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中考 | 高考 | 自考 | 成教 | 考研 | 外语考试 | 资格考试 | 英语教学 | 学生习作 | 论文写作 | 信息服务 | 下载中心 | 知心港湾
| 英语 | 语文 | 英语 | 动态 | 成考 | 英语 | 职称外语 | 教师资格 | 大学英语 | 写作指南 | 本科论文 | 招聘就业 | 听力 MP3 | 网络精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服务 > 新闻聚集 > 浏览正文
教育技术的学科走向与人员素质
www.hrexam.com   更新时间:2006-01-02 点击: 【字体: 】 加入收藏 关闭本页

    本文是“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学术研讨会”的一篇发言稿。作者在综述教育技术学科环境的基础上,分析了教育技术的学科走向,阐明了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给出了一些当前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 

        一、引言

  作为一个物种,人类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归功于他们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以及他们把智慧传承给后代的能力。

  --Molenda   

  技术本身并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除非教师们能够学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整合的工具来促进自己和学生的学习。这其中学习理论的指导是必需的。

  --Shelly  

  教育技术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遵守道德和职业规范的实践;它通过对恰当的技术过程与恰当的技术资源进行创建、应用和管理来达到促进学习、改善绩效的目的。

  --AECT’04定义   

  为了参加“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学术研讨会”,作者草拟了这篇讨论教育技术学学科走向与人员素质的发言稿,期待得到与会同行、特别是年轻的研究生们的批评与指正。在讨论教育技术学的学科走向之前,我们先来界定本文的出发点:

  教育技术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以“促进学习、改善绩效”为目的的学科。

  教育技术的学科特征是其技术性,技术性是讲究实效、注重成果的。

  教育技术核心的价值观是“改善和恰当”。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学习绩效的改善,技术过程的恰当,技术资源的恰当。

  二、教育技术的学科环境

  今天教育技术所处的环境,与教育技术学科建立之初、甚至与AECT‘94定义发布之时相比都是差别很大的。

  1.教育环境

  深入而广泛的全球性教育改革的开展——无论是各国政府对教育公平的追求,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无论是民办(私立)教育的兴起,还是企业网络学院的建立都为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与空间。

  我国学校中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无论是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还是高等教育的精品课程建设,都为教育技术提出了极为众多、极为严峻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兴未艾——全国中小学教师即将开始接受统一的、规范化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在作好课堂面授的同时,已经开始使用日益增长的网络教学资源,担当网上教学的任务。广大教师迫切需要教育技术人员在技术层面、资源层面、教学设计层面给予支持与帮助。

  企业培训与e-Learning的迅猛发展——它从技术与人员素质两个方面对教育技术的专业队伍提出了更综合、更有适应性的水平要求。

  2.技术环境

  首先,近年来信息与通讯技术(ICT)得到了长足的发展。ICT发展的最新成果映射到教育中,给教育技术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学生们获得了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有机会运用数字化的学习资源,能够采用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型学习方式(blending learning)。与此同时,随着学习资源的数字化,随着数字资源呈现方式的丰富与传播方式的加快,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有关学习、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观念开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第二,多媒体技术为媒体格式的集成与教学信息的丰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Robert Heinich等在《教学媒体与技术》(1nstructionalMediaandTech-nologiesforLearning)一书中总结了这种媒体日渐集成的趋势。从图1我们看到,过去分立的图、文、声、像、实物标本等媒体格式现在已能在计算机单一装置中统一存取、统一处理。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图2所示的数字视频、数字音频、虚拟现实、CD-ROM和桌面出版系统将做到进一步的融合,令我们对它们难以再作区分。这样的发展趋势将会为广大师生提供亲自动手、轻松编辑多媒体资源的良好契机,也为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提供广阔的施展天地。

  第三,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样令人鼓舞。网络带宽的增长、无线上网的普及、网络服务的改善、网络查询工具、网路日志工具的发展都为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里特别需要一提的是语义网semantic web的动态。据英国大学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所支持的英国东部教育资源网EERN报道,他们利用“聪明的”语义网的强大功能,采用更接近人类思维的语义处理模式,尝试对教育资源进行高效查询。第四,越来越多高质量学习工具的涌现。现在广大教师经常使用的不仅是文字处理等通用办公软件,他们还越来越多地使用各种学科针对性强、个别化程14度高的专用学习工具软件,诸如适合数学教学的z+z平台、帮助思考的Inspiration、具有Smartsound功能的适合非专业人员使用的多媒体编辑软件Pinnacle studio。等。这些学习工具既有利于提高师生们的信息素养,也能帮助教师领会教学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3.理论环境

