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们的生产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
A、物质利益关系 B、政治利益关系
C、平等交换关系 D、自由买卖关系【】
2、支配社会经济形态更替的规律是
A、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社会劳动在各部门按比例分配的规律
D、节约劳动时间的规律【】
3、关于价值和交换价值相互关系的正确论断是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价值就是交换价值,二者完全一致
D、价值由交换价值决定,二者量上没有区别【】
4、劳动二重性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使用价值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价值
C、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D、具体劳动创造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使用价值【】
5、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执行的是
A、价值尺度职能
B、支付手段职能
C、贮藏手段职能
D、流通手段职能【】
6、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A、等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B、大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C、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D、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7、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总公式是
A、W — G — W B、G — W — G
C、G — G′ D、G — W — G′【】
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前提是
A、资本家集中大量货币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D、消费资料成为商品【】
9、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价值增殖过程中
A、作用不同 B、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C、创造价值的方式不同 D、、创造剩余价值的方式不同【】
10、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抽象劳动
A、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的价值
C、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D、创造了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11、资本循环所经历的时间包括
A、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D、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12、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用于购买
A、厂房、机器设备的资本 B、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
C、劳动对象的资本 D、劳动力的资本【】
13、固定资本无形磨损是由
A、自然力对机器设备腐蚀造成的 B、人为破坏机器设备造成的
C、机器设备贬值造成的 D、机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磨损造成的【】
14、公式Ⅰ(v+m)>Ⅱc是
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15、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A、揭露了利润的真正来源
B、表明了利润的本质
C、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
D、完全消除了各企业、各部门在所获利润上的差别【】
16、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
A、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
C、商品的生产价格 D、商品的垄断价格【】
17、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
A、等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B、少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C、多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D、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成正比【】
18、商业资本的出现,在一定限度内能够
A、增加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减少流通资本量
B、减少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增加流通资本量
C、使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和流通资本量同样增加
D、使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和流通资本量同样减少【】
19、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体现在
A、无偿占有商业店员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B、直接占有商业店员销售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C、直接榨取商业店员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D、无偿占有商业店员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20、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
A、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无关 D、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成反比【】
21、土地价格
A、与地租量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B、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正比,与地租量成反比
C、与地租量成正比,与平均利润率成反比
D、与平均利润率成正比,与地租量成反比【】
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国家垄断了一切经济活动的资本主义
B、国家干预全部经济生活的资本主义
C、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D、国家进行微观经济管理的资本主义【】
2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中最主要的是
A、直接调节与控制 B、间接调节与控制
C、行政手段调控 D、法律手段调控【】
24、提高最低准备金率将直接导致
A、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 B、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
C、市场商品价格上涨 D、市场商品价格下降【】
25、垄断形成后,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A、商品输出 B、资源输出
C、资本输出 D、劳务输出【】
26、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形式是
A、卡特尔 B、混合联合公司 C、托拉斯 D、康采恩【】
27、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资源配置全球化【】
28、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各种改良主义措施和社会福利政策
A、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根本的改变
B、使工人的收入超过了劳动力价值
C、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和雇佣工人的地位
D、改变了工人的地位,使工人成为企业的主人【】
2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经济活动要
A、完全依靠“看得见的手”调节
B、完全依靠“看不见的手”调节
C、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对立起来
D、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
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制度
B、按资本分配制度
C、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经济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在于
A、前者具有客观性,后者不具有客观性
B、前者离不开人们的经济活动,后者可以完全离开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
C、前者绝大多数只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发生作用,后者大多数是长久不变的
D、对前者的认识和利用往往受阶级或集团利益的局限,对后者则不受这种局限
E、对前者只能认识而不能利用,对后者既能认识又能利用【】
32、下列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是
A、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B、支付的租金
C、发放的工资 D、偿还的债款
E、缴纳的税款【】
33、货币转化为资本既在流通领域中进行,又不在流通领域中进行,是因为
A、在流通中能低价购买生产资料
B、在流通中能高价出售商品
C、在流通中能购买特殊商品劳动力
D、在生产领域中劳动力的使用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E、通过流通领域能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34、分析产业资本循环的意义在于说明
A、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B、资本不是静止物,而是无止境的价值增殖运动
C、产业资本循环过程要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D、产业资本循环不仅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而且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E、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35、固定资本是
A、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其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
C、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实现其价值全部周转的资本
D、在流通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资本
E、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36、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
A、商品内在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B、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C、商品价值中的c+v部分
D、商品生产中的实际生产费用
E、商品生产中实际耗费的资本【】
37、商业纯粹流通费用包括
A、商店的建筑费 B、簿记费
C、广告费 D、商业店员工资
E、商品运输费【】
38、股份公司
A、是随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产生的
B、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资本经营组织形式
C、有利于加速聚集资本和优化投资结构
D、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E、有利于企业财产的完整和稳定【】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及历史局限性表现在
A、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矛盾
B、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它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总体利益
D、它是垄断资产阶级实现其统治的工具
E、它必然向更高的历史发展阶段过渡【】
40、资本输出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是
A、为过剩资本找到出路,获取高额利润和利息的手段
B、控制输入国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手段
C、扩大商品输出的手段
D、使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统治的手段
E、缓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矛盾的手段【】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要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42、简述等价形式的特点。
43、简述“资本一般”或资本共性。
44、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各个资本家企业的利润率是否都一样?为什么?
