏薇,2005(1)。
71.善恶之间――对《罗生门》的结构主义解读,《山东外语教学》,王蔚,2005(1)。
72.“对话的不可完成性”质疑――巴赫金对话理论解读与评析:以《檀香刑》为参照对象,《山东外语教学》,胡凤华,2005(1)。
73.俄国现代主义的是是非非:欧洲有与本土的,先锋的与传统的,《外语学刊》,林精华,2005(2)。
74.列夫?托尔斯创作中的宗教存在主义意识――谈抵尔斯泰创作中的“死亡”主题,《外语学刊》,戴卓萌,2005(2)。
75.从比喻功能到心理描写:论英国文学中的“那喀索斯”主题衍变,《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蒋虹,2005(2)。
76.从叙述学角度谈品彻?马丁的二度死亡,《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王卫新,2005(2)。
77.菲茨杰拉德主要作品中的父亲形象解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陈爱华, 2005(2)。
78.当烤炉成为圣坛――评《乐园》中历史的重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冯平等,2005(2)。
79.“比较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的认知与思考,《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李迎丰,2005(2)。
80.日本谣曲《咸阳宫》:历史的叙述与文学的想象,《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张哲俊,2005(2)。
81.论日本私小说的语言学土壤――日本私小说的历史和社会成因分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李先瑞,2005(2)。
82.中日接受外来文化之心理学考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王蔚,2005(2)。
83.试论《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修辞手法“换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王加兴,2005(2)。
84.《追忆似水年华》的叙事时间研究,《外语与翻译》,张介明,2005(1)。
85.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赫索格》和《围城》人物形象对比研究,《外语与翻译》,陈玉涓,2005(1)。
86.感性改良主义者狄更斯,《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严幸智,2005(2)。
87.女性的悲剧――论《巴龙?伽南》中的女性观点,《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吴兆颖,2005(2)。
88.犯罪小说的功能主义解读,《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司建国,2005(2)。
89.劳伦斯的女性意识和双性主题,《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陈璟霞,2005(2)。
90.论解构主义的范化品格与文化视野,《外语与外语教学》,王建平,2005(4)。
91.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在中国,《外语与外语教学》,张龙海,2005(4)。
92.The Poetry Hoax,《外国文学研究》,Bob Perelman, 2005(2)。
93.以普拉斯“女拉撒路”为例论非私人化诗歌理论,《外国文学研究》,傅浩, 2005(2)。
94.关注绿色生命 探索精神和心灵――评西奥多?罗特克的诗,《外国文学研究》,林玉鹏,2005(2)。
95.波德莱尔诗歌中的“现代性意义危机”及其救赎方式,《外国文学研究》,钟丽莤,2005(2)。
96.战争对于莎士比亚的利用:一个文学为社会所用的个案,《外国文学研究》,程朝翔,2005(2)。
97.施莱格尔对莎士比亚的解读,《外国文学研究》,李伟民,2005(2)。
98.普洛斯彼罗的魔法和凯列班的诉求――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暴风雨》,《外国文学研究》,段方,2005(2)。
99.叶芝象征主义戏剧的伦理理想,《外国文学研究》,刘立辉,2005(2)。
100.论D?H?劳伦斯的道德理想与社会冲突,《外国文学研究》,杜隽,2005(2)。
101.论哈克的功利主义道德观,《外国文学研究》,程心,2005(2)。
102.散居族裔批评与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张冲,2005(2)。
103.从惠特莉到道格拉斯看美国黑人奴隶文学中的自我建构,《外国文学研究》,王育平等,2005(2)。
104.文本的狂欢世界:诺曼?梅勒作品中的互文性策略解读,《外国文学研究》,谷红丽,2005(2)。
105.从《丧钟为谁而鸣》管窥海明威的生态主义意识,《外国文学研究》,戴桂玉,2005(2)。
106.《汀克溪的朝圣合现代主义,《外国文学研究》,张建国,2005(2)。
107.《笹川原小姐的传奇》中“疯”的多重意义解构,《外国文学研究》,周晓刚,2005(2)。
108.简析《菊花》的叙事结构,《外国文学研究》,姜淑芹等,2005(2)。
109.Memoirs of Survivor: Masuji Ibuse’s Black Rain, 《外国文学研究》, Peter Messent.2005(2)。
110.中岛敦小说的创作流变与《左传》,《外国文学研究》,李俄宪,2005(2)。
111.图画与戏剧:康拉德对小说艺术的探索,《外国文学研究》,屈平,2005(2)。
112.论《我们的祖先》对童话的借鉴和超越,《外国文学研究》,刘旭,2005(2)。
113.中国乔伊斯研究20年,《外国文学研究》,杨建,2005(2)。
114.卡森?麦卡勒斯20世纪四十个代小说研究述评,《外国文学研究》,林斌,2005(2)。
115.弗吉尼亚?吴尔夫论小说,《外国研究》,王丽亚,2005(2)。
116.梭罗:一个后殖民作家,《外国研究》,陈乐福,2005(2)。
117.中加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成分对比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杨俊峰,2005(5)。
118.作为能指的气味――对聚斯金德《香水》的一种解读,《外语研究》,谢建文等,2005(1)。
119.孤岛上的荒唐游戏――对《蝇王》的心理分析批评,《外语研究》,王彦兴等,2005(1)。
120.柏拉图对西方作家理论的奠基,《外语研究》,刁克利,2005(1)。
121.川端康成小说《禽兽》中的时空探讨,《外语研究》,马朝红,2005(1)。
122.关于西方文体学新发展的思考――兼评普森的《文体学》,《外国语》,申丹,2005(3)。
123.复杂的词语世界――《芬尼根的守灵》词语解读,《外国语》,戴从容,2005(3)。
124.论“逆某”:人格结构第四维――兼评翰?福尔斯的小说,《外国语》,张和龙,2005(3)。
125.陌生的诱惑――劳伦斯作品中的陌生感及其根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刘春芳,2005(3)。
126.德国文学中的后现代印痕,《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谢建文,2005(3)。