  我们这里只谈一下学习理论的问题。

  人类的历史有多长,思维和学习的历史就有多久。然而,很长时间以来,人类对自己的思维和学习却知之甚少。正如Papert(1983)所言:“我们对于思维就像维多利亚时代的人对于性一样,人人都在作这件事,但是谁也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

  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类对自己大脑和学习过程的研究越来越多。有研究结果表明,我们的大脑有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比如大脑喜欢问题、大脑喜欢色彩、气味影响大脑、压力影响记忆等。再比如《how people learn》一书中就强调了学习者的“已有概念(preconception)”、“探究能力(competence in an area of inquiry)”以及“元认知(metacognitive)方法”对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此外还有对新行为主义、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反思与重新认识都对教育技术的学科走向与研究侧重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教育技术的学科走向

  1.从定义的沿革看学科走向

  回顾教育技术的定义沿革,我们能够看到两条清晰的线索:其一是学科的关注焦点越来越逼近“促进学习”的核心。1923年学科关注的是对“视听媒体”的理解,1960年演变到对“视听传播”的理解,再后来是“教育传播与技术”的共存,直到1972年“教育技术”概念的形成和后来的AECT’94定义。

  从定义沿革看到的第二条线索是我们的学科在广泛吸纳和建构自己理论基础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实践与效果。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从94定义到04定义的转变,即“改善绩效”得到了强调,技术资源与技术过程的“恰当性”得到了重视。

  2.关注学科的五个研究变量

  作为一个学科的整体,教育技术是对技术资源和技术过程进行创建、利用和管理。如果再作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归纳出教育技术领域中五个研究变量,它们是:

  创建过程:

  运用过程;

  管理过程;

  技术资源;

  学习活动。

  这里创建过程变量包括学习环境创设、教学问题分析、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案实施及教学决策评估等内容。

  运用过程弯量是将资源与学习者相联系,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因此在运用中需要对资源和策略进行评估与选择,还需要将运用的创新成果进行推广。

  管理是教育技术最早的学科职责。今天的管理过程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包括项目的管理、传输系统管理、人员管理、项目评估等。

  技术资源一直是教育技术的研究重点。今天资源的含义不只是工具、技术和材料,还包括人。教育技术学科真要发挥作用,必须集中精力研究资源问题。

  学习活动可包含三种作用,即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人与数据的相互作用、人与实物装置的相互作用。

  以上五个变量,在教育技术实践过程中是能够观察、调控和设计的。关注这五个变量,有利于我们把握和建构自己的学科。

  3.学科特定的思维方式和应用范畴

  在研究一个学科的走向时,我们特别需要关注它的思维方式和应用范畴。教育技术特定的思维方式包括:

  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法;

  媒体的选择分类法;

  用戴尔经验之塔规划课程法;

  相关的软件评估方法等。

  这些思维方式在教育技术的学科发展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它们在其他学科中却未曾得到过类似使用。

  教育技术的应用范畴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教学过程为线索的,它包括学习需求分析、创建教学资源和方法、与学习者共同使用资源和方法、评估学习结果、管理学习活动。教育技术第二类应用范畴是以产品开发(如多媒体作品、网络课程资源、网络学习系统等)过程为线索的,它包括需求分析一形成蓝图一快速原型制作一作品完成一教室使用或批量生产发送。

  4.关于“促进学习、改善绩效”

  第一,学习的内涵。

  “学习”的内涵已和40年前的意义有着天壤之别。Perkinsl992年提出将学习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最简单的学习是信息记忆型,学校中很多考试就是用来测验记忆型学习效果的。第二类是与记忆相结合的理解性学习,有时也称之为深度学习(deeplearning)。对这种学习的测验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或者解释问题。这两类学习是大家都熟悉的。第三类学习是“主动应用”层次的学习(active-uselevel),它是由近年来人才培养需求变化所导致的,因为许多学校和企业认为,知识的更新太快,如果还把大量时间和经费花在呆滞知识(inertknowledge)的灌输与考核上,那是浪费。总之,各行各业都在追求有效的学习。有效学习是将记忆与理解结合的、能够迁移(单一反三)的、深刻的、学以致用的。

