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中考 | 高考 | 自考 | 成教 | 考研 | 外语考试 | 资格考试 | 英语教学 | 学生习作 | 论文写作 | 信息服务 | 下载中心 | 知心港湾
| 英语 | 语文 | 英语 | 动态 | 成考 | 英语 | 职称外语 | 教师资格 | 大学英语 | 写作指南 | 本科论文 | 招聘就业 | 听力 MP3 | 网络精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知心港湾 > 答疑解惑 > 浏览正文
大学生究竟要发多少钱?(上)
www.hrexam.com   更新时间:2006-04-10 点击: 【字体: 】 加入收藏 关闭本页

    “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这是某高校网站BBS上的顺口溜,这看似离谱的几句话,其实也正如发帖者所称,“对当今大学生消费‘具有绝对写真力’”,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学生变成了高消费群体?是什么在背后支撑着大学生的高消费?人们又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呢?

 

大学生:无收入的高消费者

  “一个大学生的一年消费额是我国城市居民年均纯收入的1.1倍,是农村居民年纯收入的3.5倍。”近日,南开大学一个学生课题组通过调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在学校“创新基金”的支持下,这项主题为“京津地区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覆盖了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共8所高校,共有9500余名大学生填答了问卷。

  月底算下来,花费经常超过千元

  “我已经竭力控制我的消费了,可这个月生活费还是超过了800元。你看,饭费300元、手机费100元、应酬每月也要花上150元,再时不时买件衣服、生活学习用品之类的,月底算下来,经常超过1000元。”南开大学的小冯填写问卷时这样说。小林来自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医生,据她介绍,家里每个月收入的1/3都会被她花掉,而且“周围的同学都差不多”。

  调查发现,北京地区大学生月消费额约为615.7元,天津地区大学生月消费额约为440元,分别占家庭月收入的33.7%和24.1%。在农村家庭,这一比例上升为56.6%和40.4%。如果加上学费和住宿费,两地区大学生的年均总消费为10287.5元。

  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字,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收入为每人每月272.2元,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每月可支配收入为854.9元。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4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936元。

  谈恋爱是个费钱的事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的花销还是以基本生活费为主,尤其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除了吃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之外,其他消费所占比例都很小。”调查组成员鸿叶回忆说,“但也有一些校园‘富翁’会超前消费,什么手提电脑、MP3、数码摄像机样样都有,而且还互相攀比。最夸张的是,有个同学三年换了6部手机!”

  调查结果验证了她的这种说法。数据显示,京津地区大学生平均每月在伙食费、生活必需品上的花销为513元,占月消费额的绝大比例。

   调查结果中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恋爱费用。单这一项,就有1.5%的人每月支出500元以上。

  谈恋爱的确是个花钱的事,调查中很多受访者对此深有体会:约会吃饭要花钱,出去玩要花钱,平时手机费、电话费肯定少不了,赶上节日、生日也得送对方礼物,高兴了还会买一些情侣衫之类的东西。很多男生甚至抱怨,恋爱花费过高经常会让他们陷入“财政赤字”状态。

  调查还发现,40.5%的人有随身听,12.9%的人拥有电视机,48.9%的人有自己的电脑,28.7%的人有数码相机,74.7%的人有手机,21.4%的人有CD机,45.5%的人有MP3。

  不善理财,计划赶不上变化

  对于大学生的理财能力,调查结果显示,38.1%的人对月生活费支出有计划,而另有24.8%的人表示对自己的花销并无安排,还有37%的人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本来计划得好好的,但都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坚持下来。

  在关于个人储蓄习惯的调查中,29.6%的受访者没有储蓄习惯,36.3%的人“没有坚持下来”,13.7%的人“想过,但未实施”,只有20.4%的人坚持定期储蓄。

大学校园消费结构变化 交际费成主体

     离开校园五六年,重新去走走,南京大学生五花八门的消费让人惊奇。

    伙食300元,生活日用品100元,通讯费150元(电话、手机、上网),交际费100元,购买衣物100元,其他零花100元……这是南师大一位大二女生的月度开支清单。每月花850元,据说在仙林大学城学生中算是很节俭的。

    校园流行“三件套”