127.克莱斯特的语言理论及其现代性,《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阮慧山等,2005(3)。
128.人生戏的“脱落者“――评《敦煌》的虚构人物,《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杨久成,2005(3)。
129.格雷厄姆?格林长篇小说“宗教”主题初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温华,2005(3)。
130.凯瑟琳娜性格特征转型刍议,《外语教学》,梁建萍,2005(3)。
131.惠特曼《草叶集》中的“自我”观念,《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李永毅,2005(3)。
132.女性主义批评对奥菲利娅的解读,《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叶倩,2005(3)。
133.约翰?厄普代克的宗教观与其笔下的东方宗教,《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郝蕴志,2005(3)。
134.腐朽的百合花――从人物原型看《旋紧螺丝》的道德主题,《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张军,2005(3)。
135.解构神秘:《傅科摆》的主题,《外国文学评论》,马凌,2005(2)。
136.柏拉图如何为诗辩护?《外国文学评论》,王柯平,2005(2)。
137.“矛盾修辞”与文明的悖论,《外国文学评论》,刘波,2005(3)。
138.卡夫卡《城堡》中的权力形态,《外国文学评论》,谢莹莹,2005(2)。
139 .后殖民语境下的美国土著文学――路易丝?厄德里齐的《痕迹》,《外国文学评论》,王建平,2005(2)。
140.后殖民旅行写作与身份认同――V.S.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解读,《外国文学评论》,张德明,2005(2)。
141.揭穿自然的美丽神话――论耶利内克小说《哦荒野,哦防备它》,中的自然主题,《外国文学评论》,聂军,2005(2)。
142.哈代作品中的怀旧,《外国文学评论》,胡宝平,2005(2)。
143.《上海游记》:一个充满隐喻的文本,《外国文学评论》,邱雅芬,2005(2)。
144.《贝奥武甫》中基督教和日耳曼两大传统的并存与融合,《外国文学评论》,肖明翰,2005(2)。
145.狄更斯小说中的监狱,《外国文学评论》,赵炎秋,2005(2)。
146.创新与开拓――论布伦塔诺诗歌的意义《外国文学评论》,,刘润芳,2005(2)。
147.济慈诗学三议,《外国文学评论》,张思齐,2005(2)。
148.从拉伯雷到雨果――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谈起,《外国文学评论》,吴岳添,2005(2)。
149.悔悟激情――重读《弗兰肯斯坦》,《外国文学评论》,陈妹波,2005(2)。
150.《罗慕拉》:出走的重复与责任概念的重建,《外国文学评论》,乔修峰,2005(2)。
151.对我国福克纳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陶洁,2005(3)。
152.威廉?福克纳小说的建筑理念,《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朱振武,2005(3)。
153.男/女或女/男:从福克纳之权主义研究谈起,《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武月明,2005(3)。
154.荒野文学序列中的《我弥留之际》,《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刘国枝,2005(3)。
155.《我弥留之际》的戏仿性,《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孙万军,2005(3)。
156.荣誉、理想、慷慨、爱情――昆丁堂吉诃德式的骑士精神及其表现,《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刘洊波,2005(3)。
157.艾萨克?麦卡斯林,西方的“真人”――从道家思想和生态主义看福克纳的《熊》,《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高岚,2005(3)。
158.没有男人的女人――福克纳短篇小说《曾有过这样一位女王》的女性主义解读,《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韩启群,2005(3)。
159.威廉?福克纳的创作历程,《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黎明,2005(3)。
160.对话与互动――浅析戴维?洛奇三部曲的复调艺术特色,《四川外语学院学报》,丁兆国,2005(3)。
161.侦析受与罪的纠缠――贝?史令克《受之逃遁》的语言学追求,《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印芝虹,2005(3)。
162.生的激越 死的欲求――析杰克?伦敦之死,《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易建红,2005(3)。
163.不可言而言之――解构莫里森《爱娃》中“树”的意象,《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钱程,2005(3)。
164.具象与具象衔接,《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夏日光,2005(3)。
165.叙事性的认知图式及认知基础,《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唐伟胜等,2005(3)。
166.盲点的破壳――近十年来芥川之介研究综述,《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唐琼,2005(3)。
167.相同的人性诉求,不尽相同的思维方式――中英爱情诗中隐喻对比研究,《山东外语教学》,王丽皓,2005(2)。
168.自我忏悔与自我惩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原罪观念和赎罪之道,《山东外语教学》,鹿国治,2005(2)。
169.谈《秋颂》的意象功能与生态背景,《山东外语教学》,陈葵阳,2005(2)。
170.劳伦斯与圣经典故,《山东外语教学》,田鹰等,2005(2)。
171.论《猪人》系列的叙事视角,《山东外语教学》,张颖等,2005(2)。
172.意境――意象派诗歌难以企及的境界――中国古典诗歌与意象派诗歌的审美比较,《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周汀萍,2005(2)。
173.重读华兹华斯 追溯人类生态意识渊源,《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鲁春芳,2005(2)。
174.论布莱克《天真之歌》的天真,《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张珣,2005(2)。
175.对爱的真切呼唤――论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基督教倾向,《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李伟民,2005(1)。
176.艾略特的传统秩序与基督教拯救观,《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陈才忆,2005(1)。