  第二,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有效学习所必需的。美国北中地区教育实验室(NCREL)设计构筑了一个“有效学习共同体”。在这个有效学习共同体中,学生是:(1)信息探索者;(2)知识的建设者;(3)认知方法的练习者;(4)自己学习过程的管理者;(5)有时担任教师的职责。共同体的教师则是:(1)学习的支持者;(2)学习向导;(3)学习中的合作者;(4)进行设计课程和科学研究;(5)持续进取,寻求专业成长。共同体中的教学活动是真实确切的、跨学科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评估是基于绩效的、与学习过程相融合的、真实可信并能产生新的学习效果的。

  第三,促进学习的技术途径。

  促进学习的方法可分为技术方法和非技术方法两类。根据教育技术的学科特征,我们关注促进学习的技术措施。促进学习的技术措施又可分为“硬技术(依赖材料、物质、装置)”和“软技术(比如程序和模板)”两种。总体而言,促进学习的技术途径有三条:(1)对学习环境的营造与设计;(2)对学习资源的组织;(3)对学习工具的提供。

  有关学习环境的研究成果很多,其中DavidJonassen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型(CLEs)”和M.Hannafin,S.Land&K.Oliver提出的“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见图3)很有参考价值。从图3我们看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要能呈现丰富的资讯,还要能提供恰当的学习情境、良好的学习工具和个别化的思维与工作支架。

  第四,“改善绩效”的质量的判据。

  促进学习的效果如何,怎样判定呢?答案是考察绩效。这里的“绩效”是指学习者对所学东西的运用能力。学习效果的评估,就是考察绩效改善的程度。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我们特别要关注绩效评估的问题(performance based assessment)。因为,如果我们用考察记忆的方法去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造性,那肯定是会“失真”的。对于课程整合、项目研究、探究式学习等必须选用与其适应的评估策略和评估工具。评估的主体也不仅要有教师,还应该请学生参加,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估(self-assessment)的机会。评估给出的反馈信息应该是及时的、持续的、准确而且充满关爱的。要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同标准的差距。

    5.教育技术与IT、PT的关系

  我们刚刚讨论了有关“促进学习、改善绩效”的问题,也正是以“学习”为中心这一判据将教育技术学科与相关的信息技术IT和绩效技术PT区别开了。

  让我们先来看ET与IT的关系。教育技术作为一个关注技术对教育作用的学科,它必须要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懂得信息技术本身并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也并不以学习为中心。

  再来看ET与PT的关系,这里有三点需要强调:

  (1)教育技术是绩效技术中一个独立组成部分,绩效技术的宗旨较之教育技术更宽阔,它致力于改进丁作场所的绩效(包括人员绩效和企业绩效)。改进一个企业的绩效,当然需要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但同时还应看到,教育和教学并不是解决企业问题的全部答案。

  (2)我们的学术视野需要不断调整。有时候我们工作在一个教学系统,有时候我们工作在大一些的教育系统,有时候我们会工作在一个面向企业绩效的系统中,教育技术方法只是作为解决企业绩效问题的诸多方案之一。

  (3)正因为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发现在绩效技术的专业队伍中有很多来自教育技术领域。比如圣地亚哥大学教育技术系的AllisonSossett教授,就是既开设绩效技术课程,又担任许多企业的绩效顾问。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国教育技术的工作范畴也会向绩效技术方向延伸。

  四、教育技术的人员素质

  读者不难发现,上面讨论的许多工作都对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有较高的素质要求。打铁还需本身硬!

