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从资格社会转向能力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人的发展最终可依靠的就是能力,但,什么是能力,怎样培养,这是一个大智慧,适用于任何人。
(一)只有悟出的才是自己的——能力之本质
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不是看他有什么文凭,也不是看他读了多少书,而是看他每天是否有所感悟,如果不善于感悟,就是一“粗人”。
一个人是不是有思想,不是看他能不能写文章,能不能口若悬河,而是看他是否经常在一个人的时候,能不断沉思,不断感悟。有沉思,有感悟,就会有思想。
一个人有没有能力,不是看他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而是看他是否经常“悟到”,“悟到”了,能力就形成了,因为,只有悟出的才是自己的:
在南北相对的两座大山上,各有一个寺院。
他们相互之间的见解、主张不完全相同,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
每天早上,两个寺院分别派一个小和尚到山下的市场去买菜,两个小和尚血气方刚、年轻气盛、互不服气,在市场上相遇,经常或明或暗地较劲,互试机巧。
一天,南寺院的小和尚问:“你到哪里去?”
北寺院的小和尚答道:“脚到哪里我就到哪里。”
南寺院的小和尚听之,无语言对,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买了菜,回到寺院向师父,师父说:“下次你碰见他的时候,就用同样的话问他,如果他还是那样回答,你就说:‘你没有脚,你到哪里去?’这样你就能击败他了。”
小和尚听完,很高兴。
第二天早上,南北寺院的小和尚又在菜市场相遇。
南寺院的小和尚又问道:“你到哪里去?”
北寺院的小和尚答道:“风到哪里我便去哪里。”
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南寺院的小和尚完全没有招架之力,又站在那里,一时语塞。回到寺院,师父见小和尚满脸晦气,便问道:“难道我教给你的方法不灵吗?”
小和尚便将早上的事如实讲了出来,师父听了哭笑不得,对小和尚说:“那你可以反问他‘如果没有风,你到哪里去?’”
小和尚眼睛一亮,心想:“明天一定能取胜!”
第三天早上,南寺院的小和尚又碰见了北寺院的小和尚了,于是问道:“你到哪里去?”
“我到市场去。”
南寺院的小和尚又没有话了,因为他不可能说:“如果没有市场,你到哪里去?”
师父知道了他们的对话之后,语重心长地叹道:“观晚霞悟其无常,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学贵用心悟,非悟无以入妙。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只有悟出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我一直在研究人的学习和发展问题,其核心就是能力的形成。因此,我试着在我周围的人身上找突破口,并设计了专门的日常感悟模式,既结合了实际,又融会贯通于个人能力的提升上。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个性的成功,每一个人成功都是悟性的成功。关键是,我们要拒绝做一个“粗人”。
(二)自信心是能力的第一要素——能力之要素
能力是一种可能性,是一个人努力运用条件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我的能力公式是:能力=态度+条件+目标。
可见,能力的第一要素是态度,是人的倾向,是人的努力,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核心是自主选择,其实就是自信心。
自信亦称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的心理状态,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知基础上的、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
一个流传甚远的故事:
一个黑人孩子躲在公园的角落里偷偷看几个白人小孩在快乐地玩。他羡慕他们,也很想与他们一道游戏,但他不敢,因为自己是一个黑人小孩,心里很自卑。
这时,一位卖气球的老人举着一大把气球进了公园,白人孩子一窝蜂地跑了过去,每人买了一个,高高兴兴地把气球放飞到空中去。
白人小孩走了以后,他才胆怯地走到老人面前,低声请求:“你可以卖一个气球给我吗?”老人慈祥地说:“当然。你要一个什么颜色的?”小孩鼓起勇气说:“我要一个黑色的。”老人给了他一个黑色的气球,小男孩接过气球,小手一松,黑气球慢慢地升上了天空……
老人一边迷着眼睛看着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拍着孩子的后脑勺,说:“记住,气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为颜色、形状,而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的成败不是因为种族和出身,关键的是你的内心有没有自信。”
这个孩子就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基恩,这是他小时候亲历过一件让他终生难忘的事,正是这件事使得基恩从自卑走向了自信。
怎样提高自信心呢?