177.分裂的主体、失落的灵魂――论弗罗斯特诗歌中自然与社会的辩证法,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郭方云,2005(1)。
178.对话精神的缺失――试评《大师和玛格丽特》的人物塑造,《四川外语学院学报》,谢周,2005(1)。
179.《爵士乐》的后现代现实主义叙述阐释,《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焦小婷,2005(1)。
180.瞻“前”顾“后”之悟――论谭恩美作品中的新原始主义元素,《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张琼,2005(1)。
181.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恋爱中的女人》,《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卢敏,2005(1)。
182.主体性:女性主义的局限性,《四川外语学院学报》,赵淳,2005(1)。
183.从读者经验到阐释社会――斯坦利?费什的读者反应批评评介,《四川外语学院学报》,任虎军,2005(1)。
184.艾略特和史蒂文斯诗学之比较,《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李莉等,2005(2)。
185.守望父亲的花园――乔伊斯和鲁迅比较研究之六,《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王革,2005(2)。
186.跨文化误读与接受:《欲望号街车》在中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吾文泉,2005(2)。
187.弗拉基米?纳博科夫的游戏,《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马红旗,2005(2)。
188.国内外斯坦贝克研究的进发和缺失,《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田俊武等,2005(2)。
189.英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后殖民解读述评,《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孙妮,2005(2)。
190.从《圣露西节之夜》看约翰?多恩诗歌中的现代性,《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南方,2005(2)。
191.一位普通美国人的悲剧原型――论《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悲剧形象,《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马可云,2005(2)。
192.冲突与融合――评惠特莉诗歌中的两种声音,《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王育平等,2005(2)。
193.简评奥斯丁的早期作品及其未完成的小说片段,《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刘新民,2005(2)。
194.没有形象的诗――雅各岱的《短歌集》评析,《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冯光荣,2005(1)。
195.从语篇分析的角度解读塞尔姆的小说语言,《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曹路漫,2005(1)。
五、翻译理论研究:
1.翻译的层次性、译者的一致性和原则的可控性――兼论孤立文本文体风格的中介现象,《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周领顺,2005(1)。
2.谈汉语人名翻译的规范问题,《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辛献云,2005(1)。
3.目的论观照下的翻译失误――一些大学网站英文版例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范勇,2005(1)。
4.“M=T”文法转换规则与机器翻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薛恩奎,2005(1)。
5.中西译论对话的不可能、可能及其他,《外语教学》,朱桂成,2005(1)。
6.从意象、物象看描写语文的翻译,《外语教学》,金杰,2005(1)。
7.谈翻译和翻译理论研究中的几种倾向,《外语教学》,汪福祥,2005(1)。
8.诗歌鉴赏的差异性与诗歌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穆诗雄,2005(2)。
9.秘响傍通 伏采潜必――从互文性的角度看《文心雕龙?原道》中“文”的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孙昌坤,2005(2)。
10.翻译?文本?话语权力――翻译文本的本土化进程,《外语与外语教学》,刘珩,2005(2)。
11.“关联域”视角中的互文性翻译,《语言与翻译》,李占喜,2005(1)。
12.略论翻译艺术方法的相反相成,《语言与翻译》,李万君,2005(1)。
13.翻译学中的语境与语篇分析,《语言与翻译》,孟建国,2005(1)。
14.文学翻译批评中运用语言学接受理论的合理性局限性,《外语与外语教学》,卞建华,2005(1)。
15.试论词汇层面翻译的认知取向,《外语与外语教学》,肖坤学,2005(1)。
16.汉诗英译中 的人称确定与译者的诠释空间――从《葬花辞》的三种译文谈起,《外语与外语教学》,温建平,2005(1)。
17,论译学词典的研编,《外语与外语教学》,黄希玲等,2005(1)。
18.中西翻译观对比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司显柱,2005(3)。
19.从皮尔斯符号学角度看翻译对等,《外语与外语教学》,卢巧丹等,2005(3)。
20.翻译研究的范式变革与观念更新,《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何绍斌等,2005(1)。
21.辩证性――关联理论的翻译本体论阐释,《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张景华,2005(1)。
22.评析《尤利斯》两个中译本对圣经内容的翻译,《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任东升,2005(1)。
23.关于西方翻译理论发展史的几点思考,《外国语》,谭载喜,2005(1)。
24.功能加忠诚――介评克里丝汀?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外国语》,张美芳,2005(1)。
25.翻译文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二十世纪初与二十翘尾巴我国翻译文学主题和来源的调查与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姜秋霞等,2005(1)。
26.翻译研究期待百花齐放,《上海翻译》,林克难,2005(1)
27.西方古代翻译思想之遗产,《上海翻译》,范守义,2005(1)。
28.语言模糊性与翻译,《上海翻译》,毛荣贵等,2005(1)。
29.如何翻译swallow one’s own lies? 《上海翻译》,周新 ,2005(1).