45、简述资本主义跨国公司及其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47、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48、试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和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关系及其主要途径。
2004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完全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解析】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它涉及人们切身的经济利益。因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答案】选A。
2、【解析】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规律,只存在于存生商品经济的社会中。节约时间的规律、按比例分配的规律,虽然是一切社会共有的规律,所涉及的只是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的按比例分配,不能支配社会经济形态的更替。法是社会经济形态更替的必须是包含社会生产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从而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答案】选B。
3、【解析】商品的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比如,商品生产者用一只羊交换两把斧子,这一只羊的交换价值就是两把斧子。一种商品可以同其他多种商品相交换,因而有多种交换价值。而且,各种商品相交换的比例,还会因时、因地而不断变化。一般说来,价值不同的商品,其交换价值也必然有高有低;同一种商品,由于其价值的变动,交换价值必然随之变动,商品价值的高低决定了交换价值的高低。因而正确的论断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答案】选B。
4、【解析】商品具有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实际情况是这样:生产商品的劳动,从一方面看,它是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各种商品的不同使用价值,是由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出来的。如铁匠的具体劳动生产出各种铁器,而木工的具体劳动生产出桌椅床箱等。生产商品的劳动,从另一方面看,又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不管其具体形式如何千差万别,它们都是人类劳动力的支出,即都是人们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正是这种抽象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答案】选C。
5、【解析】货币有两个最基本的职能:一是价值尺度,即货币充当衡量商品的价值大小的尺度,二是流通手段,即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所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
【答案】选D。
6、【解析】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关系是,商品流通是第一性的,货币流通是第二性的,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十分明显,投入流通的商品多、价格高,所需要的货币就多,反之,就少;如果市场上没有商品流通,也就不需要货币。一定时期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量?还受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的影响,即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的影响。例如,市场上有4亿元的商品,投入的倾向如果只流通一次,则需要4亿元的货币,如果每个货币均流通两次,只需2亿元的货币就够了。这就是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用公式表示出来就是: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答案】选C。
7、【解析】G — W — G′,这是资本的总公式。资本有各种形态,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它们共同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剩余价值即价值的增值。这个公式投入G,收回G′,G′>G,体现了价值增殖这一本质特征,所以成为资本总公式或称资本一般公式。W — G — W是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G — G′是借贷资本的公式,而G — W — G什么也不是。
【答案】选D。
8、【解析】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因为劳动力这一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源泉。劳动力大规模地作为商品买卖,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存在的现象,是历史的长期发展中才形成的。资本家手中集中大量货币虽也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决定性前提。至于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成为商品是商品经济出现后就存在的现象,离决定性前提更远了。
【答案】选B。
9、【解析】为了进一步认识资本的本质和剩余价值的源泉,还要分析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即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这两者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产品。生产资料的价值,则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或者说只是再现在新产品中,不会发生量的变化,即它转移的价值不会大于它原有的量。这部分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价值是没有变化,所以叫做不变资本(c)。而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会转移到产品中去,这是因为,这部分货币资本作为工人的工资已被工人用于个人消费了,新产品中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v),而且工人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生产出剩余价值(m)。这样,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其量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由v变为v+m),所以叫做可变资本(v)。可见,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答案】选A。
10、【解析】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具有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了价值。马克思用劳动二重性学说分析价值增殖过程,指出具体劳动在创造使用价值的同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抽象劳动创造了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C项说,抽象劳动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当然不对,A项说它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也不对。B项说它转移劳动力的价值也不确切,可参阅上面第9题的解析。
【答案】选D。
