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何去何从,越来越像一团理不清的乱麻,但又越来越有必要理清。妨碍理清的要因是思路没深入至关键,尚普遍停留于学位应否与教育部组织的四、六级统考挂钩表层。
据我国现行《学位管理条例》,“硬挂”站不住脚,因为无论授学士、硕士、博士,都看由基础理论、专门知识、科研工作能力合成的学术水平。教育部也无“硬挂”意思,今年紧接改革方案出台,副部长吴启迪也澄清:“四、六级考试一向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学校自愿参加的原则’,无论是教育部还是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从未硬性规定过高校必须参加这项考试,更没有要求过四级考试的成绩要和学位挂钩。”
尽管如此,该“硬挂”还是该“脱钩”,现实分歧巨大,社会的认识交锋难分伯仲,高校的实践取向分道扬镳。这不,就在许多高校纷纷告别“硬挂”之际,中国农业大学等16所北京高校日前达成共识——“四级证或四级成绩暂不会与学位证脱钩”,农大教务处副处长谭豫之表示,这不仅对各校英语教学都有很好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社会很多用人单位都把四、六级证书作为考核应聘者的硬性标准之一(《北京娱乐信报》6月1日)。
强调社会看重,使坚持“硬挂”者显得理直气壮,不过社会看重的本质并非看重教育部组织统考,而是看重英语的实际用途,对社会的客观需要,难道决意“脱钩”者就睁眼无视?当然不。彼此的真正分歧点,在于大学英语教学是否该让教育部的统考“下课”?因为,在与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有别的大学,这首先是关乎人力资本、劳动就业的问题,连着复杂市场。
常识一:除开非用英语不可者,学术优劣、工作好坏不取决于英语高下,更别提本职与英语八杆子打不着者;常识二:在需要英语领域,专业、岗位不同也要求有别,人才的培养、聘用单位才能准确界定,且有出于自身发展而准确界定的动力;常识三:学不学英语、学至啥水平、重读写还是重听说,在基本学业要求外属学习者个人的事,对选择后果自负。逻辑结论就是,大学英语教育由市场做主才经济、合理、富有效率,契合劳动就业的市场化走向。
显然,教育部沿用计划手段直接插手大学英语教学,组织大一统的标准化考试,与常识背道而驰——虽有学生、学校自愿之说,但在行政强权背景下,谁敢轻易不自愿?其要害是,行政垄断越俎代庖,拒绝市场据实说话,剥夺学生、高校、用人单位应有的自主权。因此,社会别无选择,高校难免“硬挂”,考生作弊风行、不当“考级利益场”生成等也见怪不怪。
可见,大学英语教学这团乱麻,在学位应否与四、六级统考“硬挂”表层解不开,关键要回答行政力量能否取代市场力量、公权能否干预私权、宏观导向能否异化为微观操办。循此思路,教育部放弃组织四、六级统考,恐怕才是正解。请相信市场的功能,相信理性经济人的智慧,政府撒手从来不是混乱丛生的代名词,因为事涉各方绝不会愚蠢到拿自身利益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