30. 论旅游指南翻译的主题信息突出策略原则,《上海翻译》,管利沙,2005(1)。
31.文化差异与电视新闻翻译 ――以选送CNN World Report 的新闻汉译英为分析个案,《上海翻译》,吴自选,2005(1)。
32.论标示语的翻译,《上海翻译》,卞正东,2005(1)。
33.关于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调查与研究,《上海翻译》,王占斌,2005(1)。
34.试论认知图式关照下的翻译教材练习设计,《上海翻译》,陶友兰等,2005(1)。
35.翻译――利用母语促进外语教学的有效手段,《上海翻译》,张季红,2005(1)。
36.翻译批评:动向与策略,《上海翻译》,郑延国,2005(1)。
37.对林语堂“文化变译”的再思考,《上海翻译》,李贵升,2005(1)。
38.对南京巨型翻译试题“正确答案”的质疑,《上海翻译》,周领顺,2005(1)。
39.简论译作序言跋语对于翻译研究的意义,《上海翻译》,孙昌坤,2005(1)。
40.关于“纸老虎”和“精神文明”的译法,《上海翻译》,过家鼎,2005(1)。
41.“纸老虎”和Paper Tiger的词源与释义,《上海翻译》,孟伟根,2005(1)。
42.透视美国新闻期刊对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上海翻译》,顾静,2005(1)。
43.英语最新外来语初探,《上海翻译》,高永伟,2005(1)。
44.一个能同时检索近千产部在线词典的搜索引擎,《上海翻译》,章进忠,2005(1)。
45.文化介入翻译过程的实验研究,文军,2005(1)。
46.中国传统译论基本概念的嬗变与衍化――马建忠“善译”理论之现代诠释,《外语学刊》,王洪涛,2005(1)。
47.思考与启示――伽达默尔的哲学思想与翻译研究,《外语学刊》,伍凌,2005(1)。
48.解构主义的翻译创造性与主,《中国翻译》,黄振定,2005(1)。
49.翻译研究实证方法评析――翻译学方法论之二,《中国翻译》,姜秋霞等,2005(1)。
50.TAPs翻译过程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中国翻译》,李德超,2005(1)。
51.也谈诗歌翻译――兼论黄杲炘先生的“三兼顾”译诗法,《中国翻译》,王宝童,2005(1)。
52.文化多样性与翻译的使命,《中国翻译》,许钧,2005(1)。
53.德里达与翻译理论的解构――悼念一代翻译理论宗师德里达,《中国翻译》,王宁,2005(1)。
54.价值冲突中的《圣经》翻译――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翻译策略和关键译名选择,《中国翻译》,夏元,2005(1)。
55.翻译学研究生教学探讨,《中国翻译》,穆雷,2005(1)。
56.中澳口译水平考试及资格认证对比谈,《中国翻译》,任文,2005(1)。
57.转义词语的理解与翻译――2004年TEM8英译汉阅读卷有感,《中国翻译》,潘卫民等,2005(1)。
58.英汉语篇衔接对比与翻译策略2004年TEM8英译汉试卷评析,《中国翻译》,邵志洪等,2005(1)。
59.外宣英译的策略及其理据,《中国翻译》,袁晓宁,2005(1)。
60.英文招标文件的文体特征及翻译,《中国翻译》,徐勤,2005(1)。
61.REQUIRE用法译评,《中国翻译》,吴国良,2005(1)。
62.从解释学、对话理论和权力话语谈文学译文的杂合,《外国语》,胡敏文,2005(2)。
63.美学翻译家朱光潜论,《外语教学》,刘全福,2005(2)。
64.语篇翻译中情景取向,《外语教学》,刘庆元,2005(2)。
65.试论文学翻译的“复合间性”,《外语教学》,田传茂,2005(2)。
66.翻译的目标及其实现,《外语教学》,石春让,2005(2)。
67.论翻译过程的语义隐显转换,《山东外语教学》,王克明,2005(1)。
68.翻译中基于动态语境词义的共时与历时分析,《山东外语教学》,高玉兰,2005(1)。
69.从文体功能看语言变异的翻译――比较《围城》一封家书的两种译文,《外语学刊》,张文涛等,2005(2)。
70.不能用“等效”原则解读奈达的翻译理论,《外语学刊》,李田心,2005(2)。
71.语篇层面的改编翻译研究,《外语学刊》,刘庆元,2005(2)。
72.中国语用翻译研究,曾文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
73.重构?体验?融合――文学翻译的诠释学视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张德让,2005(2)。
74.英语小说自由间接引语的翻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杨斌,2005(2)。
75.文学翻译批评的双层定量模式,《外语与翻译》,王树槐等,2005(1)。
76.中国当代最具影响的八大译家与译论,《外语与翻译》,佘协斌等,2005(1)。