11、【解析】产业资本循环所经历的时间包括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一、三两个阶段经历的时间构成流通时间,第二个阶段构成生产时间。正确的回答是: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其他三项回答都是不全面的,因而是错误的。
【答案】选B。
12、【解析】依据生产资料的劳动力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A、B、C三个选项所举的都是生产资料,属于不变资本;D所说的劳动力资本属于可变资本,按其价值因转的方式,也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商品的销售一次全部收回,按这部分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特点,属于流动资本。 【答案】选D。
13、【解析】固定资本的磨损分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有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损耗。这种磨损是有形的、看得见的。无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贬值的损失。A、B、D三个选项都属于有形磨损,C属无形磨损。
【答案】选C。
14、【解析】我们已知,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I(v+m)=Ⅱc,即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等于第二部类已经消耗掉而需要补偿的生产资料。第二部类得到了补偿,第一部类需要销售的商品找到了买主,从而使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能够正常进行。而Ⅰ(v+m)>Ⅱc这一公式,表明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除能满足第二部类补偿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以外还有多余的,从而使第二部类的扩大再生产有了可能。因而这个公式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答案】选D。
15、【解析】剩余价值能化为利润,就已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模糊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因为这时剩余价值表现为整个预付资本的产物,即表现为资本自行增殖的结果。不过,这种转化只是一种质上的转化,在量上利润和剩余价值仍是相等的。
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剩余价值和利润之间不仅在性质上发生了变化,而且在量上也有了区别。这样一来,使各部门获得的利润与各部门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无关,平均利润无论从质上还是从量上都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利润的本质和来源完全看不到了,从而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答案】选C。
16、【解析】资本主义竞争从竞争发生的范围看,可分为部门内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在同一生产部门内,存在众多技术装备水平不同的个别企业,它们生产同种商品的个别价值各不相同,竞争的结果是商品的个别价值均衡为统一的社会价值。而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利润平均化,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至于商品的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范畴,并不是资本主义竞争的结果。
【答案】选C。
17、【解析】已知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因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变资本多,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就多。资本有机构成(c∶v)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低,也就意味着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从而创造的剩余价值就多。因而,在平均利润率形成后,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因可变资本所占的比重较大,创造的剩余价值较大,结果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少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答案】选B。
18、【解析】商业资本的出现,对于产业资本的经营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重要作用之一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社会总资本中用于流通(即商品销售)的资本,从而增加用于生产的资本量。这是因为,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分工,以及商业事务的专业化,商人投在商品购销和经营管理方面的资本,比起产业资本家各自既从事生产又要兼顾销售,在数量上可以有所节省。
【答案】选A。
19、【解析】商业店员从事商品买卖活动,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却能为商业资本家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因而商业店员也遭受商业资本家的剥削。这种剥削体现在商业资本家无偿占有商业店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这是因为,商业店员同雇佣工人一样也是雇佣劳动者,其全部劳动也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全部劳动时间也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用以补偿商业资本家支付给商业店员的工资,即劳动力的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所实现的剩余价值,形成商业利润,被商业资本家无偿占有。
【答案】选A。
20、【解析】资本主义利息是职能资本家因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剩余价值(即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
【答案】选B。
21、【解析】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即土地价格,相当于转移取得这笔地租收入的货币资本。例如,某块土地一年能收入地租1000元,当银行年存款利息率为5%时,要在一年内获得1000元利息,则需存入银行20000元的货币。因此这块土地的价格就是20000元。计算公式是: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这就表明:土地价格与地租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答案】选A。
22、【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这种经济仍属于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在这种经济中,国家不能垄断一切经济活动,也不能干预全部经济生活,也无法实现对微观经济的管理。
【答案】选C。
23、【解析】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同所实行的经济体制密切相关。经济体制不同,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便不一样。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最主要是直接调节和控制;市场经济体制下,最主要的调控方式则是间接调节与控制。资本主义经济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因而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仍然离不开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也就是说,最主要的调控方式不外是间接调节和控制。
