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能力,是进行儿童绘画教育的“主体工程”。然而,许多儿童美术教育者都源于“专业”,深受原来熟悉和习惯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常不加思索地向孩子灌输一些乏味的技法或强加一些成人的观点,这样就束缚了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抑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扼杀了他们的绘画才能。在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健全、合格的人为标志的现代素质教育一浪高于一浪的今天,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造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首先,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对儿童“眼”的锻炼。
美术是视觉艺术。观察感受是美术的最基本活动,是儿童绘画的创作源泉,也是美术教学训练的出发点。在美术教学的写生训练中,我们应要求学生自己去观察感受物象所呈现的特点,面对事物,学会问自己,是静物、景物还是人物?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空间透视是怎样的?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特点、认知能力、接受能力,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他们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形体特征,用眼睛去捕捉美,发现美,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其次,造型能力的培养,是对儿童“手”的锻炼。
最常用的方法是临摹。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教育学生不要把临摹当作是照抄别人的作品,因为这只是在摹仿别人的画,学习别人的优点,但缺乏自己的创造,没有投入自己的情感。因此,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要求,例如在原作品上添画,或者只临摹作品的部分,然后加入自己的想法,对原画进行改造。这样,既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培养了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另外,加强儿童的写生锻炼,也是提高造型能力、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儿童从第一天握笔作画开始,就是一种“最原始、最纯真的写生”。他们在一个梯形的下面,添上两个圆形,就称为一辆轿车,在一个圆形上画两根辫子,就说是一个女生。这种表现方式,其实是一种不自觉的写生过程,是孩子们对生活中事物的粗糙概括,十分富有童趣。我们就是要把儿童的这些优点加以引导和扩展,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感受在绘画中表现出来,为提高表现技巧和创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对儿童“脑”的锻炼。
想象,是形象思维使视觉表象和记忆表象得以升华的审美表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自由发挥想象。例如,上二年级的手工课《指偶剧院》时,可以配上优美的音乐,再将寓言故事“骆驼和羊”贯串其中,让学生制作骆驼、羊等动物指偶,让学生领悟文学故事。
第四,在美术教学训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是体现美术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从美术的角度看,孩子绘画的目的不应只是供自己和他人欣赏,而是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合,创作的过程比作品的结果意义更为重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这一环节尤为重要。教师应注意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问题,从而了解学生的创作过程,这是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上二年级《下雨了》这节课时,巡回指导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画了各种颜色、形状的雨,于是我立即表扬他们,鼓励他们不断创新。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之功,只有在循序渐进、不断强化的教学中才能得到实现。
总之,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小学美术教学不但要传授给学生一般的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还应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对于艺术的探索精神,培养和发展他们的个性,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才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