    10月20日,南京中医药大学大三张同学买了一台三星笔记本电脑,花掉1.29万元,总算配齐了“三件套”。

    电脑、手机、MP3,在大学生行头中,这三样最流行。南师大大四一个班35人,人人有手机、MP3,一半以上有电脑。而在大一新生中,很多人是一步到位,配齐这三大件。南师大大一新生金同学说,我们班45人,三件都买了的有20多人。小金算了细账:IBM笔记本9700元,科健K308手机1400元,二手MP3两百多元,加起来,不到1.2万元。“我爸妈在南通做生意,不在乎这点钱。”

    “三件套”是一次性投入,而日常消费更是林林总总。记者在仙林大学城的随机调查中,有十几个大学生能报出开销数目。一般来说,年级越高,花钱越多。绝大多数大三、大四学生月开支超过800元,高的在1500元,甚至要两三千元。“其实,每个月五六百元足够了,但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小金说,她第一个月花了1000元生活费,还要父母“追加投资”。

    “交际费”成为最大的生活成本

    每月花费上千,用到哪去了?“伙食不是大头,花钱最多的还是在同学往来方面。”这是大学生们的共识。

    南师大大四男生小姜说,“这个月,我请同学吃了四顿饭,周末,还要和老乡、同学去湖南路唱歌……七八个人连玩加吃,一次三四百元。”而通讯费每月也要100元以上,交友广泛的小姜更是要花200多元。同班女生小郑认为,女生买化妆品,做美容,也是属于交际投入,“昨天,我在校外做了离子烫,染发,花了150元。”

    相比之下,男女交往花钱更像无底洞。南京财经大学大四男生小邵说,自己每月开销1500元,月月入不敷出。“谈恋爱花钱太多了!我跟女朋友在一个学校,每周至少逛一次街,随便吃个饭,就要一百多块。她要是看中什么衣服,当然是不能拒绝的。逢到大小节日,礼物自然少不了。至于恋爱纪念日或者女友的生日,连庆祝带送礼物要三四百,够一个月伙食费了……”恋爱中男生是万万不能捂紧荷包的,“想交女朋友就得花钱,不花钱就没有女朋友!”热恋中的女生小涂说,“有时,也不想男朋友花钱,可女生间要相互攀比,男友花钱不多,我们也没面子。”

    两天要打四份工

    钱从哪里来?对这个问题,大学生们说,七八成靠家里“拨付”,剩下的打工解决。量入为出,在校园中并不流行。

    10月23日又逢星期六,南师大大三女孩小黄却比平时还忙,来自徐州的她,这两天要做四份工作:周六,坐车去丹凤街做家教,下午,去一家超市做饮料促销。周日,去孝陵卫做家教,接着上街发广告传单。

    小黄父母下岗多年,她是申请助学贷款读大学。“每年5000元贷款只够做学费,还有五六千元生活费全靠自己赚。”在同学眼里,小黄绝对是班上消费先锋:大一,她第一个做离子烫和染发;大二,她又率先把头发做了波浪。她还是名牌服装的忠实崇拜者。为了过上“高质量”的生活,她不得不牺牲很多休息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大三的她,至今还没有通过英语四级。像小黄这样的贫困生,在南京高校中并不是少数。

    大学校园内的消费升级,令家长和社会瞠目结舌,即便在大学生中对此也有不同看法。东南大学国贸系小余说,“我也不愿意请客,可人情欠不得:人家请你吃韩国料理,你能在食堂回请吗?这大学越来越像个小社会!”饭店、茶社、咖啡厅……大学生活社会化,托大了仙林大学城周边的“学生经济”。

 高校学子高消费 家长有苦难出口

    “以前春节过后是手机消费的淡季,如今赚足了压岁钱的学生们掀起了手机消费的热潮。”

    2月4日,西安市西华门附近一家手机店的老板向记者谈起了他的生意经。记者采访发现,在拥有数十万大专院校学生的西安市,手机、电脑、mp3等消费品正在成为许多学生的“日常用品”,由此带来的“学费外支出”迅速增长,许多家长有苦难言。

    “女儿在西安理工大学上学,宿舍里有固定电话,可是每个月的手机话费还得200多元,也不知她有多少‘业务'。”西安一家单位的司机辛师傅告诉记者,“我们两口子都是上班族,本来就被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压得喘不过气来,现在又多了手机话费开销。最近孩子又说要买笔记本电脑。”