【答案】选B。
24、【解析】垄断资本主义为实现对经济的调节和管理,实行了一系列为政策和措施。为了控制货币供应量,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采用多种调节手段。手段之一就是改变存款准备金比率。因为这一比率的高低,直接涉及商业银行的货金供应。比率调低,可使银行扩大信贷投资能力;比率调高,便减少商业银行的货币供应,从而必须缩小放贷和投资规模。
【答案】选B。
25、【解析】垄断形成后,资本输出有了巨大增长,在社会经济生活和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成为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垄断形成后,商品、资源和劳务的输出虽然也随之增长,但其作用和意义无法与资本输出相比。
【答案】选C。
26、【解析】ACD所列出的三种垄断组织形式是在20世纪前半叶就已发展起来的,只有混合联合公司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形式。
【答案】选B。
27、【解析】经济全球化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商品经济突破一国的界限向世界范围发展的必然结果。必然表现为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贸易)的全球化,并推动了资本的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以及资本全球化就其实际运作和结果来看,就是资源在全世界的配置。因而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仍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答案】选D。
28、【解析】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历来是“两手”并用,除了使用暴力镇压以外,还使用改良的手段,包括推行各种改良主义措施和社会福利政策。其实,这些措施和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本质上是把从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那里搜刮来的财富的一小部分归还给他们,并不会降低资产阶级对他们的剥削程度,也丝毫没有改变私有制的基础和工人阶级受剥削的地位。
【答案】选C。
29、【解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这并不排斥计划的调节,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在现代化商品经济中,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既不能偏废,也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两者能够而且必须互相结合。把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和社会计划和宏观调控“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正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答案】选D。
30、【解析】各个社会都具有与该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性质相适应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制度。比如,资本主义社会实行按资本或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制度。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因而所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答案】选D。
二、多项选择题
31、【解析】规律通常是指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从其发生作用的领域来说,可分为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两大类。不论自然规律,还是经济规律,作为规律,都具有相同的共性,那就是都具有客观性,都可以认识并利用来人类谋福利。当然,两者也有不同的特点:远在人类出现以前,有了太阳系自然界,自然规律便产生了,自然规律可以完全离开人类的经济活动而独立存在,经济规律则离不开人类的经济活动,其中绝大多数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与此相联系,在利用和认识这两类规律时,也会具有不同的特点。
【答案】选BCD。
32、【解析】一般说来,货币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是购买商品时的职能。所不同的就在于,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是现钱交易,一手交货一手付钱,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而货币的支付手段的职能则是指货币在商品在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就是说,一手交货无须一手付钱,到约定日期再支付现金。选项A是流通手段的职能,而其余4个选项,属于支付手段的职能。
【答案】选BCDE。
33、【解析】货币转化为资本是指货币价值的增殖,创造出剩余价值,所以资本的总公式是G — W — G′,投下一定的货币(G)通过经营,收回了更多的货币(G′)。让我们看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因为流通不创造价值,在流通领域无论等价交换或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使商品的总价值增多。但如果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增殖。如果货币退出流通存入保险柜或窑藏起来,直到世界末日也不可能增殖。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中创造出来的。不过,剩余价值的产生,货币向资本的转化,关键在于货币所有者在市场(流通领域)上购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即劳动力,它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也只有通过流通领域才能得到实现。
【答案】选CDE。
34、【解析】产业资本循环不是剖析剩余价值如何产生的,而是分析资本的流通过程的。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增殖,并回到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由此可知,产业资本循环过程要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不仅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而且是三种循环形式即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的统一。通过分析资本循环,使我们了解到,资本不是静止物,而是无止境的价值增殖运动。而分析资本循环重点正在于揭示资本运动的连续性即资本正常(连续)循环的条件。
【答案】选BCDE。
35【解析】首先要明确的是,固定资本是生产资本,是在生产领域中,而不是在流通领域中发挥作用的资本。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而把它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是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它的价值是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产品出售后又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回,并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实现其价值的全部周转。而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和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这部分资本的价值一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收回。
