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大学毕业生踏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的季节。校园与职场的环境和文化氛围截然不同。如何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是职场“新鲜人”走入社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勿以事小而不为
新人常常抱怨企业中没有自己的位置,或是只能做些琐屑的小事。于是很多人开始抱怨,工作的热情没了,牢骚多了,有的人甚至一走了之。
小李现在是一家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他研究生毕业到公司时,从很琐碎的工作干起。他说:“现在我也经常招聘大学生,有时也会让他们做些杂事,就是让他们慢慢了解企业,公司也可以考察他们的胸怀和底蕴。大学生打杂是人才浪费,但好的企业决不会长时间地浪费人才,大学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珍惜机会,不要因为一时的情绪而草率作决定。公司既然决定聘用大学生,就说明他的技能和素质已经符合要求。我们更侧重从工作态度方面来考察员工。”
新人一定要耐得住“平淡”,开始应把自己定位在“学习者”上,并逐渐地表现自己,让老板知道自己是有想法的,可适当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不同企业中,新人的生存之道也是不同的,如外企老板更希望新人能具有进取精神,而国企则希望新人能够听话,踏实稳当。在小企业中,老板更看重新人的活力,也会给予更多的发展上升空间。在规章制度明确的大企业则最好要懂规矩,一定要完成好交给自己的本职工作。毕业涉世之初的学子要抱着“多做小事,少点阔论”的心态。
踏实走好眼前路
大学生进入公司后,总希望能尽快学到新的知识和技术。每个新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第一家公司往往只是他们职业生涯中的一块跳板。“工作头两年我的目标是学习和积累经验!”很多新人都这样认为。但公司希望新人把个人、企业目标统一,与公司共同进退,并且认为职场新人最先该学习的是社会经验,学习为人处世。
小黄大学毕业进入了一家私营企业,他的职业规划是五年后进入知名外企,为此他希望积累管理能力。而公司想在销售方面培养他,并对他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小黄认为这与自己的个人目标相违背,所以便集中精力在个人目标的努力上,领导知道了小李的想法后,认为他迟早要离开公司,而且不能专心工作,所以一些比较核心的工作都不再交给他,在培训和福利方面他也被冷落了。
这种问题,在刚毕业的大学生身上时常发生,他们的个人目标往往过于远大,有的只能用梦想来形容,不切实际。在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冲突很大的情况下,务实的做法是:在不了解社会的情况下,应先以企业目标为主,得到企业的认可,获得核心工作,得到锻炼,学到更多的经验,而企业也可能会给予他们更多学习培训的机会和更高的待遇。
职场不需要“独行侠”
不少企业主管觉得,大学生优越感太强,企业为留住人,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大学生却动辄表现出抵触情绪。
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应该尽快放弃“精英意识”,以平常心看待工作、看待同事。要时刻问自己可以为团队作什么贡献,而不总是急于表现自己。企业强调的是结果,谁能出成绩谁就是好样的,这和你的学历和来自什么学校无关。
因此,职场新人们要有一种从零做起的心态,放下大学生的架子,充分尊重同事的意见。大学生在学校多强调“个性”,学校也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但企业强调的是团队精神和严谨的工作纪律。很多工作需要团队默契的配合,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完成。新人应该了解,无论你在学校里成绩多么优秀、社会活动能力有多强,成功决不会是孤立的,你所处的环境、你的机会,都是影响你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抱着学习的态度,走向人生的又一个起点。
尊重公司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公司长期以来形成的体现在方方面面的信仰、观点和态度等。一些公司会把这些诉诸文字,编印成册,包括做每一件事的制度和流程,甚至规定穿着打扮。而另一些公司则没有这么多“繁文缛节”,甚至没有成文的规章。
为了能够尽快融入公司,大学生必须学会观察———因为每个公司几乎都有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关于言行举止、商务来往等的“暗语”。公司的企业文化通常来源于高层领导者的信仰和理念。也许大学生在面试时就感受到了这些,但真正领会这些还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
初入职场的毕业生,需要领会哪些规章制度是该严格遵守的,哪些不是,哪些是不成文的规章制度。有些不成文的东西是关于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的,例如办公时间处理个人事务、因私利用公司的材料和设备、办公室恋情以及其他涉及私人的事情。熟知公司企业文化特点会使你在日后的工作中少碰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