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就业情况的朋友肯定都看了28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我们可以先可以看一张表格:
2005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338万人,比今年增加58万人。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有关部门将逐步取消一些地区限制毕业生就业的规定,推进“无障碍就业”。
9月28日,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团中央等部门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提供数据(如表)表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目前,全国仍有部分毕业生尚未落实工作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还存在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如毕业生到西部、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渠道不畅,部分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就北京地区来看,截止到7月,04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全员初次就业率为89.43%2005年毕业生总数大约在15万,比04年增加2万人左右。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称,教育部等部门正在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登记待就业毕业生的服务力度,培育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打通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通道,千方百计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这几天报道最多的就是一条学生怒斥母校的新闻,网上有许多论坛讨论此问题的人气都很高,这为学生是南方一所名牌高校的04年毕业生,对于学校一味的追求扩招,盲目的追求功利、效益,而忽略了学生的竞争能力培养,提出了尖锐的看法,然而这种现象并不是个别存在的,社会的反映也很激烈,是自己的竞争力太差,还是学校的培养方式有问题呢?各个高校附近都有太多的外漂一族,都是个人的竞争能力太差?
针对高校上报就业率真实性的问题,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称,各高校上报的就业率接受社会公开监督,一旦查实就业率有问题,将追究学校的责任,教育部开展5年一次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第一要查的就是高校上报就业率的准确程度。
记得有一位同学透露,学校为争得更多的招生名额而叫他们签了一份“伪合同”,有许多公司是我们都不知是做什么的,就这样被学校买了,并且是我们每年叫了一万多的学费倒赔钱给买了。
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态,我不清楚。
也许我们的毕业生不能拿钱来衡量,但社会给予的和学校给予的真的还不到我们交的学费吗?那国家的教育是太失败了。
调查显示,现在工作已经签定的人只有14.29%,剩下的有34.92%已经有意向单位,但是仍有超过一半的人现在还没有目标。
应届生求职更趋务实。“找到一份工作就很不容易了,等积攒两三年的工作经验再跳槽去自己喜欢的地方。”这是很多毕业生的心声。
要是这段时间没有找到工作,即所谓的“毕业即失业”,毕业生们会做何选择呢?选择继续读书和降低要求的人基本持平,都在百分之三十几,9.52%的人打算自己创业,剩下的人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
就业人数增加,66.15%的人感到压力增大,不由感叹:为什么每一次招聘会,每一个职位前,都有这么多的人在排着队等着递交简历。不过,仍有27.69%的人觉得更有挑战性,能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不正好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吗?
这种实力也许是我们的教育无法给予的,只能通过学生自身的实现,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是双方面的,即使学校培养具有更强竞争力的学生和国家更加明确的宏观调控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