【答案】选ABC。
36、【解析】要答好这个问题关键是理解好生产成本的含义及其同商品价值的关系。资本主义的商品的价值=c+v+m,而生产成本=c+v。它不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因它只是商品价值的前两部分),也不是商品生产中的实际生产费用(因实际生产费用就是劳动耗费,也就是商品的价值)。由于资本家不从事劳动,所以他在生产中的耗费只是资本包括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的耗费。
生产成本这一范畴对资本家有重要意义。如果商品按照由价值决定的价格销售,则资本的耗费即成本越低,剩余价值越多;如销售价格等于生产成本,资本家则无钱可赚,所以生产成本是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生产成本的高低是资本家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答案】选BCE。
37、【解析】商业流通费用是商业资本家在商品流通过程中除去用资本购买商品外所支付的各种费用。它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两种。生产性流通费用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运动引起的费用,这种费用是同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有关的费用,包括商品的包装费、保管费和运输费等。纯粹流通费用是由商品的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即同纯粹的商品买卖有关的费用,包括商品的建筑费、设备费、办公费、广告费和店员工资等。
【答案】选ABCD。
38、【解析】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本、合资经营的企业。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及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资本经营组织形式。股份公司的重要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股份公司中,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权、责、利分明,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股份公司有利于促进快速聚集资本和优化投资结构,有利于企业财产的完整和稳定。
【答案】选ABCDE。
39、【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和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它代表资产阶级的总体利益,是垄断资产阶级实现其统治的工具。由于它仍然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因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虽然有局限性,也在向前发展。
【答案】选ABCDE。
40、【解析】资本输出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之一。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要大量输出资本,就是为了获得比国内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获取高额利润和利息以及其他利益。资本输出既不是为了帮助资本输入国发展经济,也不是为了缓和这些国家的矛盾,恰恰相反,伴随着争夺日趋激烈,更深化了各国间的矛盾。
【答案】选ABCD。
三、简答题
4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要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解析】这是因为,社会生产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处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社会生产的变化,总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开始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有生产关系的相应变化。既然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在研究生产关系时就必须联系生产力,重视生产力的状况,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住一定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依据,掌握其发展的趋势。
【答案】(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因此,政治经济学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42、简述等价形式的特点。
【解析】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等价形式的含义及其作用。假设用1只羊交换2把石斧,这次简单的交换可以用等式表示出来:1只羊=2把石斧,即一只羊的价值等于两把石斧,一只羊的价值通过两把石斧表现出来。这一等式存在左右两极,它们虽然同是商品,但其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处在等号左端的商品,要表现自己的价值,处于主动的地位,但它自身又不能表现自身的价值,而只能借助另一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表现,这样一来,它的价值只能相对地表现在另一商品上,所以被称作相对价值形式。处于右端的商品则不同,它不是表现自身的价值,而是表现左端商品的价值,它不过是表现另一商品的价值的材料,处于被动的地位,表明它具有同左端商品相等的价值,所以被称作等价形式。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价值形式中一对相应的范畴,它们在价值形式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各自都有自己的特征。至于等价形式的特征包括以下三点内容。
【答案】(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自身的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代表和化身。
(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作为等价物的商品本是具体劳动的产品,在等价形式上成为抽象劳动的代表和化身。
(3)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本是私人劳动产品,但在这里成为社会劳动的代表和化身。
43、简述“资本一般”或资本共性。
【解析】资本往往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又不能把货币与资本等同起来,说货币就是资本。只有当货币实现价值增殖,生了黄金的蛋,带来剩余价值的时候,货币才转化为资本,所以说资本是自行增值的价值。不过,价值增殖或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它是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的。人的生命在于运动,资本的生命也在于运动,资本一旦停止了运动,便成为一堆死东西,价值不能增殖,资本便不成其为资本,所以,资本的另一共性表现在,它是一种处于不断运动中的价值。
【答案】(1)资本的功能在于增殖,资本是一种自行增殖的价值。
(2)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它是一种处于不断运动中的价值。
(3)资本的生产过程是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的。
44、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各个资本家企业的利润率是否都一样?为什么?