    西安理工大学一位姓王的同学是典型的追“新”族,考上大学时父母送给他一部手机和一台电脑,而今他还打算买数码相机、摄像头、mp3,他对此的解释是“大学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这所学校大四一位姓杨的同学是来自青海农村的学生,家里的收入主要靠种地,全家年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要供他和妹妹上学,但他也攒钱买了一部手机。这位同学说:“其实宿舍有电话,手机用处并不大。但班里每个学生都有手机,手机也是同学之间的一个重要话题,我不想被看作‘老土'”。

    许多大学教师认为,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攀比浪费现象很严重,名牌、高品位已成为许多大学生的消费追求,这对他们的学习成长无益。学校和家长有必要教育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鼓励他们自立、勤俭、节约。

       大学生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那么大学生在学校的消费状况是怎样的呢?他们是否树立了合理的消费观?带着这个问题,笔者随机调查了民院的部分大学生。
 
  结果发现,他们的生活费只有一半不到是用与自己的基本生活,大部分钱都花在了其他方面。其中包括上网、打电话、情感投资等。一位大一的同学说:“他一个月家里给他400元,但是还是会青黄不接,一学期下来还得借外债。”其实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每月拥有的生活费不能满足所需,每月所剩无几,消费处于无计划状态。导致此种情况的原因是大学生理财能力的相对薄弱,这主要是来自城镇的同学要多一些。相反,相对贫困的学生则理财能力要强一些,他们本来生活费就不多,有的还要自己通过做兼职才能生活,来自农村的小田同同学告诉笔者:“一个月家里给我寄250元,但是我很少上网和买其它的东西,一个月基本上没有问题。”但是,象他这样的人并不多,大学里有一半以上的人理财能力较差。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应注意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

  另外,现在大学里流行着一种不好的现象,很多同学在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消费,看见有钱的同学买了什么名牌的衣服、手机,自己也想跟着追随,这样就形成了盲目攀比,导致了恶性循环。这是因为他们接受是社会的前沿信息,名牌广告等对他们这一群极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还有,每逢开学、放假前后,要好的同学有事没事总爱“聚一聚”,如果有谁被评优,获得奖学金、过生日等,只要是沾得上边的“喜事”都会成为“喝两杯”的理由,至于校园恋人,老乡之间,隔三岔五的“聚会”就更多了。一姓陈的同学说,他过生日请客就花去了500多,现在回去的车费都没有了,可是他觉得不请又不好,大家都是这样过的。

  由此看来,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对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消费观念,可能会影响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和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而另一方面他们中有很多人要面对贫困的家庭和含辛茹苦的父母,这又要求他们压抑自己的消费欲望,向往更好的物质消费本无可厚非,但是大学生,无论是贫困还是富有,都应该有勤俭节约的意识,都应该学会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中国大学生每学期平均花费5722元

  由新生代市场检测机构等单位发布的“2005年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披露,目前普通大学生每学期平均支出为5722元。

  这项面向全国31个城市108所高校的近9000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每月日常花费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餐饮、服饰和通讯。在IT及数码产品消费中,平均一名大学生每学期花费1067元,在占学期总支出近20%的IT和数码产品消费中,目前60%的大学生拥有移动电话,约35%的大学生拥有MP3,另外,6.5%的大学生拥有笔记本电脑。

  调查:七成学生大学花费来自家庭供给    

    南京工业大学披露了一项学生消费状况调查,调查表明,一个大学生平均一年花费5290元,如果算上学费和住宿费,每年总花销超过1.1万元。若参照去年江苏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239元计算,则意味着3个农民才能供起一个大学生。

  《华东新闻》报道:这项调查是南京工业大学学生工作处为细致掌握全校贫困生状况而进行的,调查对象为全校44个专业的本科学生。据调查,在校期间,每个学生每年要花费5290元,其中伙食费约2600元,购衣560元,购书300元,必需生活用品400元,学习花费590元,上网190元,交友花费300元,其他消费约350元。

  尽管生活费用如此之高,却有近七成的学生是“全部家庭供给”。17.3%的同学是“部分家庭供给”,其中,15.17%的学生花销来源于“奖学金”,每年约670元;5.4%依靠“勤工助学”,每学年能挣750多元;5.1%需要“特困补助”;6.67%则是“其他来源”。而对于学费,超过92%的学生选择“父母供给”;12.4%的学生“亲友资助超过10%”;另有6.07%的学生能够申请到助学贷款。

  南工大的这几组数字,只是高校学生一般消费水平的反映。此外,大学生每年还要支付6000元左右的学费和住宿费。据江苏省统计局资料,去年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26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则是4239元。

 大学生消费调查之新生篇

  题记:又到九月,又一批大学新生离开家乡、告别父母涌向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新鲜、美好、幸福、感动足以成为温暖一生的记忆。你是时代的骄子,你是父母的骄傲。但是,你是否留意过你已经不再年轻的父母,他们欣喜的面庞背后那种沉甸甸的心情。“该花的花,不该花的一分都别乱花。”的确,这是句老话,但是想想老爸老妈,再想想这句老话,我们是否该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吗?
 