77.称谓语的模糊翻译研究,《外语与翻译》,李文戈等,2005(1)。
78.试论翻译中的意义偏离现象,《外语与翻译》,曹丹红,2005(1)。
79.翻译的目标,《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金隄,2005(2)。
80.加拿大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起源、发展和现状,《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刘亚儒,2005(2)。
81.解构主义?语言与翻译?误读与困境,《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马志刚,2005(2)。
82.中国古诗英译的诗体和散体,《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颜学军,2005(2)。
83.论翻译对策的限度,《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张鹏,2005(2)。
84.如何认知和达到口译准确、完整、简捷、传神,《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张振山,2005(2)。
85.翻译中语言冗余与经济现象探析,《外语与外语教学》,徐莉娜,2005(4)。
86.浅论诗性效果在文学翻译中的保留,《外语与外语教学》,刘莉琼,2005(4)。
87.范式视角的不可译性和可译性,《外语研究》,丰国欣,2005(2)。
88.语境制约与国内的归化/异化论――西方译论在中国的个案分析,《外语研究》,尹衍桐,2005(2)。
89.论新旧文本观的解释学基础,《外语研究》,杨淑华,2005(2)。
90.图式分析隐喻翻译中的认知过程,《外语与外语教学》,张美芳,2005(5)。
91.语言变异的翻译对策,《外语与外语教学》,刘卫东等,2005(5)。
92.俄罗斯语言翻译学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杨仕章,2005(5)。
93.从佛经与圣经翻译看中西方翻译传统的相似性,《上海翻译》,张春柏等,2005(2)。94.翻译的混沌与秩序,《上海翻译》,褚东伟,2005(2)。
95.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诠释及对语言形式翻译的指导,《上海翻译》,王治琴,2005(2)。
96.文本类型与地名译写,《上海翻译》,廖七一,2005(2)。
97.汉语文化对音译外来词的规约,《上海翻译》,郑厚尧,2005(2)。
98.《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翻译中的政治考虑,《上海翻译》,过家鼎,2005(2)。
99.商务英汉翻译中的问题及其对策,《上海翻译》,李太志,2005(2)。
100.旅游资料的语用翻译,《上海翻译》,叶苗,2005(2)。
101.从法律英语词汇特点看法律文献汉译英,《上海翻译》,张新民等,2005(2)。
102.口译教学中的相关语用链接,《上海翻译》,陈小慰,2005(2)。
103.交传技能训练的五大模块,《上海翻译》,陈翔,2005(2)。
104.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上海翻译》,万鹏杰,2005(2)。
105.为什么对外宣传中常有翻译谬误?《上海翻译》,刘季春,2005(2)。
106.从学生翻译错误看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翻译教学,《上海翻译》,张卓等,2005(2)。
107.浅论英语商标翻译,《上海翻译》,陈振东,2005(2)。
108.是Standing Vice President 还是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上海翻译》,黄大卫,2005(2)。
109.CREDIT用法译评,《上海翻译》,吴国良,2005(2)。
110.昌科学 、殖民权的译俊――马君武,《上海翻译》,袁斌业,2005(2)。
111.中国是不是“翻译强国”?《上海翻译》,许渊冲,2005(2)。
112.物名翻译及其标准化进程,《上海翻译》,涂和平,2005(2)。
113.当代译论流变的哲学溯源,《外语研究》,汤君,2005(1)。
114.论口译测试的规范化,《外语研究》,冯建中,2005(1)。
115.翻译研究: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中国翻译》,陈大亮,2005(2)。
116.翻译研究中的新历史主义话语,《中国翻译》,朱安博,2005(2)。
117.Translator Irony,《中国翻译》,Theo Hermans,2005(2)。
118.论译者的译材选择与翻译策略取向――利玛窦翻译活动个案研究,《中国翻译》,屠国元等,2005(2)。