【解析】平均利润形成后,各部门之间的利润趋于平均化。但是,这并不能排除各生产部门中各个企业之间利润率为差别。重要的是区分两类不同的竞争:部门内部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
利润的平均化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这时只能把每个部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以每个部门资本平均有机构成和平均周转速度既定为前提。这就把同一部门内部的各个企业之间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上存在的差别舍掉了,不做考察。实际上,这些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上的差别肯定是有的。由于各个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不同,因而它们所生产的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也就不同。而商品是按照部门平均生产条件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出卖。这样,那些技术先进,劳动生产率高的少数企业,即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企业,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答案】不一样。因为:
(1)生产价格形成后,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但不排除各资本家企业之间利润率的差别。
(2)同一部门内部各个企业的生产条件不同,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不同。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会产生超额利润。
(3)平均利润的形成不排除超额利润的存在。
45、简述资本主义跨国公司及其作用。
【解析】首先要了解,跨国公司也称多国公司、国际公司,是由一国的垄断组织建立的,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垄断组织,是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作为垄断组织必然以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
其次,从其产生的背景进而了解其作用。跨国公司的发展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从组织形式上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第三,从本质上认识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既然是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的资本主义大垄断组织,必然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利益服务,是垄断资本对外扩张和掠夺的工具。
【答案】(1)跨国公司是由一国的垄断组织建立的,对外直接进行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进行国际间的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的大垄断企业。
(2)跨国公司的发展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从企业组织形式上又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跨国公司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垄断组织,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利益服务,是垄断资本对外扩张和掠夺的工具。
四、论述题
46、试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解析】资本主义社会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社会产品都采取商品的形式,因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要正常地进行下去,就必须把当年生产的总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全部卖出去,即使它们得到实现。社会总产品的不断实现以及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得到补偿,成为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两个方面。
这便决定了(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也就是把社会总产品(包括两大部类的产品)全部卖出去的过程,从而实现了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这包括三方面的交换。
(2)实现条件,也就是两大部类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需要怎样配合,需要建立起怎样的比例关系的问题。这可以用三个公式来表示。这三个公式(条件)表明,在简单再生产的情况下,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Ⅰ(v+m)=Ⅱe)、社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Ⅰ(c+v+m)=Ⅰc+Ⅱc)、社会消费资料的生产和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Ⅱ(c+v+m)=Ⅰ(v+m)+Ⅱ(v+m)),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答案】(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是:首先,第一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即Ⅰc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在本部类内部得到实现;其次,第二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即Ⅱ(v+m)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在本部类内容得到实现;第三,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即 Ⅰ(v+m)和Ⅱc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得到实现。
(2)实现条件:Ⅰ(v+m)=Ⅱc,即第一部类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由此可以引申出两个公式:Ⅰ(c+v+m)=Ⅰc+Ⅱc,Ⅱ(c+v+m)=Ⅰ(v+m)+Ⅱ(v+m)。
47、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发展为国家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级后,社会生产力获得较快发展。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正是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所作的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调整,使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通过强化和扩大国家的经济职能,利用政权的力量协调各方面的经济产系,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经常的干预和调节,以维护资本主义社会庞大的麻烦日益增多的经济得以正常运行。
【答案】(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归根结底仍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一般垄断的产生,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本质上要求按照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组织、计划、协调社会经济活动,私人垄断资本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必须由国家出面,利用政权的力量协调各方面的经济关系,维持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
48、试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和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关系及其主要途径。
【解析】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该社会生产的目的。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其根本性质决定了它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只能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了,才能实现上述目的。发展生产力的主要途径:一是单纯增加人力和设备,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少投入、多产出的方法,是发展生产力最主要途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而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科技,以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答案】(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一贯重视和强调社会主义社会要迅速发展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目标。
(2)发展生产力的途径总的说有两种:一是多投入,多产出,它虽能增加生产,但不能提高经济效益,不能增加人均收入;二是少投入,多产出,它主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能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人均收入,应主要靠这一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
(3)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利用先进科技,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