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选择学校是件很麻烦的事。每个国家都有几十甚至上百所大学,选高了怕申请不到,选错了可能会一无所获。笔者曾帮助许多学生作申请,深深感到一个留学生选择学校的过程,与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所谈的治学过程有些类似。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开始准备的时候,申请人内心焦急如焚,希望得到各种可能的信息,此第一境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当今时代,收集信息并不难,网络、报纸、中介公司的宣传材料等提供了各种版本的国外大学介绍,难倒申请者的是如何从不计其数的信息中找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英语好的人常常比较自信,绕开中间环节直奔学校网站,以为这样可以得到直接而客观的信息。但查了几所大学后就会发现,每个学校无一例外都把自己描述得很好,也看不出谁好谁差。英语不好的人则必须要依靠各种各样的学校代表、中介或经过翻译编辑的宣传材料,想得到客观信息就更难了。
根据经验,判断事物的好坏要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在国内我们习惯于对学生进行排名或者把学校分成省重点、市重点、区重点等,但西方国家并不热衷于排名或分级,没有权威机构对大学进行排名,我们能够看到的排名全都是媒体或商业机构做的,其客观性和权威性很值得怀疑。这样,难题就产生了。那么申请人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呢?这一寻找过程的繁复,足以让申请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阶段正是本篇探讨的重点。
第一步,可以参照媒体和商业机构做的排名划出心理底线。应注意的是参照方法不是看一种就信,而应多方考察。一般来说,只要某个国家有大学排名,必然不只有一种。在不同排名当中,每个大学的位置可能在某个范围内上下浮动,可以参考这个浮动范围大体划一条心理底线,底线以下的学校根本不予考虑。
实际上还应划出上线。但一些家长认为自己有钱,孩子必须上最好的学校,哪怕多交钱。这一点中西方不同,西方国家的学校虽然也接受捐助,但不象中国的学校一样接受普遍的小额赞助,所以一般意义上的有钱并不能影响学校录取。通常情况下,每个国家最好的大学基本上只接受最优秀的学生。如果申请人在国内都进不了最好的大学,进入国外最好大学的机会也不多。即使想尝试申请最好的大学,同时也别忘了申请其他学校。大部分申请人要做的,是在没有定论的学校当中选出适合自己的那一所。
第二步,通过学校的地理位置、气候、语言等特殊性排除或选择部分学校。中国大学都位于大城市,而国外很多大学位于小城市。不同地理位置对学生的影响不同。如果学习商科,应选择位于大城市的学校,因为中国留学生读商科不光要掌握知识,还要了解西方实际的商业运作及商业与社会的关系等,这些环境只有大城市才具备。而对于学习理工科的人来说,安静的郊区更有利于专心致志。
从学生生活角度来说,繁华都市里热闹,生活丰富多彩,但同时生活费高,诱惑也多。而在郊区的大学环境比较纯净,居民比大城市的人更加友好,单调的生活也可能更容易让同学之间结成紧密关系,但非常不善于交际的留学生却容易感到单调、孤独和寂寞。
有些大学位于气候恶劣的地区,比如加拿大的一些省份非常寒冷,中国南方长大的学生就要考虑是否受得了。还有的地区有语言问题,比如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官方语言是法语,该省有几所优秀大学,但大学网站和宣传资料都是法语版,有些申请人会认为沟通有障碍而放弃这一地区,另一些申请人想顺便多学一门外语,却会主动选择这一地区的大学。还有英国的苏格兰地区,有人嫌那里的英语口音太重,有人又喜欢当地原汁原味的风情。总之,申请者要考虑这一问题,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或放弃。
第三步,根据所读专业选择学校。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具体怎么根据专业选呢?最基本的是选择开设这种专业的大学。如果很多大学都有想读的专业,选哪个呢?这时有一种大体管用的方法,就是看看该院系在本大学内的规模。大部分情况下,规模大的院系在本校受到的重视较多,容易取得较好的师资和教学研究水平。
然后,还要花点时间浏览专业介绍,看看都开设哪些课程,针对什么类型的学生。这一点很重要,许多人怕麻烦,只看到专业名称就止步了,实际上名称相似的专业,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可能大不相同,要挑出自己真正想去的大学和专业还得花功夫。
第四步,要了解该校的中国学生数量。自从留学在中国蔚然成风之后,各国都出现了一些专门针对中国人的学校或项目,比如加拿大一些私立预科学校或语言中心,清一色都是中国人,一同上课,一同住宿,课堂上还用英语,课外全说汉语。以致相当一部分学生两年也过不了语言关,日常交流没问题,读学位却差很远,这种情况与学校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有些英国大学与中国固定的大学长期合作,每年招收几百名交流学生,被人戏称为该中国大学的“英国分校”。还有的英国商学院开设“中国班”,专门针对中国某一所或两所学校的学生,单独编班,甚至还派国内带队老师过去,有的连授课都是中英文双语。随着越来越多国内教育机构参与送学生出国留学,这样的项目正越来越多。
与上述中国人被编在一起的情况相反,有些留学生在没有中国学生的班里也遇到了麻烦。因为西式教育是以自学和讨论为主,中国留学生语言不如当地学生,文化背景知识也不足,分组讨论的时候总表现不好,外国学生就不愿与他分在一组。长此以往,不光产生被孤立的心理压力,而且造成课程通不过。
那么,到底一个外国大学里的中国学生多少才合适呢?对于语言基础扎实,想体验纯正留学的学生,所在大学里的中国人越少越好。而对那些语言基础差,交流有障碍,或者性格非常内向的学生来说,同胞较多的地方可以帮助他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抵御孤独与寂寞。但最好不要选择中国班。
第五步,适当考虑费用问题。一般情况下,学校所收学费与教学水平的高低并无直接联系。也就是说,好学校并不一定贵。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学费较低的学校。
按照前述五个步骤筛选之后,申请者最后会发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满足所有条件的五、六所大学正在那里静静地等着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怀着愉悦的心情进行申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