  在开始讨论教育技术人员总体素质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当今社会各类从业人员所面临的提高自身素质的共同挑战。

  1.挑战人员素质的八种趋势

  Davis,Naughton和Rothwell认为,现在任何一个工作场所都会挑战员工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因为以下八种趋势的存在:

  (1)能面对激烈的变革与震荡;

  (2)能将工作与学习紧密融合;

  (3)能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工作;

  (4)善于和新人相处,能适应变化的要求;

  (5)工作灵巧而快捷:

  (6)能面对各种安全问题;

  (7)习惯于网络生活与网络工作;

  (8)员工具有很好的诚信记录。

  教育技术从业人员因其学科特点所致,可能要比某些成熟学科的专业人员经受上述八项趋势的更多的挑战,他们提高自身素质的任务更为艰巨。

  2.人员素质的能力模型

  这里,我们引用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mericanSocietyforTraining&Development,ASTD)2004年提出的“能力模型”(competencymodel)作为依据来具体讨论教育技术的人员素质(见图4)。该模型的提出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得到了相当数量培训人员与绩效人员的认可。因此,它对讨论教育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很有参考价值。

  教育技术人员的能力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它们构成一个稳定的金字塔形状,最宽的底部为基本能力,中间是技术支持的专业技能,顶端三角形是建立在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基础上的对所担负工作的胜任,以及为完成工作任务而进行持续学习能力。

  我们先来看位于三角形底部的基本能力,它包括个人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和与人交际能力三方面。教育技术人员具有适应性和进取精神的个人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的学科和复杂的人类学习过程以及飞速发展变化的IT技术紧密联系。在人际能力方面,值得信任和善于沟通也是非常需要的,这是因为教育技术人员的工作任务需要与学科教师密切配合,需要同管理者很好沟通。图中“业务管理能力”下面的“需求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能力。此外,“努力推进,力求成功”对于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也是不可缺少的。

  接下来我们看图形中部的专业技能。首先需要说明,这些专业技能是需要技术支持的。在技术的支持下,教育技术人员要能很好地进行如下工作:教学设计、改善绩效、提供教学、测量评估、促进组织变革、学习功能管理、指导、知识管理和职业规划才智管理等。

  最后来看图中最上面的三角形。它表明在工作场所,教育技术人员要能扮演多种角色,胜任工作,还要能为了工作而持续学习。一名成功的教育技术人员应能在不同环境扮演不同角色,如图中所示的业务专家(比如学科教师)、项目管理者(比如课程整合中的项目学习指导)、学习策略者(比如,blendinglearning中的mentor)、业务合作者(比如多媒体创作中的编导和学科教师)等。

  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教育技术人员符合上述能力素质要求,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越做越好。我们的教育技术学科和事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五、结语

  在讨论了教育技术的学科走向、阐明了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后,作者提出如下几个需要深入研究、共同探讨的课题,希望得到读者的共鸣:

  学科建设中的技术过程与技术资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绩效评估;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学科特点;

  大学教师参与blendinglearning的技术支持;

  多媒体创作中的视听文化;

  学校、企业、社区共同开展的终身学习项目。

  我们深信,教育技术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学科,是一个值得献身的领域,是一片学术的沃土。但是,这片沃土只属于那些勇敢的开拓者、那些不懈的耕耘者。如果有人只热衷于跑马圈地、概念炒作,而不去作扎实的工作,那他也一定享受不到丰收的喜悦。

 
热点推荐
外国语学院专用“外语沙龙视频聊天室”
南京大学CSSCI来源核心期刊目录(2008~2
法国总统萨科奇清华大学演讲法语全文
奥巴马胜选演讲稿(中英文对照)
2008年5月人事部二级笔译原文及参考答案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
翻译的双刃剑—— 从一篇开幕式致辞的英译
由一句祝酒词的翻译到词汇的联想意义冲突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翻译中的“部分功能对等”与“功能相似”
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钱永键希望更多中国年轻人投身基础理论研
最近更新
雅思高分法则:逐项分析、择机突破
如何让雅思写作和口语表达更流利
雅思口语与作文备考误区
社科院预计年底150万大学生难找工作
保障性住房正被地方篡改和歪曲
伊索寓言简介及故事精选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时代人物"网络评选
中国人的五大理财误区
杨澜亿万财富背后的故事(图)
福建省高校精品课程网站一览表(2008)
2009我省高中课改后的高考高招方案
福建08年7月起自考合格证书可网络打印
科学高效的英语高考复习教学策略
2009年全国英语高考教学研讨会综述
2008各国留学新政策:带给你更多选择
内容导航 | 邮箱系统 | 我要留言 | 广告合作 | 与我联系 | 站长信息 | 常见问题 | 关于本站 | 本站旧版
Copyright © 2002 - 2009 hr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