119.翻译学学科建设新起点――2004年中国译坛综述,《中国翻译》,田雨,2005(2)。
120.听季羡林翻译,《中国翻译》,李景端,2005(2)。
121.翻译的“学”与“术”――兼谈我国高校翻译系科(专业)面临的问题,《中国翻译》,何刚强,2005(2)。
122.一次跨越国界的翻译学术盛会――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侧记,《中国翻译》,董娜,2005(2)。
123.专业化道路:中国口译发展的新趋势――兼评国际口译大会暨第五届全国口译实践、教学与研究会议,《中国翻译》,慕媛媛等,2005(2)。
124.论翻译学词典的特征与释义原则,《中国翻译》,张柏然等,2005(2)。
125.通俗文学对译者的挑战,《中国翻译》,陈小慰,2005(2)。
126.介绍一部中国散文经典译作――兼谈David Pollard的汉英翻译艺术,《中国翻译》,刘志聪,2005(2)。
127.“口译在中国”调查报告,《中国翻译》,王恩冕,2005(2)。
128.“体”、“神”、“表”平衡模式是评估文学翻译的科学方法吗,《中国翻译》,许渊冲,2005(2)。
129.法律翻译中的“条”、“款”、“项”、“目”,《中国翻译》,屈文生等,2005(2)。
130.“法人”英语译斪确定,《中国翻译》,赵德玉等,2005(2)。
131.浅谈英文化妆品说明书美学翻译,《中国翻译》,郑玉琪等,2005(2)。
132.拿汉语读,用英文写――说说葛浩文的翻译,《中国翻译》,张耀平,2005(2)。
133.国内托妮?莫里森作品译介述评,《中国翻译》,杜志卿,2005(2)。
134.习作:In Memoriam: Rena C.Hayden (Diane Fortuna),《中国翻译》,张顺生译,2005(2)。
135.讲评:翻译应该尽量“求真”――读张顺生《缅怀丽娜???C?海顿》,《中国翻译》,孙致礼,2005(2)。
136.“素质教育”英译述评,《中国翻译》,张国荣,2005(2)。
137.意义与翻译批评研究,《外国语》,刘云虹,2005(3)。
138.“问题”与“主义”――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反思,《外国语》,汤笋,2005(3)。
139.中国翻译学的学科属性思考,《外国语》,谢军,2005(3)。
140.汉语构词与翻译过程中源词意义的扭曲,《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郭志谦,2005(3)。
141.话语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评《红楼梦》中王熙凤一段会话的英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郑元会,2005(3)。
142.双语共珮与双语词典翻译的特殊性,《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胡开宝,2005(3)。
143.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批评,《外语教学》,司显柱,2005(3)。
144.口译过程中影响理解的因素及理解能力的培训策略,《外语教学》,李学兵,2005(3)。
145.翻译类型问题的归结,《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赵彦春,2005(3)。
146.论英竺中分行的功能及其在赞歌翻译中的应用,《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张保红,2005(3)。
147.古诗英译与留白,《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杨雪,2005(3)。
148.中国文学翻译之管窥,《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周福福,2005(3)。
149.法无定法 非法法也――关于语言学翻译的断想,《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卞双成,2005(3)。
150.“套套逻辑的必然”――论翻译的非逻辑特质,《中国翻译》,蔡新乐,2005(3)。
151.论西方译学发展的文化传统――兼论中国译学对西方译学的借鉴和吸收,《中国翻译》,孟凡君,2005(3)。
152.论译者身份――从翻译理念的演变谈起,《中国翻译》,廖晶等,2005(3)。
153.翻译“间性文化”论,《中国翻译》,杨柳,2005(3)。
154.从框架理论看翻译,《中国翻译》,汪立荣,2005(3)。
155.How the Explicit/Implicit Bifurcation of Meaning Impacts on Translation, Marianne Lederer, 《中国翻译》,2005(3).
