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0039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
A.霍尔 B.拉察鲁斯
C.格鲁斯 D.拜敦代克
2.把游戏看作儿童情感危机的自我疏导,是降低焦虑和欲望的一种补偿性满足的理论,是属于( )
A.认知发展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元交际理论 D.维果茨基理论
3.试图通过解释环境刺激和个体行为的关系,来揭示游戏的神经生理机制的假设理论,是属于( )
A.元交际理论 B.角色游戏理论
C.皮亚杰理论 D.游戏的觉醒论
4.游戏的本质观是社会性还是主体性?( )
A.都是 B.社会性
C.主体性 D.其他
5.游戏用假象改造了现实,这句话是( )
A.对 B.错
C.不全面 D.假设
6.把棒冰棍当作注射器或拿椅子当马骑等,把自己装扮成医生或布娃娃的妈妈等,这种游戏属于( )
A.感觉运动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7.学前儿童在5岁以后开始出现较多的( )
A.独自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8.游戏行为以智力类游戏和象征性游戏为主,并在智力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和自主感。这一动机属于( )
A.探究性动机 B.成就性动机
C.亲合性动机 D.活动性动机
9.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无独立性,这种育儿方式属于( )
A.冷漠型 B.敏感型
C.专制型 D.温和型
10.因体能、认知、语言、社会性等身心发展的诸多方面处于不同的阶段,儿童游戏有( )
A.个性差异 B.年龄差异
C.性别差异 D.情绪差异
11.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包括教育性原则和( )
A.主体性原则 B.创造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智力性原则
12.目的性游戏和本体性游戏也称为( )
A.自选游戏 B.教学游戏
C.角色游戏 D.结构游戏
13.从实践的角度来说,幼儿园游戏教育计划中,学期计划的制定最重要也最关键,这句话是( )
A.对 B.错
C.不全面 D.片面
14.在学前班集体中开展游戏活动时,对儿童不适宜的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被称为( )
A.游戏规定 B.游戏制度
C.游戏常规 D.游戏规则
15.教师直接参与到儿童游戏过程中,向儿童传递一种非语言的信息,这种指导功能属于( )
A.态度功能 B.情感功能
C.教育功能 D.娱乐功能
16.当儿童专注游戏时,教师以合作者身份加入到游戏过程,仍然由儿童掌握游戏的进行,这种游戏的指导策略属于( )
A.平行游戏策略 B.合作游戏策略
C.领导游戏策略 D.角色游戏策略
17.教师对儿童说:“娃娃家的娃娃是不是饿了?做饭了吗?”教师这种言语方式按教学方式属于( )
A.建议 B.评论
C.描述 D.询问
18.评价游戏教育作用的大小或游戏是否成功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儿童是否是游戏的( )
A.参加者 B.主人
C.角色 D.合作者
19.以下适合3-6个月婴儿的玩具是( )
A.手工材料 B.塑料插片
C.带声响的摇铃和八音盒 D.几何形体盒
20.侧重于培养婴儿各种基本动作的操作技能,促进婴儿眼手协调能力的发展,是属于( )
A.活动性游戏 B.发展语言的游戏
C.感官游戏 D.智力游戏
21.角色游戏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较,真实地表现出两个最基本的特点:特殊的想象活动和( )
A.高度的独立自主性 B.假设性
C.目的性 D.虚拟性
22.指导角色游戏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为儿童创设和优化适合角色游戏活动的( )
A.场地 B.环境与条件
C.指导方法 D.时间
23.儿童利用各种建筑、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沙、土、金属部件等,进行建筑、构造的游戏被称为( )
A.结构游戏 B.角色游戏
C.智力游戏 D.生活游戏
24.有指定主题的造型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结构的目的性,发展幼儿构思的能力,这种结构游戏的指导方式属于( )
A.模拟构造 B.命题构造
C.自由构造 D.虚拟构造
25.训练幼儿0——9的数数和认识数字能力属于( )
A.音乐游戏 B.体育游戏
C.智力游戏 D.语言游戏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6.体育游戏
27.平行游戏策略
28.场地空间密度
29.象征性游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0.简述游戏的假想性和现实性的辨证关系。
31.简述游戏理论的发展趋势。
32.简述在我国家庭中倡导和开展亲子游戏的策略。
33.简述游戏现场指导的基本策略。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4.试述学前儿童游戏内容发展的一般趋势。
35.试述游戏教育实施的主体性原则。
五、案例题(本大题11分)
36.冬天到了,幼儿园开展冬季锻炼。有一位大班的老师认为在扔沙包活动中可以教幼儿学会测量,于是他把幼儿带到了户外。户外的地面是由一块块方形的水泥砖铺成的。他先让幼儿扔沙包,然后问:“怎样才能知道扔得多远?”幼儿说:“可以数地上的方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在老师的不断提问和要求下,幼儿举出了可以用棍子、跨步、绳、布条等不同方法。老师很满意这样的结果,认为教学目标达到了。然而,整个过程对幼儿来说索然无味。
请你说出这个活动的问题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