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功地发射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并成功运行和返回,这充分证明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在国际上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国人无不为之骄傲和自豪,它大大地增强了我国的民族凝聚力。更为可喜的是,为取得这一骄人业绩而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担任这一神圣使命的领导者的平均年龄也只有35岁,现在我们掰着手指算一算,这些30岁左右的人,他们接受基础教育的时候,正是所谓应试教育特别盛行的年代。这也足以证明我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应试教育取得的业绩也是令人骄傲和自豪的,它具有和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相似的特点,因此它给予了那些持中国教育失败论者尤其是对应试教育妄加否定者一个有力的反击。
一段时期以来,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利弊成了国人热议的话题。但是,可以断言,很多谈论者,甚至部分教育工作者都没有真正搞懂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往往把他们看成是对立的。其实,它们之间是种属关系,且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领军教育”。即使一部分人明白了这种关系,但他们又认为应试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太高,过头了。“减负”声一浪高过一浪,不能布置大量作业,不能按成绩对学生、学校进行排名成了硬性规定。把一些学生的不当行为尤其是离家出走、自杀等过激行为都归咎于所谓的负担过重,盲目地学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试问:真正在美国本土用所谓的“科学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科学家又有多少呢?绝大多数美籍科学家不都是“舶来品”吗?不都是用高额报酬、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筹码把其他国家受过良好基础教育的精英搜罗来的吗?因此,要科学分析教育方式的优劣。尤其要结合自己的国情,即人们的文化素养、国家的综合国力等等因素。我国建国才56年,科学技术取得的成就已经举世瞩目,这都得益于教育尤其是实施改革开放后的应试教育。因此,应试教育功不可没。可以说,现时代面广量大的中国薄弱学校离应试教育还差得很远,应试教育不是过头了,而是很不够,一个人连应试的素质都不具备,还谈何其他素质。这次神六的发射、运行、回收不就是一次极为严格的考试吗?所以,只有具备应试素质,即掌握了较高的文化素质,才谈得上具备了高素质和综合实力。只有较高的基础文化知识,才能转化成能力。皮之不存,毛将负焉。
应试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并不矛盾。课程改革是为了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步伐,使学生能密切关注科学技术发展动态,掌握前沿技术,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大应试教育。我们也应充分运用新课程这个载体,改革应试教育,使应试教育适应并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步伐。让应试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相得益彰。
应试教育和学生安全也不矛盾,不要把一些不安全现象归罪于应试教育。我们不妨借鉴为了抓稳定所采取的“严打”的做法来破解应试教育和学生安全之间的关系(只是借用方法)。大家都知道,越是严打,社会越是稳定,因为形成了一种高压态势,形成了一种氛围。同理可得,如果我们不把学生中的不安全现象硬往应试教育身上扯,即使及个别学生确因应试教育发生意外,我们也不要因噎废食,不去渲染、不去夸大,时间一长,学生也就适应了这种“高压”态势,不至于产生现在的“流行病”,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到那时,我国将会出现更多的30岁左右的航天科学家。待到“山花烂漫”时,应试教育定会“在丛中笑”。
应试教育与简章机械的题海战术不是孪生兄弟,若此,则是对应试教育的故意捣蛋,是想让应试教育蒙受不白之冤。
(注:本文由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毛浩然老师进行部分修改,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