156.小说翻译的语义连贯重构,《中国翻译》,王东方,2005(3)。
157.增亦翻译,减亦翻译――萧乾自译文学作品启示录,《中国翻译》,林克难,2005(3)。
158.《好逑传》早期西文译本初探,《中国翻译》,谭渊,2005(3)。
159.跨世纪《论语》三译本的多视角研究:从理雅各、庞德到斯林哲兰德――兼议典籍复译的必要性,《中国翻译》,魏望东,2005(3)。
160.多视角?理性阐释?文化透视――孙艺风《视角 阐释 文化――文学翻译与翻译理论》评介,《中国翻译》,栗长江,2005(3)。
161.从功能语言学的语言功能论翻译实质、翻译策略与翻译标准――兼与朱志瑜博士商榷,《中国翻译》,司显柱,2005(3)。
162.他山之石――介绍曼彻斯特大学翻译专业,《中国翻译》,李平等,2005(3)。
163.捭阖于前瞻与回顾之间――记翻译家刘习良先生,《中国翻译》,陈众议,2005(3)。
164.把世界名剧搬上舞台的“业余”翻译家――英若诚剧本译著赏析,《中国翻译》,吴来安,2005(3)。
165.同声传译中顺译的类型与规律,《中国翻译》,万宏瑜等,2005(3)。
166.从建构主义观点谈翻译课堂教学,《中国翻译》,陈葵阳,2005(3)。
167.论商务文本翻译标准的多元化,《中国翻译》,马会娟,2005(3)。
168.从语篇功能看汉语旅游语篇的翻译《中国翻译》,,康宁,2005(3)。
169.“反分裂国家法”的翻译,《中国翻译》,过家鼎,2005(3)。
170.诗歌翻译中的同一性梯度与审美性梯度――诗歌翻译的认知修辞学考察,《外语学刊》,刘华文,2005(3)。
171.“第一时间”的翻译与使用,《外语学刊》,马彪,2005(3)。
172.描述翻译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外语学刊》,韩子满等,2005(3)。
173.祈使句在学术语篇中的运用与翻译,《上海科技翻译》,张志刚等,2005(2)。
174.译者与翻译策略和选择,《上海科技翻译》,张允等,2005(2)。
175.论文摘要的撰写及英译,《上海科技翻译》,王高生,2005(2)。
176.体裁分析在科技文摘翻译中的运用,《上海科技翻译》,王雪,2005(2)。
177.科研论文题目英译浅谈,《上海科技翻译》,沐卫萍,2005(2)。
178.医学翻译的等值问题,《上海科技翻译》,王燕,2005(2)。
179.论口译的翻译单位,《上海科技翻译》,赵军峰,2005(2)。
180.国际信用证的词汇句法特征及其翻译,《上海科技翻译》,刘霁,2005(2)。
181.翻译技能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上海科技翻译》,张美平,2005(2)。
183.英语隐喻的思考与翻译,《上海科技翻译》,程同春,2005(3)。
184.文物翻译的“达”与“信”,《上海科技翻译》,刘庆元,2005(2)。
185.规范与影视字幕翻译,《上海科技翻译》,李和庆等,2005(2)。
186.“灰色信息”的语用翻译,《上海科技翻译》,辛春晖,2005(2)。
187.词素层译法在中医名词术语翻译中的应用,《上海科技翻译》,李永安,2005(2)。
188.翻译性质的再认识,《上海科技翻译》,华先发,2005(2)。
189.图解说明英译谈,《上海科技翻译》,谢旭升,2005(2)。
190.现代科技新词特点与翻译,《上海科技翻译》,彭月华,2005(2)。
191.翻译学研究的返祖模式,《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杨自俭,2005(3)。
192.妥协与变形――从“误译:现象看传统翻译批评模式的理论缺陷,《四川外语学院学报》,胡安江,2005(3)。
193.从原文到译文的得与失,《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陈大亮,2005(3)。
194.同声传译技能训练和运作模式,《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李箭,2005(3)。
195.兼容并蓄 双层操作――异化归化之我见,《语言与翻译》,张智中,2005(2)。
196.文化语境顺应与翻译策略,《语言与翻译》,李锦等,2005(2)。
197.古典名著的阐释性翻译,《语言与翻译》,张新民,2005(3)。
198.文化――翻译的轴心,《语言与翻译》,孔德亮,2005(3)。
199.横看成岭侧成峰――人《渭川田家》三种英译文谈起,《山东外语教学》,卡建华,2005(2)。
200. 政论语篇构建的模糊手段及其翻译策略,《山东外语教学》,刘庆元,2005(2)。
201.威廉?布莱克――反帝的狂人,《山东外语教学》,杜可富,2005(2)。
202.翻译的符号学解释,《山东外语教学》,邓红风,2005(2)。
203.现代性与现代艺术审美刍议,《山东外语教学》,许沪霞等,2005(2)。
204.虚构与传记、低俗奇想与崇高严肃性的奇特融合――解读冯内古特,《山东外语教学》,朱先明,2005(2)。
205.论翻译中语篇视角的转换――从《葬花吟》英译谈起,《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张军平,2005(2)。
206.普通师范院校学生大学英语翻译水平实证研究,《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邵华等,2005(2)。
207.法律英语的模糊现象及其翻译,《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魏小璞,2005(2)。
208.长句的逻辑翻译法,《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欧阳燕,2005(2)。
209.文化翻译观与语际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问题,《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高凤平,2005(2)。
210.从维内、达贝尔内到图里:翻译转移研究综述,《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李德超,2005(1)。
211.论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的解释力的不充分性,《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张齐颜,2005(1)。
212.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的操控,《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孙宁宁,2005(1)。