  装配“三大件” 消费近万元   

  笔记本电脑7800元、大屏幕Mp3 640元、带摄像头手机1650,在十一长假之后,管理学院的新生小李便兴奋得向笔者展示着自己的收获。在短短的七天之内,小李为装配这“三大件”已消费了近万元,而他自己称,他的这些装备在同学里最多算个中等档次。如今,手机、电脑、Mp3已经列为了大学生入学必备的“三大件”。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我校在校生电脑拥有量占近50%,Mp3为60%左右,而手机使用者将近90%,基本达到了人手一机。那么,上大学,“三大件”真的必不可少吗?

  聚会多多 花钱多多   

  随着新生入校、老生返校,校园内一年一度的老乡聚会又热闹起来。宣传栏、宿舍、食堂门口等地,贴满了各式各样邀约老乡的“英雄帖”,这给刚入校的学子们带来了几多欣喜几多烦恼。   

  笔者在采访中,问及除学费外,开学最大的开销是什么时,大部分新生的回答是请客吃饭,而且这项开支占据了他们消费的大头。“考上了大学,吃顿饭联络联络感情很正常,来自同一省份的老乡往往要‘撮一顿’,跟高年级的学哥学姐要‘打通关系’,同寝室或是同班的同学也必须‘混个脸熟’。”信息学院王同学如是说。老乡会几乎成了新生们入学的“必修课”。这种老乡同学聚会由以前的聊天、嗑瓜子,演变成了饭馆里的觥筹交错,但是由此带来的费用问题也随之成为了同学们心头的烦恼。据了解,在刚开学的一个多月里,新生们因参加各种聚会而消费的金额人均超过了300元。   

  “理性地选择同乡会,不要盲目地参加。同乡会的活动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参加,不用每会必到。在费用方面,最好实行‘AA制’……”这是作为“过来人”的小王对同学们的忠告。   

  在开学近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有部分新生因购买“三大件”、参加各种聚会而花费的金钱远超过所交纳的一年的学费。尽管,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同,父母对待孩子花钱的态度也各异。条件好的家庭,极尽所能满足孩子一切要求,甚至是过分的要求。但是,对于中国绝大多数家庭、绝大多数父母来讲,孩子上大学的钱,掏得不容易。他们或倾其所有、或外债累累,尤其是那些来自边远地区的父母就更是如此。而我们却轻而易举的将这些钱用于没有必要的消费,想想已不再年轻的父母,我们该为他们省点钱了。 

 
热点推荐
外国语学院专用“外语沙龙视频聊天室”
南京大学CSSCI来源核心期刊目录(2008~2
法国总统萨科奇清华大学演讲法语全文
奥巴马胜选演讲稿(中英文对照)
2008年5月人事部二级笔译原文及参考答案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
翻译的双刃剑—— 从一篇开幕式致辞的英译
由一句祝酒词的翻译到词汇的联想意义冲突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翻译中的“部分功能对等”与“功能相似”
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钱永键希望更多中国年轻人投身基础理论研
最近更新
雅思高分法则:逐项分析、择机突破
如何让雅思写作和口语表达更流利
雅思口语与作文备考误区
社科院预计年底150万大学生难找工作
保障性住房正被地方篡改和歪曲
伊索寓言简介及故事精选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时代人物"网络评选
中国人的五大理财误区
杨澜亿万财富背后的故事(图)
福建省高校精品课程网站一览表(2008)
2009我省高中课改后的高考高招方案
福建08年7月起自考合格证书可网络打印
科学高效的英语高考复习教学策略
2009年全国英语高考教学研讨会综述
2008各国留学新政策:带给你更多选择
内容导航 | 邮箱系统 | 我要留言 | 广告合作 | 与我联系 | 站长信息 | 常见问题 | 关于本站 | 本站旧版
Copyright © 2002 - 2009 hr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