自信心形成基本模式。我曾设计了一个阶梯教程,但由于博客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列举,就将其精髓陈列如下:
第一阶梯:体验。
就是体验成功,小成功,然后大成功。
第二阶梯:发掘自己。
不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发掘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以及个人优势区,可以参考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方法。
第三阶梯:思维。
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稳定的思维模式。
真正的自信心是一种稳定的思维体系。思维方法体系就好比一个生命的总坐标体系,是生命一切行为的指挥系统。事实上,具备相应方法论体系的人极少。大多数仅仅是在本能的推动下,使用经验主义式的或本本主义式的思维技术。这构成我们社会整体状态的燥动与倾斜,因此,建立科学的各具特色的方法论体系,是重要的一环。没有稳定的思维模式,自信则是主观的,唯心的,并不能稳定的。
第四阶梯:习惯
就是行为程序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自信心最终是一种习惯,是内化的道德和智慧。
一个的客观的自信体系的建立是形成能力的前提。能力的第一要素——态度,除了自信心,另外两个组成部分是:责任感,意志力。
(三)想得到,并且做得到——能力之阶梯
能力的实质是——想得到,并且做得到。
有知识但没有能力,或者想到了但做不到,看起来,好像只差那么一点点,实质上,差之甚远。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得到,做不到呢?
在“想到”和“做到”之间有一座怎样的桥梁呢?
这座桥梁——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开窍”。
人没有“开窍”时,即使知道了,想到了,还是不能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还是不能转化为有效行动,达到目标。
比如,不善于读书的人,书读得越多就越糊涂,知识就成了人的拖累,而会读书的人,可以通过读书导致开窍。
如何提高执行力,也是这个问题。
文化人的书呆子气与书卷气的比较,“书呆子气”的核心正是没有“开窍”,而文化人的“虚弱”、“缺钙”也集中体现在这里。
如何开窍,也就是一个人如何开发自己的悟性?解决了这个问题,实质上也就解决了能力的自我培养问题:开窍=理解+顿悟。而所谓理解,就是可靠的概括;所谓顿悟,就是超越的思考。
开窍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一个经典阶梯模式:
第一模式:读万卷书
就是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获得足够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类、区分、整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二模式:行万里路
就是通过实践、体验、接触,在阅历的基础上,获得理性的认识与归纳。
第三模式:阅人无数
就是大量接触不同的人,从不同人的身上找到相通和交集之处,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第四模式:跟随成功者的脚步
模仿与跟随是普通人获得顿悟的一种捷径,模仿与跟随就是自我训练,就是从训练中获得可靠的理解。
第五模式:高人点悟
高人的启发与点悟,是人开窍成本最低、效益最佳的至高形式。中国的所有智慧高度集中到“启发”两字之上。
(四)能力,在坚持之后的拐角处——能力之实现
能力,从某一种意义上说,是人生的一种欢喜。
世界上任何的欢喜,精神的,肉体的,都会在坚持之后的某一个拐角处出现。
大人物与小人物的区别也就在于能否坚持,没有坚持,就没有欢喜,也就没有能力。
坚持,不是爆发力,是一种韧性,无坚不摧的往往正是这种看似绵薄但后劲十足的持久力。
我们在学校上体育课的时候,经常做双手悬挂运动,通常在单杠上坚持做十几分钟就觉得再也坚持不住了,并从单杠上安全地跳到地面。
但我们这样设想一下,如果是在一种意外的情况下,你的双手握住的不是离地面2米的单杠,而是离地面500米的机翼,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被人营救,于是只有耐心地坚持着,这时,也许你能超乎寻常地坚持一个小时以上。这,就是意志力在发生作用。
人有许多极限,通常情况下,是无法超越的,所以许多人做事情,到了艰难的时候,就放弃了,就像从单杠上轻易跳到地面一样。而事实上,欢喜,往往会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再坚持一会儿时出现:
在一个自行车拍卖会上,每辆自行车都被一个小男孩以5法郎第一个喊价,却从不加价。
拍卖师忍不住停下来问他,小男孩说他仅仅只有5法郎。
拍卖会如常进行,小男孩总是激动地第一个报价,但很快就被高于5法郎的价被别人取走。
这样,到了最后一辆车的时候,大家都似乎有些紧张起来,这一辆比任何一辆都要好。
这时,小男孩更是以急切的声音报价5法郎,这次,再也没有人加价,问过几遍,拍卖师一锤定音,小男孩激动地将已捏得出汗的钱换来了这辆车。
作为小男孩,只有5法郎,他要得到自行车,唯一的办法就是以一种意志和坚持,以一种耐心,再付出虔诚的努力……
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自行车!