213.“翻译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肖红,2005(1)。
214.汉语真的要在翻译当中消亡吗?《四川外语学院学报》,蔡新乐,2005(2)。
215.后殖民主义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祝朝伟,2005(2)。
216.翻译伦理问题的回归――由《译者》特刊之《回归到伦理问题》出发,《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申迎丽等,2005(2)。
217.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复译”、“转译”之争,《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陈言,2005(2)。
218.被遗忘了的创造性叛逆――文学翻译中译文读者和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黄四宏,2005(2)。
219.陈西滢“三似说”的符号学意义,《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王树槐,2005(1)。
220.试论“英汉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的科目理据――以翻译学科的发展为视角,《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赵荣,2005(1)。
221.文化语境顺应与翻译解码,《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戈玲玲,2005(1)。
222.理解与翻译,从施莱尔马赫的方法论解释学看庞德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得失,《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朱湘军,2005(1)。
223.翻译的阐释视域能否优化――也从《锦瑟》的英译谈起,《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廖昌胤,2005(1)。
235.强化理论体系意识 促进译学健康发展,《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邢莲君,2005(1)。
236.英汉语篇对比认知与口译能力之实证研究,《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黄莉等,2005(1)。
237.译者“黑匣”之謎初探,《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吴丽萍,2005(1)。
六、书刊评价:
1.谈谈对奈达的所知和理解――兼介绍奈达新著《语言迷》,《外语与外语教学》,张经浩,2005(2)。
2.双语词典编纂的新文化理念――评《新时代英汉大词典》,《外语与外语教学》,陈宏薇,2005(2)。
3.开启科学翻译学的大门――读《科学翻译学》,《国外外语教学》,周进辉,2005(1)。
4.符号学和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合流――《语言符号学》述评,《外语与外语教学》,陈勇,2005(3)。
5.叙事研究中的认知取向――《叙事理论与认知科学》评介,《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唐伟胜,2005(1)。
6.追求修辞的力量,《外语教学与研究》,姚小平,2005(1)。
7.中国英语的历史与现实――《中国各体英语:一部社会语言学史》介绍,《外语教学与研究》,李文中,2005(1)。
8.科普与科幻翻译研究的开山之作――郭建中教授的《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序,《上海翻译》,方梦之,2005(1)。
9.评刘靖之教授主编的《翻译新焦点》,《上海翻译》,郑庆珠,2005(1)。
10.认知语言学的三个主要假设――《认知语言学》评介,《外语学刊》,张克定,2005(1)。
11.《套语与词汇》评介,《现代外语》,左红珊,2005(1)。
12.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新视野――《批评应用语言学:批评性概论》评介,《现代外语》,李丽生,2005(1)。
13.《英语介词的学:空间场景、体验哲学与认知》评介,《现代外语》,张辉等,2005(1)。
14.原则与参数系统的科学论述――《当代句法学导论》评介,《现代外语》,张连文,2005(1)。
15.《翻译教学与研究》评介,《现代外语》,王树槐,2005(1)。
16.大学英语教师的好帮手――《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新论》评介,《外语教学》,王健等,2005(2)。
17.符号学视角下的借代研究――《语篇借代》述介,《外语教学与研究》,王馥芳等,2005(2)。
18.《二语习得中的形式――意义联结》评介,《外语教学与研究》,李清平,2005(2)。
19.《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简介《外语教学与研究》,,秦秀白,2005(2)。
20.照应研究的认知新视角――《照应现象与概念结构》评介,《外语与翻译》,李丛禾,2005(1)。
21.对策性研究:讨论应角翻译的关键――贾文波《应角翻译功能论》序,《外语与翻译》,方梦之,2005(1)。
22.刘靖之编《翻译新焦点》评介,《外语与翻译》,,张美芳,2005(1)。
23.英国小说研究的最新成果――评《英国小说批评史》和《英国小说艺术史》,《外国文学研究》,陈光孚等,2005(2)。
24.评《西方小说与文化帝国》,《外国文学研究》,朱宝荣,2005(2)。
25.翻译理论研究多元化方法――《多元翻译论》简述,《上海翻译》,丛滋杭,2005(2)。
26.《张谷若翻译艺术研究》评介,《上海翻译》,刘金龙,2005(2)。
27.社会的话语 动态的视角――《批评话语研究》,《外语研究》,创刊述评,施卫华,2005(1)。
28.甘耐寂寞 再出华章――王介南新著《中外文化交流史》获奖,《外语研究》,王全珍,2005(1)。
29.日本文学史研究的新里程碑,《外国文学评论》,林林,2005(2)。
30.从语言认知的角度看批判语篇分析――《批判语篇分析与语言认知》评介,《外语教学与研究》,姜晖,2005(3)。
31.《剑桥英语语法》评介,《外语教学与研究》,邵伟国,2005(3)。
32.促进大众对翻译的关注、思考与理解――《翻译》简介,《外语教学与研究》,许钧,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