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轻夫妇在孩子刚刚满月的时候,便开始为将来的教育大计操心。的确,子女教育经费计划是整个家庭财务计划中的重要一环。为了确保他们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提早做好安排无疑是比较明智的选择。这样不但能减轻将来的负担,确保子女到时候专心学业,而且父母的其他个人计划(例如退休)也不会因为要应付教育费用而受影响。
为子女安排教育经费只要遵守两个原则就会受益无限。首先,越早越好;其次,教育经费的积累关键在于长线定时投资。因为这样一来有足够时间让投资增长,且投资能够随着时间复式膨胀。定期拿出一定金额不会为家庭生活带来太大负担,子女教育计划妥善安排好,部署其他计划(如退休计划)所需资金可更准确、周详。
此外,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要有不同的投资方式。合理的搭配能够有更大的收益。
大多数教育经费计划皆采用定时定额的方式来投资,主要目的是使回报优于“通胀”,利用分散投资减低风险,并且要根据每阶段的需要调整组合的投资风险。0岁———12岁可投资于增长型的股票及基金,并随着收入增加而调整投资金额。长远而言,股票可提供较高回报,但应有心理准备面对较高的波幅,如股价下挫,组合也有足够时间等股价重新上涨。
12岁———16岁组合仍以增长为目标,但应加入债券来平衡整体投资风险。
16岁———18岁组合转至低风险,可供选择的工具包括短期政府债券、货币基金或存款证等,父母在这个阶段应能准确计算每年可以动用的教育费用。
领悟了根据不同阶段调整组合的投资理念之后,采取何种方法进行投资就成为了家长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实践证明,采用“成本平均法”分阶段投资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一般而言,投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次性投资,投资者需要准确地掌握市场走势,判断最佳的“入市”时机;另一类是以“定期供款”形式投资,这种方法依赖既定的投资策略及机制,适合一般投资者做教育基金和退休计划之用。
因为现今社会瞬息万变,要准确分析市场情况并且作出正确的投资决定很不容易。若决定错误,可能损失不小。因此,如果投资者对市场走势没有一个比较肯定的预测,分段入市、减低风险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而就“定期供款”式的投资而言,投资者可以通过定期、定额及持续的投资,达到储蓄或其他理财目标。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投资者可以用“成本平均法”来减低投资的风险、成本,而且无需为寻找最佳“入市”时机而伤脑筋。
毕竟,经济循环有规律,若投资有道,能配合经济起跌,投资的风险是可以降低的。
“成本平均法”便是运用有效的机制,它可以自动为投资者在“低价”时购入较多的投资单位,而在“高价”时购入较小的投资单位。若持之以恒,投资者的平均成本将会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